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问百科解读】
有人说,到潼关,就是为了吃肉夹馍,这才是潼关美食的核心,也是地道的硬吃货。
说起肉夹馍,西安人自豪异常,没成想,在潼关人心中,肉夹馍的地位是西安人难以想象的。
的确,西安肉夹馍名闻全国,但在小吃遍地的西安,肉夹馍只能算做美食之一,而肉夹馍之于潼关,则是这小城美味之首。
潼关的肉夹馍,并非抄袭和复制。
相反,肉与馍,都有着鲜明潼关特色,在潼关,肉夹馍叫被叫做老潼关肉夹馍,老到什么程度呢?据说要追溯到唐朝初年,当时唐太宗李世民在征战途中途径潼关,吃过后连连夸赞,这肉与馍紧密配合的美食,就此传开,距今已经是一千多年了!
先说这肉吧!潼关人做肉夹馍的肉,不挑不拣,这样整个买回来,做肉之前,是要仔细分解的。
常年的营生,做肉的师傅都有着“庖丁“一般的技艺,骨头和肉,在他们的眼里,都是不能随意切割的宝宝。
从最先的骨肉分开,到最终的肥瘦分拣,这一切熟练而有序,常年跟一种食材打交道,想要不熟练似乎都难。
潼关肉夹馍的肉是卤肉。
谁家的肉香,比拼的不是分切肉的手艺,而是这一锅的卤汁。
据说,梁喜娃肉夹馍店里的这锅汤汁,已经有五六十年的古代了。
在中餐当中,老汤算是一种宝宝,某些汤汁动辄遗存百年,也是常事、做肉的汤底尤其如此。
卤汤是做肉的法宝,有好的卤汤,师傅们手也会底气十足,但对这汤的养生极其主要。
每次煮肉前后,这样的工作必不可少。
汤好,并不代表随便把肉放到锅里就能卤出色香味俱全的好肉。
往锅里放肉也有讲究,老汤烧开之后,先要把骨头放到汤里,然后还得铺平,省的撑着上面的肉,接着要下瘦肉,实际上也要讲求摊平摆好。
最终就要用这铁篦子压在这一锅肉上面,保证肉块全部浸到汤汁当中。
如果汤量不够,就需要再加上一些,直到汤汁没过这整锅码好的肉块。
煮肉是不用锅盖的,这也是中餐当中的离奇之处。
用这样的重物压在篦子上面,水面盖住所有的肉块,然后大火烧制。
陕西人常说的“紧火的肉,慢火的粥”,应该就是厨师们口口相传的煮肉秘诀了吧。
半个小时之后,已经定形的这些肉要在锅里调整一下位置,同时也检查一下颜色的深浅浓淡。
接下来就要小火慢炖,再过半个小时,就可以彻底关火,然后就算是焖制,而在这浓汤里焖上一个小时,肉就算是完成了。
这就是等待肉夹馍的肉了。
与西安肉夹馍里的肉不同的是,这肉不是腊汁肉而是卤肉,不用热着夹而要凉着夹。
煮完肉的锅里漂浮的这一层厚厚的油脂,在潼关肉夹馍店里是要收集的。
烙饼的时候,这些油还将派上用场。
馍的不同,首先就体现在这里了。
潼关人做馍、和面用的是加了碱面的温水,虽然现在机器代替了人工,但面和的软与硬,还得要把握好。
一般是要稍微软一些,软面就保证后面步骤的关键。
经过认真揉制的面团最终被剁成馒头大小的剂子,稍微压平,借助压面机压成长条,然后,就是潼关馍和西安白吉馍的根本分别了。
大油,也就是卤肉的油,被抹在这长长的面片上,边抹边卷,同时抻拉,到最终剩下 约三五十公分的时候,面片又被划成这样的细条,再卷起来,这个步骤,充满了艺术气息。
卷起来的这一个面卷,却并不是一个饼子,用这样特别的手法,分开来,而分开来的这个,才是作饼的剂子,这样一手法,比切刀和手揪来的曼妙,来的温柔,也来得韵味十足。
接下来一个个陀螺一样经过精心加工的面剂子被压平、擀开、成为一个烧饼,然后被放到涂过大油的楔子上去烙,随着面饼受热,表面着色的同时,层次也开始显现,当亮面着色之后,就被放大片这个炉膛当中烘烤,大约十来分钟,这油旋一样的饼子就烤熟了。
潼关肉夹馍,就用这现烤的滚烫的饼子,去夹早已等候多时的卤肉,肉不用切的太碎,肥瘦相间,就这样铺在这酥脆的饼子当中,肉和馍,软糯与酥脆,肉香与麦香,在这一刻,完美地融汇到了一起。
这,就是流传千年的老潼关肉夹馍了。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