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邵南序》韩愈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5 点击数:
简介:《送董邵南序》韩愈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在平日的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

【千问解读】

《送董邵南序》韩愈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在平日的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送董邵南序》韩愈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作品原文  送董邵南序1  燕赵2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3。

董生举进士4,屡不得志于有司5,怀抱利器6,郁郁适兹土7。

吾知其必有合8也。

董生勉乎9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10,苟慕义强11仁者皆爱惜焉。

矧12燕赵之士出乎其性13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14,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15?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16。

董生勉乎哉17!  吾因子有所感18矣。

为我吊望诸君19之墓,而观于20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21乎?为我谢22曰:“明天子在上23,可以出而仕24矣。

”  词语注释  1、董邵南,寿州安丰(今安徽寿县)人。

河北,指黄河以北的燕赵地区。

  2、燕、赵:借指的河北一带。

  3、慷慨悲歌之士:用悲壮的歌声抒发内心悲愤的人,多指有抱负而不得施展的人。

  4、董生:董先生,指董邵南。

举:考中的意思。

  5、有司:这里是指礼部主管考试的官。

  6、利器:锐利的武器,这里比喻杰出的才能。

  7、郁郁适兹土:忧郁地到那个地方去。

意思是董生想去燕赵地区谋职。

适,到……去。

兹,这。

兹土,指燕赵之地,当时受地方割据势力统治。

  8、有合:有所遇合,指受到赏识和重用。

  9、乎:语气词,啊。

  10、夫以子之不遇时:像你这样不走运的人。

  11、慕义强(qiǎng)仁者: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

  12、矧(shěn):何况。

  13、出乎其性:(仰慕正义)来自他们的本性。

  14、风俗与化移易:风俗随着教化而改变。

与,跟随。

易,改变。

  15、吾恶(wū)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的风气跟古时说得有什么不同呢?恶,怎么。

  16、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姑且凭你这次的前往测定一下吧。

聊:姑且。

卜:测验、判断。

  17、勉:勉励,鼓励,努力做的意思。

乎:语气词,可解释为“啊”。

  18、感:感想,觉出。

  19、望诸君:即战国时燕国名将乐毅,后因政治失意,离燕至赵,赵封他为望诸君。

望诸,古泽名,在河南东北部,又称“孟诸”。

  20、于:介词,在。

  21、屠狗者:凡指高渐离一类埋没在草野的志士。

高渐离,荆轲的朋友,他的职业是屠狗。

荆轲死后,他也曾行刺秦始皇,失败后被杀。

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战国时燕国有以屠狗为业的义士,这里泛指隐于市廛暂不得志的侠义之士。

  22、谢:告诉。

  23、天子:皇帝,唐宪宗李纯。

  24、出而仕:出来做官。

  原文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吾知其必有合也。

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  白话译文  燕赵之地古来就有许多用悲壮的歌声抒发内心悲愤的人。

董先生来长安应进士科考试,连续多年不被主考官赏识,空有学识才干,忧郁地到(河北)这个地方去。

我知道您一定会有所遇合受到赏识的。

董先生要努力啊。

  说起来像您这样不走运的,如果是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都会珍惜的,更何况燕赵之士出于他们的本性呢!可我曾听说风气随着教化而改变,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现在的风气跟古时说的有什么不同呢?姑且凭您这次的前往测定一下吧。

董先生要努力啊。

  我由您的事有所感想。

请替我凭吊望诸君的墓,并且留心观察一下当地的集市,还有过去(像高渐离一类)屠狗的人吗?替我向他们致意:“当今圣上英明,赶快出来做官为国效力吧。

”  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年间,安徽寿县的董邵南到长安应进士举,屡试不弟,准备投靠河北的藩镇。

韩愈一直主张全国“大一统”,反对地方分裂主义。

董与韩交谊甚厚,知董“怀抱利器”,往投河北,“必有合”然而这对韩来讲,是一种“从贼”;可董又“不得志于有司”,也正由于此,韩提笔写下了这篇有名的赠序。

  作品鉴赏  文章一上来就先赞美河北“多感慨慷慨悲歌之士”;接着即叙述董生“怀抱利器”而“不得志于有关部门”,因而要到河北去,“我知道他一定有合的”,这很有点为董生预贺的味道。

  文章表面上一直是送董生游河北。

首段先说此行一定“有合”,是陪笔。

在赞美河北时有意识地埋伏了一个“古”字。

作者特意在“古”字后面用了一个“称”,使“古”隐藏其中,不那么引人注目。

“古称”云云,即历史上如何如何。

历史上说,“燕赵多感慨悲歌之士”,现在或许还是那样,或许已不是那样了。

后文用一个“然”突转,将笔锋从“古称”移向现实,现实怎样,不言而喻了。

由此可见,文章写“古”正是为了衬“今”,为下文写“今”蓄势。

  第二段指出古今风俗不同,故此行未必“有合”,虽不明说而主旨已露。

当时的藩镇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竞引豪杰相助。

董生到河北去,“合”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他将会受到藩镇的重用。

果如此,这也证明了“现在”的`燕赵“不不同于古人所说”,作者没有明确回答这个问题,只是含蓄感慨说:董先生要努力啊。

这里应当是“好自为的”研究,鼓励他们不可以“从贼”的。

  第三段借用乐毅和高渐离之事,喻示董邵南生不逢时,请替我凭吊一下望诸君(乐毅)的墓,是提醒董生应妥善处理他和唐王朝的关系。

作者借原燕国大将乐毅被迫逃到赵国去的故事,来暗示董生。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是提醒董生应妥善处理他和唐王朝的关系。

还进一步照应前面的“古”字,委托他到燕市上去看看还有没有高渐离那样的“屠狗者”;如果有的话,就劝其入朝廷效忠。

连河北的“屠狗者”都要劝他入朝,则对董生投奔河北依附藩镇之举所抱态度也就不言而喻了。

  此外,全文在赞扬董生“隐居行义”的同时,也对“刺史不能荐”表示遗憾。

这位董生隐居了一段时间,大约不安于“天子不闻名声,爵禄不及门”的现状,终于主动出山了,选择了去河北投靠藩镇。

对于董生的“郁郁不得志”,韩愈自然是抱有一定的同情的。

  全文措辞深婉,意在言外,虽仅百余字,但一波三折,起伏跌宕。

虽是一篇送行的文章,但送之正是为了留之,微情妙旨,全寄于笔墨之外。

  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号昌黎,世称韩昌黎,因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朝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塞北风雪中的豪情:高适《别董大》的千古绝唱

公元747年冬,睢阳城外北风呼啸,漫天黄沙遮蔽天日。

43岁的与董庭兰在破败的茅屋中相对而坐,案头两碗浊酒已见底。

这位曾名震长安的琴师因房琯被贬而流落江湖,而高适也仍在仕途困顿中徘徊。

这场跨越阶级的相遇,在凛冽寒风中催生了中国文学史上最壮阔的送别诗篇——《别董大》。

一、的送别图景 开篇“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以工笔勾勒出塞北冬日的苍茫。

黄云蔽日并非艺术夸张,实为高适对西北沙尘天气的真实写照——这种遮天蔽日的景象,恰似两人此刻被时代尘沙掩埋的命运。

北风裹挟着雪片,将南飞的大雁吹得,雁阵的凌乱暗喻着人生际遇的无常。

诗人用“曛”字精准捕捉了日暮时分的昏黄,既呼应董大如落日余晖般的境遇,又为全诗定下苍凉基调。

这种环境描写绝非简单的场景铺陈。

高适早年游历幽州时,曾目睹铁骑踏碎边关月色的惨烈;此刻风雪中的雁阵,让他想起塞外将士在中戍边的艰辛。

这种将个人际遇与家国情怀交织的笔法,使诗歌突破了传统送别诗的。

二、困境中的精神共鸣 高适与董庭兰的相遇堪称“天涯沦落人”的典范。

这位琴师虽技艺冠绝长安,却因不擅迎合权贵而流落民间。

史载董庭兰尤擅七弦琴,在盛唐胡乐盛行的时代,他的演奏堪称“”。

高适在诗中隐去这些细节,转而用“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言,既是对友人才华的绝对信任,更是对世俗偏见的无声反击。

此时的两人都处于人生低谷:高适刚辞去封丘县尉的卑微官职,董庭兰则因房琯案失去靠山。

但诗人没有沉溺于自怜,反以“莫愁前路无知己”的豁达,将个人际遇升华为对友人的精神激励。

这种在逆境中相互砥砺的友情,恰似寒冬中相互取暖的旅人,展现出盛唐文人特有的精神气度。

三、豪迈语调下的精神突围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转折堪称神来之笔。

前两句的压抑氛围在此陡然逆转,如同乌云裂开缝隙透出的阳光。

诗人用“天下”二字将友人的知名度无限放大,这种夸张手法既是对董大艺术成就的礼赞,更是对世俗标准的挑战——在真正的才华面前,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

这种豪迈背后,藏着高适对自我价值的深刻认知。

他虽未在诗中明言,但二十年前在蓟北从军的经历,让他坚信“男儿本自重横行”的信念。

此刻劝慰友人的话语,何尝不是对自身命运的宣言?当世人皆醉于盛世幻象时,这对落魄文人用诗歌完成了对时代的精神突围。

四、超越时空的精神遗产 《别董大》的艺术价值远超普通送别诗。

其开创的“以壮景写悲情”手法,成为后世边塞诗的重要范式。

龄“青海长云暗雪山”的苍茫,“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奇幻,皆可追溯至此诗的影响。

更可贵的是,高适将个人际遇升华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在命运的风雪中,真正的君子当如大雁般傲然前行。

这种精神遗产在千年后依然闪耀。

当在赤壁江头写下“”,当在带湖边高歌“男儿到死心如铁”,我们都能听到《别董大》的回声。

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诗意不在雕梁画栋间,而在命运的风雪中坚守的傲骨。

在睢阳城外的风雪中,高适用诗歌完成了对友情的最高礼赞。

这首诞生于困境中的绝唱,既是对董庭兰的临别赠言,更是写给所有逆境中人的精神宣言。

当黄云散尽、白雪消融,唯有那穿越千年的豪情,仍在天地间回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摘要:唐山海运职业学院是一所以培养海洋运输类专业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学院。

学院以其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专业的师资队伍而闻名,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学院注重实践教学,致力于培养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学院的优势在于丰富的课程设置和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的实训机会。

学费相对较低,符合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情况。

招生条件相对宽松,为有志于从事海洋运输行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入学机会。

学院的教育质量一直备受肯定,被认为是国内海运教育领域的佼佼者之一。

报名方式简便,学生可以通过学院官网或线下报名点进行报名。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简介唐山海运职业学院是位于中国河北省唐山市的一所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学院成立于1980年,2003年正式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

学院有着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专业的师资队伍,致力于培养海洋运输类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的优势学院注重实践教学,通过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实训机会。

学院还积极引进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和设备,建设了现代化的教学实验室和实训基地。

这些措施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实际操作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学费相较于其他高等职业学院,唐山海运职业学院的学费相对较低。

学院注重教育公平,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条件。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经济状况选择不同的缴费方式,确保自己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招生条件唐山海运职业学院的招生条件相对宽松,主要要求报考学生需具备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力,并须通过相关的入学考试。

学院鼓励有志于从事海洋运输行业的学生报考,欢迎对海洋运输感兴趣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学生加入。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怎么样唐山海运职业学院一直以来都备受肯定。

学院的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率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学院强调实践教学,培养的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够适应海洋运输行业的需求。

因此,学院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广受欢迎。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报名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唐山海运职业学院的官方网站进行在线报名,提供个人信息、学术成绩等相关材料即可。

同时,学院还设有报名点,学生可以前往报名点咨询并填写报名表格。

报名方式简便灵活,为学生提供了方便。

加入收藏
               

《送董邵南序》韩愈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