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灭宋被五国联合攻击 韩国灭郑为什么能平安无事

战国初期,后,、、跻身强国之列,又有代齐,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赵国、魏国、韩国。
除战国七
【千问解读】
战国初期,后,、、跻身强国之列,又有代齐,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赵国、魏国、韩国。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蜀国、宋国、、等大国。
小国尚有郑国、、滕国、邹国、费国等。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战国七雄之外的各个诸侯国,基本上都被战国七雄吞并了,比如齐国就消灭了宋国。
但是,齐国灭宋的代价,却是非常沉重的。
公元前286年,齐湣王灭宋国。
两年后,也即公元前284年,以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三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
齐湣王逃入莒,被楚将淖齿杀死。
由此,因为消灭宋国,齐国遭到了燕国、秦国、韩国、魏国、赵国这五国的联合讨伐。
那么,问题来了,齐国灭宋后遭到五国伐齐,为何韩国灭郑,没有引起诸侯讨伐呢? 一 首先,齐国灭宋后,之所以遭到五国伐齐,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是齐国在战国中期非常强大,和秦国,这导致其消灭宋国后更加令天下诸侯国忌惮;二是齐国在消灭宋国之前,就和燕国结下了仇怨,因此,在五国伐齐之前,燕昭王积极策划,推动五国伐齐联盟的出现;三是宋国是战国七雄之外的大国,也是一个富庶之地,齐国吞并宋国的行为,引起了周边大国的眼红和不满。
在笔者看来,基于以上几点原因,五国伐齐这一历史事件才成功出现。
与此相对应的是,韩国消灭郑国时,则没有类似的情况。
战国初期,郑繻公在位时,与韩国的战争互有胜负,而且形势曾一度好转。
繻公十五年,韩伐郑,取郑之雍丘;繻公十六年,败韩于负黍;繻公二十三年,围韩阳翟。
也即韩国吞并郑国,并不轻松和容易。
二 在韩国即将灭郑之际,郑国再次内乱。
郑繻公杀其相子阳,而子阳的党羽又杀郑繻公。
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郑国的内乱,加快了其被韩国消灭的进程。
公元前375年,韩国终于吞并了郑国。
在此基础上,韩国迁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一带)。
通过韩国消灭郑国的过程来看,韩国显然不能称之为一个强国,也即其之所以能吞并郑国,还是因为郑国自己发生了内乱。
在此之前,郑国一度派兵包围了韩国的都城阳翟。
当然,纵观整个战国时期,韩国基本上一直是战国七雄中垫底的诸侯国,在整体实力上完全比不上另外六个诸侯国。
因此,韩国虽然消灭了郑国,却仍然无法对战国七雄中的其他诸侯国造成多大的威胁,这和齐国消灭宋国时的情况,无疑是截然不同的。
三 另一方面,前面已经说了,五国伐齐的出现,和齐国、燕国之间的仇怨存在直接的关系。
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内乱,乘机发兵干涉。
只50天就攻占燕国都城蓟(今北京),几乎灭亡燕国。
但是,这也燕国上下非常痛恨齐国。
尤其是燕昭王这位君主即位后,更是招贤纳士,意欲报复齐国。
但是,就韩国来说,在消灭郑国前后,则没有和战国七雄中的哪个诸侯国结下深仇大恨。
由于地处黄河中游地区,韩国东部和北部都被魏国包围、西有秦国、南有楚国、以及有当时已很薄弱的东周(洛阳),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
因此,在战国初期,韩国的对外行动,往往是跟随三晋联盟的,也即韩国经常和魏国、赵国一起对外出兵。
所以,在笔者看来,韩国虽然经常对外征伐,但是,因为经常是三晋一起行动,周边的诸侯国也不会单单忌恨韩国这一个诸侯国。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三晋联盟的维持,促使魏国、赵国很难一起联手讨伐韩国。
在魏国、赵国不会轻易倒戈的背景下,其他诸侯国自然也不敢组成讨伐韩国的联盟。
四 最后,对于韩国来说,其消灭的郑国不管是疆域面积,还是地理位置上的价值,都比不上同时期的宋国。
宋国睢水北岸的宋都商丘、济水北岸的陶丘,获水和泗水交汇处的彭城,都是极为繁荣的商业都会。
当时的宋都商丘,不仅是宋国的中心城市,也是时期著名的都会,规模宏大,今存遗址面积10余平方公里。
《·货殖列传》说,“陶、睢阳(即宋城)亦一都会也……彭城亦江东一都会也”。
并且,在疆域面积上,宋国的疆域包含今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等部分地区。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富庶的宋国,可谓战国七雄外的又一大国。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战国时期,郑国的版图主要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一带,疆域面积只有宋国的几分之一,也即是只能称之为一个小国,也没有定陶、商丘这样繁荣的城市。
所以,在笔者看来,韩国消灭郑国的行为,并没有引起战国七雄其他诸侯国的眼红和不满。
但是,齐国吞并宋国这一大国,则引起了周边大国的强烈觊觎。
而这,自然是韩国消灭郑国,齐国消灭宋国所引发结果不同的重要原因。
总的来说,韩国消灭郑国的行为,并没有在战国时期掀起多大的反应和波澜,也没有让韩国跻身到战国七雄的强国阵营中。
比如到了战国末期,在之战中,韩国成为第一个被秦国消灭的山东六国。
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垄断资本主义有着哪些政策?是如何被确立的
垄断组织的发展有一个从少到多、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
这个过程大致分为3个基本时期: 第一个时期 19世纪60和70年代。
这时,自由竞争发展到了顶点,垄断组织开始出现,但只是处于萌芽状态。
如在60年代,美国工矿业和铁路业中出现了称作“普尔”的垄断组织。
它们在企业间订立短期协定,规定共同价格,分配营业额和划分销售市场。
德国在1857年出现了第一个卡特尔,到1870年增加到6个。
第二个时期 1873年爆发严重经济危机以后到80年代。
在这个时期,连续发生的经济危机使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进一步加强,垄断组织得到了广泛发展。
1882年,美国出现第一个托拉斯,即J.D.洛克菲勒(1839~1937)的美孚石油托拉斯,接着80年代在榨油、造酒、制糖、火柴、烟草、屠宰和采煤等部门都出现了托拉斯组织。
德国1879年有卡特尔14个,1890年猛增到210个。
英、法等国也出现了垄断组织。
但是这时垄断组织还未占统治地位,垄断协定往往还是暂时的、不稳固的。
第三个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这个时期,由于工业高涨和经济危机的交替作用,资本和生产的集中大大加快,垄断组织急剧增加,普及到一切主要工业部门,并和银行垄断结合起来,形成了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垄断成了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垄断资本在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统治地位。
以美国为例:到1904年,美国共有318个工业托拉斯,其中占资本总额5/6的236个,是在1898年以后建立的。
这318个工业托拉斯吞并了5300个工业企业,拥有全部加工工业资本的40%。
在这些托拉斯中,有26个托拉斯控制了各自部门生产的80%以上,有57个控制各自部门生产的60%以上,有78个控制各自部门生产的50%以上。
在工业迅速集中和垄断的同时,银行业也迅速地向集中和垄断发展,并出现了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相融合的金融资本。
1901年银行巨头J.P.摩根(1837~1913)组织美国钢铁公司,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19世纪90年代掌握花旗银行,就是典型的例证。
金融资本通过对工商业的长期贷款、股票和债券的买卖、直接向工商业投资,支配着整个社会的工商企业,统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动。
20世纪初,在美国已经确立了金融资本的统治。
它们的代表者是摩根、洛克菲勒、库恩-洛布、梅隆、杜邦、芝加哥、克利夫兰、波士顿等八大财团和60个家族。
金融资本还操纵政府,控制着国家全部政治生活,决定国家的对内对外政策。
随机文章“八拜之交”是要拜八次的意思吗?“八拜之交”的典故是怎么来的?寻找成吉思汗的传说及蒙古人秘葬孟郊是唐朝哪一个时代的诗人?不敢称帝!孙权写信劝说曹操:是想把我放在炉火上烤啊请问明朝是被谁所灭?李自成还是清朝?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苏轼半夜被雨惊醒,给弟弟写下一首千古名篇
虽然苏轼在文学史上的成就令人望而生畏,但在仕途上却是一生曲折,可谓是饱经辛酸。
当年苏轼因为“”曾被捕入狱,当时狱外他的弟弟各种奔走只因营救哥哥,狱内苏轼本以为自己在劫难逃,都给家里人和弟弟留下了绝笔诗词,最终还是当时新党领袖一句话苏轼才得以赦免。
但是赦免归赦免,从此他也开始了一生的被贬之路。
而笔者本期要介绍的这首词就是苏轼在又遭贬谪时所作,半夜三更风急雨骤,苏轼内心愁苦就给弟弟苏辙又写了一封信。
不得不说苏轼和苏辙的感情真的好,两人都是动不动就给对方写信的做派,真可谓是兄弟情深。
《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北宋-苏轼) 梧桐叶上三更雨。
惊破梦魂无觅处。
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
犹在江亭醉歌舞。
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这首词的白话译文如下:三更夜雨打在梧桐叶上,将我从梦中惊醒,想要把梦续上,却怎么也睡不着了。
睡在竹席上,感受到夜里有点微凉,看来秋天已经到了,我听见寒蛩在不断低鸣,似乎在催促织妇快点织布。
犹记得梦中来时的路历历在目,犹自沉浸在江亭的歌舞欢乐中。
和人举杯时总会有人问起你,我这次写信给你只为诉说离别之后的心思和愁绪。
这首词上阙以“梧桐叶上三更雨”开篇就是千古名句,化用的是唐代诗人温庭筠《更漏子》中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滴到天明”,以此来抒发自己的被贬和分离的愁苦心绪,“无觅处”点出诗人的心境早已是今非昔比。
后两句看似写的是秋微凉,其实写的是人凉,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在这样的雨夜内心的凄凉之感。
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苏轼听见“寒蛩声”想到的却是织妇织布,织妇的苦让词人倍感心伤,也为全词平添了一分凄凉。
下阕写的是词人被贬谪一路走来的回忆,“梦中历历来时路”,由此可见词人所走路途遥远,带雨,想来也是十分辛苦;到了虔州时被好友款待,在江亭赴宴,宴会上遇到懂自己的人,“尊前必有问君人”也是对于词人的一种安慰,还有人关心询问弟弟。
最后一句,道出自己的心绪,呼应上阕最后一句,既有对于离别愁苦的心绪,也有对于未竟事业的慨叹,由此可见词人的内心依旧,令人心酸。
随机文章没结婚的人不能抬棺材,抬棺材容易倒霉(亲人也不能抬)乾陵地宫打开了吗,中国挖墓技术太菜/乾陵至今未打开宇宙黑洞里面是什么,黑洞的坍缩会使得地球灭亡/宇宙爆炸可怕的太阳系皮壳理论,人们看到的太阳系都是假象(阴谋论)海啸的主要观测方法,观测海中地震和海面高度/建立海啸预测中心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