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12-27 点击数:
简介:

【千问解读】

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

扣舷不能寐,浩露清衣襟。


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


幽兴惜瑶草,素怀寄鸣琴。


三奏月初上,寂寥寒江深。


权德舆,唐代文学家。

字载之。

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

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

德宗时,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迁起居舍人、知制诰,进中书舍人。

宪宗时,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徙刑部尚书,复以检校吏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卒谥文,后人称为权文公。

《月夜江行/旅次江亭》权德舆 古诗鉴赏

这是一首写羁旅之思的五言律诗。

开头二句:“扣舷不能寐,浩露清衣襟”。

这里,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位悲伤满面、夜不能寐的行旅者。

他忧思重重,满腹愁肠。

却又不知如何排遣内心的苦闷,只是机械地用手敲着船舷。

夜深了,繁露打湿了他的衣襟,他感到了深深的凉意,但却依然痛苦地伫立在船头。

上一句,“扣舷”二字,不仅点出题中的“江行”,而且是以外在的动作显露内心的痛苦。

下一句,“浩露”,即繁露。

它暗示出时间已至深夜,而旅人待在船头的时间也已很久,因此衣襟都清凉起来。

诗人以饱尝旅途风霜雨露的境况,映衬出心境的凄凉,这是以内在的感受来写内心痛苦的。

第三、四句,是点明其痛苦的原因:“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

”前一句是对开头二句的总括。

并且进一步说,在这孤舟远行的夜晚,处处都在触发着惹人伤感的情怀。

这就形象地写出了自己那种无法诉说的苦情。

关于如此难耐的原由,后一句接着说:因为自己的一颗心正与万里之外的那颗心相系着。

这句诗妙在不是从单方面入手来写相思之情的。

而是说,自己与亲人虽相隔万里,但却心心相印。

因此,“远结万里心”比起单说“远思万里人”来,诗的意蕴就丰富得多,诗的韵味也更加深醇了。

第五、六句:“幽兴惜瑶草,素怀寄鸣琴。

”诗人抒写了相思离别的情怀。

上一句,“惜瑶草”江淹《别赋》有云:“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

”是说丈夫出外为官,闺中少妇自怜青春独处。

“瑶草”,即香草,为少妇自喻。

此处借用其意,以不无解嘲的语气说:我的深趣就在于怜惜妻子的青春独处。

下一句,“鸣琴”,即琴。

意思是说:今夜我要以琴声来寄托自己平日的怀抱,这或许能够排遣我内心的苦闷吧!这两句诗不仅注意对仗的工整,而且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惜瑶草”,是对前面诗意的承接;“寄鸣琴”,又开启了后面的诗意。

最后两句:“三奏月初上,寂寥寒江深。

”诗人通过展现一幅孤寂凄清的寒江月夜图,进一步表达羁旅苦情。

“三奏月初上”,既点出题中的“月夜”,又写出反复弹奏鸣琴的情景。

诗人原想借弹琴排遣苦闷的,无奈苦闷尚未消除,又见到了冉冉升起的明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对孤身远客来说,又添了一层行役情思。

也使原已悲苦的旅人,其苦情又向前推进了一层。

然而,还不仅如此。

诗人此时面对的是月色溶溶下的寂静空旷的令人生寒的大江。

而诗人的心境,也好似这条凄凉寂寞的“寒江”。

这儿的“深”字用得十分精当。

加入收藏
               

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