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普多次背叛,他的下场是怎样的呢?
【千问解读】
郝普的背叛行为使他成为当时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
与傅士仁、麋芳等人一样,郝普也被戏称为"奔臣",意味着叛离忠义。
更重要的是,郝普不仅一次背叛了蜀汉,还叛变了东吴,他的这种反复无常的行径无疑使他被人们与吕布、孟达等人相提并论。
具体来看,郝普,字子太,出生于义阳(治所今天的湖北枣阳东南部)。
早在赤壁之战前后,郝普就跟随刘备。
公元211年,刘备进入川地时,任命郝普为零陵郡太守。
当时,刘备的势力尚未扩展到益州,只掌握了荆州五郡,而郝普作为这五郡中的一个太守,地位已经可与赵云等人媲美。
由此可见,刘备对郝普是非常信任的,否则也不会将荆州五郡中的零陵郡交由郝普掌管。
然而,信任并不总能得到满意的回报,就像诸葛亮对马谡的信任一样,后者显然令诸葛亮失望。
对于郝普来说,同样令刘备感到失望。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派遣吕蒙率领两万士兵进攻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吕蒙发檄文要求长沙、桂阳两郡归附,只有零陵太守郝普坚守不降。
刘备得知后,意识到形势紧迫,匆忙率军从益州返回荆州,并派关羽去争夺这三个郡县。
起初,郝普的表现非常出色。
尽管长沙、桂阳两郡被吕蒙攻陷,但零陵太守郝普坚守不降,使得吕蒙一时无法达成既定目标。
然而,郝普后来却被吴国名将吕蒙所欺骗,投降了吴国。
刘备割让长沙、桂阳二郡后,吴国将他送还刘备。
就吕蒙对郝普的欺骗,主要在于让郝普误以为刘备、关羽等人没有前来支援,这促使郝普认为坚守下去也没有意义。
无名墓多次被盗掘,残存的壁画指向隋朝首位太子!
这处墓地和其他未开发的墓地一样,长眠了1400多年。
但,2004年底,当陕西省研究所团队进到墓地里面的时候,却发现,这个先前并不为人所知的地方,地下宝藏已有被盗掘! 盗不走的,有大面积的壁画,还有体积巨大的石棺,以及在壁龛中侥幸残存的两百多件彩绘陶俑! 值得指出的是,壁画中位于第一个过洞两侧的兵器架上,共有18杆戟。
在墓地中,兵器的数量和墓主的身份地位关系密切,考古专家根据数量分析,墓主人应当是皇室成员,生前可能做过太子,或被追授为太子! 不过,由于隋朝在历史上只有37年,隋朝墓葬也并未形成完整的制度、在考古本墓地时,也未发现相关文字资料,这都让考察墓主身份,增加了难度。
根据历载,隋朝杨姓皇室祖籍弘农华阴,他们的远祖之一“关西夫子”杨震就在华阴。
因此后代随葬在祖先墓附近也是很常见的事儿! 墓道壁画《出行仪仗图》,画工技艺高超、保存较为良好,代表了隋代人物画的艺术水准。
墓地由七个过洞、六个天井、四个壁龛、砖券甬道和墓室组成,文从沈梦了解,这是目前为止所发现的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隋代墓葬。
与此同时,所发现的石棺,全长2.9米,宽1.5米,高1.5米,由盖板、南北壁板、东西档板和底板组成,据悉,这也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石棺。
据分析,石棺内部的随葬品数量庞大,但全部被洗劫一空,实在可惜! 在墓室里发现了墓主人的遗骨,据探测研究表明,墓主人年龄当在35到55岁……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墓主人应该是隋朝首位太子! 诸多线索,集中将此墓地主人指向了隋朝皇室、尤其是隋朝第一位太子杨勇。
当然,由于史料并未记载相关内情,在没有更多可靠资料问世之前,似乎也只能说这可能是太子杨勇的墓地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陈宫先背叛一代奸雄曹操和三姓家奴吕布 两人为什么都没有杀陈宫
演义小说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马超和张辽的故事,笔者已经写过了,咱们今天的话题,是要讲一讲陈宫:正史记载陈宫先背叛曹操后背叛吕布,为何曹操和吕布都不想杀他?如果陈宫参与下邳叛乱的时候吕布将他斩杀,白门楼上吕布还会被缢死吗? 看过三国相关史料的都了解,“捉放曹”的故事确实有,但是陈宫并没有参与其间,更没有因为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而:曹操因不满专权而逃出长安,是在中平六年(189年)九月左右,直到兴平元年(194年),陈宫才趁着曹操征讨的机会勾结等人发动叛乱:“兴平元年,太祖征陶谦,任彧留事。
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潜迎吕布。
《·卷十·魏书十·传》” 陈宫张邈引来了吕布,但是却奈何留守的荀彧不得,荀彧跟、密切配合,迅速平定了叛乱,夏侯惇将陈宫的数十个同谋尽数斩杀,曹操及时回军打跑了吕布。
吕布上了陈宫的钩子,不但没拿下兖州,连自己的老巢也丢了,最后只好带着陈宫一起跑到徐州去投靠。
吕布偷鸡不成蚀把米,心里肯定在抱怨陈宫办事不靠谱,这也为后来他把陈宫的计谋当埋下了伏笔。
陈宫这个人,在《》和《三国志》中都没有传记,但是之首王粲写的《汉末英雄记》,可是没少揭陈宫的老底。
建安元年六月,郝萌在徐州下邳发动叛乱,把吕布打得十分狼狈:“直牵妇,科头袒衣,相将从溷上排壁出。
” 吕布已经被吓得,幸亏统帅高顺还比较镇定,他带兵平息了叛乱斩杀了郝萌。
穿衣戴帽的吕布照例要询问谁是主使谁是同谋,结果平叛中作战勇猛身负重伤被抬上来的曹性直接把矛头指向了陈宫:“萌受谋,陈宫同谋。
” 反骨仔陈宫被当众揭穿,那是要多难受有多难受,但是奇怪的一幕发生了:“时宫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觉之。
布以宫大将,不问也。
” 大家都看出了陈宫有问题,但是吕布却假装不了解,这可就令人十分费解了,笔者半天,也只找出了吕布不杀陈宫的三个可能的原因,至于哪个原因主要,还是读者诸君说得算。
原因之一、陈宫参与叛乱,要把下邳乃至整个徐州献给袁术,这是有可能的,因为这样的个事情陈宫已经干过一次了,这一点吕布心知肚明,但吕布同时也了解,这是一桩死无对证的无头案:联络人郝萌已经被高顺斩杀,吕布又不能去问袁术,而陈宫是煮熟的鸭子肉烂嘴不烂,如果他死活不承认,吕布也没办法。
陈宫当时是“大将”,掌握着一定数量的大军,如果拔出萝卜带出泥,大伤元气的还是吕布。
原因之二、高顺与陈宫一向不和,高顺匆忙斩杀郝萌,然后由曹性出来指认陈宫,也有内讧的成分,如果听了曹性一面之词就斩杀陈宫,最高兴的可能就是高顺了。
在下邳叛乱平定后,吕布的做法也是让人大跌眼镜:疑似同谋的陈宫安然无恙,平叛有功的高顺被剥夺了陷阵营的指挥权,而在平叛中负伤的曹性,则扩充了队伍。
吕布这种处理方式,伤了高顺的心,也埋下了张辽、侯成、宋宪、魏续等人叛逃的种子:有功不赏,有罪不罚,跟着这样的主公,早晚玩儿完! 原因之三、陈宫掌握着吕布不可说的秘密,如果把陈宫当场拿下,没准会被曝出什么猛料,吕布可能会被弄得很尴尬。
吕布不想让陈宫曝出的猛料,在白门楼上被曹操毫不客气地当众点破:“卿背妻,爱诸将妇!” 不管怎样,吕布都没有将陈宫拿下斩杀,这也是吕布自己搓了一根绳子留在白门楼上用:如果不是陈宫从中作梗,吕布早就主动投降曹操了,如果吕布主动投降,即使刘备添油加醋,曹操也马上拿绳子动刀子。
在《后汉书·卷七十五·袁术吕布列传》中,详细记载了曹操劝降、陈宫反对的过程,以及陈宫的小算盘:“操乃自将击布,至下邳城下。
遗布书,为陈祸福。
布欲降,而陈宫等自以负罪于操,深沮其计。
” 陈宫阻止吕布投降的时候画了一张大饼:“曹公远来,埶不能久。
将军若以步骑出屯于外,宫将余众闭守于内。
若向将军,宫引兵而攻其背;若但攻城,则将军救于外。
不过旬月,军食毕尽,击之可破也。
” 且不说陈宫会不会在吕布出城后关闭城门,也不提高顺能不能跟陈宫同心协力,反正吕布的妻子是认为陈宫不是一个能靠得住的好人:“昔待公台如赤子,犹舍而归我。
今将军厚公台不过于曹氏,而欲委全城,捐妻子,孤军远出乎?宫、顺素不和,将军一出,宫、顺必不同心共城守也,如有蹉跌,将军当于何自立乎?愿将军谛计之,无为宫等所误也。
” 都说头发长见识短,可是吕布妻子这番话,还真有点道理:曹操待陈宫那么好,最后陈宫还是反叛了,反叛这种事情,有第一次就不愁第二次,万一吕布前脚刚走,陈宫后脚就拿下了吕布妻妾献给曹操,那时候吕布岂不是进退失据、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 想投降,陈宫不让,想逃跑,又有铁桶一样的包围圈,最后吕布陈宫高顺都被绑着送上了白门楼,这时候陈宫才认识到自己错了:“为臣不忠,为子不孝,死自分也。
” 陈宫死了,同时还成功地拉着吕布高顺一起上路,而且在后世小说中,又被描写成了深明大义足智多谋之士,但是看了三国正史,我们似乎可以认定:陈宫和马超一样,都不值得尊敬,并不是跟曹操有仇的都是好人,投奔刘备的,也不全是好鸟。
陈宫背叛曹操,他是否参与了下邳叛乱,在正史中一直是一桩悬案,但是看陈宫临终遗言,似乎他也觉得自己办事不是很地道,于是我们就可以根据正史展开这样的猜测:在后汉乱世,换主公就像换衣服一样随便,曾经背叛曹操投靠吕布的陈宫,有没有可能背叛吕布投靠袁术?如果吕布在下邳斩杀了陈宫,然后直接在曹军围城的时候主动投降,白门楼上还会一起吊起来三个人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