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官员退休难:范延召70岁高龄仍要赴边疆任职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15 点击数:
简介:我国古代文献有“七十曰老”的说法,官员致仕(即退休)即以70岁为限,比起如今的60岁,年限可谓很宽松。

但70岁退休并非绝对。

北宋时期,一些“邦国重臣”或受到恩宠

【千问解读】

我国古代文献有“七十曰老”的说法,官员致仕(即退休)即以70岁为限,比起如今的60岁,年限可谓很宽松。

但70岁退休并非绝对。

北宋时期,一些“邦国重臣”或受到恩宠的官员虽到了70岁,却仍然可以“安位若素”。

原来,宋代致仕制度还规定:官员退休时,须先向朝廷递呈申请,获准后方可解职。

个别元老大臣不受70岁年龄的限制。

凡因病退休而后痊愈者、提前退休者、正常退休者,在朝廷需要时都可再度入仕,称为“落致仕”(类似今天的退休返聘)。

这样,有一些被皇帝倚重的老臣可能多次请求致仕而不被批准,而一些特定时期致仕的“重臣”会被再次授予要职。

这些老年官员中不乏老当益壮者。

北宰相最高寿者当推文彦博(1006—1097),享91岁。

他是四朝(、英宗、神宗、哲宗)重臣,任将相五十年,名闻四夷。

神宗末年(1083年)文彦博已经获准退休,在洛阳准备要安度晚年。

哲宗即位初(1086年),当政的司马光看重“宿德元老”文彦博的才能与威望,极力推荐。

就这样,已过80岁高龄的文彦博“落致仕”,被授予“平章军国重事”一职,再担大任。

他思维敏捷、处理政务井井有条,时人评价他“其综理庶务,虽精练少年有不如;其贯穿古今,虽专门名家有不逮”。

真宗朝的老将范延召(927—1001)更是勇猛不减当年。

咸平二年(999年),北部边防吃紧,契丹人南下来犯,73岁的范延召毅然随驾北征,“与(契丹敌兵)战瀛洲西,斩首二万级,逐北至莫州东三十里,又斩首万余,夺其所掠老幼数万口,契丹遁去”。

仁宗朝老将王德用(977—1056)熟知军中情伪,善于恩抚属下,“多得士心”。

他名震边塞,为契丹(辽国)所忌。

至和元年(1054年),78岁高龄的王德用“落致仕”,被授予枢密使重职,督察全国军务。

至和二年(1055年),契丹使者来访,称赞宋廷“以公(王德用)典枢密而用富公(富弼)为相,将相皆得人矣”。

这些年过70仍被朝廷重用的官员,其经验智慧被视为国家的财富。

鉴于不能忽视的年龄与健康因素,君主们常常对这些老臣加以特殊礼遇。

如:前文已提及的文彦博,元祐元年(1086年)拜太师、平章军国重事时,已是81岁高龄,被特许“六日一朝,一月两赴经筵”,后来又改为“十日一赴都堂,一月一赴经筵”,能保证机要政务参与决策即可。

两朝重臣吕公著元祐三年(1088年)拜司空、同平章军国事时,也已是71岁高龄,被特许“一月三赴经筵,二日一朝;出入都勿拘时;常行文书免签书;别建府第,许执政往议事”等。

枢密使张昇70岁时“请老”(申请退休),英宗极力挽留,声称“太尉勤劳王家,讵可遽去?”特许他“五日一至枢密院”,还免除其觐见皇帝时复杂的礼节“进见毋舞蹈,受赐勿跪”等。

人老不讲筋骨为能,是不能忽视的客观事实。

70岁高龄的老人身处政府要职,常常要面对那么多的繁剧事务,要想都处理得当也真是勉为其难。

仁宗朝老臣陈尧佐拜相时已是75岁高龄,在这个“佐天下,总百官,平庶政,事无不统”的重任上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

加上同时拜相的王随(已65岁)正“属疾在告”(请假在家养病),导致政务积压,“事多不举”,时人讥讽“中书番(宰相议事机构)为养病坊”,最终两人均被解职。

接替他们职务的张士逊是第三次拜相,也已是75岁高龄。

与前两次经历相比,这时的他年事已高却又偏逢多事之秋。

当时,政府决意精简辇官为禁军,辇官们不满,纷纷携家人在京城喧诉抗议,“张士逊方朝,马惊堕地”,幸好只是受了惊吓,没太伤着筋骨,皇帝特许他“五日一朝”。

可是谏官们不放过他,纷纷上书,弹劾他“无所建明”“政府岂养病之地邪”等等。

张士逊坐立不安,决意退出政坛,连续七次上书“请老”,最终获准退休,在家安度晚年,享86岁高龄。

可怜一些“耆德”老臣,被皇帝所倚重、累请致仕而不得,终日被机要政务缠身,劳心劳力而“卒于任”。

两朝元老向敏中(949—1020)居大任三十年,“时以重德目之,为人主所优礼,故虽衰疾,终不得谢(退休)”,72岁死于宰相任上。

哲宗初年,老臣孙固(1016—1090)屡请致仕,太皇诚意挽留“卿,先帝在东宫时旧臣。

今帝新听政,勉留辅导;或体中未安,取文书于家治之可也”。

孙固得此知遇之恩,不便再提致仕之请,只得“强起视事”,又忙碌了两三年,75岁死于任上。

在位期间,重视守边大臣的挑选,老臣孙沔被授予边地重职,可怜已71岁高龄的他,终因年老力衰受不了远途跋涉之苦而死于赴任途中。

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0岁的老人已经完全成熟了,进入了人生的又一个高级阶段,多年积累的经验堪为后辈推崇,一些关键问题的咨询是必要的;同时,“”,这又是一个超脱物欲、名利追逐的阶段,回归自我,颐养天年。

而二者的协调是不容易把握的,北宋老年官员们的荣耀与尴尬正说明了上述两点,给后人以思考与发。

随机文章墨西哥干尸博物馆,世界最小婴儿干尸(刚出生)秦始皇陵是谁设计的,大秦丞相李斯/80万人建造40年完工aidma销售法则简析,消费者心理过程总结出的最佳销售策略卡灵顿事件,再次发生卡灵顿事件/造成灾难性混乱樱木花道为什么剪头发,削发是为了谢罪/樱木叛逆染红发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北宋和南宋之间真的有一个朝代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北宋名将种世衡用一侍妾定边疆?很有想象力。

北宋名将种世衡用一侍妾定边疆?很有想象力。

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前文我们开扒了很多史上有名的美人计,我也知道大家喜欢听历史美人计,因为美人计大可谋国小可谋人,可谓是古往今来世界上投资最少而又得益最大的间谍活动,窃国大盗袁大头袁世凯就曾给冯国璋介绍美女,等于是为他装了一个不用电的窃听器,被自己儿子杀死的开国天子因美人计而得天下又因美人而命丧黄泉,真可谓是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是也!可谓是不胜枚举数不胜数。

那么这一篇我们就讲讲用古人用美人计来安定边疆的故事吧(这个也太有想象力了),想来这美人计还是异彩纷呈用处多多。

据史料记载,北宋名将种世衡治边时,很重视攻心为上的战略战术,因为他很佩服的超级军师,只有攻心为上以德服人才能使边境长治久安,以武镇之压之只会换取片刻的安宁,于是他很注意对胡人首领进行安抚利诱,以夷制夷。

其时,胡人中最有力量的就是苏慕恩部落,种就首先笼络苏,和苏接近,听说苏也是一个,于是就安排个美人计来让苏落入陷阱。

有一次,种特意邀请苏来饮酒作乐,还特意叫一个最美的侍妾来进行三陪,这正合苏之意,宴席上言语更欢,苏也和美妾眉来眼去的缠绵得紧,种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看到有机可乘,便假意退出,喝得已有几分醉意的苏哪能放过这“大好机会”,连忙上下其手调戏美妾,美妾也假意周旋,一时欢娱之声不绝如缕,正要得手时种如天兵天将般地出现,一脸丑态的苏立马手足无措,知道自己贪色误事,不得不硬着头皮向种道歉,他哪里知道这是种给他安排的一个“局”。

“不就是一个侍妾吗?你想要就送给你了,食色性也。

”种一听,于是把这侍妾送给他,哈哈大笑说。

苏以为自己因祸得福,不仅不被处理,还赢得了一个心仪的美人,于是差点没叫种一声爹,引为知遇之恩,再生父母。

从此以后,苏对种世衡唯言是听,听话得如种的一个下属跟班,叫他上哪就上哪,叫他往东不会往西,胡人中凡有二心的,苏便帮种去讨伐,而且总是得胜归来,边疆也变得十分地安定起来。

就这样,种世衡只用了一个自己的侍妾,就干脆利落地搞定了边疆防务,胜过万千雄兵,还真是秀色可餐,美色也是生产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北宋官员退休难:范延召70岁高龄仍要赴边疆任职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