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崎事件的背景和起因是什么是怎么回事?长崎事件简介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26 点击数:
简介:长崎事件也称镇远骚动,日方称长崎清国水兵事件,是1886年(清十二年)在造访日本长崎期间,中国水兵上岸购物与日本警察发生冲突,一名日本警察被刺成重伤,一名中国水

【千问解读】

长崎事件也称镇远骚动,日方称长崎清国水兵事件,是1886年(清十二年)在造访日本长崎期间,中国水兵上岸购物与日本警察发生冲突,一名日本警察被刺成重伤,一名中国水兵轻伤,水兵被拘捕。

15日舰队放假时,数百名舰队水兵上街观光,遭到日本警察袭击,数百名警察将各街道两头堵塞,围住的中国水兵,挥刀砍杀,当场被打死5名,重伤6名,轻伤38名,失踪5名。

而日本警察也有1名被打死,伤了30名。

1887年2月双方在英、德公使的调停下总算达成协议,双方各自对对方死亡和受伤的人员实行补偿,其中日方共付恤款52500元,中方共付恤款15500元,此外长崎医院的医疗救护费2700元由日方支付。

事件最终以双方的妥协而不是清廷的单方面退让收场,所以有人认为这是清廷在鸦片战争之后的第一次外交胜利。

但事件期间制造电报密码的方法泄露,使日本能在后来甲午中日战争时破译清朝电报,是清朝的一个重大损失。

背景 日本海军省明治16年度(1883)造舰预算书已经在7月完成,日本第一次采用预算形式规划未来8年的购造舰计划并严格执行。

1884年12月日本策动所谓的“甲申政变”,试图推翻当时亲清的朝鲜政府,替代清政府而成为朝鲜的保护国。

英国为了防止俄国南下威胁其在华利益于1885年4月占领了朝鲜南端的巨文岛,结果遭到俄国和日本的反对而作罢。

日本1700万日元《海军公债证书条例》于1886年6月12日得到天皇批准,15日正式公告。

1886年7月接到袁世凯报告,说朝鲜有人谋划联俄防英,而俄国正在觊觎元山口外的永兴湾。

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形势,清政府深知一旦朝鲜落入它国必将危及自身安全,于是命令丁汝昌和吴安康分别率领北、南洋水师前往朝鲜的永兴湾一带巡防,借以展示清政府强大的海军实力,制止敌国可能的侵略企图。

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琅威理接到命令后立即率“定远”、“镇远”、“济远”、“威远”、“超勇”、“扬威”等6艘军舰前往朝鲜东海岸海面操演,又奉命前往海参崴接当时参加中俄关于吉林东界勘定谈判的清政府官员吴大澄。

北洋舰队将吴大澄送至摩阔崴,留下“超勇”、“扬威”两舰在海参崴待命。

鉴于铁甲舰在作长途航行后,需回港涂油维护,加上1886年清廷的旅顺军港尚未完工,李鸿章遂决定由水师提督丁汝昌率镇远、定远、威远、济远四舰前往位于日本长崎的三菱造船所进行检修,并展开对日本的“亲善访问”。

这也是中国铁甲舰队的首次访问日本。

起因 8月1日,北洋舰队抵达长崎港,首次目睹来自中国的铁甲巨舰的长崎市民挤满了码头。

望着威风凛凛的巨舰上龙旗高扬,人群中有了惊叹、羡慕、愤懑的复杂情绪。

1886年8月13日,日方邀请抵达长崎的北洋官兵登岸购物。

一些水兵却违反军纪,前往当地妓院寻乐且酗酒斗殴。

闻讯赶来的警察平息了事端,多名情绪激动的清兵前往警署继续闹事。

并以军刀将一名日本警察刺成重伤,肇事水兵也受了轻伤并被逮捕,不料军舰上竟冲出400多人,直扑警察局而去,而舰上的12寸巨炮则调转炮口,对准了长崎市区。

这下日本可没脾气了,面对坚船利炮,只能乖乖的放人,还要道歉赔偿。

《长崎快报》对此作了报道,英国驻长崎领事也将事件写进报告。

李鸿章承认:“争杀肇自妓楼,约束之疏,万无可辞”,但又说:“弁兵登岸为狭邪游生事,亦系恒情。

即为统将约束不严,尚非不可当之重咎,自不必过为急饰也。

”在李鸿章看来因嫖妓引起的冲突只能算是小事,但事态被扩大,终酿“长崎事件”。

随机文章请问商朝的宗教信仰是什么?纣王的信仰是什么?夏朝之前是不是可以随便更改”姓”名?罗得斯岛太阳神巨像遗址,仅活56年的世界七大奇迹秦始皇陵墓水银女尸竟然是她,秦始皇墓出现活女尸震惊全球爱情墨菲定律是什么意思,凡是你认为不会发生的事越容易发生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商朝灭亡的真正真相 真的是因为妲己吗?

提到的灭亡,我们都会想到一个女人:。

经过《》这部电视剧的大肆渲染,苏妲己的坏人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甚至有人认为商朝的灭亡是她一手造成的。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凭这个拿别人一己之力就可以毁掉一个国家,显然是无稽之谈。

网络配图 那么商朝灭亡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银幕中的苏妲己。

在《封神榜》中,作者着重描写了妲己的四件事。

一是纣王为了讨好妲己,派人搜集天下,放在鹿台,每日饮酒作乐,通宵达旦;二是冬天的时候,妲己看见有人在冰上走路,认为其生理结构特殊,将他双脚砍下,研究其不怕冷的原因;三是妲己看到一个孕妇大腹便便,为了满足好奇心,不惜破开孕妇的肚皮,看看腹内的究竟;四是为了印证“圣人有七窍”的说法,妲己怂恿纣王杀死,剖腹挖心,结果什么也没能看出来。

《封神榜》的结局,纣王的无道终于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周武王一举灭商,纣王和妲己双双自杀。

于是,后来人们一提到妲己就骂她是狐狸精,落下了红颜祸水的罪名。

但事实上妲己是十分冤枉的。

据正载,妲己只是晚年的生活伴侣,只和纣王生活了一年,对妲己,纣王最多是十分宠爱,但绝对不是言听计从。

在那个时代,女子的地位是十分卑微的,她们的作用就是为丈夫传宗接代,博得丈夫的欢心。

妲己只是纣王的一个妃子,她的世界就只有后宫那一片天地,就算再得宠,也谈不上影响到国家大事,更不可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

网络配图 如果非要说她有罪,那顶多是妲己入宫以后,使得许多嫔妃失宠,那些失宠的嫔妃各族背景,因而加深了纣王与诸侯之间的冲突而已,绝对谈不上是亡国的祸水。

堂堂一个人才济济的大国,却被一个小国灭了,人们却把这一切都归罪于一个女人身上,这未免也太荒唐了。

据史料记载,商朝末年,纣王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东南地区,忽视了中原一带,才让周人趁虚而入,这是主要原因;再则就是纣王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忽视了对诸侯国的管理,使诸侯国之间明争暗斗,人心涣散,最终引起民愤。

这才是商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国中的宣皇帝司马懿是否识破了诸葛亮的计谋

字仲达,是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这个地方就是如今的河南省焦作市温县。

做为一位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着卓越的军功和崇高的地位,那么司马懿他的国籍是什么呢?他是属于哪一国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司马懿是魏国人,就是曹魏。

他是时期非常著名的朝臣,为魏国辅佐四代帝王的重臣,是可以托孤的人。

他到了魏国后期掌握了魏国的朝政,他足智多谋、知人善用,而且他还是个军事家,多次征战有功。

他最大的成功就是率领大军成功的抵御了的北伐和平定辽东,他为了魏国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为了曹魏的农耕水利也是做了很大的改善。

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是的征西将军,祖父司马隽是颍川太守,而父亲更是京兆尹。

是司马懿的儿子,他曾说过:“本诸生家,传礼来久。

” 他有两个儿子,长子、次子,这两人从来就是素有大志之人。

在司马懿帮助登山皇位时,这两个儿子也在父亲身边学习,而且也帮助父亲做了很多事。

曹丕登上皇位后在很多决策都没有听从司马懿的也就犯下了错误,在四十岁是曹丕去世了,上位登上了帝位。

曹叡是曹丕的长子,但是他对司马懿的态度并没有他父亲曹丕那样好,因为司马懿的智慧让他感到威胁。

司马懿也很聪明的学会了避风头,在很多事情上司马懿都没有选择去出头,有朝臣进言让司马懿担任大司马,但是觉得大司马不吉利,就让他做了个有名无实的太傅。

后次子司马昭被封晋王,而在他的司马炎称帝后,司马懿就成为了宣。

曹丕司马懿 曹丕和司马懿是君臣关系。

两人关系算是比较好,在曹魏政权中互相利用,各自得利。

司马懿是汉朝将军后代,自小学识过人,志向远大。

早期不屑于与为伍,谎称生病躲过曹操邀请入职,在曹操当丞相后,被强行征召入曹魏当文学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初期与曹丕为伍,任事一段时间后曹操察觉司马懿有异于常人之相,对司马懿颇为忌讳,打算除之。

曹丕却对司马懿非常信任,在曹操面前维护司马懿,加之司马懿善于伪装,勤勉做事,克己做人,曹操于是打消了疑虑。

司马懿当时为曹丕智囊团四友一,曹丕对他非常信任和赏识。

曹丕即位后,逐渐提拔重用司马懿。

司马懿也忠于职守,尽心报国。

司马懿主要才能显示在军事上,善战善谋,屡次击退诸葛亮的立功。

司马懿本是名门望族,加上屡建战功,在魏国百士族心里度为逐渐提高。

曹丕临死前,司马懿被任命为当时四大辅臣之一,并且嘱咐儿子不要怀疑他们,曹睿登基后,司马懿家族仍然手握重权,势力并没有得到削弱。

曹丕重视司马懿也是有原因的。

一,司马家族势力强大,曹丕争夺太子的时候,如果有了司马懿的支持更能确保地位稳固;而司马懿自身能力也很强,多次出谋划策,屡建奇功,是一个辅佐国家的良臣;三司马懿善于伪装,和曹丕性格相合,因此他们能结成利益联盟;四司马懿做事认真,勤快靠谱。

因此在曹丕死前还非常信任司马懿嘱托儿子不要听信谣言,一定要继续重用司马懿。

后来司马家族叛变,改朝换代,其实也是和司马懿被重用有直接联系。

司马家族势力日进强大,而曹丕已死,曹睿也短命,曹家后代能力不足已经控制不了司马家族。

司马懿识破 司马懿是人,他是三国时期非常出名的人,不仅是个政治家还是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司马懿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聪慧的人,而且在后面成为了魏国的重臣,而在《》中的一章非常经典的空城计就是跟司马懿有关的,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司马懿究竟有没有识破空城计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中就有一计是空城计,而这个空城计就是讲的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写了魏国派了司马懿去进攻蜀国的街亭处,这时诸葛亮就派出了去应对,但是最后驻守失败了。

这个时候司马懿就想率领着官兵们继续攻打西城,但是这时诸葛亮不仅没有率兵迎战而是将城门大开着,自己独坐在城楼上弹琴唱曲。

这样的事情让司马懿觉得十分奇怪,但是又不敢贸贸然的出兵,因为害怕诸葛亮设有埋伏,最后选择了退兵。

这时《三国演义》中所写的内容,这个里面说的是司马懿并没有识破诸葛亮的空城计的,但是有很多人都有着其他的看法。

有人说其实司马懿早就看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因为司马懿有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两人都是通晓兵书、胸有大志之人。

而司马懿的聪慧早就让诸葛亮将他做为自己的对手了,而这样的司马懿怎么会被空城计吓到呢?在书中写着司马懿说自己不如诸葛亮,但其实司马懿是将计就计,将诸葛亮捧得很高,只有这样才会让自己的重要性不减。

如果司马懿直接将空城计识破的话就会将自己的利用价值减小,因为诸葛亮死了他就没有什么活着的价值了。

因为曹叡总是对司马懿有着戒心,因为没有人可以抵挡的住诸葛亮了才让司马懿出马的,如果司马懿杀了诸葛亮,那么他的情况就不利了,这个时候曹叡杀了司马懿永绝后患也不是不可能的了,所以司马懿非常机智的选择了不识破空城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长崎事件的背景和起因是什么是怎么回事?长崎事件简介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