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对北汉政权久攻不下?刘崇有靠山!
【千问解读】
时期,四方群雄并起,割据一方称霸,拥兵窥伺天下。960年,建立北宋王朝,他与他的兄弟先后征服各地的割据政权,最终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
其中十国有一个政权很有意思,它既不富饶,没有多少军事实力,但它却以“干爹”为靠山,存在了29年,就连、赵匡胤这样雄才大略的到死都无法征服它。
它就是十国中的北汉政权。
北汉的建立者名叫刘崇,是五代中后汉的开国皇帝的弟弟。
950年,北汉枢密使起兵叛乱,皇帝(刘崇的侄子)被杀。
刘旻原欲举兵南下讨伐郭威,但听说郭威要迎立自己的儿子刘赟为帝,于是打消此意。
不料郭威称帝,建立后周,并杀死刘赟。
面对着亡国之仇、杀子之恨,刘崇在晋阳称帝,建立北汉政权。
由于北汉占据山西中部、北部,地小民贫,只有十个州,无法保证自身安全,于是就向辽国乞援,双方约为父子之国。
刘崇称为叔,而自称侄皇帝,实际上刘崇比耶律阮大22岁。
刘崇有了靠山后,立即发起了对后周的战争,但胜少败多,迟迟打不开局面。
954年,后周皇帝郭威病死,继承皇位。
刘崇以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亲率3万骑兵,又联合辽军5万,攻打后周政权。
柴荣,亲率禁军北上,双方在高平展开激战,最终北汉军惨败,刘崇仅率领百余骑兵狼狈脱逃。
此后柴荣乘胜追击,攻入北汉境内,将北汉都城太原包围,连续攻城两个多月。
关键时刻,还得看“干爹”,后周大将史超在石岭关被辽军击败,后周军后路又被切断的危险,加上粮饷不济,于是柴荣只得撤兵。
柴荣退兵后,刘崇忧愤成疾,不久后病死。
刘崇死后,其子刘钧即位。
刘钧向称“男”,辽帝称呼他为“”,实际上 刘钧比耶律璟大5岁。
刘钧虽然向正式拜辽国为“干爹”,但却不像其父那样恭敬的侍奉辽国,辽国的军事援助也大为减少。
960年,称帝后,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不服,发动叛乱,并归附于北汉。
刘钧认为这是入主中原的好机会,动员全国军队,参与此战。
不料李筠迅速兵败,刘钧不仅没捞到一寸国土,反而损失了不少人马,真是“”!赵匡胤决计采用“先北,先易后难”的统一方针,于是给刘钧下书“若有志于中国,宜下太行以决胜负。
”刘钧倒也坦承,会书道:“河东土地兵甲,不足以当中国之十一;然承钧家世非叛者,区区守此,盖惧汉氏之不血食也。
”赵匡胤与刘钧就此达成默契,双方不再动兵。
968年,刘钧病死,北汉国内发生动乱,继承人刘继恩被杀,刘继元即位。
赵匡胤见来了机会,于是在969年春,他亲自率兵攻取北汉,并一举击退辽援兵,引汾水灌晋阳城。
北汉坚守危城,至闰五月,晋阳南城被水冲坏,大水涌进城内。
宋军正准备冲入城内时,一堆柴草漂浮到了城池缺口,将缺口堵塞,北汉军民趁机设障堵住水口。
当时天热多雨,宋军住在草地里,多患腹泻病。
此时辽国再次增兵来支援北汉,无奈之下只得下令退兵,同时丢弃了粮饷茶绢无数。
宋军撤兵后,汾水退去,晋阳城多出发生坍塌,辽国使者韩知范叹息道:“宋师之引水浸城也,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若知先浸而后涸,则并人无类矣。
”赵匡胤如果在坚持半个月,恐怕晋阳城了。
当时北汉大将对刘继元说:“契丹贪利弃信,它日必破吾国。
今救兵骄而无备,愿袭取之,获马数万,因藉河东之地以归中国,使晋人免于涂炭,陛下长享富贵,不亦可乎!”但刘继元哪敢跟“干爹”翻脸呢!就这样,柴荣、赵匡胤都没能降服北汉,直到979年,御驾亲征北汉,亲率二十万大军,分四路会攻太原。
宋将郭进先在石岭关大破辽援军,辽将耶律敌烈败死,辽兵损失一万多人,辽军一时间不敢援助北汉。
没有干爹的援助,北汉灭亡也就成为必然了。
经过一个月的围城战,刘继元被迫出降,立国29年的北汉灭亡。
随机文章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沉船,初次任务遭到英国海空部队围歼揭秘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成因,世界上最大的峡谷(长达446公里)赤道和本初子午线交点在哪里,位于几内亚湾/不属于任何国家鱼鳞云代表什么天气,出现漂亮的鱼鳞云表示要下(冷空气到来)中老年人抵抗力差,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十大病(高血压/心脏病/血栓)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宋江为啥只敢杀李逵,而不敢动武松?
元朝最扑朔迷离的宫廷秘案:元顺帝竟是南宋恭帝赵显的儿子?
但是蒙古王公大臣们却相信了,而且,数百年来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以至于到了上世纪80年代,还找来赵家的子蒙古皇室后裔比对遗传基因。
那么,这件扑朔迷离的宫廷秘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话说末帝赵显(即宋恭帝赵㬎(xiǎn)(1271年7月2日—1323年5月)1276年跟着奶奶谢投降元兵后,被囚禁于大都,封爵瀛国公。
元朝统治者为了利用赵显拉拢汉人,巩固其在中国的统治,不但对赵显礼遇有加,还把皇室公主嫁给其为妻,生了一个儿子赵完普。
但是当元朝扑灭了南宋的残余势力后,赵显就失去了作用,处置赵显就成为了元朝统治者的当务之急。
杀了赵显吧,怕激起汉人的反抗情绪,不杀吧,又怕节外生枝。
于是在一番议论后,元朝统治者决定将赵显父子送到西藏一处偏僻的喇嘛庙出家。
1290年,南宋亡国之君赵显一家被元兵秘密送往吐蕃(即西藏)。
到达甘州时,的长子周王孛儿只斤·和世㻋(即,1329年在位)将赵显一家拦住,要赵显将已经怀有身孕的妻子送给他。
赵显已经是出家之人,妻子送给周王也算是给她们母子找了个好归宿,自然不敢有意见。
就这样,赵显的妻子,成为了周王的妻子,并于同年为周王生了一个儿子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即元顺帝)。
元、明、清史均对此事有确切记载,曰: 长子周王和世琜(即位後为)流亡西北,过甘州山寺,见瀛国公幼子,大喜,因求为子,并其母载以归。
1328年,周王和世㻋的弟弟()率兵击败了现任皇帝,夺回了父亲武宗皇帝的江山。
因为在元朝皇室内树敌过多,当了4个多月的皇帝,就禅位于兄长和世㻋,此即元明宗。
和世㻋高高兴兴的从西北赶来大都当皇帝,却没有想到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是有毒的,继位不到半年,还没有赶到大都就稀里糊涂的死在了路上,皇位又回到了元文宗手中。
后来和世㻋的儿子妥懽帖睦尔(元惠宗,即元顺帝)当了皇帝后,曾当众宣布父亲就是元文宗毒杀的。
1330年,元文宗杀死元明宗的皇后(即赵显的妻子),并将妥懽帖睦尔流放到高丽大青岛监禁。
后来听说辽阳和高丽的地府要拥戴妥懽帖睦尔当皇帝,于是昭告天下,将妥懽帖睦尔是赵显之子的宫廷秘闻公开。
1331年,妥懽帖睦尔被元文宗从高丽接回,流放于广西静江(今桂林)。
1332年,元文宗的太子暴病身亡。
本来他还有另外一个亲生儿子,但是受因果报应的影响,元文宗认为太子夭亡是因为自己杀害了兄长和皇嫂,才遭受上天的报应。
因此决定立妥懽帖睦尔为太子继承皇位。
同年8月元文宗病死后,权臣却废黜了妥懽帖睦尔而改立元明宗幼子(妥懽帖睦尔异母弟)继位,是为。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元宁宗登基3个月后暴病身亡,元朝上下人心浮动,留言四起,占卜师说因为大家不听元文宗的遗言,故才遭到上天的报应,只有遵从元文宗的遗愿,立妥懽帖睦尔为帝,天下才可太平,元朝的国运才能。
自然不相信占卜师的话,提出以半年为期,先由自己 摄政 ,等到了半年后的良辰吉日,再让妥懽帖睦尔登基。
就这样,元朝有半年的时间是没有皇帝在位的,由代行皇帝之职。
1333年五月,元朝代理皇帝纵欲过度暴病而亡,元文宗皇后卜答失里迎立侄子妥懽帖睦尔为帝,是为元惠宗(元顺帝)。
但是卜答失里立妥懽帖睦尔为帝是有条件的,就是让自己的儿子为妥懽帖睦尔的继承人。
后来元顺帝坐稳了皇帝之位后,杀害了这位堂弟。
元顺帝当上皇帝时,瀛国公赵显已经去世十年(1323年去世),想尽孝也不可能了。
但是元顺帝的同母哥哥赵完普还在西藏受苦,于是元顺帝下旨将其迁移到生活条件稍微好的沙洲(今敦煌)生活。
至于元顺帝是南宋宗室后人的问题,也没有人敢提及。
建立后,元顺帝北逃,建立北元,继续与中原为敌。
为了打击北元的士气,同时也是劝降元顺帝,明朝将元顺帝的身世大肆渲染报道,弄得天下人皆知:老赵家出了一个不孝子,认贼作父,与汉人为敌。
因为此事有很多的佐证,弄得那些蒙古王公贵族即使有一肚子气,也没有地方出。
上世纪80年代,当人类遗传基因技术日渐成熟后,这些被身世困扰了数百年的蒙古皇族后裔坐不住了。
他们成立了一个研究会,寻找到南宋皇室后裔,提取他们的DNA样本,再与蒙古元顺帝的后裔DNA样本做比较,得出了一个相当欣慰的结论:南宋皇室和蒙古皇室没有亲缘关系。
以此证明元顺帝并非赵显的儿子。
然而此事从发生到现在已经经过了漫长的600多年的时光,物是人非,又岂是几张纸片就可以证明得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