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女真族的进展史是怎么样的?女真族在中国各朝各代的变迁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15 点击数:
简介:女真始祖 莺歌岭是新石器时期古人类生活居地的一处遗址。

东北古民族选择了这片土地繁衍生息。

在莺歌岭遗址发现有陶器、石器和骨器。

石器有石斧、石锄、石镞等,均通过打制

【千问解读】

女真始祖 莺歌岭是新石器时期古人类生活居地的一处遗址。

东北古民族选择了这片土地繁衍生息。

在莺歌岭遗址发现有陶器、石器和骨器。

石器有石斧、石锄、石镞等,均通过打制、磨制和压制而成;同时还出土有牙刀、牙锥、蚌刀、网坠、桦树皮器等。

从出土的历史文物上看,网坠是肃慎人捕鱼生活的用具,石镞是肃慎人出行狩猎的工具,小陶猪是肃慎人驯养家畜的佐证,鹿角锄是肃慎人原始农业发端的标志。

说明,肃慎人当年是以渔猎为主正逐步向原始农业和畜牧业过渡的特定的历史时期。

汉四郡地区在中叶之前有大量粟末靺鞨及其同族人女真分布。

传说女真族的始祖完颜函普,粟末靺鞨族人,有兄阿古迪、弟保活里。

在贞观年间,因粟末靺鞨氏族离散,年逾六十的函普,从高丽旧居(实为刚刚为高丽征服的新罗旧地)出走。

他的哥哥信佛,留在了高丽,只有保活里随他出来。

走到完颜部时,正巧碰上人们互争财物,械斗不已,函普出面调停,平息了事态。

作为酬谢,完颜部送给了他一头青牛。

为了在这里站稳脚跟,他又用这头青牛作为聘礼,和完颜部的一个六十岁老妇人的女儿结了婚,婚后生了二男一女,他和他的子女们理所当然地就成了完颜部人。

由于王氏高丽政权创立后,积极北上扩张侵占半岛北部中国领土,长白山东麓的女真故土乙离骨岭(今朝鲜咸镜北道咸镜山)一带,成为兵家交战的多难之乡,居民纷纷迁走避难。

居住在半岛北部的女真部落的三兄弟老大阿古乃迁徙辽东半岛,老三保活里迁徙濒海地区的耶懒,老二函普来到了牡丹江之滨的生女真完颜部卜干水旁居住。

按隋唐时期靺鞨族的南支粟末靺鞨被高句丽征服,高句丽全盛时期统治半岛北部的汉四郡地区,而粟末靺鞨人多为高句丽王国的雇佣军,因此后世多将粟末靺鞨与高句丽、高丽(高句丽简称,与后世王氏高丽不同)混淆。

辽朝时期 辽朝女真族分布范围较广:南起鸭绿江、长白山一带,北至黑龙江中游,东抵日本海。

居于咸州(今辽宁开原)东北至束沫江(今松花江)之间,以辉发河流域为中心的称之为“回跋”(回霸);居于松花江以北、宁江州(今吉林夫余石头城子)东北,直至黑龙江中下游的称之为“生女真”;居乌苏里江以东而近东海 (日本海)的称之为“东海女真”。

契丹人对女真族的政策,是实行“分而治之”。

他们把强宗大姓骗至辽东半岛,编入契丹国籍,称为“合苏馆”,又作曷苏馆、合苏衮、是女真语“藩篱”的意思。

这些人就是“熟女真”。

另一部分留居粟末水(松花江北流段)之北、宁江州(今吉林扶余县)之东,这些人就是“生女真”。

黑水靺鞨后裔,是生女真的主体。

后来建立了金朝的完颜部,就是生女真的一支,亦是黑水靺鞨的直系后裔。

完颜部居住在鸭绿江上游及图们江流域,女真族是由这一带的朱里真人组成的,与采集珍珠的居民有关。

完颜部作为黑水靺鞨一支,是从蜿蜒河畔辗转游徙,迁移至阿什河之滨的。

完,是女真族中的王族。

女真族从长白山移居黑龙江中游,而完颜部就定居在完达山。

完达山,相传是完颜部人女真王到过的地方,主峰在黑龙江中游北岸的俄国境内。

辽朝还特别设了一些王府,目的在于以女真治女真。

北女真分布在辽河中游一带,辽设北女真国大王府、北女真兵马司管辖;南女真:分布在辽东半岛上,辽设南女真国大王府、南女真汤河司管辖;鸭绿江女真:分布在鸭绿江一带,辽设鸭绿江女真大王府管辖;长白山女真部:分布在长白山一带,辽设长白山女真大王府管辖;蒲卢毛朵部;分布在海兰江流域,辽设蒲卢毛朵部大王府管辖。

金朝建国 在11世纪,在东北亚的土地上生活着从黑水靺鞨遗留下来的通古斯族群的女真族。

并在11世纪向契丹(辽朝)称臣。

狩猎在女真人的社会经济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一些部落中,甚至还是主要的生产方法。

他们在每年春三月至五月,秋七月至十月,在山林里猎取各种野兽,并制作皮张。

马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也是狩猎所必需。

富家养马,千百成群。

一般人户,也有马十余匹。

生女真分为几十个部落,其中完颜部较大。

完颜函普时女真已进入父权制的氏族社会末期,11世纪初,完颜绥可时又迁居到海古水,社会发生了显著的变革,开始冶铁、耕垦树艺、修筑房屋、造舟,定居在按出虎水(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南阿什河)之侧。

其子石鲁作酋长后征服了附近部落,成立了部落联盟。

石鲁之子完颜乌古乃又合并了许多部落。

女真庞大的军事部落联盟就形成于完颜乌古乃时期,但是联盟内部不是团结和十分巩固的。

此后主要是围绕联盟首长和国相而发生斗争。

女真人从事狩猎和对外作战,都需要弓箭作为工具和武器。

本族的冶铁业,主要用于制造武器和铠甲,甚至输入的农器和铁锅,也加以溶炼改铸。

冶铁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也极大地增强了对外作战的能力。

辽天庆三年(1113年),乌古乃之孙继立,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真各部,领导当时东北的、渤海族、契丹族、室韦族、铁骊族、兀惹族人民共同反辽。

他生前还和北宋达成协议,南北夹攻辽军,计划协助北宋收回。

宋、金间的海上交通也日益频繁。

收国元年(1115年),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并驱逐契丹的统治,建立金朝。

国号为“大金”。

国号来源有人说是来自发源地金水(阿什河),也有说是为取金不腐不坏之意。

起先,女真人保持着在现代中国的东北的狩猎的生活方式,兼有渔猎、农耕和畜牧。

除此之外,在都市里保持着军队的生活方式。

最后被准许和其他种族通婚。

而金朝的统治者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

金建国后,就展开以辽五京为战略目标的,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攻打下了辽朝的北方首都上京。

然后与汉人建立共同对抗辽朝。

天会三年(1125年),灭辽成功后获得辽朝的大部分土地,由于燕云十六州的张觉事件,金朝与宋国的联盟破裂。

金大举攻宋,并在宋朝北部建立了齐,楚等傀儡政权。

稍后,北方这些土地都纳入金的路州制度中。

天会四年(1126年),金人占领了宋朝的首都开封,并且一度把宋朝军队赶到了长江以南。

两国军队经常对峙于淮河一带。

阿骨打在繁忙的战争年代,仍很注意农业生产,对黑龙江流域的手工业和商业也做了不少努力。

他还创制了女真文字。

金朝采用了宋,辽官制。

在地方上,州县制与猛安谋克制并行。

猛安谋克,是女真族在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组织。

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之后,金朝面对于北方的蒙古人和南方的宋朝两面作战,在蒙古人的攻击下,在贞祐三年(1215年)不得不把首都金中都(现代北京)迁移到了开封。

天兴三年(1234年),蒙古人摧毁了金朝。

金朝灭亡后,女真人仍是散居于关东,分为建州、海西、野人等部。

元朝时期 在元朝施行“若女直、契丹生西北不通汉语者,同蒙古人;女直生长汉地,同汉人”的政策下把这些约占金朝女真总人口五分之三的女真人不作女真看待。

金亡后,女真成了蒙古汗国的被统治民族。

建立元朝后,女真人为元王朝管辖下的居民。

蒙古汗国和元王朝对女真的管理,集中反映了女真与蒙古两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关系。

首先是蒙古贵族在女真地区设置了路、府、所一套行政机构,“设官牧民,随俗而治”。

1235年(即乙未岁,金亡后的第二年),在图门江北一带设开元(治所在今东宁县东)、南京(治所在今吉林省延吉市东)两万户府后,接着在其它女真人居住区设立许多路、府、所,管理诸支女真人。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元改辽东路总管府为开元路,女真人皆被纳入开元路。

在辽阳、沈阳等路相继成立后,开元路只管辖沈阳路以北(今辽宁省铁岭市北)的女真人,南部的女真人由沈阳、辽阳等路分别统领。

为了对分散的、处于后进阶段上的水达达等“随俗而治”。

皇庆元年(1312年)前将开元路东北部地区划设水达达路,与开元路同属辽阳行省管辖。

水达达路是元朝女真的主要分布地区,元王朝在其境内先后设立了许多府所。

见于史籍的除前述桃温等5个军民万户府和水达达、肇州2个屯田万户府外,在黑龙江口奴儿干地方设有征东元帅府,府治在阿姆贡河对岸的特林地方;在黑龙江下游立吾者野人乞列迷等处诸军万户府,治所在阿纽依河与黑龙江汇合处的哈儿分地方;在今乌苏里江流域设阿速古儿(乌苏里江古名)千户所;在今俄罗斯境内滨海地区置有鲸海(今日本海)、木答哈、牙兰千户所。

元朝统治者通过上述机构和职官,在女真地区征收赋税、签军应役、发布禁令等,实施全面政治统治。

元朝向女真征收的赋税是实物,有粮食、布匹、各种野兽皮张和海东青等。

不过由于诸支女真人所从事的主要生产不一,故缴纳的实物也各有侧重。

蒙古贵族在女真人中签军应役,主要在元朝建立前后。

首见于中统四年(1263年)。

是年,元王朝命亦里不花在“女直、水达达及乞列宾地合签镇守军”3000人,调归塔匣来领之。

元朝在女真地区发布过的禁令,有屠杀之禁、酒禁、弓矢(捕猎)之禁、出产金银禁。

这些禁令极大多数是为防止女真反抗而发布的。

这不仅反映在这些禁令都发布在元初,随着元王朝统治在全国的巩固先后解除,尤能说明这一实质的是后两项禁令。

因为狩猎和生产金银本是正常的社会生产,狩猎还是女真人解决衣食之需的传统社会生产部门,所以诏令禁止,显然是因这两种生产与“强兵”和制造兵器有密切联系。

明朝时期 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以冯胜为大将军出征海西。

作为故元在非蒙古地区最后的抵抗势力,纳哈出自觉难以维持,于是选择投降,明朝打开了通往辽东之路。

纳哈出降明后,明军进据松花江南北两岸,处于原元统治下的女真等各部,相继“悉境归附”。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朝收回高丽所据之辽东领土,并与其划界于鸭绿江,还阻止高丽对女真进行管制。

高丽禑王上表抗辩,遭明太祖驳回。

永乐初年,胡里改万户阿哈出、斡朵里万户猛哥帖木儿相继入明朝见。

此事,已经取代高丽的朝鲜王朝上表明廷,希望能够召回猛哥帖木儿,但明朝没有同意。

设置建州卫和建州左卫军民指挥使司,分别以二人为指挥使。

后来,猛哥帖木儿等还随明成祖亲征阿鲁台。

随着阿哈出、猛哥帖木儿等人的入明朝见,女真诸首领归附之人也越来越多。

明朝遂以“众建之而分其力”的办法,陆续设置384卫、24所、7地面、7站、1寨。

朝廷还在此之上设立奴儿干都司管辖诸卫所,前期由海西女真人、内官亦失哈担任镇守经略该地区,后因长期弃置于宣德九年(1434年)正式裁撤。

永乐以后,海西女真、建州女真各部被迫南迁。

建州女真几经迁徙,到英宗正统时,逐渐稳定下来,定居于浑河上游。

正统七年(1442年),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在明朝统治下形成一个强大的部落。

“建州三卫”的出现,标志了主体部分的形成。

在女真族的旗帜下,不止是女真各部,还有、、的先民们,也采用了女真族的名号。

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太师对明朝进攻,在土木堡击败明军,俘获亲征的。

一些建州和海西的卫所趁机向辽东进攻以配合也先的军事行动。

然而,也有为数不少的女真卫所遭到了也先的攻击,许多女真世袭首领因遭到也先所部劫掠,失去了世袭的凭证,他们后来只能以中书舍人的名义进行朝贡,可获得的赏赐比之前少了很多。

自此,明朝对于女真的威信开始衰落,女真诸部逐渐失去控制。

一些首领甚至敢于公然向明朝挑战,劫掠辽东地区。

也大约是在这一时期,女真文彻底失传,女真人主要改用蒙古文为书面语言,一少部分则使用汉语。

当时女真人已大致形成建州、海西和野人三大部分。

其中建州同海西从牡丹江流域逐渐南迁至辽东一带,并定居于此。

明朝面对女真势力的发展,感到极大的威胁,为了加强对女真的控制,巩固其统治,采取“分其枝,离其势,互合争长仇杀,以贻中国之安”,以致女真各部“各自雄长,不相归一”,彼此互相牵制,陷于分裂、混战不休的状态。

这给女真各部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统一已成为。

后金崛起 自元以降,三百多年里,女真人由于涣散分裂,先后隶于元、明君主之下,受尽了压迫剥削。

及文武官将,贱视女真,称其为“东夷”,任意欺凌,百般盘剥。

十一年(1583年),出身建州左卫指挥使世家的因祖、父被明朝误杀,以先人所留下的“十三副遗甲”起兵,开始了他之后建国称汗的道路。

万历十七年(1589年),明廷授予努尔哈赤都督佥事,寻升左都督, 后加授龙虎将军。

与之前一味臣服或选择同明朝直接对抗的诸多女真领袖不同,努尔哈赤起初仍然依靠明廷所授予的官职来发展自己的实力,表面称臣,暗中称雄,很好地利用时局,逐渐在大体上统一女真、降服临近蒙古诸部。

期间努尔哈赤创建了制度以凝聚部众,八旗制的确立,标志着统一女真各部的宏伟事业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还令手下学者额尔德尼和大臣噶盖根据蒙古字母创制新的文字来拼读满文,逐渐解决了当时女真人书面交流只能使用蒙文或汉文所带来的诸多不便。

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建元天命。

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正式誓师伐明,其后接连攻克开原、铁岭、辽阳、沈阳等地,并迁都沈阳。

后金进入辽沈地区之后,一方面下令收养归降汉人,另一方面却推行剃发、大量迁民、清查粮食、征发差役等弊政,激起了辽人的反抗,他们有的逃亡,有的则针对女真人采取投毒、袭杀、暴乱等反抗方式,给后金在辽沈地区的统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对此,努尔哈赤采取了强力镇压的手段,许多汉人被杀,剩余则降为奴仆,编入庄田。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失利后不久去世,继任者恢复了部分汉人的原有待遇,同时开科取儒,使得汉人地位获得显著提高,缓和了后金内部女真同汉人之间的矛盾。

皇太极还将后金所属汉人和蒙古人等也一同编入八旗制度,创建了汉军和蒙古八旗。

他们同满洲一样,也被称作旗人。

天聪九年(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诸申为满洲。

崇德元年(1636年),又改国号大金为“大清”,去汗号而称帝,并改元“崇德”,追尊其父努尔哈赤为。

在皇太极统治时期,他曾几次率军绕道蒙古攻打北京等地,但终因明朝关宁锦防线的阻隔,始终无法对关内地区进行有效控制。

时期 元年(1644年),与的农民军激战于山海关。

吴三桂以“材帛”、“割地”为条件向后金求援,率满洲清军入关参战,并正式迁都北京,征服全国,开始了清王朝近三百年的统治。

元年(1662年),世祖福临崩。

圣祖继位,开清朝康熙、、三代盛世,史称“”。

在维护祖国统一,抗击外国侵略方面,清朝前期的功绩不可否定。

从康熙初年到鸦片战争以前,通过平定“三藩”与准噶尔部贵族分裂集团,以及统一台湾等国内战争,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特别是通过历次制止外国侵略的自卫战争,巩固了中国的边疆;又根据各地区不同情况,进行了一系列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其中包括中经雍正一朝对西南各省进行的大规模“”和乾隆一朝设制驻藏大臣、伊犁将军,确定了对全国各地区由中央直接派员进行管辖而又适合各地特点的地方行政制度。

因而,在鸦片战争以前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不仅有明确的疆域范围,而且有完整的稳定的地方行政制度,对巩固和确立中国统一和领土主权,起了关键的作用。

这是中国各民族共同树立的伟大历史功绩,同时作为统治民族的满族,处于组织和统帅的历史地位,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十二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朝开始被列强侵害,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不满情绪增加,国家每况愈下,各民族起义四起,特别是、年间爆发的运动和捻军起义,极大的动摇了满族的统治基础。

虽然在咸丰、同治、三朝,部分满族统治阶级和汉族大臣企图通过、和庚子后新政(俗称)等手段先后图强,可惜均以失败告终。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被推翻,此后满洲族改称“满族”,解放后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满族到了今天仍主要聚居于中国东北、华北一带,散居全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黄元御有着怎么样的医学成就?关于他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它自成体系的东方文化,明显地区别于其它体系的文化,但文化本身总是各自独立又互相渗透。

中国天文学、中国历法学、中国农学、乃至中国文学、艺术都有其民族特色。

中国的固有医学,我们叫做中医。

中医学就是在不断地吸收同时代的自然科学知识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仅《内经》一书就医学、哲学、数学、气象学、物候学、天文学、历法学、地理学于一体,从而形成一部以中医学为主体的百科全书。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这块沃土上,造就了大批中医人才。

清初,山东出了一位知识渊博、才思横溢而又被人非议的名医——黄元御。

本文试从中医学的结构、及黄元御的生平,谈一下他的学术思想和医学成就。

结构有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

结构的整体性是说结构具有内部的融贯性,各成为在结构中的安排,是有机的联系,而不是独立成分的混合。

整体与其成分都由一个内规律所决定。

具有代表性的中医学著作《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著作,就是在不断地吸收同时代的自然科学知识丰富起来的。

中医学的结构,由医学(狭义)、医术、医道三个级层。

医学 指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疾病的概念及其防治。

其内涵主要是医疗。

医术:是术数,中国特有的象数哲学在医学上的应用。

是以符号逻辑方法阐明自然界的规律及其普遍联系的自然哲学理论,它对于揭示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方法论意义。

医道 主要包函医学哲学。

历代有真才实学的老中医,都有文史哲的雄厚基础,而精通医学(广义)。

故有“ 文是基础医是楼”之说。

这实际最形象地说明了医学巨匠大师们的知识结构。

黄元御,名玉路,以字行。

又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揪子。

清代山东昌邑黄家辛戈村人。

为清代诸生,约生于公元1705年,卒于1758年。

出身于,素有才华,聪明过人,“诸子百家书籍,过目冰消,入耳瓦解”。

而且是一位很有抱负而致力于学问研究的人,自称“涤滤玄览,游思圹垠,空明研悟,自负古今无双”。

不幸三十岁时患目疾,为庸医所误,左目失明。

自此深感医之重要,遂“委弃试帖”,弃举子业,“考镜灵兰之秘,讵读仲景伤寒”,对《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刻苦攻读,溯本求源,理论结合实践,终于成为一代名医。

这与他坚实的文史哲基础是分不开的。

黄元御的著作,已知有十四种,医籍十一种,已刊行八种(《伤寒悬解》、《金匮悬解》、《四圣悬枢》、《四圣心源》、《长沙药解》、《伤寒说义》、《素灵微蕴》、《玉揪药解》),未刊行三种(《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另外尚有《周易悬象》、《悬解》、《玉揪子堂稿》等非医学著作三种,这充分说明了黄氏熟谙黄老之学,精通象数易,而古代的《周易》中也没有直接谈到医。

至明·张介宾才直接认为医乃是易用以研究人体之学。

将医纳于易体系中。

故此,黄氏是继景岳之后,又一位集“易”与“医”于一体之大成者。

黄元御对人体奥秘的研究,是以宇宙基本的真理大道为基础,以太极模型、阴阳、三五之道的五行为运筹和协原理,把气候、地理、医术各学科统一成整体,从而把人体生命本源的研究和天地之源的研究联系起来。

黄氏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本和源,“天人相应”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组成部分,故有“人与天地相参也,阴阳肇基,爰有祖气,祖气者,人身之太极也”的论述。

同时,他用象数易的哲理将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皮肉、筋骨、毛发、空窍、精神等都赋以阴阳的属性,并解释的透彻入微。

黄氏崇尚《内经》“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的观点,提出“未识天道、焉知人理”的见解,并做“天人解”,并以阴阳变化、五行生克、脏腑生成、气血原本及精神化生等十六个方面阐述了天人观。

黄氏以太极精微,阐明五行精微,认可五行“皆以气而不以质”,指出“成质则不能生克矣”。

并按照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成金,天九成之;天五成土,地十成之”的术数理论,来解释五行的生成数。

指出阴阳的生成数,是出于阴阳匹配变化。

从而论证了古人的“天地生成,莫不有数”的论断。

同时对《尚书·洪范篇》“木曰曲直,金曰从革,火曰炎上,水曰润下,土爰稼穑”,及“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的记载,从秉气和气化方面作了解释。

综上所述,由于黄氏对《周易》研究极深,从而洞悉了自然规律的真理大道,控制了术数运筹和协的原理,达到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和人事”的深度和广度。

故此,在医学上有很大的成就。

黄元御学术精湛,极力奋进,著述宏伟,标新立异,敢创新说,是一位有胆有识的学者。

他从习医开始至去世只有二十一年的时间,除去学习阶段和临床实践外,竟能完成著作十四部之多。

纵观黄氏著作,剖析其学术思想,他推崇岐伯、、越人、仲景,并称之为四圣,称其著作“争光日月”。

他对内、难、伤寒、金匮均有精辟的见解,确有“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之感。

13年(1748年)黄氏著《伤寒悬解》十五卷。

是书大旨,谓汉·张机因针灸刺法已失,而著作《伤寒论》以治外感之病。

其理则岐黄越人之理,其法则因岐黄越人之刺而变通之。

立六经以治伤寒,从六气也。

制汤丸以疗伤寒守五味也。

并以简篇多因失次,因之解其脉法,详其经络,考其变常,辩其宜忌,凡旧文之伪乱者,悉为更定。

乾隆18年(1753年),著《四圣心源》十卷。

黄氏于《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玉函经》五书,已各为之解。

复融贯其旨,而著此书。

这是一部以临床医学为主,结合基础理论的综合性医书,又是一部将医学(狭义)、医术、医道融于一体的医学著作。

黄氏的学术思想,在此书中可窥其梗概。

黄氏根据《内经》中“天人合一”的理论,而重点阐述“天人解”、“元气解”、和“六气解”。

其在“劳伤解”中,极力阐发其“崇阳而卑阴”的学术观点,反对“贵阴贱阳”之说,虽言词过于偏激,但促进了学术争鸣,从而使各家学说竟相发挥,推动了医学的发展。

同年,黄氏又完成了《金匮悬解》二十二卷的著作。

黄氏谓:金匮治杂病,大旨主於扶阳气,以为运化之本,自滋阴之说胜,而阳自阴升,阴由阳降之理,迄无解者,因推明其意以成此书。

其于四诊九候之法,解释颇详。

乾隆18年(1753年),著《长沙药解》四卷。

黄氏根据伤寒一百十三方、金匮七十五方,合二书所用之药,共一百六十种,各为分析排撰,以药名药性为纲,而以药方用此药为目,各推其因证主治之意,颇为详悉,从而另辟径溪,开从药物性能研究经方之先河。

乾隆19年(1754年),黄氏著《伤寒说意》十一卷。

黄氏根据《伤寒悬解》文简意奥,非读者所能通晓,故会通仲景大意,而后著此书,以开初学伤寒者之门径。

同年,黄氏尚有《素灵微蕴》四卷问世。

以胎化、藏象、经脉、营卫、藏候、五色、五声、问法、诊法、医方为十篇,又病解十六篇,多附以医案。

其虽多处诋诃历代名医,但不失为一部理论联系实践的有价值的医学著作。

斯年,黄氏还有《玉揪药解》四卷问世。

是书谓:诸家本草,其论有可用者,有不可用者,乃别择而为此书。

故后人有评:大抵,欲驾千古而上之,故于旧说,多故立异问,以矜独解。

至于《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三种未刊行著作,据《》所述,黄氏认为素问八十一篇,秦汉以后著竹帛,传写屡更,不无错乱,因参互校正,而作《素问悬解》十三卷。

如五运六气南政北政,旧注以甲乙为南政,其余八干为北政。

元御则谓天地之气,东西对峙,南北平分,何南政之少,而北政之多。

并谓东西者,左右之间气,故不可言政,此南北二极之义,其论为前人所未及。

同时,“亦以经文错简为说”著《灵枢悬解》九卷;以《难经》“旧本有伪,复多所更定”著《难经悬解》两卷。

黄元御以其高超的理论,渊博的知识,非凡的医学成就于医林之中。

尽管他对唐以后历代医家持有否定态度,“自命甚高,欲驾出魏晋以来医者上,自黄帝、岐伯、秦越人、张机外,罕能免其诋词者”,但就其医学经典著作的研究上,及其结合临床经验的大胆发挥,总结写出了多种有独特见解的传世之作,其影响是深远的,是无可非议的。

清·张琦在《四圣心源·后序》中对黄氏的医学成就的评价,尚有中肯:“能读黄氏之书则推脉义而得诊法,究药解而正物性,伤寒无夭札之民,杂病无膏肓之叹,上可得黄、岐、秦、张之精,次可通叔和、思邈之说,大可除河间、丹溪之弊,昭先圣之大德,作人生之大卫。

” 随机文章踢猫效应是什么意思 ,想入这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最终全部遭殃)销售28法则是什么意思,8成的利润来自2成的客户浅显易懂的拜伦法则,授权并非授责(国际版的用人不疑)无毒有益的王蛇之牛奶蛇,无毒温顺好饲养(最受欢迎的宠物蛇)宇宙膨胀的三种结果,反弹收缩/大撕裂/绝对零度(都是宇宙末日)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最牛宰相家族河东裴氏:唐朝就出过30位

是历史上公认的中国最强的时代之一,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等地各个国家均有来往,纵观整个唐朝,名臣名将不计其数,如、、等二十四凌烟阁功臣,而家族就是在这样一个群星荟萃的年代,发出了耀眼的光芒,仅一个裴家就出了30多位宰相。

裴家可以说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之一,第一任宰相裴寂就是裴氏家族的人,裴寂之前是在隋朝为官,担任晋阳宫的副监,为人胆大心细,与李渊关系友好,深受李渊器重,后来李渊带兵谋反,裴寂将晋阳宫的物资偷偷运给了李渊,这批物资为李渊的军队提供了很好的后勤保障,之后李渊建立唐朝,将裴寂封公,担任丞相一职。

裴寂的成功为裴氏家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之后裴氏家族的后人纷纷在唐朝出仕为官,有不少优秀的后人都成为了唐朝的宰相,比较出名的有裴炎、裴耀卿、裴度等人。

裴炎,唐高宗时期的宰相,此人最牛的地方在于,武则天正是因为他的一句话而开始了称帝之路,可惜这个人太过自负,结果触怒了武则天,最后被赐死。

当时唐高宗病危,而裴炎作为宰相,在没办法说话,太子又年幼的时候,可以说掌握了最大的话语权,而且在唐高宗的遗言中也将太子托付给裴炎照看,当时太子继位第二天,他就上奏,说太子年幼,而且没有处理政务的经验,一切政令应该以令的方式来发,这给了武则天机会,使她以此为由一步一步称帝。

裴耀卿,开元盛世期间的宰相,开元二十一年,关中因为常年下雨导致粮食产量大大减少,当时任职京兆尹的裴耀卿被亲自选中,解决粮食问题,经过分析他决定要整顿漕运,达到一劳永逸的作用,之后他沿黄河建立了三座用于漕运的粮仓,仅仅三年时间就存下了粮食七百万石,为朝廷剩下了一大笔钱,而且关中的百姓也不用担心闹饥荒了,深受当时人民的爱戴。

裴度,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宰相,在当时裴度经常被人拿来和魏征、来做比较,是唐朝不可多得的贤相,当时各地割据,唐朝一度走向分裂,裴度不畏艰难,一次次的削藩,甚至亲自披甲平定淮西之乱,使得唐朝重新焕发光彩,出现了中兴之兆,后来为了保护诗学大家、、等人,他数次被奸臣陷害,三次被外放,又三次坐回宰相,可见当时局势之乱。

裴氏家族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跟裴家的家风家训有很大的关系,正是因为良好的家风教育,裴家为官者都很清廉,为民着想,在民间有着很高的声望,也正是如此,当时得罪武则天的裴炎虽然被杀,但是并没有牵扯到其他族人。

随机文章美国不明飞行物大全,美空军承认正开展UFO研究人类可以回到过去吗,没有可能/会导致未来崩溃(前往未来有希望)希腊火神赫菲斯托斯,出生就注定了他悲凉的一生(可怜人)未来高科技改变生活,揭秘十大人类未来的高科技生活(能攻克癌症)奥尔特云保护太阳系,避免太阳系被其他星系侵扰/未证实存在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关于女真族的进展史是怎么样的?女真族在中国各朝各代的变迁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