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诸国国君外,战国时期还有哪些改变古代格局的人?
【千问解读】
战国,又称战国时代、战国时期,是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东周列国诸侯争斗激烈的时代。
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战国当作最为精彩的古代时期之一,由于列国之间伐交频频,曾诞生出大量风云人物,其中不乏一些凭借一己之力,便能够改变古代格局的超级人才。
那么,战国古代上,除了各诸侯国国君之外,都有哪些改变古代格局的人物呢?
排名不分先后,以活跃时间为序
1、李俚:变法强国,为魏国奠定霸主地位。
李俚曾在春秋末期在晋国任职,“三家分晋”后继续在魏国任职,魏文侯在位期间,以李俚为相,在魏国主持变法。
李俚在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强产量,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粮价;主张同时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灾荒。
政治上实行法治,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国家的人。
“李俚变法”之后,魏国国力迅速提升,使魏国一跃成为战国时代初期的超级霸主。
而他汇集各国法律编成的《法经》,不仅是我国历史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而且对此后列国变法起到了一定参考作用。
2、吴起:佐魏强楚,使楚国重获争霸资格。
吴起早年曾在鲁国为官,后入魏国担任将领,为卫国组建了强大的魏武卒,并率军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战绩,而秦朝无疑成为了最大受害者,吴起不仅率领魏武卒曾攻破函谷关,而且夺取了秦朝黄河以西五百多里土地,将秦朝压缩到了华山以西。
后因魏国政局变化,吴起离魏赴楚,受到楚悼王重用,在楚国主持变法,通过完善法律、改变习俗、富国强兵、削弱贵族权力等方式,使得春秋末期以来不断衰弱的楚国国力迅速增强,又攻打百越、击败魏国,使得楚国疆域得以扩张。
不过,由于吴起变法损害了贵族利益,当楚悼王去世之后,吴起便被守旧贵族所杀。
3、商鞅:主持变法,秦朝崛起的最大功臣。
商鞅又名公孙鞅、卫鞅,出身于卫国,曾师从尸佼学习杂家学说,后入魏国以中庶子身份随侍相国公叔痤,公叔痤去世之后,因秦孝公的求贤令而入秦朝,受到秦孝公嬴渠梁重用,后在秦朝主持变法,于前356年和前350年两次颁布变法法令。
政治上,改革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队上,训练新军,收复了河西之地。
“商鞅变法”后,使秦朝在经济、社会、思想、军队等方面确立了对东方列国的绝对制度优势,为此后秦朝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是战国中期秦朝崛起的最大功臣。
4、孙膑:两败魏国,直接促使霸主魏国衰落。
本名不详,乃孙武后代,与庞涓曾为同窗,庞涓出仕魏国后,因深知自己才干不比孙膑,于是将孙膑请到魏国,捏造罪名将其处以膑刑和黥刑,孙膑之名由此而来。
齐国使者觉察到孙膑才干后,助其逃往齐国。
前354年,魏国围攻赵都邯郸,齐威王在段干朋建议下兵分两路救赵,田忌在孙膑建议下采取“围魏救赵”之计,大败魏军于桂陵,动摇了魏国霸主地位。
前342年,魏国为惩治韩国,又出兵攻魏,齐国再度出兵救援,孙膑又采取“围魏救韩”之计,迫使魏军回援,自己则以“减灶之计”诱使魏军进入埋伏圈,大败魏军主力于马陵。
经此两战,魏国主力损失殆尽,可以说直接导致了战国初期霸主魏国的衰落。
5、邹忌:推动改革,战国中期齐秦争霸奠基者。
也称驺忌,尊称“驺子”,历仕齐桓公田午、齐威王田因齐、齐宣王田辟疆三朝。
齐威王田因齐早年不治朝事,邹忌以鼓琴游说齐威王,从而使得齐威王纳谏,并被任命为齐相。
担任相国期间,邹忌在秦朝推动改革,通过鼓励进谏、革新政治、修订法律、选拔人才、奖励贤臣、处罚奸吏等方式,使得齐国国力得以逐渐增强,一举奠定了魏国之后,齐秦东西称霸的格局。
此外,齐国著名的稷下学宫也是在邹忌担任齐相期间修建完成,这为齐国招揽人才提供了极大便利。
不过,因嫉妒孙膑、田忌声望的提高,邹忌为了保住自己的相位,结果迫使田忌逃亡楚国,孙膑则就此归隐。
6、公孙衍:首倡合纵,迫使秦朝放缓东出步伐。
战国时魏国人,因曾在魏国担任犀首,因而大家皆以“犀首”称之。
公孙衍虽为魏国人,但早在前342年便已经前往秦朝参军,并先后在秦攻魏岸门、秦攻韩宜阳和“雕阴之战”中立下大功,因功升任大良造。
不过,后来因与张仪的相国之争,随着张仪被任命为相国,公孙衍心灰意冷下离开秦朝。
彼时,秦朝已经迅速崛起,而三晋却日渐衰落,公孙衍离秦之后便开始思考弱国对抗强国之法,最后思索出弱国合纵对抗强国之法,并于前318年促成了魏、、赵、韩、燕、楚五国伐秦,这次伐秦虽以失败告终,但也使得秦朝意识到威胁,被迫暂时放弃东出,改为进攻巴蜀和义渠,,对东方列国则以外交为主。
前311年,因秦朝再度东出,东方列国再度恢复合纵联盟,公孙衍出任纵约长,并同时担任齐、燕、赵、韩、魏五国相邦。
合纵可以说是战国中后期,山东六国对抗秦朝的重要手段,而公孙衍当作此策略的提出者,堪称功不可没。
7、张仪:以“横”破“纵”,幸免秦朝陷入列国围攻。
张仪早年师从鬼谷子,学习游说之术,后进入秦朝,先任客卿,在“濮阳之战”以后,因劝说魏国与秦朝交好而立功,得以击败公孙衍担任秦朝相邦。
后公孙衍于山东列国推行合纵,为幸免秦朝陷入列国围攻之中,张仪决定利用自己的游说能力,以“连横”策略破坏列国合纵。
首次“五国合纵伐秦”之后,秦惠文王为幸免秦朝再度遭受围攻陷入危险,不得不暂时放弃了东出,转而将战略重心放在南北两段,也正是这一时期,张仪重要负责出访列国,破坏六国合纵,为秦朝争取外交空间。
可以说,正是有张仪的外交努力,使秦朝得以幸免接连陷入苦战,为秦朝争取了难得的崛起进展机会。
8、匡章:败秦伐楚,战国中期格局的搅局者。
又称章子或匡子,早年曾师从孟子,后于齐威王田因齐末年担任齐国将领。
前314年,趁着燕国内乱,匡章率兵攻占燕国,但因齐军胡作非为最后被迫撤军。
之后,为了破坏齐楚联盟,张仪以“商於六百里”说服楚怀王,导致楚国背盟连秦,齐国转而与韩、魏结盟。
前302年,质秦的楚太子横杀秦大夫后逃回楚国,导致秦楚联盟破裂。
借此机会,齐国于次年出兵,联合齐、韩、魏三国出兵伐楚,在“垂沙之战”击败楚国,斩杀楚军两万余,楚将唐眜被杀,齐军乘胜攻占垂丘、宛、叶以北的大片土地,楚国被迫向齐国臣服,以太子横质齐,强国楚国实力大损。
楚国衰败后,秦朝又接连向三晋用兵,齐、韩、魏恐秦继续扩张,于前298年再度合纵攻秦,由匡章统率联军攻秦,后赵、宋两国也参与合纵,历经三年苦战匡章最后攻破函谷关,秦朝被迫归还攻占的魏韩土地,经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秦朝被迫再度放缓东出步伐。
秦齐楚当作战国中期三大强国,匡章可以说成为了强国格局的搅局者。
9、乐毅:强燕攻齐,终结了齐秦争霸局面。
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乃是中山国人。
燕昭王即位之后,大肆招揽有才之士强燕,于是乐毅前往燕国,以亚卿的职位辅佐燕昭王。
辅佐燕昭王期间,乐毅通过改革内政、整顿军事、改善吏治、赏善惩恶等措施,使得燕国逐渐摆脱弱小地位,开始逐渐强盛。
彼时,齐湣王凭借国力萍萍对外用兵,惹恼了周围列国,而其攻灭宋国之举更是直接加速了与中原列国的决裂,且国内也是民怨四起。
燕国本就与齐国有灭国之仇,趁此机会,燕昭王于前284年起倾国之兵,以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合力攻齐,攻破齐都临淄,连下齐国七十三城,再加上楚国的背刺,齐国差点就此亡国。
虽然后来田单成功复国,但战国中期的强国齐国,却也就此衰落,彻底退出了争霸行列,齐秦两强争霸格局就此终结。
10、白起:连破诸国,使秦朝得以力压诸国。
白起早年从军时,秦朝虽然已经迅速崛起,但面对山东诸国的合纵,秦朝仍然有些发怵,不得不多次放缓东出步伐。
而白起担任秦将期间,采取“以歼敌有生力量”为目的的作战方式,才导致山东诸国元气大伤。
白起平生大小70余战,无一败绩,仅史料明确记载歼敌数量的战役便有多场,如前293年“伊阙之战”斩首韩魏联军24万,前279年—前278年“鄢郢之战”攻破楚都、淹杀鄢城百姓数十万,前273年“华阳之战”斩首魏赵联军15万,前264年“陉城之战”斩首韩军5万,前262年—前260年“长平之战”坑杀赵军45万。
据不完全统计,六国仅丧生于白起手中的军事,便不下百万,为此白起也得了“人屠”之名,而山东六国由于接连战败,再也难有抗秦之力,秦朝开始力压诸国。
后世更是评价道,“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
11、魏无忌:两败秦军,延缓了秦朝灭国步伐。
出身魏国宗室,因受封于信陵,因而也被称为信陵君,乃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首。
“长平之战”后,赵国国力大损,以割让六城为条件向秦朝求和,后因拒绝割地,秦昭襄王又于前257年出兵攻打赵都邯郸,“邯郸之战”爆发,赵国军民拼死抵抗的同时,连忙向各国求援。
信陵君于是窃取兵符,率领魏军救援赵国,楚国也出兵十万救赵,最后成功击败秦军,秦将王纥被迫退往汾河,秦将郑安平投降。
秦朝恢复元气后,则又出兵攻打魏国,魏无忌派使者向各国求援,列国得知是魏无忌出任上将军后,纷纷出兵救援,魏无忌于是率领联军在黄河以南大破秦军,秦将蒙骜战败而逃,退回函谷关闭关不出,魏无忌凭此战声威震动天下。
魏无忌两败秦军,可以说对秦朝造成了极大震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秦朝灭国的步伐。
以上便是个人认为,改变了战国格局的十一位古代人物,而除了他们之外,庞涓、苏秦、屈原、景翠、肥义、赵奢、蔺相如、田文、田单、冯亭、黄歇、赵胜、廉颇、李牧、秦国军事家王翦、秦国丞相吕不韦等人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战国格局,不过对战国格局的影响并不如以上十一人那么大。
古时候为什么要出现太监这个职位 除了帝王外还有什么真相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历史,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一群人在历史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这群人就是古代太监,很多人对太监的印象都是多样的,不过大多数都觉得太监不太好,这一点主要原因来自于太监的生理缺陷以及一些阴险太监让人记忆深刻。
也许有人会比较好奇,是不是只有中国古代才有太监的存在呢?事实上并非如此,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都有太监的存在,甚至有些国家现在一样还有太监存在,于是有人更加好奇,为何太监会一直存在呢? 防止下属给皇帝戴绿帽子 想必对历史比较熟悉的人们都了解的事情,溥仪有两个老婆,一个是,一个是文秀,结果最后文秀因为承受不了和溥仪在一起的婚姻生活,于是登报公然宣布和溥仪离婚,随后离去。
而仅剩的婉容,虽然一开始没有什么明显的举动反抗与溥仪之间的婚姻,可是后来却和溥仪身边的侍卫关系越来越亲密,最终跨越了红线,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情,甚至婉容与这个侍卫还生下一个孩子,这让先天不孕的溥仪感受到了奇耻大辱,最后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收拾这个侍卫。
单纯从这样一件事情,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最为直接的原因,溥仪虽然贵为皇帝,可是因为自己身体原因或者一些其余的原因,导致就算自己拥有漂亮老婆,但是却无法满足老婆作为一个妻子的正常需要,于是溥仪的妻子才会和侍卫之间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情。
要了解溥仪已经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末代皇帝了,身边的妃子数量算是古代皇帝中最少的了,都还发生这种让溥仪愤怒不已的事情,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对于其余皇帝而言,后宫佳丽三千,就算自己身强体壮,也不可能个个照顾过来,这样一来总会有一些妃子和皇帝下属产生感情的。
皇帝正是发现了这个现象,所以古人就创造了太监这种群体,太监是没有生育能力和正常男人的生理条件的,这就可以直接避免皇帝下属与妃子之间产生关系,尤其是那些经常接触妃子,服侍妃子的下属全部换成太监,就更加避免了下属给皇帝戴绿帽子的事情发生了。
不过就算皇帝已经如此,到了唐宋之后,照样还是有太监和宫女之间出现对食夫妻的现象,尤其是后期,这种现象更加普遍,甚至连太监娶妻,在历史上也是的。
保证皇室血统纯正 当然,仅仅是戴帽子,也许还算好一点的了,更加糟糕的是,下属不仅给皇帝戴帽子,甚至还想狸猫换太子,这就更加尴尬了。
换言之也就是皇帝的儿子,也许不是皇帝的儿子,这就更加尴尬了。
这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与之间的关系,秦始皇的父皇嬴异人,当年是靠着吕不韦的支持逐渐走上秦王位置的,吕不韦与嬴异人之间关系很好,甚至就连嬴异人的老婆,最开始也是吕不韦的女人。
有一次嬴异人和吕不韦,一不小心就喝高了,当看到吕不韦身边的赵姬翩翩起舞时,嬴异人心动不已,就说出想要赵姬的请求,吕不韦为了成就大业,就忍痛割爱,将赵姬送给嬴异人。
后来赵姬生下,也就是秦始皇,但是关于秦始皇究竟是吕不韦后人还是嬴异人后人的争论,一直以来都没有停止过,再加代没有什么亲子鉴定之类的高科技,所以嬴政的血统也就成为最大的疑问。
正是为了避免出现这种问题,所以皇帝才会将后宫中服侍妃子的那些人换成太监,这样就可以保证下属不会子之间发生关系,更加可以确保妃子生下来的儿子是属于自己的儿子,而不是他人的儿子。
在古代是十分在乎一个人血统的纯正性的,对于皇室而言,对这个问题就更加重视了,毕竟江山是先辈用生命打下来的,要是被他人的儿子占有,那不是相当于自己被谋朝了么?这种奇耻大辱,没有任何一个皇帝能够承受得了,而需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本质方法,就是防患于未然。
太监更加值得信任 也许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都觉得太监就是一些奸诈狡猾的人物,可真实历史上的大多数太监,并不是这个样子的,那些能够遗臭万年的太监,毕竟只是太监金字塔顶尖的人物,古往今来少之又少。
对于大多数太监而言,他们还是属于比较悲哀的类型,一方面是自己出身家庭条件不好,才会被逼无可奈何走上太监生涯,另外一方面是一旦成为太监,也就意味着自己的一生都要奉献给皇帝了。
也正是因为太监深刻明白自己的一生都要奉献给皇帝,所以大多数太监其实都是比较忠心的,他们明白自己成为太监之后,能否升官发财,能否过得更好,主要就是靠皇帝的欣赏与恩赐。
只要把皇帝和宫中的事情处理好了,皇帝就会恩赐自己,这样一来自己就可以拥有更多钱财,就算以后自己退休回家养老,也不会因为没女养老落魄了,只要有钱,至少可以保证自己能够安享晚年。
对于大多数太监而言,他们明白自己没有后代,也明白自己只需要过好自己一生就够了,因此历史上的太监,就算是专权如之流,也没有想过谋朝篡位的事情,毕竟他们没有后人,辛辛苦苦谋朝篡位之后,也没有人继承皇位,这样一来不是白白忙活一场为别人做嫁衣么?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太监就没有篡权的想法,对于皇帝而言,想要钱财完全不是什么问题,只要不对自己皇权有威胁,什么事情都好说,这就是为何历史上很多皇帝都十分信任太监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太监虽然没有男性的生理功能,但还是保持了男性的一些基本素质,比如思维方式以及力量,比起宫女而言,太监的思维方式更加理性,不会成天想着争宠这种事情,这样太监就有更多时间好好伺候皇帝,同时对皇帝或者宫中皇子的影响也是正向的。
反观宫女,大多数有着被皇帝宠幸而一夜成名的想法,这就导致在后宫中出现很多宫斗事件,要是皇帝把接班人交给这些宫女来带的话,估计最后结果就会变成溥仪那样,不仅性格受到很大影响,还可能失去生育能力。
太监不仅思维方式更加理性,同时力量也更大,能够做很多宫女根本无法做的事情,这样就可以减少人力成本,同样的工作量,用太监的成本要节省一半,皇帝当然更愿意重用太监而不是宫女了。
结语 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其实都是有着其发生的合理性的,就像太监的出现一样,虽然这种现象在现在看来就是扼杀人性的现象,但是在封建的帝王时代,只要是对皇帝有好处的事情,其发生的概率就很大,根本没有人敢质疑其存在的合理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密清代官员的收入:除了固定年薪还有“规费”
据《江油县志》记载,那时县级政府中,被称作官的,仅有知县、巡检、典史、教谕和训导等四五人(大多数县未设巡检司)。
知县年俸45 两,加养廉银600 两, 计645 两; 巡检年俸31.52 两,加养廉银90 两,计121.52 两;典史年俸31.52 两,加养廉银80 两,计111.52 两;教谕、训导年俸各40 两,这二位文教官员也许是没有腐败的条件,而没有养廉银。
县衙分设快、皂、壮“三班”和吏、户、礼、兵、刑、工等部门,加上巡检司、典史署和教谕、训导署“四大班子”,共有衙役77 名。
除8 名“民壮”(重体力劳动者)和6 名弓兵(技术兵)每人年薪8 两外,其余63 名占衙役总数82%,每人每年仅有6 两,这些人包括门子(门卫)、皂隶(警务人员)、马快(特警)、仵作(法医)、轿伞肩夫(服务人员)、禁卒(狱警)、铺役(邮差)、仓夫(粮食保管)和膳夫(炊事员)等9 个工种,不分科、股级,不讲工龄长短、技术高低、文凭和贡献大小。
年薪六两银过什么样的生活 两三千年来,中国内部市场向来有“一米压百价”之说,政府控制以外的物价都随大米市价的波动而波动。
清四十八年(1709)五月二十七日,苏州府织造(相当于中央直属纺织局长)奏报皇上说:“至于米价(每石)一两三四钱不等”。
这是在“鱼米之乡”,川北地区江油县应在每石1.5 两左右。
县吏们一年的6 两银工资当买4 石大米。
清至时期,大米每石300 斤,4 石为1200 斤。
如今江油普通大米每斤2 元人民币左右,也就是说,江油县吏年工资相当于今2400 元,平均每月仅200 元。
近几年,江油民政给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人均每月补足210 元,由此可见,清代江油县吏的工资,竟比现在的“低保户”还差一截,自己都难糊口,更何谈供养父母妻儿。
县太爷的折中办法 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县吏们也绝不会饿着肚皮去执行公务的。
据清二十三年(1897)十二月六日川北地区潼川知府阿通先生一份书面报告说:“访查该县(三台县)词讼,一经准理,差役持票下乡,往往择肥而噬,不论案情之重轻,先讲差规之多寡,千方恐吓,万计刁难,必随其欲而后已。
迨至押带人证进城投到,又有房书开单等项使费,种种弊端,悉难枚举。
” 原来,县吏们除6 两银子的年薪外,另外还有工作中的“规费”收入。
这“规费”没有明文规定,没有定额标准,是一种按“潜规则”收取的“灰色收入”。
收多收少,视当事人经济状况和差役们满意度而定,也可视为一种津补贴吧。
“汰之,则不敷驱使;去之,则民累难堪”,两难之际,阿通知府采取了折中办法,把过去实行了两百多年的“差规”公开化、合法化、数字化,制订出《三台县书差规费条规十八则》并刻在石碑上公示于大堂前,体现出办事收费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规费条规”规定:“寻常词讼一案,差役传唤,无论原、被告人数多寡,原告支给差头饭食辛力钱二千文(二两),被告支给差头饭食辛力钱三千文”,“刑房送案开单,每案原告共给纸笔辛力钱八百文,被告共给钱一千文”,“寻常案件,刑仵下乡斟验,五十里以内者,原、被告各给夫马钱四百文,各给饭食钱二百文;五十里以外者,照里数加增,最远者以三千文为止”,“吏、户、兵、工、盐、仓、礼各房下乡斟查,原、被告给夫马饭食钱,均如刑房之数……” 粗略统计,仅民、刑案件每件各个环节收费至少17 两银子。
江油县照此大大降低了的标准收费,每年办案200 件计收费可达3400 两,再加上契税、公证、下乡检查等其他收费,估计有五六千两之多。
这大笔收入,从《江油县志》看,未纳入省、中央财政预决算上缴,三分之一用作办公杂费,余下约4000 两作为77 名衙役工资补贴,每人再分配五六十两是可能的。
按当时中等生活水平每人每年需银10 两计,一名县吏一年列入国家财政预算的6 两工资加上县财政补贴五六十两,供养五六口人是没有问题的。
随机文章隋朝简介诸葛亮决意杀魏延!不是反骨是为啥?真相只有「4个字」广州不明飞行物悬浮湖面,引8万人讨论10%的人相信是真死亡天使萨麦尔,真正的撒旦曾统领百万天使(比路西法更早背叛)金钱活门蛛有毒吗,金钱活门蛛值多少钱/值不值得饲养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