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汉末文坛的璀璨群星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4-03-13 点击数:

【千问解读】

  “建安七子”是东汉末年建安时期七位杰出文学家的统称,他们是那个时代文坛上最耀眼的明星。

这七位文人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在散文、辞赋等多个领域都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七位文学巨匠的生平与成就。

  一、孔融(153-208)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是建安七子中的长者。

他以文才和直言敢谏著称,曾任太常、司空等职。

孔融的文学作品以散文见长,其文风清新刚健,尤以《论盛孝章书》最为人称道。

  二、陈琳(?-217)

  陈琳,字孔璋,广陵人,是建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辞赋家。

他的辞赋作品《为袁绍檄吴汉等文》流传甚广,文风雄浑激昂,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王粲(177-217)

  王粲,字仲宣,琅琊人,自幼聪明过人,有“神童”之称。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和辞赋上,其中《登楼赋》和《七哀诗》尤为著名,展现了他对时世的深切感慨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四、徐干(170-217)

image.png

  徐干,字元直,北海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的代表作《中论》是一部重要的政治哲学著作,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五、阮瑀(?-212)

  阮瑀,字元瑀,陈留人,以文才和音乐才能著称。

他的文学作品以诗歌见长,风格清新流畅,情感真挚。

  六、应玚(?-217)

  应玚,字德琏,汝南人,是建安时期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上,作品风格典雅,感情细腻。

  七、刘桢(?-220)

  刘桢,字公干,东平人,是建安七子中最年轻的一位。

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尤其擅长写景抒情,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意境深远。

  结语:

  建安七子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和深刻的时代感悟,共同书写了汉末文坛的辉煌篇章。

他们的作品不仅反映了那个动荡时代的社会现实,也表达了文人们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命运的感慨。

直到今天,建安七子的文学成就仍然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西汉末年第一冤案:凭一个疯子的口供逼死王后

西汉末年政治昏暗,冤假错案频发,其中最离奇的当属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的“中山国案”。

中山王刘箕子是的堂弟,这一年三岁,从小犯有眼病。

哀帝即位不久,派了一名使者带着医生去中山国探病。

这本是一桩好事,可坏就坏在这个使者身上。

此人名叫张由,犯有古人所谓的“狂易病”,也就是今天俗称的疯病。

当然张由是间歇性的疯,不犯病的时候很正常,一犯病就狂性大发,成为人见人怕的“疯子”。

疯子居然可以当官,而且还在身边当官,这真是哀帝朝的又一大怪现象。

不幸的是,张由在中山国期间就犯了病,狂怒之下离开中山国,一头冲回了长安。

回到长安的张由精神是正常了,可当朝廷责问他为何擅离职守时,又差点把他吓出毛病来。

此时张由若是坦承有病,下面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可他为了掩饰罪过,竟然使用了最卑劣的手段——诬告。

张由说自己匆匆赶回京城,是为了揭发一个大阴谋:中山国的冯利用巫术,诅咒皇上及傅太后。

此言一出,朝野哗然。

张由说的冯太后,是中山王刘箕子的祖母,傅太后则是汉哀帝的祖母,两人早年都是的宠妃,并称“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

元帝死后,嫡子成帝即位,冯、傅跟着各自的王爷儿子回了封国,儿子都不幸早死,她们又亲自抚养,两人的命运何其相似!可如今不一样了,傅太后因孙子刘欣继承了帝位,她由王祖母一跃升为皇祖母,比冯太后的身份尊贵多了。

眼下傅太后听说冯太后居然敢暗中诅咒她,,派了个叫丁玄的御史审理此案。

丁玄抓捕了百余人,一连审了几十天,并未发现什么“阴谋”,因为这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冯太后确实经常焚香祷告,那不过是希望孙子眼疾早日康复而已。

按理说,这案子可以结了。

接下来该查办张由的诬告罪,或者把他往疯人院一送了事。

可是傅太后不干,她还要继续追查。

既然丁玄“办事不力”,她又派了一个叫史立的亲主审此案。

史立觉得这是个立功封侯的机会,所以大搞刑讯逼供,把冯太后的近亲都抓起来拷问,还没定案,就死了几十人,但依然是找不到证据。

史立仗着有傅太后撑腰,干脆编造供词,说冯太后阴谋诅咒皇帝,立中山王为帝。

可是,任史立百般威逼,冯太后就是不肯签字认罪。

最后史立又急又恼,对冯太后说了一句:“熊上殿时你多么勇敢,今天怎么如此胆小?” 冯太后一听这话,恍然大悟:这是傅太后在害我呀!当时傅太后在朝中一手遮天,冯太后自知脱罪无望,就服毒自杀了。

史立说的“熊上殿”一事,发生于元帝建昭元年(公元前38年),那时傅已是“昭仪”,而冯是比昭仪低一级的“婕妤”。

同是帝王身边的女人,说毫无争宠之心是不可能的,但属于很会“做人”的那种人,而冯婕妤乃名将冯奉世之女,颇有教养,所以两人相处得还算和睦。

有一天,汉元帝带着众妃嫔到“虎圈”观看斗兽表演,一只熊不知怎么逃出了圈外,攀着栏杆往殿上爬。

面对野兽,傅昭仪等人不免花容失色,哪还管得了元帝,只顾四散逃命。

而冯婕妤不愧是将门虎女,她不但不逃,反而挺身而出保护元帝,与熊对峙,直到众卫士上前将熊杀死。

此事发生后,元帝自然对冯婕妤另眼看待,不久就升她为昭仪,与傅昭仪并列,两个女人意外地见出了高下。

自己做不到的事,别人做到了,傅昭仪惭愧之余,恨意也油然而生。

到张由诬告冯太后时,此事已过去三十多年,傅、冯二人都已垂垂老矣,而且彼此间本无深仇大恨,可是傅太后这个人心胸狭窄,想起当年的事仍耿耿于怀,非把冯太后往死里整不可。

如今,她算是如愿以偿了。

对主审官史立来说,主犯既已“畏罪自杀”,剩下的事就好办了。

其他涉案人员或自杀,或被处死,又死了一批人,这个轰动朝野的大案才算了结。

史立“得胜”回朝,向傅太后报功,就等着封侯受赏了。

但史立想得太美了,这么大的冤狱,想瞒天过海谈何容易?史立这边刚结了案,那边司隶孙宝就上奏请求重审,傅太后惊怒交加,仗着皇祖母的身份耍起赖来,她质问哀帝是不是要让她这个老太婆去认罪坐牢?这可真是“”,但哀帝为了讨好祖母,竟然把孙宝下了狱。

这事惹恼了尚书仆射唐林,他站出来力挺孙宝,结果被哀帝赶到边关守堡垒去了。

接下来出马的是大司马傅喜、光禄大夫龚胜,这两位都是朝廷重臣,特别是傅喜,他还是傅太后的堂弟、哀帝的堂叔祖呢!哀帝见势不妙,只好跑去请示傅太后,把孙宝放了出来,但重审一事也不准任何人再提了。

随即哀帝封赏“功臣”,张由赐爵关内侯,史立也升了官。

又过了几年,傅太后、哀帝先后一命呜呼,张由、史立的好日子也就跟着到头了。

下一任皇帝是平帝,而平帝不是别人,正是冯太后的孙子、原中山王刘箕子,这下别说张由,恐怕史立都要疯了。

果然,朝廷很快就下令为冯太后平反,同时清算旧账。

因有大赦令在前,两个恶棍侥幸免于一死,被发配到南方,这份活罪也够他俩受的了。

至此,这一由疯子引发的大案才最终尘埃落定。

在“中山国案”中,张由为掩饰自己之过而诬陷无辜,史立趋炎附势而不惜,傅太后无端嫉恨继而,三人将人性中自私、贪婪、无耻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但是,毕竟还有孙宝、唐林、傅喜、龚胜等人代表的正义在。

纵观历史,虽然正义常被邪恶压制,总是一次次姗姗来迟,但该来的时候它一定会来,从不缺席。

随机文章谷歌是哪个国家的,美国巨头曾深陷好莱坞艳照门切尔诺贝利巨鼠,因为核辐射发生了基因突变/凶残的吃人远古恐龙为什么那么大,富氧环境加没有生长抑制基因造就巨大身材俄罗斯地狱之门录音,前苏联科学家挖开地狱之门(超级恐怖)人类飞不出奥尔特星云,旅行者一号飞出奥尔特云要花一万年时间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汉末最容易称帝的袁绍,他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烂的?

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初期,汉室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当时有实力的诸侯早就可把汉室摆平,自立称帝,但是有人就是错过了这样的机会,才导致后面三国鼎立的局面。

可能虽说最强大,但是也没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统一,还让吴蜀周旋了很久,表明当时就算一方兵力强盛也很难击垮一个国家。

如果早期他不那么后知后觉,说不定三国的历史就被改变了。

三国时期,是一个战争不断的年代,却也是一个英雄并起的年代。

许许多多的豪杰亦或是枭雄在这个大舞台上匆匆而过,却也有着不少人留下了深邃的足迹。

而谁是三国中先天条件最为优秀的人呢?下文我们便会说道这一点。

我们先来说说三国中最为出名的三人,,蜀汉的建立者,他一开始只是一个织草席,卖草鞋的贩夫,虽然有一个汉室宗亲的身份,可是在那个年代,各地与皇室扯得上关系的人很多很多,也没有多少人会去关注他,一开始是四处寄人篱下,所以说,这个刘皇叔的开局应该是最差的一个。

然后是,孙吴之主。

虽说是江东望族,但是家族里基业的建立着却早死,统一江东的却遭受刺客袭击,也英年早逝,虽有兄长的挚友瑾相助,可是这样一副牌,也只能算的上是中等。

再来说说,曹魏势力的建立者,历史上公认的枭雄。

其父亲曾经是大司农,也有三公之位,而大司农也就现在的财政部长,所以曹孟德起兵的经济基础十分雄厚,但是即便如此,曹孟德的自身条件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其家族的影响力不够,其族不算是世家名族,对于名士的号召力不够,这就是曹孟德的短板。

所以说的牌还算可以但绝对不是顶尖。

历史上牌面最好的应该算是袁绍了,总得来说,他有三个机会可以问鼎天下。

首先,当时乱政,士人深受其害,而袁绍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建议进宫将太监诛杀。

这原是一个极好的机会,而且当时何进也掌握了兵权,年幼,是会成功的。

所以历史上,何进将司隶校尉一职交给了袁本初,意思是让袁绍去诛杀太监。

这个时候如果袁绍杀了太监,那些深受党锢之害迫害的士人们肯定会将袁绍到恩情铭记于心,袁绍在之后的争霸中便会得到士人们的用户,在那个年代,有了士族的拥护,定鼎天下便易如反掌。

但是袁绍到头来却害怕了,并未做成这件事,最后灰溜溜地被赶出了洛阳。

其次,便是酸枣之盟的时候,袁绍当时为诸侯联军的盟主。

此时,他若是振臂高呼,下令大军进攻洛阳,那么大事可期,洛阳被攻陷后,其名望会达到顶峰,世人只会记得联军之主攻下洛阳,而不是其他诸侯。

但是袁绍却止步酸枣,只有曹操当即进攻洛阳,随后孙文台也接着进攻,曹操的确被打了回来,但是孙坚进攻时,洛阳被抛弃,但却把捡了回来。

袁绍痛失此次良机。

最后便是了,袁绍拥有四州富饶之地,,粮草充足,而曹操后方却四处征战,腹背受敌,即使袁绍祭出一个“拖”字决,也能赢得最终胜利,但袁绍非要过河与曹军决战,分兵而行,最终导致了此役的失败,从此一蹶不振,退出了争霸的舞台。

由此观之,袁绍手上是一手好牌,就这样打烂了,最终默然退出历史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建安七子:汉末文坛的璀璨群星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