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1-19 点击数:

【千问解读】

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

出自清代:项鸿祚的诗的《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 阑珊心绪,醉倚绿琴相伴住。

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

繁笙脆管,吹得锦屏春梦远。

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

孤独婉约忧郁木兰花 项鸿祚的简介 项鸿祚(1798~1835)清代词人。

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字莲生。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

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

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

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

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项鸿祚 注释①阑珊:哀残。

此处形容人物情绪。

②残夜:夜将尽。

《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项鸿祚 评解残夜花香,月满西楼,醉倚绿琴,无人相伴。

一枕新愁,心绪阑珊。

而繁笙脆管,隔墙传来,使人难于入梦。

结句“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含蓄地透露了诗人“一枕新愁”辗转反侧的忧郁情怀。

这首小令,细腻地抒写了作者此时的情怀。

缠绵委婉,意境清新,词中有画,画中寄情。

项鸿祚名句推荐 杨枝飘泊,桃根娇小,独自个思量。

作者:项鸿祚:出自《太常引·客中闻歌》刚待不思量,吹一片、箫声过墙。

作者:项鸿祚:出自《太常引·客中闻歌》蜡炬风摇帘不下,竹影半墙如画。

作者:项鸿祚:出自《清平乐·池上纳凉》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

作者:项鸿祚:出自《清平乐·池上纳凉》水天清话,院静人销夏。

作者:项鸿祚:出自《清平乐·池上纳凉》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