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董源的作品赏析

据《画鉴》记载:"董源山水有二种:一样水墨,疏林远树,平远幽深,山石作披麻皴;一样着色,
【千问解读】
据《画鉴》记载:"董源山水有二种:一样水墨,疏林远树,平远幽深,山石作披麻皴;一样着色,皴文甚少,用色浓古,人物多用红青衣,人面亦有粉素者。
二种皆佳作也。
" 其山水初学荆浩,后以真实的江南风景为题材。
疏林远树,平远幽深,创造了状如麻皮的皴法"披麻皴"。
董源的作品中最有独创性而且成就最高的是水墨山水,运用披麻皴和点苔法来表现江南一带的自然。
所画山形,多是长江中下游一带的丘陵,与荆浩所表现的气势雄伟的北方山形成为鲜明的对比。
存世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夏山图》《溪岸图》《平林霁色图卷》等。
董源的名作《潇湘图》,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代表性作品,描绘的是湘湖地区的风景。
原属董其昌、袁枢等,后入清宫内府收藏,现藏北京博物院。
画家在渲染时留出些许空白,营造出云雾迷蒙之感。
又有人物渔舟点缀其间,为寂静幽深的山林增添了无限生机。
此图被画史视为"南派"山水的开山之作。
《夏山图》为董源后期变体之作,画面气势辽阔,用笔浓淡相间,与《潇湘图》、《夏景山口待渡图》同为其传世三大名迹。
此图绘夏日江南郊游之景。
《夏山图》是董源画艺炉火纯青、精力旺盛时的力作,在董源的所有山水画中,《夏山图》卷是最具董源风格的杰作。
拖尾有董其昌的长跋,定为"董源画卷",隔水绫上有"董北苑夏山图神品"的题跋。
《夏景山口待渡图》,被认为是董源江南风格的典型作品之一,今藏辽宁省博物馆。
作者选取江南渡口之景,江水蜿蜒而过,在群山中时隐时现。
使山体结构变幻无穷,一洗山形的概念化之弊。
与他的另一幅名作《潇湘图》在画法、风格上颇为相似,尺寸完全一样。
随机文章第7节 先许诺后赖账历史上的杨家将到底有多强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沉船,初次任务遭到英国海空部队围歼测试你适合学心理学吗,学心理学的必备条件详解/你适合吗咖啡店幻觉使你的眼睛欺骗你,盘点能让人产生错觉的图片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北方山水画派之鼻祖:荆浩以笔墨开山立派
到了末年在画坛,还出现了中国北方山水画派之鼻祖--荆浩,他是中国山水画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画家之一。
荆浩(约850-卒年不详),字浩然,号洪谷子,唐末五代之士,沁水(今山西沁水)人,一说河南济源人。
荆浩,专攻儒学,工于诗作。
唐末天下大乱,他弃官归隐于太行山的洪谷,致力于作画,师从张璪。
唐代大画家张璪擅水墨山水,尤精松石,技艺高超有“双管齐下”之誉。
荆浩为后人留下著名的山水画理论《笔法记》,以假托在神镇山遇一老翁,在互相问答中提出了气、韵、思、景、笔、墨的所谓绘景“六要”,是古代山水画理论中的经典之作,比更早时期南齐谢赫的“六法论”有所发展,具有更高的理论价值。
荆浩《匡庐图》 《匡庐图》据画名推测画的是庐山景色。
相传周时有在此山结庐隐居,故庐山亦名匡庐。
画上峰峦叠嶂,迂回婉转,画出了“云中山顶,四面峻厚”的雄伟气势。
山中道路蜿蜒曲折。
山间瀑布一泻千里,汇成溪流;山下有院落幽居、长松板桥及行人骡队;景物气势兼具高远、深远、平远,显得十分磅礴多姿。
通过采取相对紧密的皴法,笔勾实与墨染虚互相结合,形成了自然和谐的过渡,从而赋予了峰峦山石以“四面峻厚”的立体感、量感和质感,正所谓“气质俱盛”。
荆浩《雪景山水图》 除《匡庐图》外,传为荆浩所作的还有《秋山瑞霭图》《雪景山水图》《崆峒访道图》等,但与《匡庐图》相比逊色得多。
《雪景山水图》以立幅构图,画重重山峦,其间有行旅人物点缀,山形屈曲,设色浓重。
画法以秃笔细写,形如古隶,苍古之甚。
整幅画面以墨取韵,以笔取其山水的大体结构得其阳刚之美,墨渲染见其仪姿得其阴柔之美。
传闻此画是从一古墓中出土。
荆浩《梁豀春蔼》 荆浩的成就在于他奠定了此后千百年山水画的基础,主要是水墨山水画,尤其是北方画派的基础。
水墨山水位于“画家十三科,山水居首”的山水画中的榜首之位,荆浩功不可没。
后世被推为“照耀千古”“百代标程”的北宋三大家关仝、、李成,都是荆浩的弟子。
随机文章汉武帝是汉景帝的第几个儿子?AGM—129隐身巡航导弹,史上最强的核巡航导弹(造价673万美元)揭秘世界上最漂亮的美人鱼,超模Hannah化身绝色美人鱼(海洋斗士)冥王星为什么叫冥王星,英国小女孩随口一说(被天文学家认可)太阳系为什么是扁平的,碰撞三维空间太阳系形成一个平面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解析:五代时期北方山水画派的构图和技巧
"荆”是指荆浩、“关”是指关同,“董”是指董源,“巨”是指巨然。
荆浩、关同是北方山水画派的代表人物,董源和巨然则是南方山水画派的魁首。
以荆浩、关同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 《秋山晚翠图》 五代 关仝 绢本淡设色 纵140.5厘米 横57.3厘米 台北博物院藏 总之,北方山水画派的几位画家是各有特点;关同的“峭拔”、李成的“旷远”的“雄杰”、历来被称为“三家山水”,他们都因为各具个性而自成一体,而三家又都来源于荆浩,表现雄伟峻厚、风骨峭拔的突儿巨壑,用硬性的“钉头皴”、“雨点皴”、“条子皴”描绘出北方石质坚凝的山体,是他们共同的特色。
所以,他们共同组成了五代至北宋初山水画中的北方流派,与以柔性线条描绘平缓温润的江南山水的“南方画派”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派 《龙宿郊民图》 五代 董源 绢本设色 纵156厘米 横160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表现的是江南一带的丘陵坡峦,尤以南京一带的风景为依据。
由于南方的丘陵多覆以土层,所以,在表现技法上,又创立了能够体现南方山水特点的“披麻皴”。
这种由董源创立的“披麻皴”技法,对后世影响极大,“”(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吴门画派"的沈周、,"淞江画派"的董其昌和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僧"(弘仁、八大、石溪、石涛),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受其影响。
整个三百年的山水画,也几乎全都笼罩于“披麻皴”的表现形式之下,继承者甚多,董源可谓是江南山水画派的开山祖。
米芾、米友仁的"米家山水" 《春山瑞松图》 宋 米芾 轴 纸本设色 纵35厘米 横4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的中、后期,画坛上正式有了“士人画”的提法,也即为后世所说的“文人画”。
早在梁时,萧贲曾作山水,就称是“学不为人,自娱而已”,这种用于“自娱”的笔墨游戏不过是文人在公事之余,信笔涂抹,随意点染,用来消遣的一种方式。
发展到北宋,表现在山水画中的文人墨戏,最典型的形式莫过于米芾、米友仁父子创立的“米点山水”了。
后人遂将米芾称为"大米",将米友仁称为"小米",画史上称为"二米"。
米友仁国画作品 “二米”的米点云山对后世文人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的高克慕、赵孟俯、黄公望,明代的沈周、文徵明、陈淳、董其昌乃至淞江画派、娄东画派、虞山画派及“金陵八家”的龚贤等诸多文人画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或多或少,或整体,或局部,都能觅见“米点”的踪迹。
所以说,米家父子的云山墨戏·的“米点山水”,是继、李思训青绿山水流派,荆浩、关同北方山水流派和董源、巨然江南山水画派之后的又一个新颖的,突破常规的技法流派,这是文人士大夫进一步参与山水绘画的结果,是北宋后期突破前人创立的又一种风格。
董其昌说“唐人画法至宋乃畅,至米又一变耳”。
“二米”的画法属于水墨写意山水,这种以点代皴,积点成片的技法,画史称其是“以点缀以成形”。
米点山水的创立,积极意义是把水墨山水画技巧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把先前山水画追求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完全写实风格向着更高的精神境界迈进,也是审美意识从具象到抽象发展的一次质的飞跃,因此,米芾父子的功绩在画史上是显而易见的。
张择端和《清明上河图》卷 《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绢本设色画。
这幅十二世纪初所作的著名风俗画,真实地描绘了北宋清明时节繁荣热闹的都市生活。
其中许多场面可以和《东京梦华录》等史籍记载的情况相映证。
《清明上河图》局部 这幅画的艺术性也极为高超。
作者采用手卷的横式构图,将极为复杂的场景,如乡野、城市、街道、店铺、茶坊、酒肆、欢楼、舟船、栱桥和城楼描绘的,比例结构合理准确,图中的行者、官绅、大贾、文人、市民等五百余位人物,也描绘的神态各异,似喧闹有声,十分精妙。
《清明上河图》局部 张择端是活动于南北宋之交的画家,生卒年不详,山东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徽宗时期翰林图画院画家,尤擅界画。
水墨刚劲的山水画 《万壑松风图》 宋 李唐 绢本双拼 纵188.7厘米 横139.8厘米 南宋的山水画和北宋的山水画完全不同,水墨苍劲的大斧劈山水和“边角”式的截景构图体现南宋山水特定的时代性,带有明显的时代风格。
因此,在书画鉴赏中,南宋山水画、北宋山水画是界线分明的两个不同概念,决不可混为一谈而统称为“宋人山水”。
王世贞在《艺苑巵言》中说,山水画至“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在这“一变”中,能承上下,起着关键作用的开派画家则是北宋末到南宋初的画院画家李唐。
其余四家刘松华、马远、夏圭也对后世起到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小结 山水画发展至南宋末,基本可以作一个小结。
至此,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可以说已臻完备和成熟。
这些表现持法归纳起来,即是: 1、以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为代表的重彩青绿山水一系; 2、以荆浩、关同、范宽为代表的,以小斧劈皴来表现石质坚凝的北方山水一系 3、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用披麻皴来表现江南平缓温润的南方山水一系; 4、以李成、郭熙为代表的云头皴、“蟹爪枝”山水一系; 5、米芾、米友仁父子创立的“米点山水”文人墨戏一系; 6、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为代表的南宋刚劲淋漓的大斧劈山水一系。
后世几乎所有的山水画都是沿着这些线系发展着的。
现技法也大多没有脱出这几系的窠臼。
南宋以降,元四家(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是在董源、巨然和米芾的基础上变化的。
学"米",曹知白、朱德润、唐棣也都是赴蹈李成、郭熙的步履。
明代前期的浙派、院体山水承袭南宋院体李、刘、马、夏。
明中期的"吴门四家"则是近承"元四家",远追董源、巨然。
晚明的淞江画派和清初的所有画派或画家,也都几乎无一例外的从董、巨和"元四家"的三昧中来,无非是作了些意境和审美上的新追求和笔墨上的情趣变化罢了。
随机文章小行星撞击地球2018年若发生,威力堪比1000颗原子弹鲶鱼效应是什么意思,鲶鱼效应是企业激励员工的可靠方式人类不是真正的地球人,人类成囚犯/地球成监狱(上帝是外星人)滚筒洗衣机羽绒服爆炸,别担心/专家教你怎么避免危险霍金预言实现过几次,人工智能将慢慢取代人类(地球已经进入慢性死亡)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