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四公子的结局如何?被杀或忧愤而死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08 点击数:
简介:清末四公子是指晚廷重要官员后代,他们分别是湖北巡抚、湖广总督谭继洵之子谭嗣同、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陈三立、福建巡抚丁日昌之子丁惠康、广东水师提督吴之子吴保初。

这四

【千问解读】

清末四公子是指晚廷重要官员后代,他们分别是湖北巡抚、湖广总督谭继洵之子谭嗣同、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陈三立、福建巡抚丁日昌之子丁惠康、广东水师提督吴之子吴保初。

这四人身逢中西交撞、新旧过渡的大变革时代,他们或接受先进思想意图变法强国而被杀,或大志未酬郁郁而终。

谭嗣同 谭嗣同,清末四公子之一,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维新派志士,“”之一。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其父谭继洵时任湖北巡抚。

1884年(十年),谭嗣同离家游历直隶(今河北)、甘肃、新疆、陕西、河南、湖北、江西、江苏等省,观察风土,结交名士。

《马关条约》签订后,满怀忧愤的谭嗣同在家乡努力提倡新学,呼号变法图强。

之后更与康有为等联合各地举人发起。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6月11日,光绪颁布《定国是诏》,决定变法。

下诏授给谭嗣同和林旭、刘光弟、杨锐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变法。

但这次变法在为首的守旧派的破坏下仅历时百日就宣告失败,被囚禁于中南海瀛台。

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之后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3岁。

同时被害的维新人士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六人并称“戊戌六君子”。

丁惠康,清末四公子之一,字叔雅,号惺庵,广东丰顺人,清末藏书家,福建巡抚丁日昌之子。

其父丁日昌历任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福州船政大臣,福建巡抚,总督衔会办海防、节制沿海水师兼理各国事务大臣。

是中国近代的风云人物和中国近代四大藏书家之一,雅好藏书,为官之余,搜罗古刻善本,不遗余力。

丁惠康20岁赴京读书,结交名流谭嗣同等人,忧国伤时,研讨方略。

其父“持静斋”所藏之书10余万卷,他尽发而读之,悉数被其继承。

曾仿莫友芝、江标所辑《持静斋书目》之体列,撰《清经籍志》,惜未成而卒于1909年。

陈三立 陈三立,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人,清末四公子之一,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

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

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因支持变法一起被革职。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陈三立担任伪职,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吴保初,清末四公子之一,字彦复,号君遂,晚号瘿公,安徽庐江人,是淮军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之子。

光绪十年四月,吴长庆病逝于朝鲜军中,清廷以其次子吴保初袭职主事。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补授山东司主事,旋派充贵州司主稿、秋审处帮办,任职期间不畏权势,力平董裕氏冤狱。

甲午战败后因上书提倡变法而去职,前后,他著文痛论阻挠新法之害。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东渡日本,赋诗寄慨,忧伤国事。

宣统三年春南归上海,于二年(1913年)春病逝,葬上海静安寺侧。

随机文章深不见底的危地马拉城天坑,深度100米吞噬3层小楼(死5)木星大气层有多可怕,惰性气体是太阳的3倍千万别让不值得定律击中你,避免人性的弱点影响前程霍金突破摄星计划,找寻下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莫比乌斯环的恐怖意义,莫比乌斯环的诅咒(无限循环/没有尽头)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清末四公子本身很厉害,他们的家庭背景也牛

清末四公子是指晚廷大官之子,朝廷重要官员后代:谭嗣同、陈三立、吴保初、丁惠康,合称“清末四公子”。

为“清末四公子”最常见的人选(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近代诗人小传稿》、王揖唐《今传是楼诗话》、胡先骕《四十年来北京之旧诗人》、陈声聪《兼于阁诗话》,四人并举 ),如同明末名士“方以智、、陈贞慧、侯方域”都是名臣大吏之后。

“清末四公子”逢中西交撞、新旧过渡的大变革年代;“四公子”,则无 尚 存文采风流。

4 丁惠康:福建巡抚丁日昌之子 丁惠康(1904~1979),字叔雅,福建巡抚丁日昌之子。

1904年出生无锡,1927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科,创办肺病疗养院和虹桥疗养院,德国汉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出版《中国历代名画大观》,提出“展我先民遗迹,发扬民族精神”的口号。

1949年,丁惠康赴北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物展览会”后,即将所藏台湾文物和书籍500余种捐赠中央民族学院。

同时将西周青铜大鼎、唐二色釉大壶捐赠国家博物馆。

11月,又收购常熟“铁琴铜剑楼”所藏文物(包括宋元孤本等)和古籍1100余种,并全部捐赠北京图书馆;他珍藏的宋马远《雪屣观梅图》、明仇英《剑阁图》等精品佳作则为上海博物馆所藏。

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文化部分别授予褒奖状。

3 吴保初:浙江提督吴长庆之子 吴保初(1869—1913),字彦复,号君遂,晚号瘿公,庐江县沙湖山人。

与陈三立、谭嗣同、丁惠康赞同维新,时人称为“清末四公子”。

是淮军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之子。

二十三年(1897)鉴于甲午战败,保初乃上《陈时事疏》,直“以亡国之说,告之于皇上”。

冀其“怵危亡”而“谋富强”,被尚书刚毅压下未报,保初乃愤然引疾南归,然而他的奏疏在上海报纸登了出来,以致出了大名。

他未去职以前早有变法维新思想,梁初入京才24岁,保初即视为“奇士”,并向文渊阁大学士孙家鼐力荐,梁因此得入自强书局。

前后,他著文痛论阻挠新法之害。

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等就义,他时已南归,又写《哭六君子》诗并“为亡人讼冤”。

2 陈三立: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

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

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

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

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1 谭嗣同:湖北巡抚、湖广总督谭继洵之子 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

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之一。

随机文章法国圣女百年不腐尸身,126年宛如活人算命/占卜专用的巴纳姆效应,模棱两可的话语忽悠你找不到北为什么神仙怕人间皇帝,需要靠凡间皇帝吸收香火存在(不然消亡)平行时空的另一个自己,未来恐相遇/两者无法互相干预美国登月被外星人警告,这里是外星人的矿场禁止人类靠近(谣言)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清末四公子”被称为“京城四少”,他们有多厉害?

在初年的时候,有四位公子被称为“民国四公子”,这四位分别就是张伯驹,袁克文,张学良以及溥侗。

他们这四位,每一位都是有“真材实料”的名士,个个都是文采风流之人。

张伯驹,出生于一八九八年,在他七岁的时候,就去上了私塾,并且,在其九岁的时候,就能够独自完成一首诗文的写作,也因此被世人称为神童。

他父亲名叫张镇芳,在公元一九零四年的时候中了进士。

同时,他还和袁世凯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是其嫂嫂的弟弟,所以,张镇芳与袁,也算得上是亲戚关系了。

在末年的时候,张镇芳就已经开始活跃起来。

公元一九一五年,袁世凯登上帝位,其中,也有不少他的功劳。

张伯驹在收藏方面,有着不凡的成就,他一生都爱好书画,对京剧有着浓厚的兴趣,曾经担任过博物院的专门委员等职务,还因为对诗词书画有着极大的兴趣,所以,他也有着不少艺术界的朋友。

张伯驹的朋友都是来自于不同的领域,比如:著名的京剧大师余叔岩和著名画家张大千等人,他们因为有着相同的爱好而结交,之后便成为了好友。

此外,他还与元帅陈毅有着深厚的友谊。

在张伯驹遇见潘素之前,家中已有三位夫人。

但是,在第一眼见到潘素的时候,他还是一眼就迷上了眼前的这位美人,并且,最终将其娶回了家。

虽然,家中已有几位夫人,但他却始终都待潘索极好,一直相伴在她的身边。

在他们二人成婚之后,潘素还在他的帮助之下,成为了一位出色的山水画家。

并且,张伯驹一生捐献的国宝,在当时便有人估计已高达亿元之巨,但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又何止这个数目 ,他的大儒景行、菩萨慈行、高道善行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一座无法逾越的丰碑。

张学良,出生于一九零一年,有着少帅之称。

他是陆军一级上将,也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

他不仅能力出色,还是四大美男子之一。

张学良出生于军阀世家,他的父亲是当时有名的人物,并且,凭借着高强的武艺以及勇猛的气势,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成为了威名赫赫的军阀,他的父亲就是张作霖。

一九二八年六月,张学良担任保安司令一职,并且,就在同年的十二月,他宣布东北改变旗帜,从此归顺国民政府的决定。

同时,他被任职成为了东北一带的边防司令。

八年之后,西安事变在他的领导下爆发。

他和国民党师长李仲辛,以及李树正等人都是多年的好友。

张学良是一个有着显赫的家庭背景以及俊美相貌的的男人,他也曾经说过:自己并没有怎么主动追过女孩子,很多时候都是那些女孩子主动来追他。

他的原配妻子是温婉贤淑的于凤至,但是,纵使她对自己的丈夫百依百顺,还是没能让丈夫一心一意的对自己,张学良依旧在外面沾花惹草。

并且,他后期信奉基督教,这是他早年读教会学校的早期信仰,1964年受洗。

依照一夫一妻规则,蒋中正令张与于凤至离婚,和赵四小姐结婚。

溥侗出生于一八七一年,是溥仪的堂兄弟,因为在家中是排行第五,所以,也被人称作是侗五爷。

他的父亲是成亲王的曾孙,出任镇国大将军并兼任辅国公等职务。

他从小就在宫中学习各种经史,研究诗词音律,对于古典文学以及文物的赏鉴也是十分的在行,尤其钟爱剧艺。

溥侗不仅仅在这些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他的人缘也是相当的好。

他曾经和袁克文一起组建了言乐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百姓中的反响很好。

就连当时社会上有名的几位大师,例如:梅兰芳等人,都纷纷加入了这场言乐会。

溥侗先生1952年6月病故于上海,并在上海乐园殡仪馆开了追悼会,前来吊唁者大多数是生前弟子、曲友及文艺界人士百余人。

梅兰芳先生冒雨赶来,此时棺椁已上盖,后应梅先生恳切要求,开棺让梅先生与溥侗先生见了最后一面... ... 袁克文出生于一八八九年,是袁世凯的三姨太所生。

他出生在当时的汉城,是袁世凯的第二个儿子,甚至,还和当时的杜月笙等人齐名。

袁克文的父亲是我国近代史上有名的人物,也是北洋军阀的领头人,并自立为帝,成为了第一位民国总统。

因为,袁克文从小就显露出了不凡的天资,所以,他很受父亲的喜爱,一度被认为将来会接手袁世凯的班。

也正是因为他从小就备受宠爱,所以,袁世凯悉心栽培他。

袁克文不单对于很熟悉,还擅长书法和绘画,对于诗词音律也是手到擒来,平时还很爱收集一些小玩意。

“隙驹留身争一瞬,蛩声催梦欲三更,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 ——袁克文反对帝制的著名诗句 袁克文性情散淡,写得一手好字,晚年与方地山、黄二南等文人雅士多有往来。

但他不善理财,,后来竟至贫寒落魄。

他一生其实并没有过多的参与政治,他所感兴趣的,就是一些古书和古玩而已。

他对于那些古物的鉴赏,也是十分的在行,甚至,还与周叔弢等人有着密切的往来,时常一起研究一些古物等。

除了他的原配夫人刘梅真,他还有五位夫人。

但是,这些还只是在资料上有所记载的,至于其余那些没有名分的,就更多了。

随机文章马谡死前大喊「8个字」!诸葛亮听后痛哭流涕鸑鷟是什么神兽,凤凰中最厉害的物种/《扶摇》背后的大boss美俄让中国不要碰月球,月球上存在神秘势力阻挡人类探索月球华佗对自己的弟子施以宫刑事件揭秘司马懿的儿子那么优秀,诸葛亮的儿子为什么这么平庸?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清末四公子的结局如何?被杀或忧愤而死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