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本地传统特色名菜推荐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5-31 点击数:
简介:西藏菜是中华民族整个风味体系中独具特色的一支。

原料以牛、羊、猪、鸡等肉食,以及土豆、萝卜类等蔬菜。

饮食以米、面、青稞为主。

那么,西藏特色美食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来推荐一下,详情请见下文。

1、西藏三大碗 西藏三大碗是藏式民俗特色佳肴,相传从吐蕃王朝代代相传至今,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高,经过三百多年的改良,越来越符合大众的口味,老少皆宜,

【千问解读】

西藏菜是中华民族整个风味体系中独具特色的一支。

原料以牛、羊、猪、鸡等肉食,以及土豆、萝卜类等蔬菜。

饮食以米、面、青稞为主。

那么,西藏特色美食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来推荐一下,详情请见下文。

拉萨本地传统特色名菜推荐

1、西藏三大碗

西藏三大碗是藏式民俗特色佳肴,相传从吐蕃王朝代代相传至今,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高,经过三百多年的改良,越来越符合大众的口味,老少皆宜,成为来西藏必吃的美食之一。

西藏三大碗包括藏红牛肉、咖喱羊排、杂粮炖牦牛肉。

2、藏族血肠

羊肉肉质细嫩,容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较猪肉和牛肉的脂肪含量都要少,胆固醇含量少,是冬季防寒温补的美味之一;羊肉性温味甘,既可食补,又可食疗,为优良的强壮祛疾食品,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补肾壮阳,生肌健力,抵御风寒之功效。

羊血性平、味咸,入脾经。

3、酸菜面块

酸菜面块是一种特色很浓的藏族传统晚餐。

制作原料主要有酸菜、盐巴、海椒,美味油香,吃起来麻、辣、香味俱全。

酸菜面块主要原料是酸菜,酸菜的制作方法很简单:把菜叶煮到快熟时,取出冷却,然后装入坛子或木桶里,密封好放在阴凉处,一星期左右就成了。

拉萨本地传统特色名菜推荐

4、鲁朗石锅鸡

鲁朗石锅鸡的鸡是藏民放养的土鸡,是我国雪域高原西藏自治区特有的地方鸡种,耐寒耐缺氧,生长缓慢,适应于高原寒冷恶劣多变的气候环境,其实也就是藏族地区的野鸡,经训化后属于藏族地区的原始品种。

正宗的鲁朗石锅鸡,一定是用鲁朗本地的山泉水烹制。

鲁朗石锅鸡的汤浓香、滑润,味道醇厚,冬天喝非常滋补。

5、氽灌肠

氽灌肠是一道西藏菜。

又称三肠、五肠。

以新鲜羊小肠为衣,分别灌以羊血、羊肉、青稞面或豆面,分称血肠、肉肠、面肠,合称三肠;另有灌以羊肝、羊油者,分别称肝肠、油肠,与前三肠合称五肠。

此菜多为藏族同胞在新年时成批灌制,供年节氽食。

6、蒸牛舌

cn

蒸牛舌属于西藏菜,藏语音杰郎最。

多见于拉萨等地。

蒸牛舌以牛舌肉为主料,经煮蒸而成。

特点是入口软嫩,味道鲜美而带椒香。

牛舌外有一层老皮。

去掉老皮,可以酱、烧、卤。

某些市场卖的舌头立即可食,但生的、烟熏的或粗盐腌的舌头常买到,煮后不论热用冷食、加不加调味料都不错。

盐腌舌头通常是挤过汁的煮熟切片,一般采冷食,生舌头可加葡萄酒温煮,或水煮后添各类配饰上桌。

牛舌和小牛舌最为常见。

cn

拉萨本地传统特色名菜推荐

7、炸灌肺

炸灌肺,藏语音洛乍,多见于拉萨等地。

以羊肺为主料配以酥油、面粉等先煮后炸而成。

特点是色泽淡褐,外酥脆里软、味道香美。

特点:味香鲜,食而不腻,凉爽开胃,是极好的凉菜。

随食随取,可保存约1年之久。

吹肝经洗净、煮熟、切成薄片,加上芫荽、芝麻油(或熟菜油)、酱油、醋、葱花和姜末等佐料,常被用作凉拌吃。

民族传统技艺专业:守护文化基因的黄金赛道

一、核心观点:文化传承的"金饭碗"如果把大学专业比作投资,民族传统技艺专业就是一支"潜力股"。

根据文旅部数据,全国现有155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但专业传承人仅3万余人,市场缺口巨大。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仅2023年中央财政就投入15亿元支持传统文化传承。

这个专业不仅承载着文化使命,更与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国家战略深度绑定,毕业生既能捧上"文化铁饭碗",又能打开"市场新天地"。

二、专业认知:给老手艺装上"新引擎"这个专业就像给祖传的"老怀表"装上现代机芯——既要学会雕刻、刺绣、陶瓷等传统技艺(相当于掌握老怀表的构造原理),又要学习新媒体传播、文创设计等现代技能(相当于给怀表加上GPS定位)。

学生毕业时,既能复原一件明代青花瓷,也能用抖音直播教网友做掐丝珐琅,让老手艺活在当下。

三、行业前景:政策东风+市场蓝海国家政策方面,《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等文件接连出台,各地非遗工坊数量3年增长210%。

就业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非遗相关岗位招聘量同比增长67%,博物馆、文旅企业、教育培训机构求贤若渴。

更值得关注的是,76%的非遗传承人通过电商实现收入翻番,这门"老手艺"正在创造新财富。

四、适合哪类学生?1.学科优势:历史、美术成绩突出,语文功底扎实(需要研读古籍技法)2.性格特质:手巧心细能坐得住,对传统文化有强烈兴趣3.职业期待:想从事文化传承、教育培训、文创开发,不愿做"流水线打工人"五、报考指南:选对赛道事半功倍院校推荐:顶尖层: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美术学院(非遗研究方向)特色层:景德镇陶瓷大学、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地域层:选择本地非遗资源丰富的院校,如云南艺术学院(民族服饰)、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陶瓷)课程重点:传统技艺实操(占课时60%)+文化理论+现代设计专业对比:比纯艺术设计更"接地气",比历史学更"重实操",适合想"用手讲故事"的孩子六、温馨提示: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个专业就像学做"手工定制西装"——就业面虽不如"成衣批发"宽广,但单价高、竞争少。

需要提醒的是:1.前三年要耐得住寂寞练基本功2.最好掌握一门现代技能(如视频剪辑)拓宽就业面3.地域选择直接影响发展空间,建议提前规划结语:选择民族传统技艺专业,不仅是选一份职业,更是成为文化传承的"火炬手"。

在这个国潮澎湃的时代,让孩子用双手接续文明的火种,或许是最有远见的投资。

民族美术专业: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的金钥匙

各位家长好!我是圆梦老师。

今天要和大家聊聊一个既传统又新潮的专业——民族美术。

这个专业就像一把打开文化宝藏的金钥匙,既能让孩子传承千年智慧,又能创造实实在在的就业机会。

一、专业优势:国家撑腰的"文化金矿"根据教育部最新数据,全国已有87所高校开设民族美术相关专业,国家艺术基金每年投入超2亿元支持传统文化创新项目。

这个专业最大的优势就是"双保险":既有国家政策强力扶持,又具备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就像老字号餐馆的秘制配方,别人想模仿都模仿不来。

二、专业认知:做传统文化的"翻译官"民族美术专业就像文化翻译家,把老祖宗留下的图案、色彩、造型"翻译"成现代人看得懂的语言。

比如把苗族银饰的纹样变成时尚首饰,把敦煌壁画的色彩用到手机壳设计上。

既不是简单的临摹古画,也不是天马行空的创作,而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架起桥梁。

三、行业前景:政策东风+市场需求文旅部数据显示,2023年非遗相关岗位需求增长35%,民族美术毕业生平均起薪达6500元。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30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各地博物馆、文旅项目、文创企业都在抢这类人才。

就像老房子改造,既要保留原有结构,又要适应现代居住需求,民族美术人才就是最好的"改造师"。

四、适合什么样的孩子?1.学科优势:有美术功底,历史、语文成绩较好2.性格特质:喜欢钻研细节,有耐心"泡"在传统文化里3.职业期待:想从事教育、文创设计、非遗保护等工作就像喜欢拼乐高的孩子,既要动手能力,又要空间想象力,还要有完成复杂作品的耐心。

五、报考建议:选对赛道事半功倍推荐院校:中央民族大学(顶尖)、云南艺术学院(特色)、地方民族院校(性价比高)核心课程:民族图案设计、传统工艺技法、数字文创开发专业对比:比纯艺术专业更接地气,比视觉传达设计更具文化深度重要提醒:1.需要耐得住寂寞,一幅唐卡可能要画几个月2.行业收入差异大,顶尖人才年入百万,普通岗位月薪5-8千3.要持续学习新技术,比如3D建模、数字绘画最后送给家长的话:这个专业不适合想赚快钱的孩子,但绝对是文化自信时代的好选择。

就像种一棵银杏树,前期需要耐心培育,但长大后就是价值连城的"活文物"。

如果孩子真心热爱传统文化,不妨认真考虑这个方向。

加入收藏
               

拉萨本地传统特色名菜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