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洞,瑶台梦,一片春愁谁与共?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1-19 点击数:

【千问解读】

和凝的简介 和凝(898-955年),五代时文学家、法医学家。

字成绩。

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人。

幼时颖敏好学,十七岁举明经,梁贞明二年(916)十九岁登进士第。

好文学,长于短歌艳曲。

梁贞明二年(916)进士。

后唐时官至中书舍人,工部侍郎。

后晋天福五年 (940)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入后汉,封鲁国公。

后周时,赠侍中。

尝取古今史传所讼断狱、辨雪冤枉等事,著为《疑狱集》两卷(951年)。

子和(山蒙)又增订两卷,合成四卷。

《天仙子·柳色披衫金缕凤》和凝 注释⑴柳色:深绿色。

金缕风:用金丝绣成的凤凰图形。

⑵拈(niān 年阴平):用姆指、食指和中指夹。

红豆弄:弄红豆。

弄:玩。

⑶翠蛾双敛:双眉微皱。

翠蛾:代指眼眉。

⑷桃花洞:指仙女所居处。

⑸瑶台梦:指仙女思凡之梦。

瑶台:泛指仙人所居之处。

晋王嘉《拾遗记》卷十:“昆仑山者,西方曰须弥,山对七星之下,出碧海之中,上有九层。

..傍有瑶台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台基。

”李商隐《无题》:“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 《天仙子·柳色披衫金缕凤》和凝 评析这首词是咏天台山神女之事。

据《神仙传》和《续齐谐记》载,汉明帝永平时,剡县有刘晨、阮肇二人人天台山采药,迷失道路,忽见山头有一颗桃树,共取食之,下山,得到涧水,又饮之。

行至山后,见有一杯随水流出,上有胡麻饭屑。

二人过水行一里左右,又越过一山,出大溪,见二女颜容绝妙,唤刘、阮二人姓名,好像旧时相识,并问:“郎等来何晚也!”因邀还家,床帐帷慢,非世所有。

又有数仙客,拿三五个桃来,说:“来庆女婿。

”各出乐器作乐,二人就于女家住宿,行夫妻之礼,住了半年,天气和暖,常如春二、三月。

常闻百乌啼鸣,求归心切。

女子说:“罪根未灭,使君等如此。

”于是送刘、阮从山洞口去。

到家,乡里怪异,经查寻,世上已是他们第七代子孙。

二人于是又想回返女家,寻山路,不获,迷归。

至太康八年,还不知二人下落。

天台仙子则成为文学作品常咏的对象。

此词第一句写仙女的穿着。

第二句写她玩赏红豆以寄相思之情。

第三句写其面部表情。

四、五句写她身居仙境,而梦人间。

结句点题,表明仙女的孤凄,春愁无人与共。

语言含蓄,情在词中。

和凝名句推荐 严妆欲罢啭黄鹂,飞上万年枝。

作者:和凝:出自《喜迁莺·晓月坠》离恨又迎春,相思难重陈。

作者:和凝:出自《菩萨蛮·越梅半拆轻寒里》越梅半拆轻寒里,冰清淡薄笼蓝水。

作者:和凝:出自《菩萨蛮·越梅半拆轻寒里》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翠蛾双敛正含情。

作者:和凝:出自《天仙子·柳色披衫金缕凤》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桃花洞,瑶台梦,一片春愁谁与共?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