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品质成语
【千问解读】
形容品质成语 品质指人的素质和物品的质量,人的素质指人的健康、智商、情商、逆商等状况和知识、文化、道德素养,物品的质量指物品满足用户需要的标准,比如:外观、构造、功能、可靠性、耐用性等,如果是产品还包括服务保障等。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形容品质成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淑质英才:淑:善良;英:非凡。
善良的品质,非凡的才能。
2、道德名望:指良好的品质和名声。
3、良金美玉:成色好的赤金,无瑕的美玉。
比喻文章十分完美。
也比喻人道德品质极好。
4、失身匪人:失身:丧失自身应坚持的节操;匪人:指品行不正的人。
指丧失节操而依附于邪恶的人。
也指女子失节于品质恶劣的人。
5、尘外孤标:尘外:世外;孤标:孤立的标志。
形容清峻突出或人的清高品质。
6、莫邪钝,铅刀铦:莫邪:古代名剑;铅刀:铅制的刀;铦:锋利。
认为莫邪不锋利,反而认为铅刀锋利。
比喻把有才德的人弃置不用,而用品质不好的人。
7、龌龌龊龊:指肮脏,不干净。
比喻人的品质卑劣。
8、苍松翠柏:苍:青色。
翠:青绿色。
指四季常青的松柏。
比喻具有高贵品质、坚定节操的人。
9、材德兼备:材:通“才”。
既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又有好的思想品质。
10、淑性茂质:淑:和善;茂:美好。
形容性情和善,品质美好。
11、洁清不洿:洁清:纯洁清白;洿:同“污”,污浊。
保持清纯的品质,不同流合污。
12、真金不怕火炼:比喻品质好、意志坚强的人经得起任何考验。
13、不磷不缁:磨不薄,染不黑。
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
14、冰壶玉衡:冰壶:冰心玉壶;玉衡:用宝石装饰的天文仪器。
比喻高尚的品质,优雅的气质。
15、平庸之辈:思想品质或成就完全不出色的或使人毫无印象的人,无足轻重的人,才疏者或平庸者。
16、一龙九种,种种有别:传说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各的爱好。
比喻各人的品质、爱好都不相同。
17、以容取人:只凭容貌来衡量人的品质和才能。
18、怀材抱器:犹言德才兼备。
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材,才能;器,器度。
19、卑鄙无耻:形容品质恶劣,不顾羞耻。
20、冰魂素魄:形容清白纯洁的品质。
21、蕙心纨质:心灵如蕙草芬芳,品质似纨素洁白。
比喻品行高洁。
22、良金美玉:比喻文章十分完美。
也比喻人道德品质极好。
23、璞玉浑金: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
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24、松贞玉刚:贞:坚贞;玉:玉石;刚:刚毅。
形容人品质坚贞刚毅。
25、偷工减料:原指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产品质量,削减工料。
现也指做事图省事,马虎敷衍。
26、岁寒知松柏之后凋:比喻只有经过艰苦恶劣环境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高尚精神品质。
27、淑质贞亮:淑:善良;贞:坚贞;亮:诚信质直。
品质善良,为人诚信质直。
28、冰魂雪魄: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
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29、聪明正直:头脑聪明,行为正直无私。
30、新人新事:具有新的道德品质的人和体现新的高尚社会风尚的事。
31、龙生九子:古代传说,龙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
32、金玉其质:质:本质,品质。
指人的品质高洁。
33、刚毅木讷: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
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34、真金烈火:比喻经过严重考验而品质不变。
35、浑金璞玉: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
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36、坚忍质直:质:品质。
坚韧不拔,品格正直。
37、秽德彰闻:秽德:丑恶的品质和行为;彰:明显。
丑恶的.品质和行为已经为人所共知。
38、薮中荆曲:比喻品质不好的人,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会变得更坏。
39、岁寒知松柏: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
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40、琨玉秋霜:比喻坚贞劲烈的品质。
41、贲育弗夺:贲:孟贲;育:夏育。
孟贲生拔牛角,夏育力能举千斤。
二人皆古代勇士。
像孟贲、夏育那样勇力过人的人,也不能夺去他的志向。
形容坚定不移,忠贞不二的品质。
42、卑鄙龌龊:龌龊:肮脏。
形容品质恶劣,居心不正,言行肮脏。
43、狐鼠之徒:比喻品质低下的人。
44、一龙九种:比喻各人的品质、爱好都不相同。
45、德才兼备: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
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46、反本修古:本:根本;反本:复归本源,引申为人的禀性。
恢复人的禀性,维持最初的善良品质。
47、以貌取人: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的的品质才能。
48、如珪如璋:珪:玉器;璋:古代贵重的礼器。
比喻人品质高尚,气宇轩昂。
狐假虎威是成语故事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狐假虎威的成语故事,欢迎来参考! 假:借。
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
后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出自《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 词目:狐假虎威 拼音:hú jiá hǔ wēi 释义:狐:狐狸。
假:借助。
虎威:老虎的威势。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唬其它野兽。
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近义词:仗势欺人、狗仗人势、狐虎之威、攀高结贵、拾人牙慧 反义词:独步天下、独擅胜场 灯谜:风顺腋臭浓 歇后语:狐狸跟着老虎走 狐假虎威是成语故事 在茂密的森林里,老虎是最凶猛的野兽,号称森林之王。
它每天都要捕食其它动物,动物们都非常怕它。
一天,它碰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刚要溜走,已被它一把捉住。
狡猾的狐狸看见自己无法逃脱,就耍了一个花招。
它一本正经地大声对老虎说:你怎么敢吃我?我是天帝任命来管理所有的野兽的,你要吃了我,就是违抗天帝的‘命令。
老虎一听愣住了。
狐狸马上接着说:你要是不信,就跟在我后面走一趟,看看是不是所有的野兽见了我都赶快逃命。
老虎听狐狸说话的口气很大,态度也很强硬,有几分相信了,决定跟着狐狸去看看。
森林里大大小小的野兽们,看见狐狸大摇大摆,耀武扬威地走过来,后面跟着一只张牙舞爪的大老虎,都吓得要命,四处奔逃。
老虎看着动物们都逃跑了,不知道野兽们怕得是自己,以为真是被狐狸的威风吓跑的,彻底相信了狐狸的话。
它怕狐狸怪罪自己,做出什么对自己不利的举动,于是也慌忙逃走了。
知识链接:狐假虎威就是由这个故事而来,现在,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别人。
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
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
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
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一字之师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
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
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
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
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8.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
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
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
”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9.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
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
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
”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
”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 10.南柯一梦 成语释疑: 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成语出处: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成语故事: 淳于棼是唐朝人。
有一次,因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树下休息起来,没想到他因此就睡着了。
在梦里,他看到槐安国的国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国去,随后把自己心爱的公主嫁给了他,并且派他担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
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国的地位非常高。
后来,檀萝国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军队输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
这一切的不幸,让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继续住下去,就回到京城。
可是,在京城里,有人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的坏话,国王没有查证,就把他的孩子抓起来,还把他送回原来的家乡。
一离开槐安国,淳于棼就醒了,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场梦。
不久,淳于棼发现庭院里的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宫殿汉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梦中所见到的槐安国,应该就是这个蚂蚁洞。
而槐树的最高的树枝,可能就是他当太守的南柯郡。
淳于棼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觉得人世非常无常,所谓的富贵功名实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归隐道门了。
11.班门弄斧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一个诗人《题李白墓》。
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
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感受。
而他们这种行为只能是附庸风雅,“鲁班门前班门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
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
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
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2 移风易俗 在《礼记乐记》这篇文章中提到音乐的产生及其作用,内容大意是说,凡是不正当的声音刺激人心,就会引起悖逆的反应,这种反应化为具体的事实,那就是淫乐的来历;纯正的声音刺激人心,就会引起顺当的.反应,这种反应化为具体事实,那就是和乐的来历。
因此,当人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产生情感时,就会发出声音,把各种声音结合起来,加上舞蹈动作,进而就产生音乐。
所以,古代圣王都非常注重对人心会产生影响的事物,并主张以“礼义”来导正人的行为,以“音乐”来调和人的心性。
音乐的演奏中,纯正和善的音乐,伦理井然,最能让人心平气和,耳目清明灵敏,长期下来可以潜移默化人民的心性,进而改善社会上不良的风气、习俗,使天下回复和平安宁。
后来,“移风易俗”这句成语就直接摘自典源,用来表示改善不良的社会风俗习惯。
笑里藏刀 唐高宗要立武昭仪(即后来的武则天)为皇后时,李义府曾暗中出了力,所以后来擢升高官,获赐爵位。
李义府平常与人相处,外表谦恭有礼,说起话来更是语气平和,又面带微笑。
但是,事实上,他却是一个心胸狭窄,喜欢猜忌的人。
自从他当了大官后,就希望别人来归附於他。
如果有人忤逆他的意思,他就想尽办法来陷害对方。
因此,当时的人形容他是“笑中有刀”,并且给他取了个外号,冠上他的姓,叫作“李猫”。
意思是说他像猫一样,貌似柔顺,却会害人。
后来这里的“笑中有刀”演变成“笑里藏刀”,形容一个人外貌和善可亲,内心却阴险狠毒。
闭门思过 韩延寿是西汉时期一个著名的官吏,他做官崇尚礼义,以教化感人向善,以礼让解纷息讼。
因为在淮阳太守任上政绩显著,朝廷让他到更难治理的颍川任太守。
有一次他出去巡行,经过高陵县,看见兄弟二人为了争夺田产而大打出手。
韩延寿见此情景十分沮丧,他觉得这是对他一贯推行的礼义教化的巨大嘲讽。
他于是说:我有幸成为这里的长官,却没给老百姓做出表率,百姓没有蒙受教化的熏陶,以致兄弟失和,骨肉争讼,这个责任全都是因为我无德无能造成的,我必须引咎辞职,关起门好好反省检讨自己的过失,听候朝廷处分。
说完之后就回到住处不再出门,终日反省自己的不足。
他的行为,使当地的官员都不知所措,最后只好也一个个把自己捆起来自投监狱表示请罪。
争田产的兄弟俩这下全傻了,连他们的家族也都惶恐不安,指责他俩犯了大罪。
兄弟俩被深深感动,痛悔自己的错误,剃光了头,裸着上身到县衙请罪。
俩人都表示愿将田产让给对方,希望韩太守能原谅他们。
韩延寿于是出门和县里官员及兄弟两个见了面,并大设酒宴与他们同欢共乐。
后来,人们就用闭门思过来比喻有了过失和错误之后要自我反省和检讨过失。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传说古时候有八个神仙,他们分别是铁拐李、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蓝采和、吕洞宾、何仙姑与韩湘子。
这八个神仙外貌和脾气都各有特色,经常在一起聚会论道,展示自己的独门法术。
有一天,他们一同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pán)桃大会,途中需要渡过东海。
茫茫东海,浩瀚无边,天下的凡人和船只根本就没有办法穿越它。
于是吕洞宾就提议:不如我们八个人每人都将自己随身所带的一件宝物投进大海,让这些宝物载我们过海。
大家一致同意吕洞宾的意见。
铁拐李首先把拐杖投进水里,自己稳稳地站在上面,屹立在浪花之上。
接下来,韩湘子投下花篮,吕洞宾投下箫,蓝采和投下大拍板,汉钟离投下鼓,张果老投下一个纸驴,曹国舅投下玉笏(hù),何仙姑投下竹罩。
他们各自站在自己投放的东西上面,依靠自己的神力,乘风破浪,终于顺利地到达了东海对岸,如期参加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概括成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来比喻在某一个集体中,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的本领去完成共同的任务。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西晋末年发生内乱,因为长期的动荡不安,最后西晋不幸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东晋。
当晋朝渡江来到南方,胡人就霸占了北方,不过,北方后来被前秦全部占领,与江南的东晋对立。
当时前秦的首领叫苻坚,他请汉人王猛当他的宰相,一心要让国家变得十分强盛。
为了完成统一中国的心愿,苻坚就带着八十万大军攻打南方。
晋朝的君臣一听到消息都非常害怕,只有丞相谢安十分镇定,从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
就在淝水这个地方,谢安趁前秦军队还没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偷袭前秦的军队。
前秦因此输得很惨,士兵到处逃命,听到风声或鹤叫的声音,都以为是晋军要打来了,非常的害怕。
在这场战役中,前秦的士兵伤亡惨重,同时决定了南北日后长期对峙的局面。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明朝的时候,杭州有个卖水果的人,很会储藏柑橘。
他保存的柑橘经过一个冬天和一个夏天都不会腐烂,柑橘皮又红又滋润,饱含着水分,像宝石一样,非常美丽。
柑橘的价格虽然很高,买的人却不少。
有一次,明朝大臣刘基买了他一个柑橘,剥开皮却臭气冲天,再看里面的果瓤,早就干得像破棉絮了。
刘基气愤地责问道:你为什么弄虚作假欺骗顾客? 卖柑橘的人笑了笑,说:我做这个生意已经很多年了,而且就靠这个过日子。
我愿意卖,人家愿意买,谁都没意见,只有你这位先生不满意。
你可知道,当今世上欺骗人的多着呢!你不想想,那些腰间佩着兵符好像是保卫国家的武将,难道真有孙子、吴起的打仗本领吗?那些头戴乌纱帽、神气十足的人,难道真是治国的人才吗?其实他们也没多大本领。
人民的疾苦,他们根本就不管;官吏们胡作非为,他们也不制止。
他们只顾自己吃饱了肚子,耗费国家的粮食和钱财,却不知道羞耻。
这些人和我卖的柑橘一样,看起来非常光鲜亮丽,但是肚子里什么能耐都没有。
刘基听了这番话,哑口无言。
回到家里后,他就写了《卖柑者言》这篇文章,其中就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句。
后来,人们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作为成语,比喻外表虽然很华丽,可是里面却已经一团糟了。
歧路亡羊 这个成语出自《列子说符》。
战国时,卫国有一位著名的学者叫杨子。
有一次,他的邻居丢失了一只羊。
邻居全家出动,还请了好多人,连杨家的仆人也被请去帮助找羊。
到了晚上,大家都空手而回,谁也没有找到那只羊。
杨子问邻居:“你们这麼多人去找,怎麼还没找到呢?”邻居叹了一口气说:“唉,岔道太多了!大道两旁分出许多岔道,每条岔道又分出许多小岔道。
我们也不知道那只羊跑到哪条岔道上去了,人再多,也比不上岔道多。
没有办法,只好空着手回来了。
” 杨子听后,深思良久。
感叹道:“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意思是大道上岔道多,羊就很容易跑丢,如果做学问的人,心不专一,没有确定的目标,也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一无所获。
按图索骥 按图索骥的故事:秦国有个人叫孙阳,他一眼就能认出好马和坏马,人们把他叫“伯乐”。
伯乐把自己认马的本领都写到叫《相马经》的书里,画上了各种马的图。
伯乐的儿子很笨,却希望自己也能像父亲那么厉害。
伯乐的儿子把《相马经》背得很熟,以为自己也有了认马的本领。
一天,伯乐的儿子在路边看见了一只癞蛤蟆。
他想起书上说额头隆起、眼睛明亮、有四个大蹄子的就是好马。
“这家伙的额头隆起来,眼睛又大又亮,不正是一匹千里马么?”他想。
他非常高兴,把癞蛤蟆抓回了家,对伯乐说:“快看,我找到了一匹好马!”伯乐哭笑不得,只好说:“你抓的马太爱跳了,不好骑啊!” 按图索骥的寓意:前人传下来的书本知识,应该努力学习,虚心继承,但是,一定要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切实验证、牢固掌握,并加以发展,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 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 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
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 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
他情不自禁地 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成了。
”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
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 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 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 期。
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孺子可教 张良,字子房。
他原是韩国的公子,姓姬,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才改名为张良。
有一天,张良来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桥上散步,在桥上遇到一个穿褐色衣服的老人。
那老人的一只鞋掉在桥下,看到张良走来,便叫道:“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拣起来!”张良心中很不痛快,但他看到对方年纪大了,便下桥把鞋捡了起来。
那老人见了,又对张良说:“来!给我穿上!”张良很不高兴,但转念想到鞋都拾起来,又何必计较,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
老人站起身,一句感谢的话也没说,转身走了。
张良愣愣地望着老人的背影,猜想这老人一定很有来历,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
五天后的早上,请到桥上来见我。
”张良听了,连忙答应。
第五天早上,张良赶到桥上。
老人已先到了,生气地说:“跟老人约会,应该早点来。
再过五天,早些来见我!”又过了五天,张良起了个早,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说:“你又比我晚到,过五天再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下决心这次一定比老人早到。
于是他刚过半夜就摸黑来到桥上等候。
天蒙蒙亮时,他看到老人一步一挪地走上桥来,赶忙上前搀扶。
老人这才高兴地说:“小伙子,你这样才对!”老人说着,拿出一部《太公兵法》交给张良,说:“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
钻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
”张良对老人表示感谢,老人扬长而去。
后来,张良研读《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汉高祖刘邦手下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