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很善于谋略,后梁被灭靠他的功劳

到了公元923年的时候,估计是忍不下去了,再加上建了心高气傲,直接就开始对后梁发起了进攻,郓州这个重要的地点也很快被攻
【千问解读】
到了公元923年的时候,估计是忍不下去了,再加上建了心高气傲,直接就开始对后梁发起了进攻,郓州这个重要的地点也很快被攻破了。
。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后唐的将领在对后梁是战还是和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
有的将领认为,现在虽然攻下了郓州,但郓州与后唐的大本营仅隔着一条黄河,要想守卫好,不太容易。
所以,还不如暂时放弃郓州,把它交还给后梁,我军则向西攻下卫州、黎阳。
这样,我们的后方就能连成一片,攻守兼备。
然后,我们再与后梁讲和罢兵,以黄河为界,不再互相攻击。
等后梁放松警惕后,我们再考虑进军大计。
李存勖一听就不高兴了,他本想一鼓作气灭掉后梁的,现在怎么能与后梁讲和呢? 这时,郭崇韬注意到了李存勖的神色,于是上前一步对李存勖说: 陛下兴举义兵,立志要除灭梁朝暴政。
将士们都在浴血奋战,疲于奔命,老百姓因运输军粮辗转奔波,已经疲惫不堪,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十几年了。
现在陛下已经登基称帝,黄河以北的百伸长了脖子,踮起了脚跟,日夜期盼我们能迅速灭掉梁朝。
只有这样,天下才能太平,将士和百姓才能得到休息。
如今,我们好不容易攻下一个郓州,想的却不是守住而是要放弃它。
您虽然打算以黄河为界与梁议和,那以后又怎么能守住一个广阔的中原呢?如果将领一旦有变,谁还会为陛下守住这黄河呢?近日,梁朝大将康延孝投奔了我们。
我和他详细谈过,已经完全掌握了梁军的虚实。
这是老天给了我们灭梁的机会,千万不能再犹豫了!希望陛下能分兵守卫魏州,然后亲自率领大军,直接攻取敌人的老巢——汴州。
我想,用不了半个月,天下就会平定。
听了郭崇韬的这番话,李存勖十分高兴地说: 这才像大丈夫做的事情! 话尤未落,司天接话说: 陛下,臣夜观天象,恐怕现在不利于用兵。
郭祟韬听后立即反驳说: 古时候任命大将,出兵打仗,总是出其不意,不符合常规。
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取得胜利。
况且,我们早已胸有成竹,只要一举攻下汴州,那就等于安定了天下。
而你还敢在已成定局的事情上胡言乱语,难道不怕招来杀头之罪吗? 于是,李存勖更下定了灭梁的决心。
他采纳了郭祟韬的计划,命令军队从郓州出发,直接奔袭汴州,结果没用十天时间就灭掉了后梁。
当时,由段凝的梁军精锐还在外面,一时半会儿赶不回来,只能看着京城被攻破。
段凝被逼无奈之下,率领五万精兵投降了后唐。
郭崇韬审时度势,力劝李存勖避实击虚,进军汴州。
一战成功,使后梁大军不战而降,从而结束了与后梁长达数年的拉锯战,成为擒贼擒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辉煌范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朝历代都有哪些名字听起来很炫酷的官职?天下兵马大元帅仅排第三
但是这个也没做多久,就被、王僧辩打败,最后被手下杀死。
而且候景死的也是特别惨,被分尸而死,他的尸体还被分食。
这也是因为侯景暴虐所致。
天策上将 天策上将是天策府官制的一种,可以自己开立学馆,招揽人才,还可以任免官职,职位是武将之首,职位在亲王、三公之上,仅排在文官之首三师之后。
而在差不多300年历史中,也只有李世民一人得到过此封号。
天下兵马大元帅 大元帅也就是一军的最高统帅,指挥全军打战。
元帅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而的先轸使我们历史上第一个被封为“元帅” 大将。
但那时候元帅还不是官职,只是对中最有权力的将领的称呼。
从开始元帅就开始为官职的称号,在唐朝又设置天下兵马元帅这样的官职。
北宋时,康王就改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名字是非常霸气的,掌握天下兵马,位高权重。
随机文章三国最狂武将!曾追杀曹操、刘备、孙权 威震江东1994年特大彗星撞击木星,最大威力等于2.5亿颗原子弹曝光中国异能人士公开,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异能人士(电人/万磁王)汶川地震是龙脉在移动,四川龙脉诞生出真龙致大地裂开(中华腾飞)揭秘虹化现象的科学解释,高僧死后肉体化成彩虹留下舍利子(神迹)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清末四公子本身很厉害,他们的家庭背景也牛
为“清末四公子”最常见的人选(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近代诗人小传稿》、王揖唐《今传是楼诗话》、胡先骕《四十年来北京之旧诗人》、陈声聪《兼于阁诗话》,四人并举 ),如同明末名士“方以智、、陈贞慧、侯方域”都是名臣大吏之后。
“清末四公子”逢中西交撞、新旧过渡的大变革年代;“四公子”,则无 尚 存文采风流。
4 丁惠康:福建巡抚丁日昌之子 丁惠康(1904~1979),字叔雅,福建巡抚丁日昌之子。
1904年出生无锡,1927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科,创办肺病疗养院和虹桥疗养院,德国汉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出版《中国历代名画大观》,提出“展我先民遗迹,发扬民族精神”的口号。
1949年,丁惠康赴北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物展览会”后,即将所藏台湾文物和书籍500余种捐赠中央民族学院。
同时将西周青铜大鼎、唐二色釉大壶捐赠国家博物馆。
11月,又收购常熟“铁琴铜剑楼”所藏文物(包括宋元孤本等)和古籍1100余种,并全部捐赠北京图书馆;他珍藏的宋马远《雪屣观梅图》、明仇英《剑阁图》等精品佳作则为上海博物馆所藏。
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文化部分别授予褒奖状。
3 吴保初:浙江提督吴长庆之子 吴保初(1869—1913),字彦复,号君遂,晚号瘿公,庐江县沙湖山人。
与陈三立、谭嗣同、丁惠康赞同维新,时人称为“清末四公子”。
是淮军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之子。
二十三年(1897)鉴于甲午战败,保初乃上《陈时事疏》,直“以亡国之说,告之于皇上”。
冀其“怵危亡”而“谋富强”,被尚书刚毅压下未报,保初乃愤然引疾南归,然而他的奏疏在上海报纸登了出来,以致出了大名。
他未去职以前早有变法维新思想,梁初入京才24岁,保初即视为“奇士”,并向文渊阁大学士孙家鼐力荐,梁因此得入自强书局。
前后,他著文痛论阻挠新法之害。
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等就义,他时已南归,又写《哭六君子》诗并“为亡人讼冤”。
2 陈三立: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
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
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
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
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1 谭嗣同:湖北巡抚、湖广总督谭继洵之子 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
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之一。
随机文章法国圣女百年不腐尸身,126年宛如活人算命/占卜专用的巴纳姆效应,模棱两可的话语忽悠你找不到北为什么神仙怕人间皇帝,需要靠凡间皇帝吸收香火存在(不然消亡)平行时空的另一个自己,未来恐相遇/两者无法互相干预美国登月被外星人警告,这里是外星人的矿场禁止人类靠近(谣言)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