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模拟题及真题是怎样考辐射概念的?
【千问解读】
一、(2024·广东佛山·一模)
那曲观测站位于藏北高原那曲河谷,海拔4509m。
下表为该站2019年7月28~31日地表辐射收支平均值(单位:W/m2),其中,夜间地表净辐射为夜间大气逆辐射与夜间地面辐射的差值。
完成下面小题。
1.观察期内,该地白天
A.28日天气晴朗无云
B.29日白天大气透明度最高
C.30日地面反射率最低
D.31日地面吸收太阳辐射最多
2.该河谷30日夜间地表净辐射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覆盖率低
B.太阳辐射强
C.焚风效应增强
D.冷空气下沉
参考答案
1.D 2.D
试题分析
1.28日白天地面接收短波辐射是四天中最少的,应该是天空多云,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导致的,A错误。
白天大气透明度高,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多,31日白天地面接收短波辐射最多,白天大气透明度最高,B错误。
地面反射率是指地面反射辐射量与入射辐射量之比,入射辐射量应该是白天地面接收短波辐射和白天地面反射短波辐射之和,31日地面反射率最低,C错误。
31日白天地面接收短波辐射最多,白天地面接收短波辐射减去白天地面反射短波辐射差值最大,地面吸收太阳辐射最多,D正确。
故选D。
2.夜间地表净辐射为夜间大气逆辐射与夜间地面辐射的差值,夜间地表净辐射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地面温度降低和大气逆辐射减弱。
冷空气下沉利于地面降温,D正确。
夜间、白天植被覆盖率基本相同,A错误。
夜间没有太阳辐射,B错误。
焚风效应增强,应该是增温,C错误。
故选D。
二、(2024·广东·高考真题)
有效辐射为下垫面向上长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差值。
如图表示2003—2012年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向上长波辐射(L↑)及其上大气逆辐射(L↓)的月平均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7—9月相比,2—4月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之上的大气逆辐射值较低,主要是 是因为2—4月期间
A.降水较多
B.云雾较少
C.地表植被覆盖度较低
D.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
2.根据有效辐射变化可知,一年中该地热带季雨林的林冠层
A.表面的温度保持恒定
B.热量主要来自大气层
C.各月都是其上表层大气的冷源D.夏季对大气加热效果小于冬季
参考答案
1.B 2.D
试题分析
1.云南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植被带对应热带季风气候,7-9月降水量远大于2-4月,2-4月由于降水较少,云雾日数少,天气以晴朗为主,故此林冠之上的大气逆辐射较弱,B正确,A错误;热带季雨林的植被覆盖度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排除C;2-4月相比于7-9月西双版纳更远离太阳直射点,对应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D错误。
故选B。
2.受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影响,当地热带季雨林林冠层表面温度也会出现季节变化,夏季高于冬季,A错误;林冠向上的长波辐射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总是高于大气逆辐射,因此林冠层有效辐射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均是正值,这表明热带季节雨林林冠始终是大气的一个热源,是林冠层向大气提供热源,BC错误;据图示信息可知林冠层的长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差值在夏季较冬季小,说明林冠层有效辐射夏季小于冬季,林冠层对大气的加热效果夏季小于冬季,D正确。
故选D。
三、(2024·安徽·高考真题)
如图为我国某地面观测站(47°06N,87°58E),海拔561m)某月1日前后连续4天太阳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通量逐小时观测结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依次表示
A.地面长波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
B.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
C.大气逆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
D.大气逆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地面反射太阳辐射
2.观测期间该地①第1天晴朗无云②第2天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大③第3天比第4天大气透明度低④可能经历了降水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该时段可能为
A.4月1日前后
B.6月1日前后
C.10月1日前后
D.11月1日前后
参考答案
1.B 2.D 3.B
试题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可知,该地面观测站所示经纬度显示为我国新疆地区,图中显示太阳辐射在四天中白天出现,夜晚几乎为0,而地面反射太阳辐射需要太阳辐射,夜晚也不会出现,因此图中丙为地面反射太阳辐射,故AC错误;大气逆辐射是大气通过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后辐射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推测大气逆辐射小于地面长波辐射,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大于乙,因此甲为地面长波辐射,乙为大气逆辐射,B正确,C错误。
答案选择B。
2.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和上题结论可知,图中显示期间,第一天大气逆辐射较强,且太阳辐射出现两个峰值,说明有云层遮挡阳光,所以不是晴朗无云,故①错误;第2天是四天中太阳辐射最弱的一天,因此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小,故②错误;第3天太阳辐射小于第4天,说明第3天云层较厚,大气削弱作用强,大气透明度低,而第4天太阳辐射强烈,说明云层薄,大气透明度高,故③正确;四天中,第2、3两天太阳能辐射弱,说明大气削弱作用强,云层较厚,可能为阴雨天气,因此可能经历降水过程,故④正确。
正确的有③和④,答案选择D。
3.结合第二小题结论,四天内趋于可能经历降雨过程,该区域为我国新疆地区,降水集中在5-6月,主要是5月气温回升快,冰雪融化,蒸发量大,阴雨天气较多,因此可能出现在6月1日前后,故B正确;4月气温尚未回升,阴雨天气可能性较小,故A错误;冬半年新疆地区气温低,且太阳辐射弱,故CD错误。
答案选择B。
为什么说李清照嫁给赵明诚是她最大的错误呢?
史称,“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宋王朝的经济总量攀上了一个令世人眩目的高度!经济繁荣的表面掩盖了背后的深刻危机——和平百有余年来,宋廷“不识干戈”。
十一世纪初,与契丹人在斗争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女真人崛起于白山黑水,成了北宋王朝新的梦魇。
公元1115年,女真部族首领(1068~1123)仿汉制,称,建立大金国。
面对勃兴的金王朝,短视的宋徽宗君臣却采取了联金灭辽的国策。
网络配图 因为(1054~1126)、(?~1126)等人长年主兵,导致“军政大坏”。
被宋廷视为精锐的陕西军在攻残辽之时,过早的暴露出了宋军外强中干的本来面目。
无意之中发现宋帝国原来是只纸老虎之后,女真人在灭辽之后,旋即南下侵宋。
金宋关系与辽宋关系截然不同:辽人不过是宋的边患而已,而新兴的女真政权却有灭亡宋王朝的野心。
金军与辽军不同,他们不但长于野战,而且也善于攻坚战。
故此,女真人可以深入中原腹地,饮马黄河。
元年(1126年),女真人分两路南侵,一路由粘罕率军出太原下洛阳隔断西北兵入援的路线,而且防备宋室逃入川蜀;另一路则由斡离不率军取燕京、下真定,直扑汴梁城。
女真人初至中原如入无人之境。
史称“有掳掠,无战斗!”其中斡离不所部进军神速,一路并未遇到什么象样的抵抗,兵锋直指北宋京城。
开封乃是无险可守,面对金人铁骑,平素养尊处优的文武慌作一团。
危急时刻,(1083~1140),立即加固城防,汴梁军民,开封城得保不失。
随着各地勤王之师陆续抵达,城外的金军已呈腹背受敌之势。
在勒索到一笔不菲的金银财宝之后,宗望引兵北返。
靖康元年(1126年),女真大军。
闰十一月,宋首都开封城城防易守。
出降,北宋灭亡。
网络配图 第二年春,金军在开封刮地三尺,掳掠了无数的金银玉帛,以及皇帝宝玺、仪仗、古玩等物,于四月朔北返。
北返掳去亲王、后妃、娼优、僧道、百工、医卜等数万人,钦宗与他的父亲太上皇赵佶也在被押解北去的行列之中。
《满江红》中所说“靖康耻,犹未雪”说的正是这段屈辱的往事。
靖康二年三月,赵明诚母亲卒于金陵。
按宋制,宗法重奔父、母丧,身在异地者于闻讣之后当,尽速奔赴丧所处理殡葬之事。
有职在身者,属员禀告主官后即应离去,身为地方主官者,应当立即移交公务印信于副职或僚属而后弃职速去。
匿丧不告者,一经检举揭发,即当坐罪。
赵母卒时正值家国浩劫、万事纷纭之际,赵明诚不是移孝作忠,勤于王事,闻讯后却径直弃职奔丧,实在是令人惊诧莫名之至。
好在他也并不糊涂,知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
女真人迟早会全面进犯中原,自己的收藏当务之急是转输南下避敌。
最后,他把这项光荣艰巨的任务丢给了妻子。
在赵明诚的心底奔丧重于国事,金石收藏比妻子重要,李清照嫁这样一个自私没有担当的男人只能说是所适非人。
网络配图 赵明诚走后,李清照“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已物也。
”立即收拾自己携来淄州的珍贵的金石收藏。
可是觉得哪件都是珍品,每一件都无法割舍。
用光了身边的箱箧之物,也无法把这些东西全数装进去。
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选择淘汰,最后先装了十五车先行南运。
其余部分则派遣手下人先送回青州,准备明年安排舟车搬运。
(“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
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
”——《金石录后序》) 打包好的收藏则亲自押运,先是用车载至古东海郡治所之郯城,在此地雇舟经沂水、入泗水、转运河、入大江,一路辗转辛苦异常。
当李清照于四月上旬抵达金陵与赵明诚地合时,赵佶、赵桓父子则正在女真铁骑的驱赶下,一路受尽屈辱向东北苦寒之地跋涉而行。
李清照“南来犹怯吴江冷,北狩应觉易水寒”句,感慨的正是这一历史事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国考人民银行面试考情,第53套.中国人民银行面试面试模拟题答案
2024年是考了两天,3月17号的题有两个版本,但是题目类型基本一致。
(2)人行是否考纯专业知识回答:基本不考,但是会考金融领域的见解。
如果不了解金融,很难答得出彩 (3)面试要点:考官是看气质+内容。
(4)什么时候开始准备面试回答:出了进面名单就要开始准备了。
结构化无法速成。
需要时间来磨来练。
第53套.中国人民银行面试面试题参考答案 第1题:请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分析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并探讨金融机构如何适应这一趋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2题:你单位计划开展一次关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活动。
由你负责,你怎么做? 第3题:请谈谈你对“金融稳定”的理解,并结合你的个人经历或学习背景,说明你如何为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稳定工作做出贡献。
第4题:在一次金融交易过程中,你突然发现系统出现故障,导致交易无法完成。
此时,你该如何迅速应对,确保交易顺利进行并减少损失? 第5题:央行加强金融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政策,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第1题参考答案 结合当前经济形势,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及金融机构的适应策略如下: 首先,当前全球经济呈现复苏态势,但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如地缘政治风险、贸易摩擦等。
我国经济则持续稳定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为金融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其次,我国金融市场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一是金融市场将更加开放,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二是金融科技将加速发展,推动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三是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新型金融业务将不断拓展,满足多元化金融需求。
第三,为了适应这一趋势,金融机构需要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提高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能力;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三是积极拓展新型金融业务,如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满足市场需求,实现业务多元化发展。
第四,金融机构还应加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提升自身竞争力。
同时,积极参与国际金融规则制定,提升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影响力。
第五,金融机构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金融人才队伍。
通过加强员工培训、引进优秀人才等方式,提升金融机构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
第六,金融机构还应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提高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金融素养。
通过开展金融知识普及、风险提示等活动,帮助金融消费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金融产品,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金融机构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和变革,以适应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加大科技投入、拓展新型金融业务、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以及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等措施,金融机构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我国金融市场的繁荣稳定做出贡献。
第2题参考答案 关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活动方案如下: 首先,明确宣传活动的目标和主题。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提高公众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主题可以设定为“守护金融消费权益,共创和谐金融环境”。
其次,制定详细的宣传计划。
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宣传内容等。
活动时间可以选择在金融知识普及月或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进行。
地点可以选择在社区、学校、企业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开展宣传活动。
参与人员可以包括金融机构员工、志愿者等。
第三,准备宣传材料。
包括宣传手册、海报、视频等。
宣传材料应简洁明了,易于理解,能够直观地展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同时,可以制作一些案例分析,让公众更好地了解金融消费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应对策略。
第四,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活动。
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咨询会等形式,向公众普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
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渠道进行线上宣传,扩大宣传范围。
同时,可以邀请金融专家或律师等专业人士进行现场解答和咨询,为公众提供专业的金融消费建议。
第五,加强后续跟踪和评估。
在活动结束后,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公众对活动的反馈意见,了解宣传效果。
同时,可以对宣传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第六,建立长效机制。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因此,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将宣传活动与日常监管工作相结合,形成常态化的宣传和教育机制。
同时,可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共同推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总的来说,通过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准备材料、开展活动、加强跟踪评估和建立长效机制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开展关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为构建和谐的金融环境做出贡献。
第3题参考答案 对于“金融稳定”的理解以及如何为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稳定工作做出贡献,我的看法如下: 首先,金融稳定是指金融市场运行平稳,金融机构经营稳健,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秩序保持良好状态。
金融稳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在我的个人经历和学习背景中,我深刻认识到金融稳定的重要性。
在校期间,我学习了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市场监管等课程,对金融稳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有了初步了解。
同时,在实习和工作中,我也接触到金融市场的波动和风险事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三,为了为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稳定工作做出贡献,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通过不断学习金融理论、政策法规和市场动态,增强对金融市场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二是积极参与金融稳定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在工作中,我将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各项决策和部署,确保金融稳定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置金融风险。
我将密切关注金融市场动态和风险变化,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进行风险监测和预警,为及时处置金融风险提供有力支持。
第四,我还将积极参与金融稳定相关的研究和创新工作。
通过深入研究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和风险特点,探索有效的金融稳定机制和措施。
同时,积极关注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推动金融稳定工作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
第五,我将加强与同事和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金融稳定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和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协作。
我将积极与同事和部门沟通交流,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共同推动金融稳定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六,我还将注重金融消费者教育和宣传工作。
通过向公众普及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提高金融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
这将有助于减少金融风险的发生和传播,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我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稳定工作中去。
通过加强学习、积极参与、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参与研究和创新、加强沟通协调以及注重金融消费者教育和宣传等措施,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促进经济增长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4题参考答案 在金融交易过程中遇到系统故障导致交易无法完成的情况时,我将采取以下措施迅速应对: 首先,立即确认故障情况并启动应急预案。
我会迅速与系统运维人员联系,了解故障的具体原因和预计恢复时间。
同时,根据故障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能够迅速应对并减少损失。
其次,及时与客户沟通并解释情况。
我会立即与客户取得联系,解释系统故障导致交易无法完成的情况,并告知客户我们正在积极处理故障并尽快恢复交易。
同时,我会保持与客户的沟通渠道畅通,及时回答客户的疑问和关切。
第三,采取替代方案完成交易或减轻损失。
如果系统故障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我会考虑采取替代方案完成交易或减轻损失。
例如,可以与客户协商采用手工方式完成交易或者通过其他渠道进行资金划转等。
第四,记录故障情况并总结经验教训。
在系统故障处理完毕后,我会详细记录故障情况、处理过程和结果等信息,并总结经验教训。
这有助于我们在未来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更加迅速和有效地应对。
第五,加强系统维护和监控工作。
为了防止类似故障的再次发生,我会加强对系统的维护和监控工作。
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和测试,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问题。
同时,加强对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控和预警,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系统故障。
第六,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和团队协作效率。
通过这次故障处理经验,我会反思并提升我们的应急响应能力和团队协作效率。
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训练,提高团队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和效率。
总的来说,面对金融交易过程中的系统故障导致交易无法完成的情况时,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并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通过确认故障情况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与客户沟通并解释情况、采取替代方案完成交易或减轻损失、记录故障情况并总结经验教训、加强系统维护和监控工作以及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和团队协作效率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应对系统故障并减少损失。
第5题参考答案 对于央行加强金融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政策,我的看法如下: 首先,我认为这一政策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金融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央行作为金融行业的监管部门,加强金融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这一政策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的数据安全管理水平。
通过明确金融机构在金融数据安全方面的责任和义务,督促其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防控机制,加强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技术措施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金融机构的数据安全管理水平,防范数据泄露和滥用风险。
第三,加强金融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有助于增强金融消费者的信任感。
金融数据涉及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一旦泄露或被滥用,将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信任感。
央行通过加强金融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政策,可以保障消费者的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增强消费者对金融机构的信任感和满意度。
第四,这一政策也有助于推动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
在保障数据安全和隐私的前提下,金融机构可以更加放心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进行业务创新和服务升级,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个性化水平。
这将有助于推动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
第五,然而,加强金融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如何平衡数据安全与业务发展的关系、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网络安全威胁等。
因此,央行在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机制和应对措施。
第六,我认为央行还应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和其他国家监管机构的合作与交流。
金融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应对。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手段,提升我国金融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水平。
总的来说,央行加强金融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政策是非常有意义和必要的。
这一政策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的数据安全管理水平、增强金融消费者的信任感、推动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
同时,也需要不断应对挑战和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以更好地保障金融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来源:国考面试题库-中国人民银行面试题库(央行面试题库)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