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变也得讲学问: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的台前幕后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5 点击数:
简介:前些日子他信、英拉在中国旅行引起了政变上台的军方总理巴育的强烈不满,据说泰国政变次数众多,而且军校还开设了专门的“政变课程”。

但不得不承认,其手段并不高明。

不信

【千问解读】

前些日子他信、英拉在中国旅行引起了政变上台的军方总理巴育的强烈不满,据说泰国政变次数众多,而且军校还开设了专门的“政变课程”。

但不得不承认,其手段并不高明。

不信,看看咱们中国的们是如何政变的。

皇帝自然要当,名声也不能不要,这些胸怀大志且有谦逊异常的准皇帝,纷纷投身艺术行业之中,上演出一幕幕形形色色的历史活“话剧”。

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由北宋开国皇帝亲自操刀制作的,自导自演的传奇大作“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的台前后周显德七年(960年)的正月初一,年仅8岁的小皇帝,在辅助宰相范质、魏仁溥、王溥的簇拥下,接受了文武百官以及藩属国的朝贺。

然而一封从河北镇、定两州疾驰而来军报,震惊了整个朝野,据奏报后周的宿敌北汉联合契丹大举南侵。

当日三位宰相决议,派遣殿前司都点检赵匡胤率领禁军北上御敌。

正月初二,殿前司副都点检慕容延钊率领前锋部队率先出发。

正月初三,赵匡胤统领大军浩浩荡荡离开开封,军中有一位善于观察星象的人的看着,太阳下面仿佛又有一个太阳,而且耀着黑光,就对赵匡胤的亲信小吏楚昭辅说,”此天命也!”当晚大军驻扎在陈桥驿,赵普与众将士密谋,赵匡胤因酒醉卧,凡事不知。

正月初四,黎明的时分,帐外呼喊之声四起,赵普、入帐禀报,众将披坚执锐,言道“诸将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赵匡胤时任检校太尉),赵匡胤还没来得及答复,一件黄袍就披在了他的身上,众将跪倒在地山呼万岁,随即扶持他登上战马,要求杀回开封府。

考虑到兵变可能会伤及无辜,万般无奈之下,赵匡胤与将士们约法三章,答应即位。

当天大军几乎兵不血刃占领开封,赵匡胤退居府邸,面对前来的三位宰相,的说道:“我违背天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违负天地,今至于此),宰相们还没应对,旁边的将领不耐烦的按着手中的宝剑对宰相们厉声喝道:“我辈无主,今日必得天子”,万般无奈之下宰相们只得跪称万岁。

最终在当日下午,赵匡胤在众将的劝进下登基即位,建立了大宋王朝。

事情真的是如此巧合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还怎么管赵匡胤叫“赵导”?“陈桥兵变”幕后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陈桥兵变实际上是赵匡胤精心谋划、自导自演的一场“话剧”。

之所以能够如此“偶然”的成功,主要在于他通过十几年年的努力以绝对的优势掌握了后周最精锐的军事力量——禁军。

后周的禁军主要分为殿前司和侍卫司,陈桥兵变前具体指挥系统如下图:的皇帝大都是通过军事手段登上帝位的,为了维护自身中央的统治地位,通常挑选精锐组成一支强大的禁军,军事上维持对地方方镇的绝对控制力。

往往谁掌握了禁军,谁就能控制的整个政权。

书归正传,年轻时的赵匡胤应募于帐下,与先后应募到郭威帐下的九个人结为兄弟,称为”义社十兄弟”(杨光义、、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郭威建立后周,这些人先后成为禁军的高级将领,其中赵匡胤从自殿前都虞侯升迁到都点检,掌握殿前司的军政大权长达六年之久,在禁军中有广泛的人脉。

禁军高级将领中除了石守信、王审琦是义社十兄弟外,殿前司的副都点检慕容延钊与赵匡胤为布衣之交,即使后来赵匡胤当上了皇帝,还称呼慕容延钊为兄长;侍卫司的韩令坤则是赵匡胤的发小,两人小时候一块捉,长大了一起从军,关系之近更胜诸人,此时驻扎在河北一带;同时马军、步军指挥使高怀德、张令铎一直赵匡胤的忠实追随者,兵变的直接参与者;而此时侍卫司的都指挥使李重进率领着几千人驻扎在千里之外的扬州,所以陈桥兵变的唯一敌人只有一个韩通。

通过上述介绍,再粗浅的还原一下历史的真相。

959年后死后,小皇帝柴宗训即位。

禁军的兵权掌握在韩通和赵匡胤两人之手,但韩通掌握掌握着调兵大权(通与帝同掌宿卫,军政多决于通)。

没有禁军的调兵权赵匡胤相当于一只没有牙齿的老虎。

于是960年的大年初一一封来自镇、定两州的伪造军情送达开封,宰相们仓皇之际,调遣赵匡胤率领禁军出兵。

正月初二,慕容延钊率军先前出发,奔赴真定,其真实目的应该是与担任戍边任务的“发小”韩令坤一道稳定北部边疆的局势,因为驻扎在真定的成德军节度使郭崇以及建雄军节度使杨廷璋均非赵匡胤一派。

同时两人资历远在赵匡胤之上,且与后周皇室有姻亲关系,很有可能是对兵变有异议。

兵变成功之后,赵匡胤对慕容、韩二人加官进爵,授予便宜行事的特权,而对郭、杨二人严密监视。

正月初三,也正如陈桥兵变台前一段所描述的,赵匡胤的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的,出兵之后先是装醉假眛,然后与赵普、众将演戏(戏很有可能都没演),再派人暗暗回城与驻守京城的将领石守信、王审琦联络,然后派出一支精兵由号称“王剑儿”的王彦升率领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最后大军开拔。

此时京城里早朝未散,兵变的消息就已经传来。

宰相范质紧紧的抓住另一位宰相王溥的手说道“仓卒遣将,我辈之罪也。

”文臣一筹莫展之际,身为侍卫司副都指挥使韩通迅速回衙,准备调兵抵抗,实际上此时他已经成了“光杆司令”,走到半路遇见了王彦升的“特种行动部队”,王彦升率人一直追杀到韩通的府邸,最后将韩通满门尽诛。

兵变成功的消息传到赵匡胤母亲的耳朵里,这位英雄的母亲从容的说了一句“我儿子一向胸怀大志,今日果然实现了!”(吾儿素有大志,今果然矣)如果说没有提前预谋,恐怕连他的母亲都不信。

故事还没有结束。

万事俱备,当天下午举行禅让大典的时候,忽然想起了一件事,那就是还没有禅位诏书。

众人正乱作一团的之时,翰林学士承旨陶谷笑着从袖中拿出周帝禅诏。

如果大臣们以前还蒙在鼓里,那么此时都应该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了。

下图为兵变后禁军指挥系统:开国后,对禁军指挥系统进行了调整,晋升了直接参与兵变拥立他的的六员主要将领: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琦、张光翰、赵彦徽,同时也封赏了对兵变起着保护作用的韩令坤、慕容延钊两人。

而曾经侍卫司的第一把手、身在扬州的李重进,则在赵匡胤的步步紧逼下,起兵造反,结果兵败身亡。

此后赵匡胤将禁军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重用文官,抑制武将,维护政权稳定的同时,却造成“积弱”的局面。

作为禁军的高级将领赵匡胤是由小皇帝的父亲后周世宗柴荣一手提拔起来的,特别是临终前将他破格提拔为殿前司的最高长官都点检,对他的忠诚丝毫没有怀疑。

一方面赵匡胤不愿意承担这种道义上的谴责,另一方面,基于对现实局面的考虑,最终才自导自演导演这场大戏。

千百年过去了,不论后人年来如何评论,赵匡胤都凭借其高超的政治手腕,成功夺得皇位,开创了大宋三百年的历史,为中国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现在那些号称以政变擅长的泰国军方永远也难以企及的。

随机文章古代欧洲社会简介多地惊现2017年巨大不明飞行物,空中盘旋30分钟后消失黑天鹅事件是什么意思,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事(重庆啤酒破产)英科学家推测人的极限寿命是3000岁,重启端粒酶就能延缓衰老神仙为什么要香火,保佑主角人族可使自己修炼顺畅(香火成神道)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古时候汉族人讲多子多福,少数民族也有这种说法吗

一个为了“多子多福”的事情,最后竟然被弄成了这个样子。

我们说:“多子多福”有时就像饭在碗里,吃到它,也不一定要用技术的“筷子”。

而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看到过去北方少数民族相比汉人而言,对“多子多福”的祈求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句话其实出自《孟子·离娄上》,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

传说,的父母不贤,导致舜帝一直没能娶妻,舜帝最后只好不告知父母,自行娶妻。

所以,孟子认为这是一件“不孝”的事情: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

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说的这个意思很明显,即是一个人结婚的时候要告诉父母一声,得到他们的认可,才是符合礼仪与孝道的,否则,生下的孩子大约就有些“野孩子”的意思,等于没生,可以说是“无后”的。

然而,孟子这种曲里拐弯的说法,很快便被人们捋直了,直接把“无后”理解为没有后代,让“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变成了传宗接代是人生的第一要务或者使命。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吧,中国人都喜欢多子多福,儿孙绕膝得房子里装不下才好呢!正所谓:路透江东屋邉田,儿孙绕膝尽堪传,春来向亩勤耕作,秋偹鱼竿上钓船。

娃娃多了,可以下地干活,多一口人,就多一份劳力,有什么不好的呢?一方面,以前生产力落后的时候,人本身就是生产力,几个人比一个人强,多子多福没问题;另一方面,人丁兴旺,保不准某个有出息,光宗耀祖,让父母跟着享几于福也是应该的,也是多福的系数。

这种说法在优生优育的今天,一些人看来或多或少有些可笑,但在古代,人口问题不但事关一个家庭、家族的兴旺,而且,还牵扯到一个民族、国家的发展壮大,是生死存亡的大事情。

因此,各个朝代的执政者都在想尽一切办法鼓励老百姓生育,你生我生他生大家都生,老百姓多子多福了,国家也差不到哪里去。

这方面,史籍记载,中原汉地政权的很多,有关少数民族的相对较少,但这并不等于少数民族不重视人口发展,不懂多子多福的道理,相反,他们在这方面的意识要超过汉地。

有两个事例是显而易见的:1.当时少数民族尤其是北方少数民族都实行收继婚制,多数是兄弟亡故收其寡妻为已妻,包括兄收弟媳和弟收兄嫂,个别亦收庶母(父妾)为妻者。

不管今天的人们给予它多少合理的“解释”,其为繁衍人口服务是不可以抹去的。

2.在过去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的战争中,发动战争的少数民族都有一个很强的目的,除了抢劫财富即是掳掠人口,不分男女,只要在其部落生下孩子,就是财富,就是“多福”。

所以,为了发展人口,古代这些少数民族很是无视中原汉地讲的一些礼仪,都以生人为第一要务。

有时,甚至为此闹笑话。

这里,我们以曾在河西自称匈奴王的说说。

沮渠蒙逊(368年-433年),临松卢水(今甘肃张掖)人,匈奴族,东晋时期北凉国君,谥称北凉武宣王。

天玺三年(401年)到北凉义和三年(433年)在位。

张掖临松(今甘肃肃南东南马蹄镇)匈奴卢水胡人。

仗打得好,也有治国的才华。

有10个儿子1个女儿,但总觉得不够,自己生不成时,就想让儿女们多生,结果弄出了被后世耻笑的事情。

罽宾国,又作凛宾国、劫宾国、羯宾国,为汉朝时之西域国名。

地处丝绸之路南道上的一条重要支线之上,商人经常来往中国。

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国家,高僧曾学佛于此。

亦有一些僧人东来,昙无谶就是其中一位。

昙无谶最早来到鄯善国,号称自己有方术“能驱使鬼给人治病,能让女人多生孩子”,在鄯善国混得很吃香。

但这人多少有些的意思,不长时间,就与鄯善王的妹妹曼头陀林有了私情。

事情败露,连夜逃跑,投奔了凉州沮渠蒙逊。

一夜之间,又成了沮渠蒙逊的“红人”。

为了多子多福,沮渠蒙逊让自己所有的儿媳、女儿都去昙无谶那里“听课”,学习多生孩子的“法术”,弄得神乎其神。

后来,这事儿让北魏拓跋焘听说了,拓跋焘也是一个想要多子多福的主儿,就向沮渠蒙逊索要昙无谶,沮渠蒙逊不但拒不遣送,还怕“法术”外传,就把昙无谶给杀了。

今天,我们说这个昙无谶其实就是一个骗子,他给女人们教授的实际上是一些男女交接的房中之术,给北凉国留下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沮渠蒙逊死后,他的儿子继位,沮渠牧犍的姐妹都学到了一些邪门左道,经常聚集在一起干荒淫佚乐之事,毫无羞耻惭愧的颜色。

《魏书·卷九十九·列传第八十七》对此的记载是:“姊妹皆为左道,朋行淫佚,曾无愧颜。

”甚至,最终北凉国也是因为沮渠牧犍和自己的嫂子有私情,冷落了北凉皇后、拓跋焘的妹妹而引发战争亡国的。

事情的大致经过是这样的:武威公主刚到北凉时,沮渠牧犍出于对大国的敬畏,对公主还比较尊敬和体贴。

但时隔不久就和嫂子李氏又好了,武威公主觉察后,把沮渠牧犍骂了个。

这段痛骂适得其反,使得沮渠牧犍产生逆反心理,与李氏打得更火热。

李氏了解武威公主的性格,料到武威公主不会骂过了事,于是把毒药放到武威公主的饭中。

岂料,武威公主命大,吃后只是呕吐,并无大碍。

消息传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后,拓跋焘立即命沮渠牧犍交出李氏。

沮渠牧犍不但不给,还把她送到酒泉。

拓跋焘,给沮渠牧犍列了12条罪状,出兵北凉。

北凉永和七年(439年)八月,北魏大军包围了谷臧。

沮渠牧犍出城投降,北凉亡。

一个为了“多子多福”的事情,最后竟然被弄成了这个样子。

我们说:“多子多福”有时就像饭在碗里,吃到它,也不一定要用技术的“筷子”。

而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看到过去北方少数民族相比汉人而言,对“多子多福”的祈求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随机文章探寻爱因斯坦不敢说秘密,到了4岁才学会说话的爱因斯坦神是否存在高维度空间,人的行为由神设定的参数支配(真伪难辨)火影忍者外道魔像实力解析,须佐能乎/人柱力/九尾均不是对手长剑20巡航导弹射程,俄专家认为在3000公里以上达芬奇在历史上消失2年,穿越到未来/传说达芬奇是外星人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古时候人都吃什么?不愧是中国人还挺讲究

去外头饭馆吃饭,发现很多老店总是打一些“经典古法高汤”、“御膳”、“XXX亲自赐名”的旗号,还要讲究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多么多么精巧,失传了多少多少年。

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现代人言必称古法,古代的食物真的比现在好吃吗?前不久我沉迷于一部电视剧(未免广告嫌疑剧的名字不说啦),剧中主人公从21世纪穿越到,结果发现唐太宗李世民治下的盛唐,老百姓竟然连盐都吃不起! 就算是皇宫,那一点点细盐还要按品级分配,等闲只能吃粗盐,又苦又涩,那做出来的菜能吃吗? 不仅如此,还没有土豆玉米西红柿,没有辣椒茄子胡萝卜,连煎炸炒焖都是发明的,想吃个白菜还得投生帝王家。

于是,在现代十分废柴的穿越主人公,在唐朝竟然凭借制盐种土豆位列王侯,一碗红烧肉俘获当朝长公主欢心… 红烧肉都没得吃,我滴乖乖,古代人的生活这么水深火热吗?那么,古人都能吃到些啥? 先上点儿主食 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黄河流域,北方。

北方人爱吃面,这已经有4000年的传统了。

2005年,学家在青海民和县进行地质考察时意外发现了一抔来自4000年前的面条。

他们猜测,在遥远的,一伙部民正在田间地头享用午餐,忽如其来一场泥石流将人吓跑了,某人手中的一碗面条就这么倒扣着落在地上,被瞬间袭来的泥石流给掩埋。

这恰巧给这碗面形成了密闭空间,使它穿越数千年的时光与我们见面。

可别小看这点面条,且不论它多粗细均匀手艺高超,仅它的存在,就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是最早发明面条的民族,比意大利和阿拉伯早了不知多少年。

北方吃面,南方吃米,这是传统 在南方河姆渡遗址,就发现了大量稻谷堆积层的遗迹。

据说考古学家在刚刚发现这些稻粒时,一颗颗金,和新鲜稻谷没有什么区别,可惜一接触空气,马上就氧化变黑了。

长久以来,人们都认为是印度人最先驯化了水稻,而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证明了在距今7000年前,中国人就已经能种植水稻了。

让我插播一个外国的 别看现在咱们吃面包觉得挺洋气,但面包的历史可悠久了,英国考古学家在一个新石器时代的遗存中挖出了两块黑乎乎的面包,至少有5500年历史。

从其表面判断,这两块面包是被烧焦了,遗弃在这个垃圾堆里的,看来原始人的烹饪手艺有待加强呀。

蛋类 这个世界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我们不知道,但国内考古先发掘出的是一筐鸡蛋,来自西周古墓。

蛋壳虽然破碎,蛋的形状倒是还完整,有人建议,从这些鸡蛋中提取DNA,这样我们就能见到3000年前的鸡长啥样了。

不过检验之后发现,这些蛋都已经熟了。

肉干 这坨被铜绿氧化后变绿的东西,是来自2000年前的牛肉干。

作为一坨世界上最古老的牛肉干,它竟然还没有完全碳化,撕开还能感受到肉质纤维的存在。

那时候人们的主要调味料是青梅,尤其肉类会用梅子汁去腥,所以这个牛肉干想必也是酸酸的味道吧。

饺子 这碗来自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代墓葬的饺子,看起来和今天的饺子没有什么区别。

尽管已严重钙化,硬得像石头一样,但外形一点也没有变化,据说里面的馅儿是肉馅。

由于当地气候干旱,这些饺子在放入墓室后不久,内部的水分就被周围的土壤吸干,来不及腐败变质,就成了“木乃伊”。

古酒 咱们老说多少年前的拉菲几几年的茅台,但凡是酒,总是年代越久越醇香。

不过几十年的琼浆算什么? 这里还有两千年的御窖呢!西安一座汉墓中出土了一口凤首铜钟,有半人多高,距今有快2000年的历史了。

考古学家在搬动它时,发现里面盛了不少青绿色的液体,分析化验后得出这是米酒,液体重达26斤,之所以呈现绿色,是青铜氧化导致的。

同样在西安北郊的一座汉墓里也出土了一个密封青铜器,里面装满了绿油油的米酒。

经检测,此酒乙醇含量仅为每升34毫克,除去挥发变质等因素,这酒精度数也非常低了,所以说古装剧里大侠都跟喝水似的喝酒,也是有道理滴。

长沙马王堆女尸墓中,还发现了记载着古代酿酒的独家秘方,现代人用此法酿造的酎酒,味道好极了。

当然,现代人酿酒,就算用古法,也不一定能造出跟当年的味道来,有没有人真的尝过古代的酒呢?还真有。

1974年,在沈阳叶茂台的一座辽代墓葬中,发现了两个白瓷注壶,里面装满了美酒,算起来也有一千年了。

上面提到了几个两千年的汉墓里,酒都是用青铜器装的,全成了绿色不明物体,这个白瓷装的酒,居然液体清澈,淡黄中带着一丝红色,浓香四溢。

考古学家冯永谦忍不住尝了一口(请勿效仿!可能有毒!),据说味道呃——应该不大好,尝不出啥酒味儿,一股子墓穴的泥土气息。

撸串儿 喝酒不撸串儿,这酒算白喝,有美酒,必然要配烤串。

铁锅到了宋朝才被广泛使用,那时才有了煎炸炒焖,在宋以前,人们的烹调方式主要就是烤和煮,而且普通人家还不一定能煮,因为陶锅容易掉土渣渣,煮久了说不定一锅泥汤,瓷锅铜锅又贼贵,最常见的还是烧烤。

原始人刚刚会使用火的时候,最先学会的烹调方式就是烤肉。

宁夏中卫汉墓出土了三根烤串,签子上的肉都还在,像极了肯德基的骨肉相连。

此外,墓中还有用来撸串的烧烤炉子,古人将烤肉称之为“炙肉”。

吃饱喝足再来碗汤 不过这锅汤可能要被很多爱狗人士diss了,因为这是一锅来自战国秦墓的狗肉汤,通过对青铜鼎中残余骨头的分析,基本确定这是一只未满一周岁的小公狗。

看来古时候还是很流行吃狗肉的,说好的“人类忠诚的朋友”呢?哼! 油 古代能进行食材保鲜的方法不多,又没有冰箱,盐和卤水也很贵,只能将食物风干。

可生活在爱尔兰基尔代尔沼泽地附近的居民却有一种特殊的保存牛油的方法,将牛油装桶密封之后沉入泥炭沼泽之中。

2009年,考古学家从这里的沼泽里挖出了一桶30多斤重的牛油,竟然有3000年的历史! 最神奇的是,这桶牛油还没有变质! 也就是说,还!能!吃!当然,由于这是文物,相信也没人真的敢吃吧。

小鱼干 荆州战国楚墓出土了十几条鲫鱼干,除了已经碳化得乌漆嘛黑外,形状保持得还十分完整,连鱼鳞都看得清。

这几条鲫鱼已经有2400年历史了,制作工艺竟然跟现在湖北中南部一带的“阳干鲫鱼”十分类似,看来这门老祖宗的手艺,没有失传呀。

莲藕汤 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珍品,食物中除了上文提过的美酒,还有一样令人啧啧称奇——莲藕汤。

这个云纹漆鼎中盛着大半锅汤,上面浮着一层莲藕,当考古人员打开盖子的一瞬间,里面的莲藕瞬间全部消失了,连汤都消失殆尽,只留下残骸,还能艰难辨认。

网友调侃说:“你们动了老祖宗的甜品,所以老祖宗把汤喝了。

”不过,这锅尘封了千年的汤,要是接触空气不腐烂氧化,那才神奇呢。

神秘的红色小药丸 1965年南京象山发现东晋大墓,出土墓志证明死者为王导家族成员王彬的长女。

墓主人头的旁边有一个圆形漆盒,盒内放着几颗红色药丸。

从出土时候的特殊摆放位置和药物组成成分来看,怀疑这就是那时盛行的丹药。

化验显示,药丸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硫的含量为13.0%,汞的含量为60.9%,另有约26.1%的成分不明。

虽然没有证据表示这位墓主人就是大量服食丹药而死的,但药丸里一大半含量是剧毒的水银,真的要玩。

可怜古人还想着将它们带进棺材,有一日能飞升成仙长生不老! 最后满汉全席来一桌 考古学家在挖掘宣化辽代张氏家族墓葬的时候,当张文藻墓被打开时,这桌的好酒好菜都还码放着,似乎宴席刚散。

如同瞬间凝固的历史,定格在近千年之前,千年的饭局,恍若昨天。

记得几年前这张照片在网上火过一阵,当时有一句诗:“原是将进酒之日,奈何人去茶晾此”。

桌上盛放有秋梨、葡萄、枣子等水果,还有板栗等干果,以及各式烹调好的菜肴,除了糕点已黏连在一起,其余几样食物竟还都能分辨得出。

可见古人吃饭,不光讲究荤素搭配,也和现代人一样要来个饭后水果、餐前甜点。

在吃饭这件事上,古人不比现代人差,只是因贫富差距,古代有大量吃不上饭或者吃不饱的人而已。

当官的、有钱的古人一样吃的倍儿美~~而穷人呢,得先研究怎样能吃饱,然后才能考虑如何吃好。

随机文章王思潮分析北京不明飞行物,飞行高度普通飞机无法达到88年天空上出现孙悟空,悟空踩七彩云惊现空中(专家已辟谣)揭秘美国不敢公开的秘密,早就和外星人建立外交出卖地球换取利益科学另类解读时间之谜,宇宙时间并不存在毁掉你的科学认知美俄让中国不要碰月球,月球上存在神秘势力阻挡人类探索月球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兵变也得讲学问: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的台前幕后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