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是怎么回事?唐朝赋税制度的变迁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25 点击数:
简介:租庸调制,唐时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

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

【千问解读】

租庸调制,唐时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

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

租庸调定须均田制的配合,一旦均田破坏,租庸调法则失败,武周后由于人口增加,又不断土地兼并,公家已无土地实行均田制,男丁所得土地不足,又要缴纳定额的租庸调,使农民无力负担,大多逃亡。

后,朝廷负担遽增。

年间,改行杨炎的两税法,以征收银钱为主。

1.实施背景 617 年秋,的姨表兄弟李渊,在太原扯起了反隋的大旗,并很快占领了关中地区。

次年五月,李渊废掉了自己此前所立的傀儡,自立为帝,建国号为唐,定都长安。

自 618 年李渊建国,到 907 年篡唐,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的朝代之一,走过了 289 年的漫长历程。

期间,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的辉煌成就,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而作为唐王朝核心政策之一的赋税政策,随着历史形势的变化,经历了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的巨大转变,在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史中占据了极为重要且特殊的历史地位。

2.租庸调制的实施与崩溃 唐朝初年,由于群雄割据,所以唐朝统治者尚能励精图治,爱惜民力,但随着天下一统局面的出现,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往往会征发百姓。

所以,在租庸调制中不仅为人民的负担赋予了专门的名号,而且还额外增加了人民的劳役负担。

同唐初相类似,成年男子仍然是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

他们每年需向国家缴纳粟二石,称作租;每年需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作调;此外,按照规定,他们每年还需要为政府服徭役二十天,是为正役。

但如果政府当年正好不需要其服役,丁男就可以采取“输庸代役”的方式,也就是缴纳一定数量的绢或者布,以获得免役的权力。

从征税的数额上看,租庸调制下唐朝农民的负担要比减轻不少。

从另外一个层面看,其实,租庸调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一种与唐朝均田制相辅相成的赋税制度。

均田制最早出现在统治时期,此后为西魏、、隋及唐所沿用。

根据均田制的规定,国家要为每一个成年男子授田 100 亩,此外,笃疾、废疾及寡居的女性也都可获得一定量的土地。

丁男既然获得了国家所授予的土地,也就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在赋税方面的体现也就是所谓的租、庸和调。

在接受授田的诸多群体中,只有丁男需要承担租庸调。

这一方面反映了官员和方外人士享受到了特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国家对弱势群体的政策倾斜。

租庸调制的实行不仅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普通百姓也可以通过经济赎买的方式来抵消劳役,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家对他们的人身束缚,对唐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唐朝是在收拾隋末乱局之后所建立起来的朝代,所以唐朝初年,政府手中掌握了大量的无主荒地,从而保证了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顺利实施。

虽然唐代均田制中也有对土地买卖的限制,但对于高门大族来说根本就是一纸空文。

所以,随着局势的日益稳定,权势之家开始利用手中的特权侵夺小农的田地。

此外,虽然均田制里也有为官员授田的规定,但由于唐代官员数量可观,而土地资源却又相对有限,所以并没有真正施行。

当时的官僚贵族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兼并或抢夺的方式,来剥夺农民土地。

农民所拥有的土地数量减少,但租庸调的负担却丝毫没有减轻,无力承担赋税的农民只能逃离家乡以避税。

此外,在均田制下,普通百姓承担的义务并非仅限于租庸调,还包括加入府兵,行军作战等等。

府兵除了前往京师宿卫之外,还要前往边疆作战或戍守,是唐前期主要的武装力量。

府兵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战时出征,具备了兵和民的双重身份。

唐朝初年,府兵的地位还比较高。

府兵不仅可以通过战功获得荣誉性的勋官,还可以藉此进入官僚系统。

但随着普通士兵上升的渠道被权贵之家所堵塞,府兵的地位出现了下滑的趋势。

此外,随着均田制的破坏,作战所需的物资和装备成为府兵难以承受的负担。

为了逃避兵役,农民纷纷逃到免除军役的地区,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农民的逃亡。

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大批农民或因逃避租庸调而成为流民,或因为躲避兵役而逃亡,使得唐政府所掌握的人口越来越少,赋税来源逐渐枯竭,因而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了。

3.两税法的颁布施行及优越性 安史之乱爆发后,为了平定叛乱并维持政府的正常运转,唐政府新增加了很多新的税收项目,从而形成了“科敛之名凡数百”的混乱局面。

但唐政府的苛政暴敛并没有能解决经济困局,到了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宰相杨炎在赋税制度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将此前的租庸调制调整成为两税法。

杨炎将此前的租庸调和名目繁多的杂税合并为地税和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征税的主要标准也由人头税改为财产税。

两税法最重要的原则也就是量出制入,唐政府根据每年的财政支出,定出总税额,各地按中央分配的数目向当地人户征收。

以往,只有本地的土著才编入州县的户籍,承担租庸调。

而在两税法下,外来户也需按照现居地登记造册,并按照家庭财产多少及户等高下,向国家交纳税额。

此外,没有固定住处的商人也不能逃避税收,而由所在州县,按照其收入征收三十分之一的税。

两税法相对于租庸调制来说,优势非常明显。

首先,在租庸调制之下,国家征收赋税的依据是丁身;两税法则主要是依据财产的多少征税,意味着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减轻。

此外,租庸调制下,尽管农民家庭的条件各不相同,但他们向国家纳税的数量却完全一样,显然并不合理。

两税法推行后,没有土地的人,就只交户税,不交地税。

这样,就多少改变了贫富负担不均的现象。

再有,租庸调制下,不入户籍的流亡客户不用纳税。

而两税法只以财产多少作为征税的标准,也就极大地扩大了纳税的范围,使得国家的收入大幅度增加。

在两税法施行之初,唐政府宣称此外不再加税,税外加征会被以枉法论处。

但实际上,在“量出为入”的旗号下,唐政府经常会在两税之外巧立名目,百姓的负担并没有减轻。

此外,两税法实施后,百姓所需缴纳的由此前实物变成了货币,从而出现了“物轻钱重”的现象。

在由物向钱的转化过程中,百姓不但要承受物价下跌的损失,而且往往还要遭受到商贾的盘剥,负担进一步加重。

随机文章赵高跟秦始皇的关系是怎么的?英国鹞式垂直战斗机,曾击落21架阿根廷战机(已退役)秦始皇陵是龙脉吗,挖秦陵破坏中华龙脉/中国技术太菜不敢挖揭秘佩特拉古城为何被遗弃,因丝绸之路改道而被遗弃(世界奇迹之一)国家隐瞒的超能力者去哪了,曝光全部被各国收进秘密行动部队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为什么楚霸王项羽看不起韩信,却从来没有看不起汉高祖刘邦,并且还跟他结为兄弟

其实,这个名字是他当了以后取的,在此之前他叫,放到现在大概就跟”刘小毛“(季就是排行老小的意思)差不多,刘小毛这个人出身虽然不高(村官出身),却很会交朋友。

但凡历史上成功的政治人物,大概都是很会打友情牌的,否则他们不可能吸引那么多人手提着脑袋跟随他们奋斗,刘小毛也不例外。

所以他虽是个村官出身,心甘情愿跟着他混的小弟还真不少,什么街上杀猪的屠夫啊(),做小买卖的商贩啊(、),政府里开车的司机啊(),包括比他官还大的县司法局长啊(),县政府的办公室主任啊(),甚至名气并不输给太多的贵族,都认他做老大,而且自始自终,包括刘小毛最艰难的时候,这些人也始终没有变节。

这在弱肉强食、人心不惑的乱世,是非常难得的。

刘小毛既没有项羽帅,也没有项羽神勇,读书打仗也差了项羽好一大截,他怎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让如此多人为他,这倒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认为大概有这么几点: 第一:刘小毛是个很幽默很有意思的人。

我们举几个例子。

史书记载,刘小毛当上村官(亭长)后,却一点官样子没有,经常和衙门里的同僚、长官们,嘻嘻哈哈的开黄腔,讲冷笑话,这样一副玩世不恭的嬉皮士模样,却反而比那整日的衰脸受欢迎多了。

史书还记载,有一次沛县县令的贵客吕公乔迁之喜,郡县里的官员们都争着去送礼祝贺,刘小毛也去了,看门的挡住他,说礼钱不到一千的人,只能在堂外侧席就座。

刘小毛摸摸口袋,发现自己只带了几文钱,于是大笑一声,自唱说道:“泗水亭长刘季贺钱一万!”然后径直而入,看门人挡都挡不住。

堂内闻声不明情况,一时也是举座皆惊,要知道当时普通公务员的月薪只有两三百钱,人情往来不过百钱已是重礼,就算席间的郡县主官,贺礼也不过两三千钱,刘小毛一开口就是万钱,王侯将相间往来也不过如此罢。

然而,就在大家的震惊、狐疑与尴尬之中,刘小毛堂而皇之的坐到了主桌之上,毫无自责不安之意,席间,调侃宾客,,与那些与他并不熟识的郡县长官们勾肩搭背,俨然一副上客主宾情态,这心理素质也真没谁了,果然是日后能闯的人。

吕公不由大奇,觉得这刘小毛太幽默太有才了,实在卓尔不群,于是非要把自己本来想嫁给县令的漂亮女儿(日后的高皇后)嫁给当时已经三十七岁的老光棍刘小毛,刘小毛开开心心的笑纳了。

史书还记载,刘小毛在沛县酒店里吃饭,是从来不用付钱的,通常只是象征性的记个账,到了年终,酒店老板们总是将记录刘小毛酒帐的竹片通通折断销账。

为啥?因为刘小毛交游广阔,又幽默善谈,极能调动酒桌气氛,这可正是酒店里求之不得的揽客活招牌。

而刘小毛这讨人喜欢的交际能力与恢弘气度,也让抗秦义军总盟主对他十分欣赏,一见面就慷慨增援他精兵五千,强将十人,搞得其他前来投效的义军首领十分眼热。

第二:刘小毛仁厚爱人,出手大方。

刘小毛具备了一个江湖老大应该具备的所有优点与手腕。

他爱护小弟,也能容忍小弟身上各种各样的缺点,只要肯跟他混的,但凡他有肉,就绝不会让小弟喝汤,但凡他有裤子,就绝不会让小弟光屁股——这叫做有钱一起花,有妞一起泡,有江山一起坐——刘邦称帝后,功臣封侯者共一百四十三人,乃历朝历代之最,连他自己也不无得意的宣称:“吾与天下贤士、功臣,可谓无负矣!”当然,这个“无负”前提是你不能威胁他老大的位子,否则他会跟你立刻翻脸,不管你从前跟他有多好的交情,也不管你立下多少,他都会将你打入地狱,一点儿不带犹豫考虑。

第三:刘小毛心胸豁达,知错能改,从不认死理。

人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刘小毛的肚子里,能开航空母舰。

刘小毛心里很清楚,论才能,论学问,论打仗,他没一项能拿高分,充其量只比普通人强那么一丁点儿,根本不够看。

那么怎么办,老大能耐不大,万一某件事儿做得不对头,岂不是要被小弟笑话,这面子可要往哪里摆哟? 刘小毛的答案是没关系,面子值几个钱,面子能换来成功,换来江山么? 所以刘小毛的做法就是虚心接受意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错就错了,改了就好,改了就是好孩子,改了就是好老大。

刘小毛是无知的,也是无耻的,他就算要干些不光彩的事儿来也从来不脸红,带着一股可爱的痞气和贱气。

然而无知者无畏,无耻者无敌;无知又无耻,他就是世间极品、。

因此,小弟们都爱跟着刘小毛混,就图一个“才有所用”。

小弟们通常都是能耐大胆子却小的,但是刘小毛能耐小胆子却大,他敢借用小弟的能耐去豪赌一番,赢来钱大家一起花,这对小弟们来说,就已经很满足了,至于老大是不是无知且无耻,这并不重要。

以上三个优点,正是项羽所不具备的。

项羽当老大凭借的是他的偶像气质和英雄魅力,但是这两样东西不能当饭吃——我们都知道,偶像歌手往往都是的,出来的时候很火,可是粉丝们一旦热情与新鲜劲儿过去,他们就很容易变心。

我们不妨来打这么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女孩子年少时都梦想着自己能嫁一个才华横溢的,但是随着小女孩长大,她们最后嫁的往往是老实爱家的普通宅男,因为过日子比所谓浪漫更加重要。

当然,宅男最后说不定也会变心,因为这世上的男人都一样,有钱就变坏,刘小毛后来当了皇帝也变坏,他杀了很多功高盖主的小弟,这是后话,且不提。

最后,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个出色的小弟,你是愿追随刘小毛,接受他的面包提着脑袋跟他一起干;还是愿意追随项羽,饿着肚子仰望偶像,静静的独守伤悲默数你的泪呢? 说了那么多刘小毛,其实这个称谓并不合适,刘季起事的时候已经快50岁了,属于项羽父亲辈的人物,咱们应该叫他刘老毛。

事实上,刘老毛不仅赢得了萧何韩信张良等小弟的誓死追随,他还曾赢得了纯情猛男项羽的珍贵友情。

史书上记载,项羽和刘老毛在项梁手下协同作战的时候,两人是曾结拜过兄弟的。

可见项羽对刘邦,与对韩信态度是截然不同的;项羽看不起韩信,因为韩信做过胯夫,人格有污点;但他从来没有看不起刘邦过,并且就算在日后的争天下过程中也对其处处留手,这正是因为二人曾经结下过深厚的战斗情谊。

原因,就在于刘邦这个人很幽默很有意思很好相处,而且他有一点也很对项羽的味儿,那就是他的江湖气、豪侠气还有敢于放手一搏的冲天胆气——这便是项羽最欣赏他的地方。

所以,即便两人之间有互相看不惯的地方,但这并不足以阻碍英雄与英雄之间的情谊。

随机文章上海不明飞行物使飞机改航向,悬停半空8分钟后狂追飞机火龙卷和水龙卷撞一起,小概率事件/火龙卷造成1000人死亡路飞的第十个伙伴是谁,海侠甚平成为草帽海贼团的舵手(严防海底)莫比乌斯环的恐怖意义,莫比乌斯环的诅咒(无限循环/没有尽头)希腊神话最强恶魔,坠落天使/控制不住内心的欲望背叛上帝(撒旦)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刘玄德:从织席贩履到天下无人不知

“得民心者未必得天下!”《追问历史》作者雨的这一论断有它一定的道理。

但小编确信:“得民性者必定得天下。

”民心未必可靠,因为它是属于意识形态和心理层面上的东西,野心家可以通过权力操纵或信息误导来加以控制。

但民心却不然,它是人民大众存在的自然欲求,是人类学的绝对前提。

凡是正常的人,其天性对人权、人道、人情都有着完善的要求,无论野心家如何狡诈地玩弄权术,若不能在这几方面顺应民众要求的话,则终将被人民抛弃,赶出历史舞台。

中的,就是因为他能较好地顺应民性,所以竟能从一无所有开始,最后获得三分天下。

史家们往往过于强调刘备的帝系家世背景,说是人民囿于“正统情结”,才盲目地向往、拥护这位皇叔来澄清宇内,重归一统,这才使刘备具有不可估量的政治号召力。

而就其本人的素质而言,实在乏善可陈,根本够不上英雄的档次。

小编以为这样的论点,未免过于贬低历史的选择了!其实刘备的帝系家世背景,虽说不是一笔乱麻似的糊涂账,但确也属渺茫得难觅踪迹。

有据可查的只知他的祖父刘雄和父亲二代曾做过地方上的小官。

祖辈以上,不仅刘备本人语焉不详,交代不清楚,就是史家都很难厘清。

说是中山靖王之后,那得上溯远至三百年前的西时代,他的第八个儿子曾被封为中山靖王。

刘胜有个小儿子刘贞因对朝廷进贡不诚,被武帝削去了爵位降为平民。

以后这一支系就此沦落,后世再也没孙立起来过。

在炎凉的世态中,像这种遥远、陈旧且已发了霉的招牌,早已失却了广告效应。

从刘备个人身世来说,他自父亲早早亡故后,与母亲只能从事贩履织席这种最下等的劳动来维持生计,这可看出他几乎已沦为流民了。

无产者是拿不出完整家谱来的,且早已被削为平民的家世,也霉变得失却了光泽,帮不上刘备什么忙。

所以他虽曾从师于同郡的卢植先生,而卢植可是当时一位卓有声望的大儒,但他却无法保举刘备为孝廉,可见当时刘备的身份实在太卑下。

后因打黄巾有功,被提拔任安喜尉——那只是一个小地方维持安保一类的小官。

当时州郡派“督邮”到各地去考核,要裁汰一些名不符实、乘黄巾动乱年代冒功混进政府部门的一些官员。

刘备的游民身份,注定了必在督邮大人的“喷嚏”之中。

刘备几次程序性地上访述职,督邮大人连接见一次的机会都不屑赐予。

惹得刘备火起,闹出了一场鞭打督邮挂印而去的壮剧。

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早期刘备在闯荡江湖时,社会上根本没有人将他的中山靖王之后的家世背景当作一回事,否则势利成性的督邮大人是不敢如此目中无皇族的。

从一个织席贩履、毫无凭借的无产者,能在一个封闭的、讲究门阀的社会里,开辟出一条生路来,且能达到天下无人不知德,这可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刘备一无所有?是的,三国群雄崛起所具备的条件,刘备概不拥有。

但是历史决不会选择一无所有的人,那是因为刘备拥有了三国群雄所绝无仅有的资源:以人为本,顺应民性的理念。

除了武器和地盘,争雄的诸侯也无不把“人”作为他们用以逐鹿天下的重要资源。

但他们之所以重视“人”这个因素,纯粹是工具性的,是把“人”作为兵力和赋税来源这一点上来估量的,而根本没有顺应民性这样的理念。

所以往往为了达到政治一军事上的目的,不惜使用最残忍的手段,进行大规模地屠杀,来取得威慑的效果,以摧毁敌方的抵抗意志,其野蛮和酷烈的程度,简直达到了非人的程度。

比如,他亲手订立一条军规:围而后降者杀无赦。

因此魏军屡屡以屠城的恐怖手段来建立他们的威权。

我们知道,曹操为报父仇东征徐州时,竟在泗水边一次性就坑杀了数万名无辜百姓,连泗水都为之阻塞不流。

人的生命,老百姓的头颅,在他们眼中简直贱如野草,可以随意割除。

残忍到将自己划出了人的范畴,又怎能取得老百姓的真心拥护。

刘备截然不同,他在多方面表现出对民性的高度尊重。

他早期在平原县当县令时,因当时社会几经动乱,从到肆虐,继之各路诸侯又相互不断争伐,社会生态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平原郡自不例外,饥民遍野、嗷嗷待哺的惨状,令人不忍目睹。

刘备官卑职轻,施展不出多大的作为来,只能将自己官府中所有财物,全部捐献出来,用之来施舍百姓,让饥民们能喝上几碗薄粥,不至于活活饿死在街头。

他自己在官府里跟士以下者,即一般的办事人员,同席同食—共同吃大灶,有啥吃啥,决不例外。

且并非一时的“作秀”,而是长期地与群众共渡艰难,毫无难色。

要知道这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封建社会,特别是在三国这样的乱世中,豪强们都在疯狂地掠夺美女和财宝,以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一已穷奢极欲的享受,可以说几乎找不到如刘备那样的事例。

因不是一、二次的偶然作秀,所以很使周围的工作人员受到感动。

传扬开去,百之,怎么会不衷心地拥护他? 随机文章盘庚迁殷的历史原因?盘庚如何改变商朝的格局?宋高宗赵构的生平简介世界边缘的六大神秘古迹,24年打造地底的雄伟教堂土星为什么不能住人,温度太低仅-130.15℃(表面为液态气体)学心理学的女人很可怕,心理学女人非常聪明/读懂你所有小心思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是怎么回事?唐朝赋税制度的变迁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