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即位之后就把曹家抄家,真相是什么?
【千问解读】
清世宗胤禛是清朝时期的第五位皇帝,康熙帝的第四子,年号雍正,千问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曹雪芹的父亲曹因亏空巨大获罪入狱,曹家慌忙变买家产以期偿还,却被弹劾意图转移财产,雍正震怒,第二年正月下令彻底查抄曹府,全家谴返北京,从此江南首富的江宁织造曹家一败涂地,日渐衰微。
为什么屡受皇恩、赫赫扬扬的曹家在新皇上任不久就落得获罪抄家的结果?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极尽荣宠,树大招风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祖上原为汉人,战败被俘编入旗籍成了皇家包衣,也就是皇家的奴才,这个奴才和一般的奴才可不太一样,比一般的皇亲国戚还要尊贵些。
曹家曾祖母孙氏是康熙的奶妈,儿子曹寅是康熙的奶兄弟兼发小,做为康熙伴读一同入御书房学习,康熙还为曹雪芹姑姑赐婚平郡王纳尔苏,赐姓曹佳氏,幼年丧母的康熙把奶妈当亲娘一样看待,对待曹家上上下下如同家里亲人一样,一时恩宠无以复加。
一个原为汉人的包衣奴举家上下,得到皇帝这样的特殊关照难免会招人嫉妒,康熙在位时就有朝臣弹劾曹寅江南织选亏空甚大,康熙不忍苛责,还为曹家打马虎眼,说曹家的银子我知道花在哪里了,你们就不要操心了。
有了皇帝这层保护伞,曹家在朝中地位坚如磐石,任谁也撼动不了。
可惜花无百日好,新皇登位,没了先帝的照拂,又有朝臣虎视眈眈,自然是危机重重。
二、惩治贪腐,首当其冲
康熙御下宽松,晚年官场一片腐败,雍正上台,国库空虚,况且西北用兵,数省天灾,急需银两以备军用和赈灾。
雍正大刀阔斧整肃吏治,惩治贪腐,抄检贪官污史家财解决急需,许多皇亲国戚都被查抄追讨,做为江南首富的江宁织造曹家也在劫难逃。
再者康熙六次南巡,四次以曹家为行宫,接驾事体繁复,花费银两象流水一样,红楼梦中脂砚斋评说是“借省亲事写南巡”,借贾琏奶妈赵嬷嬷之口有生动的描写:
“嗳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积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
”“也不过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
康熙心知肚明,对于曹家的亏空极力遮掩,又不好明说,只能让曹家背这个锅。
而素以冷面铁腕著称的雍正可不管这些,正要拿人做法立威,虽有康熙临终嘱托要关照曹家,也顾不得许多了。
江宁织造这个肥差曹家三世四人垄断,几乎成了曹家世袭职务,再加上多次接驾造成的巨额亏空无力偿还填补,使其成为惩治贪腐首当其冲的不二人选。
三、站错队伍,秋后算账
更为不幸的是,曹家在康熙晚年皇位争夺的政治斗争中,和废太子胤礽以及八王爷胤禩过从甚密,压错了宝,站错了队,以至最终失去了政治依靠。
这也难怪,谁也想不到自称“天下第一闲人”,不显山露水、清心寡欲的四爷胤禛能脱颖而出,成为最后的黑马。
从九王夺嫡杀出重围的雍正,登上大宝后逐渐显露出其冷血无情的一面,一众兄弟纷纷革爵圈禁,以至有圈禁致疯、致死的。
雍正年间特有的密折中,就有隋赫德向皇上密报曹家是八爷党的铁证:"江宁织造衙门左侧万寿庵内,有藏贮镀金狮子一对,系塞思黑与1716年遣护卫常德到江宁铸就。
"
废太子和八王已是败下阵来,彻底垮台,依附于他们的曹家自然没有好果子吃,由此受到打击报复那是在所难免的事。
好在雍正只是抄家充公,没有一棍子打死,还保留了曹家北京的住宅和奴仆,使得他们拥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查抄曹家的时候,曹雪芹正是十四岁的青春少年,由鲜花着锦的繁华盛景,落入凋零衰败的落寞之境,使他深刻体验到了大家族盛极而衰的悲凉和无奈,写下了中国文学史上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
从社会层面来看,雍正皇帝整顿吏治、惩治贪腐无疑是政治上一项正确的举措,国库逐渐充盈,社会走上稳定,为此后持续了六十年的乾隆盛世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雍正末年,弘历与弘时二子争过位吗?
在的历史中,最耐人寻味的就要数,朝九子夺嫡的一幕。
最终随着太子的反复废立,康熙帝终将眼光放在了其他诸子的身上。
大阿哥莽撞,三阿哥书生作为,难成大事。
十三阿哥心性纯良,九阿哥钟爱商贾之道,十阿哥粗鄙。
所以这些儿子,早就失去了皇位继承人的资格。
八阿哥在朝,处处彰显仁义,获得了满朝文武的拥戴。
但正是因为他受到了满朝文武的拥戴,也就犯了和太子。
同样的错误{结党营私,遭到帝王的猜忌}。
十四阿哥行事极端,也被康熙帝放弃。
最终按照谋划,懂得隐忍,识进退的四阿哥,脱颖而出,最终坐上了的宝座。
人们大多知道,雍正帝晚年,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只有三子:弘历,弘时与弘昼。
其中弘昼其人,虽然天资聪颖,但却将当皇帝当作了一份苦差事。
所以他选择结交僧道,为自己办丧事来自污。
就这样弘昼也就失去了继承雍正皇位的资格。
剩下的弘历与弘时二子,为了成为雍正的继位者。
二人可以说是各展手段,弘历杀伐果决,笼络士子之心。
而弘时在的谋划之下,多次想要暗害弘历。
那么在雍正晚年真的只有弘历与弘时二子争位吗? 其实应该说是三子夺嫡。
因康熙朝夺嫡一幕的发生,八爷党和胤禛之间,就留下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随着雍正帝继,位,虽然在执政初期胤禛为了朝局的稳定,也封了八阿哥为亲王。
但随着西北战事,朝局日渐稳定。
胤禛便开始清算八爷党夺嫡之时的旧账。
弘时为了争夺帝位,而依赖八爷党,却是不明智的。
八爷党和雍正本来就是政敌,和对方走得很近。
弘时不但借不到对方的势,还会因为背后八阿哥的影子,而遭到雍正的反感与猜忌。
事实也果真如此,最终雍正命弘时自尽而死。
弘时能够和八爷党走得很近,本身就说明他是一位愚蠢之人。
又怎么能成为弘历夺嫡的对手呢? 弘历自幼的对手并非弘时,而是太子胤礽之子弘皙。
早在康熙朝时,最受康熙帝宠爱的两个一个就是弘皙,而另一个就是弘历。
康熙虽然因权力猜忌而反复废立太子,但对弘皙还是十分钟爱的。
甚至一度康熙更是称赞过弘皙,为皇圣孙。
因为胤礽反复被废立,他也就失去了继承康熙帝位的资格。
当胤禛继位时,胤禛一边要处理繁琐的朝政,一边要打压八爷党。
对于太子,胤禛是并没有当坐敌人的。
所以胤禛也就善待了胤礽之子弘皙。
从小就被当作天之骄子所抚养的弘皙,一直认为自己的父亲才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之人。
所以弘皙在雍正时期选择了隐忍,直到弘历和弘时争位结束。
雍正去世,坐上皇帝的宝座。
弘皙便仗着曾经的皇圣孙身份,谋反乾隆。
在乾隆年间,弘皙谋反甚至得到了之子弘昌的帮助。
最终乾隆处置了弘皙和弘昌等谋反之人。
并让胤祥一脉的,四子弘晈和七子弘晓也受到了牵连。
这足见弘皙是多么的隐忍。
在雍正晚年,弘历和弘时二子,是在明处争夺皇位。
而当时的弘皙却是在暗中积攒实力,来谋划夺嫡。
所以小编说雍正晚年谋划夺嫡者是三子,两个是雍正的儿子。
一个是失势太子的儿子,也就是雍正的侄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安德海身为慈禧太后身边的太监 被杀之后慈禧太后又是什么态度
安德海是最喜欢的之一。
虽然这个人有着极高的智商,但情商却是一般般,换句话说就是不会做人。
他仗着喜欢他,就到处嚣张跋扈,他就树立了很多的敌人。
他还挑拨慈禧太后和帝之间的关系,害的同治帝老是挨慈禧骂,因此同治帝非常痛恨他。
他只是一个太监,但他甚至都不把奕訢放在眼里,简直是。
在同治帝即将大婚的时候,也就是公元1869年,安德海以给同治帝准备结婚用品为由,恳求慈禧太后派他去江南给置办衣服,获得了慈禧的允许。
在置办衣服的路上安德海摆了很大的场面,堪比皇帝南巡。
一路上安德海大肆向当地官员索要贿赂。
但是这时候,的安德海肯定不会想到,死神已经悄悄向他走来。
慈禧 就在安德海经过山东的时候,被山东的巡抚丁宝桢扣押了,丁宝桢的理由是安德海触犯了国家的条例,国家规定太监不能出宫。
而安德海虽然得到了慈禧的允许,但那只是口头上的,并没有公文,所以丁宝桢扣押他一点错误都没有。
丁宝桢是个刚正不阿的人,他早就看不惯安德海的,此次安德海经过山东,落在了丁宝桢的手里,那只能算安德海倒霉了。
但是安德海毕竟有慈禧太后这座大靠山,既然要把他绳之以法,那就必须找一个合适的理由,让慈禧无言以对。
于是丁宝桢立马上奏同治帝,因为同治帝早就对安德海恨得牙痒痒,面对出气的良机,他自然要好好抓住。
于是同治帝立即把太后还有恭亲王奕訢叫来共同商讨对策,结果是,不用审问,就地处决。
同治皇帝 但这时候的安德海还是如此嚣张,他觉得有慈禧太后在背后给自己撑腰,丁宝桢绝对一根头发也不敢动他。
没想到仅仅过了五天,丁宝桢就把安德海就地正法了。
这件事情当时轰动了朝野,朝野上上下下无一不对丁宝桢竖起大拇指,但人们在夸赞丁宝桢的同时,也为他捏了一把汗,丁宝桢居然敢在慈禧太后头上动土,岂不是在煽他老人家的耳光吗,慈禧太后日后给他穿小鞋怎么办? 但没想到的是,慈禧太后竟然没有生气,不但这样,她反而说安德海是咎由自取,死有余辜,还称赞丁宝桢的做法,说丁宝桢是国家的忠臣,要好好奖赏他,而且之后也没有找丁宝桢的麻烦,以慈禧太后的性格这根本就不正常。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丁宝桢在处理这件事情上没有任何破绽,他的做法一点也没有违背大清的律例,慈禧根本就抓不住他的小辫子,所以她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
丁宝桢 同时应该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其实安德海是他们之间斗争的的牺牲品,同治、慈安和恭亲王奕訢之所以处死安德海,其实就是杀鸡给猴看,让慈禧太后难堪,慈禧太后如果护着安德海,那么就会违背祖宗的律法,使其落下口舌,其实就是给慈禧太后设了个埋伏。
慈禧太后心里明白,安德海已经被丁宝桢给处死了,再怎么做也无济于事,安德海也回不来了,不如借此机会奖励一下丁宝桢,一来可以让自己获得一个贴面无私的美名,二来可以打破同治帝和慈安太后等人的如意算盘,你们不是让我犯错吗,我偏不犯,让你们得意去吧。
再说了安德海是一个只会的奴才,对自己的作用并不大,而且他对慈禧来说本来就是个的人,死了就死了,慈禧更不会为了一个奴才跟同治等人闹僵,不得不让人感叹,还是慈禧这块老姜辣。
但是,安德海之所以会落得如此下场,其实都是怪他自己,不作就不会死,整天仗着自己有靠山就嚣张跋扈,谁也不放在眼里,久而久之仇人积累的越来越多,他的死期就越来越近。
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所以人不能太嚣张,时间长了老天都看不过去,即使别人不弄死你,老天也会把你弄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