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做了这些事是怎么回事?让瓦岗寨在短时间迅速强大起来
【千问解读】
翟让的去义军活动范围仅限于东郡,基本都是靠拦路抢劫、做点小买卖为生。当时,和翟让一起上山的还有他的哥哥翟弘、侄子翟摩侯,以及王伯当、单雄信、徐世勣等厉害角色。
尽管翟让武功高强,但不是一个成大事的人,加上此时的隋军,或许根本看不上他们,就没空来“修理”他们。
于是,往日空闲时,翟让就是和兄弟们猜码喝酒吃肉玩女人,日子过得相当有滋味。
但这一切,都被一个叫李密的人打破了。
李密投靠瓦岗寨,原本没抱多大希望,因为他这样做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每次都是坐冷板凳。
即使这次也是坐冷板凳,他也心甘情愿了,因为他走投无路了。
翟让见来了个李密,突然发觉有了危机感。
当然,不是王伦见那种,而是李密身后闻风而至的隋帝国军队。
一直以来,瓦岗寨和隋军都是“和平共处”,现在自己居然窝藏的钦犯,你说隋军会放过他们吗?可是,不招待李密这样一个天下英雄,也会让天下笑话瓦岗寨。
于是,翟让决定招待一下李密,然后让他离开。
可是,瓦岗寨当中,还真有一个人慧眼识英雄,他就是王伯当。
王伯当坚信李密决非寻常之人,瓦岗寨的将来就寄托在他身上,于是不惜一切代价让翟让一定要留下李密。
翟让也不好拒绝王伯当,思考了好几个晚上,最后还是答应老王。
很快,李密落脚瓦岗寨的消息传遍天下,各路英雄豪杰纷纷来投靠瓦岗寨,实际上就是投靠李密,和老大翟让没什么事,这让翟让很受伤。
不仅如此,各路起义军还推选李密当盟主,李密当然不敢接受,可是俨然一个领袖人物了。
如太原的李渊,起兵后也写信问候一下李密,还自称小弟。
后来,当李密被打败之后,才直到自己在李渊眼里就是一坨屎。
那么,投靠瓦岗的李密,坐了哪些事,让瓦岗军名震天下呢?首先,李密分析当前大隋的形势是“主昏于上,民怨于下”,因此,瓦岗军应有一呼百应的效果,这样就可以席卷二京,诛灭暴虐,取隋天下而代之。
翟让觉得这个目标有点“不切实际”,可他很清楚隋军十分厉害,良都的城墙是那么高那么厚。
就凭自己农民兄弟们手中的那些铁叉、钉耙、铁片刀去,只怕几场战斗下来,自己先完了。
其次,整合瓦岗周围义军力量,为此,自己只身前往游说瓦岗周围大中小各路义军。
因为他明白老大翟让根本不相信他,瓦岗也没有他的立足之地,这可以看做是李密主动缴纳投名状。
李密当过私塾先生,还是有点口才的。
很快各路中小义军就被他说得晕乎晕乎的,加上当时的流行歌曲《桃李章》刚好流传到那里,所有人都认为这个的就是,现在跟着他,日后也可以封侯拜爵的。
很快,瓦岗军从一万猛增至十万之众,接下来,军粮、住房就成了问题。
翟让很担心,不得不再次请教李密。
李密只说了八个字“打金堤关,攻取荥阳”。
翟让再傻,也明白其中的道理,因为那里交通便利而且商旅众多。
打仗就要制定计划,李密很快又帮翟让制定了一套进攻计划。
瓦岗军依计行事,一举拿下金堤关,然后向荥阳郡县进军。
荥阳是历史上的军事重镇,历代兵家必争之所:春秋时,晋楚争霸,曾大战于此;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国后,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在荥阳广武山麓建敖仓,储积大量粮食并派驻重兵,使荥阳一跃成为著名的军事重镇;公元前209年,、亲率大军围攻荥阳,在这里与秦军大战,后吴广战死于荥阳;战争时,荥阳更是争夺的中心,与在这里长期对峙、反复争夺,最终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时,、、与在荥阳的虎牢关(今荥阳市汜水镇)大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此外,荥阳还是水运枢纽,粮储中心,大禹于荥泽分大河为阴沟,引注东南。
开鸿沟,在荥阳北开口(荥口),引黄水经圃田入大梁。
疏鸿沟以通淮、泗,漕运淮河南北粮食至荥阳敖仓。
大规模修治洛、黄、汴河,称通济渠,沟通南北,连接东西,是当时的水运枢纽。
面对十万之众的瓦岗军,荥阳太守杨庆除了唉声叹气,却。
杨广获知瓦岗军出动这么大的阵势来抢自己的粮仓,必须派一个能人去干掉他们,最终他选了当朝名将,有“威振东夏”称号的前往执行此任务。
当然选中他,还因为他曾剿灭过多路大大小小的起义军,包括王薄和郝孝德等这样义军,见了老张也得绕路走。
大业十二年十月,杨广任命张须陀为荥阳通守,手下有两万多大隋精锐,包括秦叔宝、罗士信这样家喻户晓的猛将。
随机文章东晋苏联外星婴儿事件,外星飞船逃生舱发现外星婴儿(1年后死)秦始皇陵是龙脉吗,挖秦陵破坏中华龙脉/中国技术太菜不敢挖克苏鲁神话没有善神么,古神只是利用人类并非善意揭秘牛顿神学发现了什么,追根溯源宇宙还是由上帝手中诞生的(NO)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汉初最特殊的人物:陈豨做了什么事?
汉初时期,陈豨是一个很特殊的人物,历载中,有关他的片段总是显得遮遮掩掩,被后世认为是想要隐藏这段历史,毕竟陈豨造反是并不是异,但是其反叛时期,前后牵连了其他4位异姓王,而且陈豨之乱应该是西汉立国后时期,最严重的一次叛乱,时间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从十年至十二年,虽然韩王信的叛乱前后持续了5年多,但是韩王信毕竟是投靠匈奴才会祸乱那么久,而陈豨则是凭一己之力发动反叛,西汉权力围剿,打了两年多才算是彻底结束动乱,说到这里,你应该对陈豨这个人感到好奇了吧。
《史记.韩信卢绾列传》陈豨者,宛朐人也,不知始所以得从。
陈豨在历史记载中神秘之处就在于,史料上的遮遮掩掩,他巅峰的时候,掌管着两地的驻军,但是在写的时候,却说不知道陈豨从什么时候追随刘邦的,这就有问题了,陈豨不是一个的将领,刘邦也曾说过,他对很是信任,虽然司马迁的时代距离陈豨的时代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但是西汉保存的资料是足以记录陈豨详细信息的,司马迁不会没有掌握那些一手资料,而且有关陈豨的记载是断代的,直接从高祖七年,他因功被封为列侯开始,之前的崛起过程的记载太过简略。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以特将将卒五百人,前元年从起宛、朐,至霸上,为侯,以游击将军别定代,已破臧荼,封豨为阳夏侯。
《史记.高祖本纪》上曰:豨尝为吾使,甚有信。
代地吾所急也,故封豨为列侯。
也就是陈豨早起就追随刘邦入过关,算是一个刘邦集团的元老级人物,在平定代地,击败燕王臧荼的战争中有所表现,被封为阳夏侯,在陈豨反叛的时候,刘邦还说过,自己很信任陈豨,并且放心地把陈豨放在了代地这个地方,陈豨权力巅峰的时候,“以赵相国将监赵、代边兵,边兵皆属焉“,他是赵国的国相,也统领着赵代两地的边防部队,可以说在当时,陈豨是刘邦于公于私都寄予厚望的人。
于公,赵代两地是抵御匈奴南下的前线,匈奴军事的优势,刘邦是见过的,曾经的阴影还未散去,刘邦在暂时放弃主动进攻,采取和亲政策后,汉军的主要任务就是防范匈奴大军南下了,而赵代两地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汉初的代国下辖代郡、雁门、定襄、太原四郡,相当于今山西中部、东北部与河北西北部,赵国下辖邯郸郡和巨鹿郡,并且代地由于更加靠近匈奴的地界,战事不断,百姓善战,也有养马场地,所以是抵御匈奴南下的坚固防线,虽然刘邦封的代王和赵王(先是张敖后是)都是宗室,但是刘邦并未将兵权给宗室子弟,而是给了陈豨,可见刘邦对其寄予厚望,希望他替西汉把守好国土的北大门。
于私的话,刘邦是想要让陈豨辅佐自己的儿子刘如意,汉高祖七年,也就是公元前200年,刘邦经历白登之围的失利后,班师途中路过赵国,当时的赵王还是张敖,因为刘邦对张敖有所轻视,导致张敖属下不满,所以有人筹划行刺之举,结果被刘邦发现,张敖被废,刘邦趁机把自己中意的儿子刘如意封为赵王,刘邦的想法很明显,就是害怕自己死后,自己宠信的和刘如意不能有足够的实力保护,所以想要让刘如意有自己的封国。
《史记.张丞相列传》是後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後不全也......於是徙御史大夫为赵相。
但是刘如意还小,所以刘邦必须为儿子选择忠心的辅佐班子,他选中了周昌和陈豨,可以说周昌和陈豨是一文一武,如果陈豨没有反叛,并且愿意辅佐刘如意,并且在刘邦死前刘如意带着戚姬去了封地,那么也就没那么容易对付这对母子了。
所以说,陈豨在刘邦的原本计划中,是于公于私都寄予厚望的人,可是,这样的人,却狠狠的扇了刘邦一巴掌,刘邦能不难受吗? 陈豨被刘邦所看重,其统帅的汉朝边防部队也是有战力的,不然也不会成为西汉初期最大的一次动乱,除了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外,陈豨之乱波及的范围也是很广的。
《史记.高祖本纪》(十年)八月,赵相国陈豨反代地。
十一年,高祖在邯郸诛豨等未毕,豨将侯敞将万馀人游行,王黄军曲逆,张春渡河击聊城。
汉使将军郭蒙与齐将击,大破之。
太尉道太原入,定代地。
至马邑,马邑不下,即攻残之。
陈豨之乱波及范围是很广的,曲逆是今河北顺平东南,聊城就是今天的山东聊城,马邑是今天的朔州市,夸张点说,陈豨之乱,将战火波及了关东黄河以北的广大区域,所以说汉军的平叛过程才没有那么轻松,战事持续了两年多,期间若是匈奴人大举南下,支持陈豨的话,那么结果可想而知,西汉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平息动乱。
还有一个细节可以从侧面说明,刘邦很忌惮陈豨的反叛。
《史记.高祖本纪》代地吏民非有罪也。
其赦代吏民……乃多以金啗豨将,豨将多降者。
《汉书.高帝纪》诏曰:“代地居常山之北,与夷狄边,赵乃从山南有之,远,数有胡寇,难以为国。
颇取山南太原之地益属代,代之云中以西为云中郡,则代受边寇益少矣。
王、相国、通侯、吏二千石择可立为代王者。
”燕、相国何等三十三人皆曰:“子恒贤知温良,请立以为代王,都晋阳。
”大赦天下。
在平叛初期,刘邦采取的是尽可能削弱陈豨势力的策略,刘邦一方面赦免了归顺陈豨的官吏百姓,这对陈豨的打击还是很大的,毕竟自己是造反的一方,造反前自己只是赵国国相,代王还是自己封的,其地位缺乏正统性,那么归顺陈豨的人只是暂时服从了形式,刘邦的特赦令是给了那些依附陈豨的人一个转头汉朝的机会,而陈豨在选择用人的时候也会很顾忌,毕竟人心隔肚皮,谁也想不到对方在想什么。
同时重金收买陈豨的将领,从内部分化瓦解陈豨集团的实力,可以看出来,刘邦对于陈豨反叛事件格外重视,而且在周勃平定代地之后,在尚未彻底消灭陈豨前,刘邦就另立后来的为代王,这也是可以看出来,陈豨叛乱造成的影响,刘邦是很怕再一次发生类似事件的。
陈豨之乱不仅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另一个特殊标签是,无意间坑死的异姓王也是最多的,在陈豨之乱前后,韩信(当时已是淮阴侯),,淮南布,燕王卢绾都受到牵连,或被诛杀,或远逃匈奴,刘邦算是借着平叛之机清理了国内的异姓王,唯一留下的是长沙王吴芮。
《史记.淮阴侯列传》汉十年,陈豨果反。
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
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部署已定,待豨报……相国绐信曰:「虽疾,彊入贺。
」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锺室。
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兒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韩信在被贬为淮阴侯时期,在长安和陈豨私下见过面,历史记载中,韩信有过劝说陈豨反叛的言语,并且说愿意和陈豨联手,最终在陈豨反叛时,有意不追随刘邦前去平叛,作为西汉初期的,韩信因为意图谋反,被吕后联合诛杀。
我个人觉得,韩信不像是这么低智商的人,他要是想造反,当齐王和楚王的时候,尤其是齐王时期,掌管着几十万大军的时候,更有机会,他可以选择在刘邦对峙时期坐山观虎斗的,可是他没有,所以说他造反的可能性不太大,要是为了活命,已经被贬为淮阴侯,无兵无权的韩信,在长安想要活下去,就是本本分分的过日子,他在长安起事,有几个人会响应他,何况萧何还在长安,真当人家是摆设啊,而且刘邦也没有做过出格的事情,又会有几个人,选择支持韩信造反呢?所以韩信被吕后特意清除倒是比较可能。
《史记.高祖本纪》梁王彭越谋反,废迁蜀;复欲反,遂夷三族。
秋七月,淮南王黥布反,东并荆王刘贾地,北渡淮,楚王交走入薛。
高祖自往击之……汉将别击布军洮水南北,皆大破之,追得斩布鄱阳。
陈豨降将言豨反时,燕王卢绾使人之豨所,与阴谋。
上使辟阳侯迎绾,绾称病。
辟阳侯归,具言绾反有端矣。
二月,使、周勃将兵击燕王绾,赦燕吏民与反者。
彭越是并未全力支持刘邦征讨陈豨的军事行动,同时其下属跑到刘邦那里告发彭越要反叛,彭越被刘邦捉拿,本来没打算杀,但是吕后劝说刘邦,彭越这样的人不能留,结果......则是被韩信彭越被杀事件给吓坏了,果断反了,但是被刘邦相对容易击败,当然刘邦也是在征讨英布的过程中受伤,卢绾是被人告发,说和陈豨同谋,此时陈豨已经被诛杀了,卢绾害怕就只能造反了,本来他想进京和刘邦说清楚,可结果刘邦病逝了,他只能带着家眷和亲兵逃到匈奴那里去了。
总的来说,陈豨是被刘邦信任的人,刘邦也是希望他能够不负自己所托,可是陈豨因为忌惮于刘邦可能要杀自己,利用自己的职权发动叛乱,一度让西汉陷入混乱之中,波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也是刘邦没想到的,或许也是因为陈豨的事件,坚定了刘邦清算异姓王的决心,也就导致了刘邦在平定陈豨的过程中,也捎带手清理了众多异姓王,反手就册封宗室,希望以此巩固大汉的江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耶律乙辛做了哪些扰乱朝政的事?他对辽朝产生了什么影响?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好像大多数历史名人都有奇幻的传说,耶律乙辛也不例外。
传说耶律乙辛的母亲怀孕时,夜里梦见手提黑色公羊,拔掉它的犄角和尾巴。
醒后占卜,道士说:“此乃吉兆,羊去犄角、尾巴为王字,以后你的儿子会当上王。
”耶律乙辛出生时,一家人正在路上,没有水沐浴,调转车头碾破辙迹后,忽然发现上涌的泉水。
耶律乙辛的父亲因为得了儿子,想要饮酒庆贺,忽然闻到酒香,在草丛荆棘中得到两壶酒,于是以酒祭祀东方。
耶律乙辛长大后,外貌谦和,内心狡黠,踏入仕途后一路平步青云。
1069年耶律乙辛署理太师,位及人臣,一时之间权倾朝野,门下贿赂络绎不绝,凡是曲从迎合的就会受到荐举提升,而忠信耿直忤逆耶律乙辛的就会被废弃贬逐。
1075年,太子耶律浚开始参与朝政,耶律浚聪明慧达,在他的管理下,法令制度整饬清明,耶律乙辛再也难以像以前那样卖官鬻爵、把持朝政。
为了恢复往日他一呼百应的地位,耶律乙辛决定废掉太子。
耶律乙辛先是陷害皇后萧观音与伶人赵惟一有私情,致使辽道宗,下令处死,史称“十香词冤案”。
萧观音死后,耶律乙辛又设计谋害太子耶律浚反叛,太子被废,不久后被迁移到上京囚禁,耶律乙辛派人将其害死在上京。
由于担心辽道宗起疑召儿媳询问儿子死因,耶律乙辛很快又派人将耶律浚的妻子杀了灭口。
后来,辽道宗对耶律乙辛起疑,知道了他做的一些奸邪之事。
1081年,耶律乙辛因贩卖法令禁止卖给外国的物品而获罪,根据八议制度减刑后得免死罪,拘禁在来州。
1083年,耶律乙辛试图逃奔北宋,被下诏处死。
1102年,耶律浚之子继位后将其掘开坟墓,陈列尸骨示众。
耶律乙辛专擅朝政14年,杀害了大批正直的契丹贵族和杰出官僚,使元气大伤,导致耶律延禧执政时治国乏才,无法实现国家振兴的抱负和才干,1125年,辽朝被金国所灭,耶律延禧被俘身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