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七月》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10-02 点击数:
简介: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 诗经国风《七月》原文及翻译注释 ,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月》原文 《七月》 诗经国风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

【千问解读】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诗经·国风《七月》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经·国风《七月》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七月》原文

《七月》

诗经·国风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萚。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綯。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七月》的出处

  《七月》出自:《豳风·七月》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七月》译文

  七月大火星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

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

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向阳的土地上去,田官赶来吃酒食。

 

  七月大火星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春天阳光暖融融,黄鹂婉转唱着歌。

姑娘提着深竹筐,一路沿着小道走。

伸手采摘嫩桑叶,春来日子渐渐长。

人来人往采白蒿,姑娘心中好伤悲,害怕要随贵人嫁他乡。

 

  七月大火星向西落,八月要把芦苇割。

三月修剪桑树枝,取来锋利的斧头。

砍掉高高长枝条,攀着细枝摘嫩桑。

七月伯劳声声叫,八月开始把麻织。

染丝有黑又有黄,我的红色更鲜亮,献给贵人做衣裳。

 

  四月远志开了花,五月知了阵阵叫。

八月田间收获忙,十月树上叶子落。

十一月上山猎貉,猎取狐狸皮毛好,送给贵人做皮袄。

十二月猎人会合,继续操练打猎功。

打到小猪归自己,猎到大猪献王公。

 

  五月蚱蜢弹腿叫,六月纺织娘振翅。

七月蟋蟀在田野,八月来到屋檐下。

九月蟋蟀进门口,十月钻进我床下。

堵塞鼠洞熏老鼠,封好北窗户门缝。

叹我妻儿好可怜,岁末将过新年到,迁入这屋把身安。

 

  六月食李和葡萄,七月煮葵又煮豆。

八月开始打红枣,十月下田收稻谷。

酿成春酒美又香,为了主人求长寿。

七月里面可吃瓜,八月到来摘葫芦。

九月拾起秋麻子,采摘苦菜又砍柴,养活农夫把心安。

 

  九月修筑打谷场,十月庄稼收进仓。

黍稷早稻和晚稻,粟麻豆麦全入仓。

叹我农夫真辛苦,庄稼刚好收拾完,又开始室内劳动。

白天要去割茅草,夜里赶着搓绳索。

赶紧上房修好屋,开春还得种百谷。

 

  十二月凿冰冲冲,正月搬进冰窖中。

二月开初祭祖先,献上韭菜和羊羔。

九月寒来始降霜,十月清扫打谷场。

两槽美酒敬宾客,宰杀羊羔大家尝。

登上主人的庙堂,举杯共同敬主人,齐声高呼寿无疆。


  《七月》的注释

  七月流火:火(古读huǐ),星座名,即心宿,每年夏历六月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后逐渐偏西下沉,故称“流火”。

 

  授衣:将裁制冬衣的工作交给女工。

九月丝麻等事结束,所以在这时开始做冬衣。

 

  一之日:农历十一月。

以下二之日、三之日等仿此。

为豳历纪日法。

觱(bì)发(fā):大风触物声。

 

  栗烈:或作“凛冽”,形容气寒。

 

  褐:粗布衣。

 

  于:犹“为”。

为耜是说修理耒耜(耕田起土之具)。

 

  趾:足。

“举趾”是说去耕田。

 

  馌(yè):馈送食物。

亩:指田身。

田耕成若干垄,高处为亩,低处为畎。

田垄东西向的叫做“东亩”,南北向的叫做“南亩”。

这两句是说妇人童子往田里送饭给耕者。

 

  田畯(jùn):农官名,又称农正或田大夫。

 

  春日:指二月。

载:始。

阳:温暖。

 

  仓庚:鸟名,就是黄莺。

 

  懿(yì):深。

 

  微行:小径(桑间道)。

 

  爰(yuán):语词,犹“曰”。

柔桑:初生的桑叶。

 

  迟迟:天长的意思。

 

  蘩(fán):菊科植物,即白蒿。

古人用于祭祀,女子在嫁前有“教成之祭”。

一说用蘩“沃”蚕子,则蚕易出,所以养蚕者需要它。

其法未详。

祁祁:众多(指采蘩者)。

 

  公子:指国君之子。

殆及公子同归:是说怕被公子强迫带回家去。

一说指怕被女公子带去陪嫁。

 

  萑(huán)苇:芦苇。

八月萑苇长成,收割下来,可以做箔。

 

  蚕月:指三月。

条桑:修剪桑树。

 

  斨(qiāng):方孔的斧头。

 

  远扬:指长得太长而高扬的枝条。

 

  猗(yǐ):《说文》《广雅》作“掎”,牵引。

“掎桑”是用手拉着桑枝来采叶。

南朝乐府诗《采桑度》云:“系条采春桑,采叶何纷纷”,似先用绳系桑然后拉着绳子采。

女桑:小桑。

 

  鵙(jú):鸟名,即伯劳。

 

  玄:是黑而赤的颜色。

玄、黄指丝织品与麻织品的染色。

 

  朱:赤色。

阳:鲜明。

以上二句言染色有玄有黄有朱,而朱色尤为鲜明。

 

  葽(yāo):植物名,今名远志。

秀葽:言远志开花。

 

  蜩(tiáo):蝉。

 

  陨萚(tuò):落叶。

 

  于貉:《郑笺》:“于貉,往博貉以自为裘也。

”貉(hé):哺乳动物。

外貌像狐狸,昼伏夜出。

 

  同:聚合,言狩猎之前聚合众人。

 

  缵(zuǎn):继续。

武功:指田猎。

 

  豵(zōng):一岁小猪,这里用来代表比较小的兽。

私其豵:言小兽归猎者私有。

 

  豜(jiān):三岁的猪,代表大兽。

大兽献给公家。

 

  斯螽(zhōng):虫名,蝗类,即蚱蜢、蚂蚱。

旧说斯螽以两股相切发声,“动股”言其发出鸣声。

 

  莎鸡:虫名,今名纺织娘。

振羽:言鼓翅发声。

 

  穹:空隙。

窒:堵塞。

穹窒:言将室内满塞的角落完全堵塞住,这样才便于熏鼠。

 

  向:朝北的窗户。

墐:用泥涂抹。

贫家门扇用柴竹编成,涂泥使它不通风。

 

  曰:《汉书》引作“聿”,语词。

改岁:是说旧年将尽,新年快到。

 

  郁:植物名,唐棣之类。

树高五六尺,果实像李子,赤色。

薁(yù):植物名,果实大如桂圆。

一说为野葡萄。

 

  菽(shū):豆的总名。

 

  剥(pū):读为“扑”,打。

 

  春酒:冬天酿酒经春始成,叫做“春酒”。

枣和稻都是酿酒的原料。

 

  介:祈求。

眉寿:长寿,人老眉间有豪毛,叫秀眉,所以长寿称眉寿。

 

  壶:葫芦。

 

  叔:拾。

苴(jū):秋麻之籽,可以吃。

 

  樗(chū):木名,臭椿。

薪樗:言采樗木为薪。

 

  场:是打谷的场地。

圃:是菜园。

春夏做菜园的地方秋冬就做成场地,所以场圃连成一词。

 

  纳:收进谷仓。

稼:古读如“故”。

禾稼:谷类通称。

 

  重穋:亦作“穜稑”。

稑,同“穋”。

作物先种后熟叫“重”,后种先熟叫“穋”。

 

  禾麻菽麦:这句的“禾”是专指一种谷,即今之小米。

 

  功:事。

宫功:指建筑宫室,或指室内的事。

 

  索:动词,指制绳。

綯(táo):绳。

索綯:是说打绳子。

上两句言白天取茅草,夜晚打绳子。

 

  亟:急。

乘屋:盖屋。

茅和绳都是盖屋需用的东西。

以上三句言宫功完毕后,急忙修理自己的屋子。

因为播谷的工作又要开始了,不得不急。

 

  冲冲:古读如“沉”,凿冰之声。

 

  凌:冰。

阴:指藏冰之处。

 

  蚤:读为“爪”,取。

这句是说取冰。

 

  献羔祭韭(jiǔ):这句是说用羔羊和韭菜祭祖。

《礼记·月令》说仲春献羔开冰,四之日正是仲春。

 

  肃霜:犹“肃爽”,双声连语。

这句是说九月天高气爽。

 

  涤场:清扫场地。

这句是说十月农事完全结束,将场地打扫干净。

一说“涤场”即“涤荡”,“十月涤荡”是说到了十月草木摇落无余。

 

  朋酒:两樽酒。

这句连下句是说年终燕乐。

 

  跻(jī):登。

公堂:或指公共场所,不一定是国君的朝堂。

 

  称:举。

兕(sì)觥(gōng):角爵。

古代用兽角做的酒器。

 

  万:大。

无疆:无穷。

以上三句言升堂举觞,祝君长寿。


  简短诗意赏析

  此诗反映了周代早期的农业生产情况和农民的日常生活情况,不仅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也是一首杰出的叙事兼抒情的名诗。

全诗共八章。

第一章从岁寒写到春耕开始;第二章写妇女蚕桑;第三章写布帛衣料的制作;第四章写猎取野兽;第五章写一年将尽,为自己收拾屋子过冬;第六章写采藏果蔬和造酒,这都是为公家的,为自己采藏的食物是瓜瓠麻子苦菜之类;第七章写收成完毕后为公家做修屋或室内工作,然后修理自家的茅屋;末章写凿冰的劳动和一年一次的年终燕饮。

通篇用“赋”的手法,围绕着一个“苦”字,按照季节的先后,从年初写到年终,从种田养蚕写到打猎凿冰,反映了一年四季多层次的工作面和高强度的劳动,语言朴实无华,完全是用铺叙的手法写成的,语调凄切清苦,仿佛是在哭吟着一部沉重的历史。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

  1、“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原文翻译
  2、“白居易《上阳白发人》”的原文翻译
  3、“陆机《门有车马客行》”的原文翻译
  4、“范成大《菩萨蛮·湘东驿》”的原文翻译
  5、“陈亮《南乡子·风雨满苹洲》”的原文翻译
 

唐朝的国风有多开放?为什么唐朝帝王喜欢把孙子当儿子养?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三国风云舞台上有不少我们耳熟能详的弄潮儿

在的风云舞台上,有不少我们耳熟能详的弄潮儿,他们当然是才华横溢。

可是更重要的是他们的面前都出现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让他们乘时而上,从而名震当代。

可是还有很多人,抱荆山璞玉而不为人知,或者虽然被赏识提拔却未尽其才,或者命运多蹩所托非人而抱恨终生,历史留下了他们光彩的一笔,却没有给他们应得的地位,徒让后来者感慨悲伤。

有云:虽得其主,未遇其时,惜哉。

呜呼,至言也。

NO10 陈登陈元龙这个人物在里地位一般,只是在收的时候作为内应顺便提了一下,给人的感觉此人不过是个耍阴谋的小角色,才干上不了大雅之堂。

不要说跟孔明、仲达这样的当代豪杰比较,就是跟、这样的二流人物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

可是历史是否真的如此呢?非也。

有一次一个叫许汜的人从广陵过来,跟谈起了陈登,当时寄住在刘表那里。

也在旁边听他们讲话,这位许先生上来就抱怨:“陈登这个家伙太没有礼貌了,我这样的名士到了哪儿吃不开啊。

偏偏到了他那儿不收待见,就说住宿吧,他自己睡舒服的大床,让我打地铺。

这个家伙不礼贤下士,我看成不了什么事儿。

”刘表表示同意,刘备冷笑着说了话:“我太了解元龙了,他这个人脑子想的都是天下大事,最讨厌跟无聊文人咬文嚼字。

你这个人只知道,一派小资情调,言谈举止没有一点真知灼见。

元龙对你那样还算客气呢,要是我的话,我自己睡百尺高楼,在地上挖个坑给你睡,还给你打地铺呢。

”又回头郑重的对刘表说,“象陈元龙的文武胆识,只能去跟古代的圣贤相比,当代的人物我看很少有能超过他的。

” 刘备这么推许的一个人物,曹操却没当回事儿,灭了吕布后,曹操仅仅让陈登当了广陵太守。

曹操讨伐的时候,几乎把各个州郡的精兵都抽走了,南方的防御相当空虚。

这个时候,江南的开始蠢蠢欲动,越过长江,图谋进攻广陵。

陈登手里的兵特别少,手下都很慌乱,陈登却镇定自若的说:“孙策虽然勇猛且兵多,但是他并不了解这里的虚实,我看我们还是有机会击败他的。

”于是命令士兵把旌旗都从城墙上拔下来,城里的百姓不许随便走动,看起来好象是被孙策吓的逃跑掉一样。

在通往广陵的大路两侧险要的地方,命令士兵多设立火堆和战鼓。

孙策的大军来了,看到广陵这个样子,并没有贸然攻城,在城南驻扎下来,刺探虚实。

晚上,陈登命令各个地方一起火鼓大作,自己的城上也突然把旗子全插上去,擂鼓呐喊。

孙策吓坏了,赶紧逃掉,陈登命令士兵一起出城追杀,把后面的辎重全部虏获。

这一战让曹操对陈登,正准备重用的时候,陈登害病死了。

曹操悔恨良久,陈登刚投降过来的时候就对曹操陈述过讨伐江南的战略,曹操没当回事儿。

等到在江东的势力逐渐稳固后,曹操巡视合肥,往着远处的长江,叹息良久。

对手下说:“我真的好恨自己没有早点用陈登的谋略!英年早逝,让人。

遗憾指数:5.5NO9 曹植的才华如果仅仅是吟风弄月那也就没什么可遗憾的了,可是历史上却并非如此。

曹操对子女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根据各人的才华悉心的加以培养。

比如长子在政务上是个好手,诗写的也非常好;次子勇猛过人,雄烈英霸,曹操不断的批评他有勇无谋,督促他多读书学习兵法,后来果然曹彰成长为了一个出色的猛将,建安后期带五万幽州兵讨伐北方少数民族,一举灭掉了乌丸;可是曹操最喜欢最看中的却是三儿子曹植,文采方面不用说肯定曹操是非常满意的,曹操就注意在政治、军事上给予开导和发。

比如曹操南征孙权的时候,让曹植驻守刚刚平定的袁绍的老窝邺郡,让他当两年地方官,锻炼一下处理繁杂政务的能力,临走的时候敦敦教导说:“你今年23岁了,不小了,我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是洛阳的警备司令,用大棒杀死了飞扬跋扈的宦官,你要啊。

”曹植听了很振奋,兢兢业业的办事,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经验丰富的鲜于辅等人,把邺管理的非常好,曹操非常满意,这个时候就已经动了立他为世子的念头。

后来建安24年,带兵歼灭了等人,威震华夏。

曹操的事业到了危机关头,如果关羽攻克樊城,黄河以南则无险可守,兵烽直抵许昌,这个时候就会叛乱四起。

在危机关头,必须要派一名亲信大将去解救樊城,曹操想到了曹植,任命他为南中郎将,作为统帅抵挡关羽。

这个时候曹丕把曹植骗到府里,灌醉了他,结果曹操大怒,一气之下罢免了曹植。

使曹植失去了统帅精锐大军的机会,如果此时曹植牢牢的把握好军权,占据宛城,再配合在关西握有十万大军的曹彰,曹丕是绝对当不了的。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曹丕即位以后立刻打压曹植,把他流放到山东一带看管。

即位后对曹植的看管逐渐放松,并且给了他相当大的自由。

曹植就在这个时候上了名垂青史的《求自试表》,我看了这个表,上面详细的陈述了三国的形势,并且结合曹操的用兵经验提出了一套对吴蜀作战的方略。

文章感人至深,写到:“我愿意作为一个偏稗的校官,或者归属于西边的大将军曹真在陆地上冲锋陷阵;或者归属于东方的大司马曹休在江河上架舟驰骋;一定要擒住孙权抓获,完成先皇的遗愿,如果能够为这个理想而奋斗,就算让我死我也没有遗憾。

”可是曹睿又怎么会让他称心如意呢?只是写了不疼不痒的四个字:其志可嘉。

最后一代宗师终老深山。

遗憾指数:6.0NO8 刘备讨伐平定了汉中以后,曾经考虑这么重要的地方一定要派一个经验丰富,作战勇猛的名将来镇守。

当时人们都认为这个角色非莫属了,刘备统共哥仨,自己守西川,关羽守荆州,汉中理所当然要给张飞。

张飞呢,也真的就这样认为的,拉开架势就准备上任了。

结果呢,刘备宣布汉中太守是魏延!整个大军都惊呆了。

在任命仪式上,刘备郑重的问魏:“你打算怎么守我的汉中?”,魏脖子一梗,硬生生的回答:“曹操如果亲自带着全天下的兵马来进攻,那我就利用城池和险要来抗拒。

如果只是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骚扰,我就打开城门迎战,全部歼灭了他!“刘备大乐。

刘备死后,诸葛亮在南中一带作战回到成都,刚刚落下脚,兵马还没有来地及休整。

魏国的大将郭淮和费耀就进攻凉州的羌人,破坏羌人和蜀汉的联盟。

这个时候诸葛亮对魏延说:”我没有多余的兵给你,你带着汉中现有的兵去解救羌人吧。

“魏延一笑:”还要动用国家的兵马干什么?我带着一队亲兵,指挥着羌人就能干败这帮杂碎。

“于是带着少量轻锐亲兵兵秘密的潜进了羌部,指挥着一帮被打烂了建制的少数民族兵马在阳溪一带大破魏兵。

诸葛亮乐的合不龙嘴,立刻封他为征西大将军和南郑侯,职位高出了一大块。

可惜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魏延单独的领兵,在之后的六出其山过程中,魏都是作为偏将在诸葛亮手下听用。

魏延常常感慨自己的才华并没有被充分挖掘,越来越有怨气,在镇守街亭的重要岗位上,诸葛亮居然不用魏延这样经验丰富的将领,而是用了马诉这个华而不实的东西。

难怪陈寿后来说:诸葛亮应变机略非其所长。

遗憾指数:6.5NO7 桓范如果信得着他,天下也许根本就没有司什么事儿了。

渭桥兵变的时候,中外一片混乱,形式悔暗不明,大臣们不知所措。

这个时候有一个人是清醒的,这就是大司农桓范。

他当机立断,抢到了大司马印,斩关夺锁突围出了洛阳。

听到他逃走的消息,跺着脚叹息:“糟糕了,要坏事,智囊走脱了。

”蒋济对司马说:“没事儿,他自然很可怕,不过我看曹爽那个胆小鬼未必敢听他的计谋呢。

” 桓范到了乱成一团的曹爽军中,立刻清醒的分析了形势,并慷慨激昂的说到:“这里到许昌,不到半宿,城中粮草足可以支撑好几年。

调动天下兵马的大司马印现在就在我手里!阁下还怕什么呢?且如今天子在手中,打着皇帝的旗号号令天下,国中的将领一看就知道该跟随谁了!”可是曹爽这个窝囊废还是不敢,说了一句窝囊至极的话:“我现在不指望在掌权了,回家守着几亩地当个富家翁总可以吧。

”桓范气的哭骂:“你父亲曹真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字,可是生下来的儿子怎么比猪还蠢啊!!!”遗憾指数:7NO6 相比之下,他还是比较幸运的,刚刚27岁就做到了征西将军一职。

诸葛亮夸奖他说:“文武双全,胆略过人。

而且忠于汉王朝,真是凉州这个地方的瑰宝啊!我看可以让他去训练精锐虎步军,等战事结束,我带他去见皇帝。

” 诸葛亮这样看重的人才在手里遭殃了,费这个人有才华,但是比较散漫,没有什么大志向。

姜维多次向他陈述讨伐魏国,费懒洋洋的说:“咱们跟丞相比都差远了,丞相没办成的事儿,咱们能办成?”有时候实在架不住姜的唠叨,就给他几千人,让他去骚扰魏国边境。

后来费死了后,姜维才象出了笼子的猛虎,带着几万人讨伐凉州,在桃西一带大败魏国,歼灭了几万人,这是从刘备汉中战役后,蜀汉在西线获得的最大的战果。

魏国如果不是陈泰傻大胆儿当机立断迎风直上打了个出其不意的话,整个凉州都要被蜀汉吞并了(连邓艾这样的猛人当时都说姜维太厉害,应该避一下,还是放弃凉州的好。

)后来姜在蜀汉被排挤,到踏中去屯田。

这个时候姜维建议在阳平关和阴平桥两个地方加强防守,可是蜀汉的君臣没有一个当回事儿。

后来果然钟会攻克阳平夺了汉中,邓艾偷渡阴平直达成都,事情的发展和姜预料的一样。

这个时候姜转战到了剑阁,听说邓到了成都城下,建议诸葛瞻不要出去和邓硬碰,守住绵阳一带的险要就好了,邓悬军深入粮草不够,自然就完蛋了。

可是诸葛瞻不听,出师迎战,果然被邓打败了。

姜维这个时候还没有放弃,让刘蝉组织成都防御战,等待自己回师。

可是刘蝉却投降了,姜维听到这个消息后,恨的拔出了配刀猛砍路边的石头!!!后来在成都的庆功宴上,邓艾挠了挠花白的脑袋醉醺醺的说:“姜伯约也不愧是当代的一个英雄了,可惜他遇到了这样的主子,当然也加上遇到了我,才走投无路了啊。

”遗憾指数:7.5NO5 廖立 并不知道这个人有没有真本事,反正在三国历史上,没怎么看他的表现。

不过在史书上,有这么一笔。

刘备在后,占据了荆州,他开始细心的查访人才,这个时候诸葛亮说:“找两个人就够用了,一个是,一个是廖立。

别人都白扯。

”刘备就找到了这两个,在进川的时候,刘备带走了一个,就是庞统,统死了,叫诸葛亮进川,把廖立放在了荆州。

后来荆州兵败,廖立逃回了西川,刘备让他担任侍中、长水校尉。

不过廖立这个人觉得自己才华不止这个位子,还看不起,对李爬在自己头上不服气,就生了怨言。

诸葛亮开始还能容忍,后来觉得这小子越来越不着调,就给免了。

廖立后来在文山少数民族地区居住了下来,后来姜维攻打唯国从文山这个地方过的时候去拜见了廖立,廖立抗着脖子不搭理他,姜维也没有办法。

真搞不明白,这家伙怎么这么狂?按理来说如果真的是华而不实,诸葛亮不会那么推荐,还把他跟庞统比。

但是也难说,诸葛亮看走眼的时候也不少。

这个入选有点勉强,不过如今这样的人倒是不少,也不知道他真有本事还是假有本事,混的也不怎么样,可谁他都看不上,我们公司就有这么个家伙。

遗憾指数:8NO4 在三国演义里,马超的身世是非常悲惨的,他全家三百多口被曹操诱骗屠杀。

在讨伐曹操失败后退回甘肃,自己的两个儿子又被信任的部将杀死,最后投*了刘备,总算是见了天日,得到了刘备充分的信任,一直担任着把手汉中的重任,并且被授予了骠骑大将军的显爵,在荣誉和恩宠中幸福的度过了最后的岁月。

让不少人在同情他的同时又少感安慰。

但是,历史上的马超在投*刘备后日子过的是非常压抑和痛苦的,他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并且处处受到排挤和压制,在惶恐中度过了后半生。

演义中说他是在诸葛亮讨伐南中后和北伐中原前去世的,推测一下大概是建安五年或者六年的事儿,但是历史上他死的非常早,章武二年就死了,当时他只有四十七岁。

马超死的时候给刘备写了一篇非常简短凄苦的奏折:我全家都被曹操杀了,没什么亲人,连个后代都没有,只有个弟弟请您好好帮我照料,在地下我也就感恩了。

为什么这个当年举凉州造反,席卷关西的一代名将身后是这样的悲惨呢?这还要从他的身世说起。

马超的父亲当时并非是被曹操诱骗到许昌的,是他自己自愿归降曹操,曹操为了安抚凉州的诸侯,对他还是不错的,封了他卫尉。

马腾也把家都搬到了许昌,准备过安慰幸福的后半生了。

但是后来曹操谋划进攻汉中的张鲁的时候,钟繇就劝曹操说:先别着急进攻,如果我们从长安出兵向西,必然会惹起马超和韩遂的怀疑,以为我们假道伐虢。

曹操并没有听,也许他认为马超有人质在自己手里,,不敢造反;也许他就是想挑拨马超造反,解决这个在北方唯一能够威胁自己的力量。

他放出风去,说自己要出兵汉中。

果然马超置自己的父亲和家人于不顾,真的造反了,曹操马上杀了马超全家三百多口,并且在潼关一带击败了马超。

马超败退回了甘肃,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联合了羌部继续反对曹操,经过几年的努力,建安十八年,马超几乎控制了全部的凉州。

后来西征,马超的内部出现了分裂,老婆和两个儿子被部将杀死,无奈之下,马超投*了张鲁。

可是马超这种英雄岂是张鲁之辈所能限量?他太出色,太响亮,把张鲁手下的一帮无能庸才给比的委琐不堪。

有人进谗言说:马超这个人不能信任,他连自己的父亲都能出卖,何况是主子呢?张鲁听了果然对马超防备很严,这有点儿象当初的吕布了,能耐很大,做人也很失败。

后来刘备西征,张鲁考虑到刘章如果完蛋自己也好不了,于是派马超去葭萌关进攻刘备。

刘备当时正在全力进攻成都,没有多余的兵力分出来对付马超,张飞,赵云等将正在扫请成都的外围,也并没有参与到与马超的战斗中。

只是派了个李恢去劝降,马超在张鲁那里混的本来就不如意,这次出兵也只是借用自己的名声去威慑一下,手里并没有指挥权,于是就跟随李恢投降了刘备。

马超投降后来到成都刘备军中,刘备非常高兴,立刻放出了风声,说马超来投降了。

当时刘章还是准备坚持战斗等待外援的,但一听说马超归了刘备,立刻没有了坚守的信心,举城投降。

刘备平定了西川后给马超封了官——平西将军,是刘备阵营里职位最高的武官了。

但是马超这个人的名气实在太大了,这在当时的刘备阵营里是谁都比不了的。

关羽就有点儿嫉妒马超,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人才怎么样(关羽当时并没有提说到西川和马超比武)。

诸葛亮回信说:马超这个人文武双全,雄烈勇猛,就想开国时候的英布和一样,可以跟张飞并驾齐驱,但是比不了你的超然绝伦啊。

我们都知道关羽的脾气喜欢出格恭维,他拿出信来满世界的宣扬,借此来压服马超。

马超这个人自己也有问题,大大咧咧,当时刘备的身份只是个汉朝的左将军,马超呢见了刘备也不怎么尊敬。

总是直接喊刘备的名字,比如:嗨,玄德。

这让刘备很不舒服,张飞也看不过去,总想找个机会教训他一下。

后来孙权派讨伐荆州,刘备带张飞,马超沿水路到了公安和关羽汇合。

在一次开军事会议上,关张故意早早的来到刘备身边,马超不知道,还是大大咧咧进来就喊:嗨,玄德。

关羽当时就火了,和张飞拔出剑来命令马超给刘备下跪。

马超当时吓坏了,整个后背都是汗,扑通一声就跪下了,从此再也不敢对刘备不敬了。

这件事情对马超的触动是很大的,从那以后马超就变的谨慎小心了,夹着尾巴做人。

我们都知道一个武将要是没有了性格那么他的才华也就被泯灭了,在后来讨伐汉中的过程中,马超的表现让刘备相当不满意。

完全不见了当初席卷关西的威风,磕磕绊绊的跟一个曹洪打了个互有胜负,甚至被一个老给抢了风头,马超的威望也一天一天的下降。

汉中平定后,刘备甚至宁可用魏延来镇守,也不用马超,在内心深处,刘备对马超是有着深深的防备的。

回到成都后,发生了一件大事,有个叫彭漾的人由于不受刘备重用,一肚子牢骚,到处乱讲话。

他跟马超的私交还不错,一次喝醉了,在马超的寓所里说了几句对刘备不尊敬的话。

我们知道马超被刺激以后是非常敏感的,当时他的处境是“羁旅归国,常怀危惧”——《。

蜀书。

马超传》,立刻向刘备报告,最后刘备把彭漾给杀了。

这样一件事情其实传出去是相当不光彩的,人家信任你,把你当朋友,和你说几句心里话,你一转身把人家卖了。

从那以后,人人见了马超都躲的远远的,谁都不敢招惹他。

马超呢,从此更加的委琐小心,在孤独和压抑中度过了后半生,章武二年,年仅四十七岁就早早的离开了人世。

综观马超的一生,让人不能不为这个才华出众而又际遇窘迫的将军扼腕叹息。

这个十七岁从军,二十岁就大破郭援威镇河东的一代名将如此凄惶的走完了自己的后半生。

其中有刘备山头主义的原因,更多的是他自己做人的失败。

遗憾指数:8.5NO3 黄权黄权和这两个人物在三国演义里不出彩,不过却是刘备生前很看重的人物,比如黄权,甚至可以说是刘备继关张后最倚重的大将,比马超都受宠。

黄权原来是刘章的部下,和刘巴一样,都非常反对和刘备结盟。

后来刘备攻克成都后,也表现出来了强硬和气节,但是刘备是什么样的人物,*软磨硬泡和封官许愿终于是把黄权给拿下了。

刘备通过于黄权的谈话发现这个人文武双全,在投降过来的将佐里真的是,从此彻底的爱上了他,黄权从此也就走上了青云之路。

建安二十年春,曹操去汉中讨伐张鲁,黄权对刘备说:汉中这个地方太重要了,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得派兵去救援张鲁。

刘备说:好吧,我看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办算了。

于是黄权就动身去了巴西集结军队,没想到张鲁太不抗打,抵抗了五个月就完蛋了,黄权事儿没办成,只好回到了成都。

但是黄权的“汉中情结”一直没有了,后来曹操安置了夏侯渊镇守汉中,自己回去了。

黄权和使劲的撺掇刘备赶紧拿下汉中,刘备听从了他的话,经过了多年的苦战终于把汉中搞定了。

章武二年,黄权跟随刘备进攻东吴,刘备的推进速度是非常快的。

黄权着急的跟刘备说:我们进入敌人的疆土太深了,这样容易出事儿,得放缓一点儿!刘备不听,黄权没法子,只好又劝刘备:您自己的身份太重要了,不要老是亲自担任大军的前锋,如果一担受挫,对士气影响太大了,要不干脆让我当前锋,如果遇到挫折还不至于坏了全局。

刘备还是不听,对黄权说:没事儿,你不能担任前锋,你得在江北帮我保护侧翼,防备曹丕从宛城偷袭我们,这个责任更大啊。

后来刘备兵败,黄权在江北回不了家,只好投降了曹丕。

当时大臣都劝刘备杀了黄权一家,刘备说:算了,黄权对的起我,当初要是听他的绝对不会败的那么惨,他也是没法子。

曹丕对黄权也很尊敬,给他封了个前将军的大官。

黄权这个人非常严肃,脸板的跟水似的,从来就没球表情。

没人看到过他的喜怒哀乐,司马懿就很不信邪,老想看黄权失态后是什么样子,就派人偷偷把黄权的车轮子上的销子给拔了,在上朝的路上偷偷的隐蔽起来瞧乐子。

果然,黄权的车走到半路上突然哗啦一声散了,黄权呢,还是一点儿表情没有,起来掸掸土,没事儿似的走了。

司马懿看了后暗子佩服,逢人就说黄权这个人啊了不得,严肃的跟泰山似的,深得象一口井一样啊。

但是在魏国,黄权就没怎么带过兵,也没出什么大风头,大概是感念刘备的知遇之恩吧,活的稀里糊涂的。

刘备也对黄权犯相思病,后来他接见马忠(就是跟随诸葛亮六出其山的那个马忠,不是给关羽下绊子的那个东吴的马忠)的时候说:唉,你还真有点儿象黄权呢,虽然没有了公衡(黄权的字),却得到了你,可见世界上并不缺少贤才,只是人们不留心罢了。

遗憾指数:9NO2 田豫田豫在年轻的时候在手下干活,不受重视,当时刘备也在公孙瓒那里存身。

认识了田豫,刘很喜欢这个小家伙,跟他闲聊。

聊着聊着就越来越吃惊,发现田豫真的很有才华。

后来田豫混的不好,正好老母亲病了,辞职回家。

刘备特别舍不得,拉着田的手还哭了:“我真恨自己没有福气,不能跟你一同成就大事啊。

”后来公孙瓒的部将王门勾结袁绍造反,打到公孙瓒的幽州城下了,公孙瓒害怕的要死。

田这个时候回到了公孙的幕府,就说:“我去跟王谈谈。

”去了趟王的军营,说了半天也不知道说了啥,反正出了军帐的时候王门脸羞得通红,于是撤兵。

后来公孙瓒死了,幽州那个地方的人推举鲜于辅担任头领,田就去投奔了鲜于。

鲜于惧怕袁绍强大,想归顺,田说:“袁绍什么东西,我看不如归顺曹操。

”后来田在曹操手下干活,他了解北方的,非常懂得用兵的谋略,曹彰讨伐乌丸的时候,田就是军中的谋主,给曹彰出了不少的好点子。

曹彰特别欣赏他,就推荐给曹操,曹操一下子就上了心,让他担任了幽州刺史。

田在北方战功卓著,伐鲜卑,伐乌丸,伐辽东几乎是魏北方的藩蔽,而且他精心训练幽州兵和投降的少数民族骑兵,每年向国家提供一大批精兵和战马,是魏国兵员的最主要的输出地,在西线和南线作战的最骁勇善战的兵马都来自幽州。

田的贡献这么大,可是官一直上不去,为什么呢?他打下城市后得到的金银朱宝全赏赐给手下了,所以他手下打仗特别拼命。

朝廷里有人就开始说说田有好东西也不给皇上,自己享受,而且封赏手下太滥。

皇帝曹睿特别喜欢珠宝,一听田有还不交上来,就讨厌田,所以好多年都不升他的官。

后来司马懿上台,就想提拔他,田气的给司马写了封信:“我都七十多了,胡子都白了,还提拔什么。

留着位子给年轻人吧,别让年轻人再重复我的老路!”遗憾指数:9.5NO1 庞统我一直觉得庞统应变的才干要比诸葛亮强,比如在入川以后,刘彰和刘备之间的微妙关系一天一个变化,庞统总能制定出最合适的应变策略。

最终二刘在涪水反目,刘彰已经开始着手布置对付刘备。

这个时候庞统制定了三个计策:上策轻骑直取成都;中策立刻攻克涪关,下策回去。

在危机时刻化解了刘备的窘境,刘备从此更加倚重庞统了。

可惜天妒英才,庞统死了,死的时候才36岁,如果他活到诸葛亮那个年龄,又能为蜀汉政权多做多少事情呢?遗憾指数:10 随机文章商朝是谁建立的?马嵬坡之变主谋是陈玄礼?唐玄宗痛失杨贵妃竟然他想报复世界不敢打开的古墓,秦始皇陵44年无人敢挖/中国上榜二个法国幻影4000战斗机夭折,3000万美元的成本导致0订单世界十大变态武器,核弹/毒气弹/空包弹纷纷上榜(沾满鲜血)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诗经·国风《七月》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