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狭义的第一位太子和最后一位太子分别是谁?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3-04-14 点击数:

【千问解读】

  太子这个称呼出现的时间本来很早,但其所代表的意义却在不断变化,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商周时期是指天子和诸侯的法定继承人,两汉时期则指帝王和诸侯王的继承人,不同之处只是被称为皇太子还是王太子,直到汉朝以后才特指帝王的继承人,而诸侯王的继承人则改称“世子”。

由于先秦时期史料的缺失,目前广义上第一位被称为太子的人已经无法得知,那么,古代上狭义的第一位太子和最终一位太子区别是哪位呢?

  第一位太子:汉高祖汉高祖刘邦之子刘盈

  秦国虽然是古代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始皇嬴政是古代上第一位帝王,但由于秦始皇嬴政和秦二世皆未立太子,因此第一位太子并不是出在秦国,而是出现在了继秦国之后的第二个大一统王朝——西汉。

image.png

  汉高祖刘邦在担任泗水亭长期间,娶吕太公之女吕雉为妻,婚后两人生下一子一女,区别是长子刘盈和长女鲁元公主,汉高祖刘邦因彼时整日在外不归,一双儿女皆由吕雉拉扯长大。

曾有老翁为吕后和两个孩子相面,老翁曾言,“夫人尊贵,皆因此男”。

  此后,汉高祖刘邦起兵反秦,推翻秦国统治后获封汉中王,然而妻儿却被留在了沛县,直到“彭城之战”中,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回军击败,这才想起家中的妻儿,然而派人去接时,也只是接到了一双儿女,吕雉和刘老太公则落入楚霸王项羽之手。

  虽说汉高祖刘邦在逃跑途中,为了逃命曾多次将儿女将车上赶下去,但刘盈毕竟是他的嫡长子,因此当汉高祖刘邦重新稳住阵脚之后,便于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六月将刘盈立为了王太子,令其驻守栎阳。

诸侯之子在关中者,则皆为太子宿卫。

image.png

  到了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二月,汉高祖刘邦击败楚霸王项羽之后,于定陶即位称帝,遂以王太子刘盈为皇太子。

于是,刘盈便成为了古代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太子。

  最终一位太子: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之子爱新觉罗·载淳

  虽说由于康熙帝晚年九龙夺嫡事件的影响,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在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便宣布了之谜立储法,此后清朝历代皇帝皆采取之谜立储的方式确立继承人,生前并不发布储君人选,但之谜立储自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便终结了。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即咸丰帝是清朝最终一位通过之谜立储继位的帝王,咸丰帝虽说后宫嫔妃不少,,但子女却少的可怜,一生也仅仅生育了一女两子,其中次子悯郡王出生的当日便夭折了,因此他的继承人便只剩下了长子载淳,因而并没有之谜立储的必要。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咸丰帝以“木兰秋狝”为名自圆明园仓皇逃亡热河,结果却再也没有返回京城。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五日1861年8月20日,咸丰帝病重,次日召见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肃顺、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等,当场下谕“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并令以上八人辅政。

image.png

  由于同治帝载淳并未生下儿子,因此当其去世之后,慈禧太后和慈安两宫太后,便召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载湉入承大统,是为光绪帝。

而光绪帝也未能生下儿子,因此当其病重之时,慈禧太后便下令将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接进了宫中,并在光绪帝驾崩之后,命溥仪继承皇统,是为宣统帝。

  虽然光绪帝和宣统帝并不是通过之谜立储继承皇位,但也皆未在即位前被立为太子,于是,爱新觉罗·载淳便成为了古代上最终一位太子。

唐高宗李治:历史上第一位由帝王亲自抚养的皇子

所谓的天之骄子,指的就是李治这样的天潢贵胄。

李治的出生并不平凡。

这不单单是因为他的父亲是“千载可称,一人而已”的唐太宗,母亲是“贤哉长孙,母仪何伟”的文德皇后,更是因为他的甫一降世就让父亲欣喜之下大宴群臣,而有幸在这一天出生的人也因此得到了赏赐。

所以李治的诞生,排场不可谓不大。

等到贞观五年李治受封为王的时候,李治的独特地位更是凸显了出来。

因为唐太宗将这个小儿子册封为了晋王,随后又授予了并州都督一职,这是什么概念? 根据《旧唐书·地理志》的记载,并州即太原府,也就是说李治得到的是太原这块封地。

但凡对有所了解的人就会知道,有唐一代,太原贵为北都,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可谓是地位全面超然。

因为太原不仅是中原王朝的北方重镇,更是李唐的龙兴之地!所以唐太宗将晋王这个封号给了李治,又将地位如此独特的太原封给了他,对这个幼子的宠爱之心可见一斑了。

当然,李治也很不辜负父亲的厚爱,从小就很聪慧。

据说李治刚会走路的时候就能抓着笔写下一个“敕”字,想来是唐太宗批阅奏折时经常抱着他,甚至兴致大发曾教过他这个字的原因,所以李治才能依葫芦画瓢地将之写出来。

史书还记载了李治对父母十分孝顺,对兄弟也很友爱,唐太宗曾经考察他对《孝经》的理解,李治是对答如流,唐太宗闻言更是高兴万分。

然而好花不常开,在,对于李治来说,童年温馨美好的时光是那么的短促。

贞观十年六月己卯,崩于立政殿,刚刚过完八岁生日的李治自此失去了自己的母亲,曾经父慈母爱的和暖时光也就此一去不复返了。

年幼的李治哀伤异常,唐太宗心疼自己的小儿子,索性将李治兄妹接到自己的寝殿一同居住,于是《唐会要》上便留下了这样一笔记载:“晋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亲加鞠养。

”而放眼整个大唐王朝,被亲自抚养长大的皇子唯有李治一人,这是怎样的一种殊荣! 不过唐太宗对这个小儿子的偏爱并不止于此。

在李治已经遥领并州都督的情况下,唐太宗又加封他为右武候大将军。

等到贞观十六年的时候,李治更是连自己的封地都没去就直接上朝参与政事了。

对此,史书上特别用了“特深宠异”这四个字来形容唐太宗对李治的溺爱之情。

原本李治可以就这样,作为一个备受宠爱的皇子亲王在父亲的膝下逍遥度日,然而贞观十七年的易储风波却将李治也卷了进来。

为了尽快得到皇位的继承权,对父亲表示自己愿意杀子传弟。

结果褚遂良一举揭穿了李泰的谎言,并向唐太宗进言:“此次太子的叛乱,说白了就是您不懂节制的宠爱造成的。

前事不远,吾属之师,如果您打算立李泰为太子,那么就将李治打发到自己的封地去吧,免得最后一个都保不住。

”然而唐太宗在听了褚遂良的话后,反应却是非常的特别,既不是对李泰谎言的恍然大悟,也不是沉默不语,更不是痛骂指责,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褚遂良向他提出的要求上——让李治去自己的封国。

面对这样一个要求,唐太宗做出了一个出乎世人意料的回答。

《旧唐书》写到:“太宗涕泗交下曰:‘我不能。

’” 唐太宗舍不得离开他的这个小儿子,舍不得与李治分离,甚至一想到以后他与李治每年只能见到屈指可数的几面,就忍不住了。

所以唐太宗为了同时保证这三个爱子的生命安全,将李治一手扶上了储君的宝座,册立为太子,而此时的李治尚不足十六岁。

李治被立为太子后,唐太宗对李治的宠爱一如既往,甚至可以说是更甚以往。

李治的长子出生,虽然只是庶出,但唐太宗仍十分高兴,不仅在宴会上“酒酣起舞”“尽日而罢”,还一反皇孙只能封郡王的制度,破例将李忠册封为了亲王。

而唐太宗先前一直将李治安置在自己寝殿的一侧,即便是在李治被立为太子后也没有让他按制住到东宫去。

直到贞观十八年刘洎上书,贞观二十年褚遂良上书,唐太宗这才答应了让李治每个月一半的时间住到东宫,一半的时间仍留在自己身边。

更有一次唐太宗在大怒之下要斩苑西监穆裕,李治挺身而出犯颜进谏,结果唐太宗不但不生气,反而非常得意地说:“皇太子自幼在朕膝前,常常看到朕虚心纳谏,所以之下,便有了今日之谏。

” 不过相比唐太宗征高丽时那些更令人不可思议的肉麻事件,这些溺爱的事迹已经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而说到征高丽时的肉麻事,首当其冲的便数那封《两度帖》了。

《两度帖》原文: 两度得大内书,不见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少时间忽得奴手书,报娘子患,忧惶一时顿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后,但头风发,便即报。

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报。

今得辽东消息,录状送,忆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具。

耶耶,敕。

译文: 两次收到大内送来的文书,却还不见你的书信。

爸爸我担心的要死。

刚才忽然得到稚奴你的亲笔手书,说娘子生病了,我的担心害怕顿时消失了,就好像一样。

从今以后,只要你的头风病发作,就立刻写信告诉我。

爸爸我如果生病,也会一一写信告诉你。

今天得到辽东(战场)消息,抄录一份给你。

想稚奴你想得要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要说的就这些。

爸爸,敕。

贞观十九年的时候唐太宗亲征高丽,李治身为太子留守在后方。

李治非常思念自己的父亲,请求上表问候起居,于是唐太宗为了彼此能够及时了解对方的状况,首创了飞表奏事制度,这封信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成的。

几乎所有人第一次看到这封信的时候,都很难相信会是唐太宗这样的一国之君写的。

尤其是那几句:看不到稚奴你的信,爸爸我就“忌欲恒死”;看到了你的信后才放下心来,就像“死而更生”;最后再来一句爸爸想你想到“忆奴欲死”——读来真是令我们这些现代人都觉得肉麻得很。

不仅如此,李治在听说唐太宗征战期间一度距离“贼城不逾百步”后,紧张到“魂飞胆战,莫知自处”,连忙向自己的父亲表示“伏愿思宗社之重,以亿兆为心”,告诉他打仗别那么勇猛,做儿子的很担心。

于是唐太宗立即回了一封《克高丽报皇太子书》,表示自己自从收到他的信后,因为想着自己的儿子会担心,“所以不执斧钺”,而且“此后必不亲行阵,勿为忧虑也。

” 而且就在唐太宗亲征高丽之前,李治是一路送到了定州。

直到不能再送了,面对的爱子,唐太宗就指着自己身上的衣服说:“不到我们父子二人再相见的时候,我绝不会换下这身衣服。

” 所以后来唐太宗的衣服是穿脏了又穿破了,连大臣都看不下去了劝他换一件,他却死活不肯答应。

还是等到李治进献了新衣服后,唐太宗这才换下了身上这件已经穿烂了的袍子。

等到唐太宗征辽回来后又准备巡幸灵州,本打算带着李治一起前去,结果张行成上疏说:“臣听说皇太子要陪同陛下一起去灵州,不过臣认为与其陛下因私爱而让太子陪同巡幸,不如趁此时让太子留下来监国,接待百官商议朝政决断众事,熟悉朝廷事务,这样既可安定京师重镇,而且又可向四方显示太子的圣德。

”唐太宗认为他说的有理,便将之提拔为从三品的银青光禄大夫。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病重,李治亲自照料自己的父亲,鬓边的头发都变白了。

唐太宗感慨道:“你这些天吃不好睡不好,亲奉汤药不离左右,就是为了照顾我,年纪轻轻两鬓就有了白发,比古时候的文王还要孝顺。

就算我死了,想来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了。

” 就在这一年五月己巳,唐太宗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六月甲戌朔,李治即位,是为高宗皇帝。

纵观李治前二十二年的人生,可谓是在唐太宗的呵宠下长大的。

即便是被立为太子后,唐太宗仍对这个爱子宠溺异常,种种待遇都有违常制,对李治处理政务的能力也可以说是手把手地言传身教。

史书中就有记载,唐太宗每次上朝时就让李治在一旁学习,有时候还让他亲自参议政事;考虑到李治自幼长于深宫,对民间疾苦并不了解,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抓着了一些细枝末节,唐太宗也会充分利用起来进行教导,比如吃饭的时候就告诉他,只有不夺农时才能保证一日三餐的供给正常。

也正是在唐太宗的悉心教导下,李治才能够继贞观之后开创出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

所以我们今人虽然只能透过冰冷的史料来回顾这段父子情深,但是从这些白纸黑字中,依然能感受到唐太宗对李治的拳拳父爱,以及正是在这拳拳父爱中成长起来的唐高宗李治。

随机文章日本最老咖啡职人银座咖啡之神关口一郎宝马工厂遭搜查事件,为调查尾气排放操纵事件(总部被查)现在中国有喷火塔克吗,中国需要喷火坦克吗(功能被取代/缺点众多)探寻美国巨菜谷之谜,大量放射性照射导致蔬菜疯狂生长(辐射变异)真足蛇一条能卖多少钱,真足蛇现在还有吗/9200万年前灭绝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载入史册的名妓是何许人也?

导读:中国之有娼妓,究竟起于何时,据传说是远在夏时(公元前2000年左右),西汉时的刘向则认为是公元前77年至公元前6年,他在《列女传》中有过“夏既弃礼义,淫于妇人。

求四方积之后宫,作烂漫之乐”的记载,但并不可能据此就作为有娼妓的凭据,只能说明之荒淫。

而较有正式史料依据的,在时代的《板桥杂记》后跋中有“相桓公,置女闾(即妓女)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富国”的记载。

在《论语·八月》篇中也有“齐人妇女乐,三日不朝,行”的这句话,也可作为旁证。

在《列女传》卷六中也记述有过《齐管妾倩》的故事,由引可见,管仲设置妓院一事,可以说是中国之有妓女的起源。

据山东方面相传,有下面这样一段故事: 管仲在公元前686年之时,以他卓越的杰出才能,担任了齐国的首相。

当时齐国的国力比较薄弱,生产也不发达,经济比较窘迫。

管仲接任相位之后,襄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富国富民,开设妓院,增加赋税,即为其措施之一,管仲的目的是渐渐使国力充实起来,仅仅过了五年,到了公元前681年,即齐桓公即位五年之时,羽毛已渐丰满,管仲不免有点居功自傲之心,认为国力已经强盛,人民生活也富裕了起来,便开始追求享受。

他想,自己是开设妓院的创始人,但自己人没去逛过妓院。

于是有一晚公务稍闲之机,他带了侍从,来到了妓院。

妓院的领班见到相爷大驾光临,当然盛宴接待。

管仲一进妓院,见陈设富丽堂皇,里面一派丝弦歌舞,不觉心性怡然,他对妓家领班说:“你这里既是上等妓院,该有绝色女子呀。

”领班脸上陪笑地说:“有!有!有!”于是马上吩咐:“传田倩进见相爷!”相爷来逛妓院,本来就是一件爆炸性的新闻,院中上下不但接待隆重,而且忙得莫知所措,这“传田倩进见相爷”的话一传了出去,片刻便见在几支火把的照耀下(按:当时还没有民用蜡烛)走出了一位十七八岁的女子,她对着管仲深深一拜:“小女子田倩拜见相爷!” 火把照处,只见她秀发披肩,容颜俏丽,举止文静娴雅,说话,管仲不由见色心喜,立即用手扶她起来,并叫她陪酒。

酒宴以后,管仲把她拥入房中。

从此以后,管仲,时刻思念田倩的俏丽和温柔,他一有暇,必到妓院,而每到妓院,单召田傅侍夜,,妓院领班及院中人等均知此女是相爷看中的,从此就很少叫她陪侍别的客人。

而田倩也从此声价百倍,相爷的专宠,谁敢随意染指,院中对她的看待也自然人随名贵,一切待遇特别从优,还派了两名侍女专侍奉于她,皇宫中的王公贵族夫人小姐也不过如此,田倩得宠于管仲,则成为了当时名噪一时的艳妓。

这管仲虽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学者,但心胸非常狭隘,妒贤忌能。

当时,在齐国另有一位博学的能人,名叫宁戚,他有报国之心,但苦为管仲所排斥,因而始终被压着人能抬头,他曾几次上书给齐桓公,对国事提出了许多关键性有益的建议,但都被管仲扣下来了,没能递交给齐桓公。

宁戚从友人处知道此事,心中,欲见桓公面陈,但他是个平头小人物,又怎能轻易见到堂堂的一国之君。

他苦于不能面见桓公,经过思索,心生一计,投在管仲属下的一位官员处做了一个牛夫(因当时管仲为了扩充齐国的军事实力,把马全作军用,一般官员出入都乘坐牛车,连齐桓公也不例外)。

有一天,齐桓公到城郊农村视察,这位官员也在陪同之列。

午间休息之时,宁戚敲着牛角,用凄凉委婉的声调唱出:“浩浩乎白水!浩浩乎白水!”齐桓公听到这句唱词,很不理解,于是呼召这位官员查问,这唱“浩浩乎白水”的是个什么人?“奏大王,这是为小臣赶牛的牛夫!”“啊!一个牛夫能唱出这样令人费解的歌词,其声调竟如此委婉有致,他叫什么名字?”“他叫宁戚”。

“宁戚,啊,传他来见!” 这宁戚应命来见,行了拜见君王大礼之后,仍然唱着:“浩浩乎白水,浩浩乎白水!”齐桓公感到诧异,一再问他,这是什么意思,他说:“清大王回朝间一问管仲相爷,他会懂得的。

”齐桓公见他如此回话,也不勉强其立即解释这句歌词的含义,不过他已觉得他,他既点名叫管仲回答,可见他也非,且其貌不凡,尤其语言颇有气质,于是命他一起回到朝中,安置在馆驿住宿,一面召见管仲,告诉他这件事。

管仲一听宁戚这个名字,心中就恼了,这家伙,居然见到桓公了,如若桓公知他的才能,我又将若之何?这……这‘浩浩乎白水’又是什么含义?他,一连想了好几天,也还是一个,莫知所以,无法向桓公解答,他为此十分懊恼。

到了第五天的傍晚,他为此事,心中烦闷万分,不由想到妓院去散散心。

到了妓院,少不了又是由田倩陪侍,田倩见他面色不快,不由小心翼翼地问道: “相爷,今日为何这般不高兴?莫非是奴妾侍奉不周?”“此事与你无关!”“相爷是有别的心事 ?”“宁戚……”田倩对这个名字十分熟悉。

这是一个颇有名气的有才之士,田倩柔声地说:“相爷为他着什么恼呢?”“哼!一个乡下的穷读书人,还想来过问国家大事,还想用难题来考我!” 这田倩的祖父,父亲也是个乡里的读书人,只因家境贫寒,又恰逢管仲下了要在全国选美,开设妓院的命令。

田倩自幼生得聪明美丽,于是也在应征之列,但她因出身,受了文化知识的薰陶,因而身虽在妓院之中,却也留心国事。

她早就听说宁戚是个很有才气的隐士,也听说过管仲妒贤忌能的毛病,今日见这情景完全证实了此言不谬,她于是仗着管仲宠爱于她,于是向他说道:“奴妾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啊,你有什么话对我说?说吧!”这田倩站立起来,对着管仲行了一个大礼,“小女子,如果语言不当,话里有冒犯相爷之处,望相爷海量宽恕。

”“你就毫无忌惮地说吧,什么宽恕不宽恕的,你说什么我都不会计较于你。

”“小女子在家的时侯,听到家父说过,不要以老人年纪老了而轻视他;不要以这个人出身微贱而认为了无能;不要以为年轻人不懂事而肯定他无才干。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十里之内,必有知音,小女子认为,家父说的这番话颇有几分道理,不知相爷以为然否?”“啊!……你还有话吗?” “有!相爷,当初太公望七十岁还在商的首都朝歌屠牛和做小贩糊口,八十岁的时侯,以他的才干被周文王拜他为师,终于襄肋了周文王灭掉了商纣,建立了周王朝,九十岁的时侯,被封为齐国诸侯。

开国的贤相,原先也作过奴仆,后来却帮助了,灭掉了暴君夏桀,建立商朝,换来了一代承平,百姓们。

像他们这样的事实,不正说明了家父之言是确有一定的道理么!” 管仲一听她的这番话,觉得这女子的见解,非同一般,看她小小年纪,竟有这般不同凡响的政治见解,他不由愈益爱她,不由进一步问她:“那你认为宁戚这句‘’浩浩乎白水”究竟是什么含义呢!“相爷难道没读过?‘浩浩白水,倏(倏读shū )之鱼,君来如我,我将安居?国家未定,从我焉如?’这几句话乃说明他将自己比成一条在水中悠悠之鱼,但如果被人钓起,它也就不能再回到水中去了,当前国家还没真正强盛,他想为国效力,不愿作个袖手旁观的人呀!” 这几句话一说,使管仲不由肃然生敬,“看不出,你真有几分见识,真乃一代才女也!”“相爷夸奖了!自古道:‘单丝不成线,独木成林’;‘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筷子易为折断,而几根筷子成把就难为其断了,相爷自上任以来,为了使齐国强大,用了不少心血,但孤掌难鸣,相爷,您若是还有个得力的助手,岂非龙乘云,虎生风,更为得心应手,能更加如愿以偿么?” 这句话,,正说到管仲的心坎上,管仲虽妒贤忌能,但心中仍拳拳以国事为念,还不愧是个贤明之相,他的理智仍很灵敏,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嫉妒贤能,本是人的天性中自私的一个构成部分,管仲听了田倩的这番话,不由心头泛热,对宁戚的几次建议压而不发使他不能得见桓公而感到愧悔,“唉!我堂堂一国之相,还不如一个年轻女子,我真糊涂,我真惭愧!” “相爷!”这时田倩又进言了,“我们齐国位于东海之滨,地处偏僻,为欲称霸诸侯,必须名义上还得联合其他各国,拥护,现在北主的匈奴,正对中原,相爷何不以齐国的名义联合燕赵诸国,出兵御边,使匈奴知道我有所戒备,不敢起歹心。

这样,我们齐国则威望徒增,一跃而成为诸侯之首,由此,便可以周室的名义,左右其他各国,这叫做挟天子而令诸侯,小女子一派口胡言,不知相爷以为如何?”“好计,好计!倩儿,你真非同凡器也!小美人儿,你不但人儿美,难得的是心灵儿慧,你真是我齐国一宝也!料不到你有如此的见识,从明天起,我就把你接进相府,成为我的次妾,为我襄办国事!”“谢过相爷恩典!”管仲这时,料不到风尘之中,得到能为他排难解忧之人,他由此更加怜爱于她,立即拥她上床,云雨同欢,从此把她当成一件稀罕的国宝。

第二天管仲回报桓公,盛赞宁戚的才干,亲到馆驿,接宁戚进府,设宴款待。

席间,特召田倩陪宴,宁戚也久闻田倩乃一代佳人,且。

席间,通过管种的介绍和交谈,宁戚对田倩油然生敬,“这是一个非凡的女子!”田倩通过陪宴,也加深了对宁戚的了解,她的内心里不由对这位初见面的男子,暗中产生一种莫名的爱慕,只恨相逢恨晚,她觉得宁戚的才华远在管仲之上。

管仲在席间向宁戚认错道歉,彼此畅谈,而成知己。

接着,管仲奏准桓公,任命宁戚为副相,作为他的得力助手。

管仲欲纳田倩为妾,拍桓公及社会舆论不利,影响自己的声望,于是在桓公面前极力赞誉田倩的才华,说这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女中才子,是齐国的国宝,他奏请桓公批准纳她为安。

桓公听他把田倩说得,也不由心生异想,想扰为己有,于是立即召见,田倩对桓公行了君臣之礼,从容自若,潇洒自如,桓公一见心里痒酥酥地,“这样多才多艺的美人儿,可惜不能为寡人所有,可惜!”他毕竟是一朝君主,不便强夺大臣之爱,只好赐以重金帛并新自为媒,将田倩赐与管仲,作为管仲的正式夫人。

田倩以她的聪明才智,而尤其是善于言词,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最早的一位名妓。

随机文章成语困兽犹斗的主人公是谁 困兽犹斗的意思是什么欧洲多国天降橙雪,黄橙橙的一片好像世界末日(火星版大雪)鉴定陨石最简单的方法,外观/磁性能分辨出九成真假陨石揭秘虹化现象的科学解释,高僧死后肉体化成彩虹留下舍利子(神迹)诡异的道德经与外星人,传道德经作者老子与外星人藏惊人秘密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历史上狭义的第一位太子和最后一位太子分别是谁?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