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一代奸雄曹操讨伐三姓家奴吕布的过程是如何样的?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4 点击数:
简介:话说当年,萦回于脑海中的两大劲敌,一是北方,二是东方。

那么历史上曹操讨伐吕布的过程是怎么样的?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介绍,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先战袁

【千问解读】

话说当年,萦回于脑海中的两大劲敌,一是北方,二是东方。

那么历史上曹操讨伐吕布的过程是怎么样的?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介绍,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先战袁绍,抑或先讨吕布?这个问题,曹操一直在盘算。

当时,袁绍因曹操迎帝都许,内怀不服。

他雄踞四州,诸雄皆畏其强。

建安二年正月,曹操第一次南征,败于宛城。

袁绍得知操败,更加骄横,给曹操书,“其辞悖慢”。

曹操得书,大怒,“出人动静变于常”,情绪有点反常。

大家都认为这是由于失利于张绣的缘故。

钟繇问荀或,荀或说,“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于是去问曹操,操把袁绍的书信给荀或看,并说:“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 曹操“方东忧吕布”,本来打算征服张绣之后即征吕布,接到袁绍的信后有点不冷静了,又在先征吕布还是先征袁绍问题上犹豫了。

荀或即为其分析形势,指出袁绍虽强,但不可怕(荀或对袁绍与曹操之对比分析,详下章),当前最要紧的还是先取吕布,“不先取吕布,河北亦未易图也。

”也认为应该先打吕布,说绍方北击公孙璜,可因其远征,东取吕布。

不先取布,若绍为寇,布为之援,此深害也。

”时,袁绍、吕布既为两强,又处南北相应,郭嘉担心他们联合,所以主张乘袁绍远征、暂时无北方之忧之机,先把吕布消灭了。

曹操很同意他们的意见。

其实,曹操不是没有看到这一点,而是因为还有一些复杂情况尚未想清楚,于是对大家说吾所惑者,又恐绍侵扰关中,乱羌、胡,南诱蜀汉(指益州和荆州),是我独以兖、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

为将奈何?”荀或为其分析了关中的情况,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回答说:“关中将帅以十数,莫能相一,唯韩遂、(当为)最强。

彼见山东方争,必各拥众自保。

今若抚以恩德,遣使连和,相持虽不能久安,比公安定山东,足以不动”。

就这样,曹操的用兵大计又一次在上下商讨之中定了下来。

这是一种“先弱后强”、“有打有拉”、“”、“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

于此,足见曹操兵法运用之娴熟和善于审时度势之才能。

战略方针定下来以后,他马上确立了具体行动策略。

就当时曹操做的一些事看,可概括为: 第一,安抚关中。

曹操根据荀或“钟繇可以属以西事”的提议,“乃表(表奏是形式,实由操命)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

”钟繇到了长安,“移书腾、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各遣子入侍。

”“遣子人侍”,就是送来儿子做人质。

西边之忧解除了。

第二,稳住袁绍。

前已述及,曹操对绍采取了既给高位,又给荣誉,并给地盘的做法。

这种示弱、谋和、以求先把袁绍稳住的策略,已取得了成功。

此时,他更加注意不向河北示兵,而让袁绍倾其全力去攻打公孙瓒。

第三,瓦解吕布内部。

建安三年春,已濒临穷途末路,此时吕布突然醒悟,感到问题不妙,又复与袁术通。

这时,曹操不仅完成了西抚韩遂、马超的部署,而且巳经瓦解了吕布的内部。

史载,陈珪欲使子陈登到曹操那里去,吕布不肯,正好碰上曹操以吕布为左将军,布大喜,即派陈登奉章谢恩,并送操书一封,求得徐州牧。

陈登见操,不仅不为吕布说好话,反而对操说,吕布勇而无谋,反复无常,应该及早消灭之。

操说,“布狼子野心,诚难久养,非卿莫能究其情也。

”曹操为了拉垅陈珪父子,即为陈珪增秩中二千石,拜登广陵太守。

临别,操让陈登暗地纠合部众以为内应,执登手说,“东方之事,便以相付。

”这样,便在吕布内部安下了一颗钉子。

陈登回来,吕布见求徐州牧不得,大怒,拔剑斫桌说,你父亲劝吾协同曹操,绝婚袁术,今我所求无获,而你们父子并显重,是你把我出卖了。

陈登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我见到曹公,对曹公讲“待将军譬如养虎,当饱其肉,不饱则将吃人”,曹公不同意我的话,说养将军“譬如养鹰,饥则为用,饱则扬去”。

回答很巧妙,稳住了吕布,避开了暗通曹操之情,保护了自己。

第四,削弱吕布力量,使其成为孤立的敌人。

史实证明,曹操激化袁术、吕布间的矛盾,收到了一箭双雕之效,不仅打击了袁术,而且孤立了吕布。

同时,他还试图把拉在自己一边,支持刘备抵抗袁术和吕布。

先是表荐刘备为镇东将军,对抗袁术,继而厚遇刘备,以为豫州牧,让其收拢兵力攻打吕布。

刘备虽然失败了,败走曹操,但吕布的力量也大大削弱了。

建安三年九月,曹操开始正式讨伐吕布。

先时,陶谦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屯小沛;陶谦死前又以徐州让刘备。

吕布则自称徐州刺史。

袁术也想得到徐州,因攻刘备,曹操表刘备为镇东将军,以抗袁术。

刘备与袁术相持经月,袁术派将军纪灵等击刘备,刘备求救吕布,吕布“”为其和解。

继而吕布乘虚袭刘备下邳,虏刘备妻子,刘备求和。

刘备还小沛,复合兵得万余人,吕布恶之,又出兵攻刘备,刘备败走曹操。

曹操厚遇刘备,以为豫州牧,益其兵,给军粮,使东至沛,收散兵以图吕布。

吕布遣其中郎将高顺与北地太守攻刘备,曹操遣往救,为顺等所败。

高顺等破小沛,复虏备妻子,备单身走归曹操。

曹操准备领兵亲征吕布,但好多将领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一年前的水平上,皆曰:“刘表、张绣在后,而还袭吕布,其危必矣。

”支持曹操的决策,指出此时与彼时不同,“表、绣新破,势不敢动;布骁猛,又恃袁术,若纵横淮、泗间,豪杰必应之,今乘其初叛,众心未一,往可破也。

”荀攸的分析,意在两个“势”字,一是刘表、张绣“势不敢动”,二是吕布初叛,其势未成。

无疑,这正是曹操决定此时用兵吕布的原因所在。

曹操兵进,刘备于梁国界中与操相遇,遂随操东征。

曹操兵至彭城(今徐州),对吕布说宜逆击之,以逸待劳,无不克也。

”吕布认为“不如待其来攻,蹙著泗水中”。

冬十月,曹操屠彭城。

前此安排好的广陵太守陈登率郡兵为操先驱,进至下邳。

吕布率兵数次与曹操战,皆大败。

曹操攻城急,兵至城下,给吕布送去一封信,陈说祸福,吕布欲降,“陈宫等自以负罪于操,深沮其计”。

陈宫说曹公远来,势不能久,将军若以步骑出屯于外,宫将余众闭守于内。

若向将军,宫引兵而攻其背;若但攻城,则将军救于外。

不过旬月,军食毕尽,击之可破也。

”布然之,欲使陈宫与高顺守城,自将切断曹操粮道。

结果听了妻子有关陈宫不可信任的话,没有按照陈宫的计策办,而是遣人向袁术求救。

袁术本来对吕布一肚子气,仅仅整顿兵马遥作声援,并未正式发兵,吕布以为袁术是因为自己不嫁女,所以不发救兵,于是把女儿绑在马上,趁夜自送女出,结果被曹军乱箭射回。

曹操掘挖濠沟围困下邳,久攻不下,士卒疲惫,暂时收兵。

荀攸、郭嘉急忙阻止,说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 北,其锐气衰矣。

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

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

”曹操于是引沂水、泗水灌下邳。

月余,布益困迫,准备投降,站在城墙上对曹操的兵士说,你们不必困我了,“我当自首明公”。

陈宫急忙阻止说:“逆贼曹操,何等明公。

今日降之,若卵投石,岂可得全也。

“ 时,吕布之众已处慌乱之中。

吕布虽然骁猛,但无谋而多疑,诸将各怀异心,形不成战斗力,所以每战多败。

曹操水困下邳,围城三月,布众上下更加离心◦十二月癸酉其将侯成与宋宪、魏续等一起把陈宫、高顺捉起来,率众投降曹操。

吕布与其麾下登下邳城南门(白门楼),令左右割下他的脑袋送给曹操,左右不忍,于是自己出降。

曹操令人把吕布绑起来,“缚太急”,布请求“小缓之”,操曰缚虎不得不急也。

” 吕布对操说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

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

”时,刘备在旁,吕布顾谓刘备说玄德,卿为坐上客,我为降虏,绳缚我急,独不可一言邪?”曹操意欲活布,令使宽缚,刘备急阻止,说:“不可。

明公不见吕布事丁建阳、董太师乎?”吕布曾是丁原(字建阳)、的部将,二人都是被吕布亲手杀死的。

曹操明白了刘备的意思,点头表示理解。

吕布怒视刘备说大耳儿,最叵信!”曹操遂命人把吕布勒死,然后将其人头送许。

与吕布同时被杀的还有陈宫、高顺等。

曹操杀陈宫前,两人有几段生动的对话,反映出曹操为人的另一面:重义、重情、重才。

现据《志•吕布传》注引《典略》录如下: 下邳败,军士执布及宫,太祖皆见之,与语平生,故布有求活之言。

太祖谓宫曰:“公台,卿平常自谓智计有余,今竟何如?”宫顾指布曰:“但坐此人不听宫言,以至于此。

若其见从,亦未必为禽也。

”太祖笑曰:“今日之事当云何?”宫曰:‘‘为臣不忠,为子不孝,死自分也。

”太祖曰卿如是,奈卿老母何?”宫曰:“宫闻将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老母之存否,在明公也。

”太祖曰:“若卿妻子何?”宫曰:“宫闻将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妻子之存否,亦在明公也。

”太祖未复言。

宫曰请出就戮,以明军法。

”遂趋出,不可止。

太祖涕而送之,宫不还顾。

陈宫死后,曹操厚待其家,养其母,嫁其女,表现出极大的仁慈和宽宏大度。

对于吕布,曹操欲活之,刘备欲杀之。

就政治家的角度言,无可厚非,但就人品言,刘备之谲诈似亦不在曹操之下。

至于吕布乞生偷死,虽可理解,但足见其不明大义,少英雄之气度。

因为就当时的情势来说,曹操最终不能不把吕布杀掉,正如曹操的主簿王必所说布,劲虏也,其众近在外,不可宽也。

”杀布,,一股劲敌就算彻底解决了。

对于陈宫,曹操虽然不无念及曾为自己心腹、劝领兖州等功,但就军法论不能不杀。

陈宫自己也很明白无求活之理,从容趋死。

这是很有的,较之吕布可谓多了几分悲壮之气。

当然,陈宫赴死之前也不再“逆贼”称操,而称其为“明公”,并表现出某些乞求宽其亲属的言论,度之情理,于宫完全可以理解;于操,则体现出在顺境情势下,颇能度情处事。

曹操于建安三年九月率兵击吕布,十月屠彭城,至下邳,围城月余,十二月癸酉(公元199年2月7日)吕布投降,前后不过三个月便解决了最使他担心的劲敌之一。

他为什么能够这样顺利地攻灭吕布呢? 第一,战略决策正确,时机选得好。

先取吕布是曹操同其经过反复磋商定下来的。

本来吕布雄踞徐淮,扼南北之冲,南可连袁术,北可通袁绍,又与刘备相犄角,实难图之。

曹操抓住时机,不仅没有让他形成这种优势,而且使他成了孤立之敌。

第二,战术运用得当。

曹操击吕布没有把战线拉得很长,而是集中力量于一条线上。

曹操出兵在今河南淮阳与刘备相遇,然后合兵直驱吕布老巢彭城(今徐州),屠城之后,即以陈登为先驱直逼吕布败守之下邳(今睢宁北)。

兵至下邳,掘堑而围,并引沂、泗水灌城,下邳四面汪洋,吕布的士兵自然夺气。

一个多月下来,吕布在既无援兵,又无储粮的情况下,而益困迫,不得不降。

这可谓是一次运用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成功战例。

第三,借用非己之兵以益军势。

曹操出兵名义上是应刘备求援而发,实则恰好利用了刘备的万余兵力。

时之刘备如同,合兵归操,殊卖力气,而且让曹操最后下定决心把巳经投降的、本可赦免的吕布送上断头台。

第四,用间成功。

一年前,曹操即已约陈登父子为伐吕布的内应,此举发挥了很大作用,陈登以一郡之兵为其先驱,不仅军事上大增曹操之势,而且政治上瓦解了吕布的军心。

第五,敌方,即吕布策略失当,在客观上为操提供了有利战机。

其一,吕布先战袁术,后袭刘备,未曾虑及曹操即时来伐,自失其援,陷入孤立;其二,不用谋将之策,而听信妻子疑将之言,初不”以逸待劳”以逆击操,后不分兵内外遥相呼应,致使操直捣城下;其三,战酣之际怒辱大将,酿成内变,陈宫、高顺既已被执,城实已破,布便无能为力了,只有在投降或战死沙场二者之间选择。

他选择了前者,但他没有想到在曹操与刘备两大政治权术家面前殊难保住性命。

曹操攻灭吕布是其走向最后成功的重要一步,其重大影响,很快显示出来,第一,解除了北向用兵、尤其是对付袁绍的后顾之忧,不再两面对敌;第二,使袁术成为孤立的敌人,企图南巡北走,均不得逞,愤然呕血而死;第三,使张绣真正认识到出路在于投靠曹操。

一句话,并没有用多长的时间,长江以北,扬、徐、兖、豫便皆为己有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为什么三姓家奴吕布死后一代奸雄曹操不继续霸占绝世美女貂蝉呢

众所周知,是中国古代之一,据说貂蝉只是山西的一个村姑,是部将秦宜禄的妻子(有人说叫杜绣娘),她是司徒的义女,为了报答收养之恩才献身连环计诛杀。

而在《三国志平话》中,貂蝉是吕布的正妻,姓任名红昌,貂蝉只是她的小名,在和吕布失散后才流落到王允家,成为一个歌舞婢女。

其实貂蝉这个人物在真实历史上是无法考证的,我们就暂且说她只是《》中王允的一个婢女吧。

无论貂蝉的身世如何,他都是在吕布死后就销声匿迹了。

而向来喜欢美女,尤其是刚死去丈夫的少妇,他是三国时期典型的“人妻控”。

可为什么吕布死后曹操不继续霸占绝世美女貂蝉呢? 笔者认为曹操不敢霸占貂蝉还是因为这位她之前的丰富经历。

首先,古人对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往往非常迷信,只要是是貂蝉跟过的男人,统统都没有好下场。

在当时的人看来,貂蝉就是一个天生的“克夫”相,虽然她有之貌,可曹操也想多活几年啊。

其次,曹操是一个做事非常谨慎的人,貂蝉曾经为了帮助王允诛杀董卓,不惜献身挑拨吕布和董卓之间的关系。

要知道,吕布和貂蝉的爱情是千百年来世人所传颂的,曹操杀了貂蝉最爱的吕布,如果曹操非要在吕布死后对貂蝉霸王硬上弓,谁知道貂蝉会不会哪一天会想办法为吕布报仇呢? 在曹操看来,貂蝉就是一支“带刺的玫瑰”,稍不注意就会被扎得鲜血长流,而且这“刺”上还可能有剧毒。

总之,曹操没有霸占貂蝉的原因不是他不想,而是不敢,因为可能需要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

随机文章关于秦始皇的东海求仙记?清朝皇帝对太监充满戒心!最后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太监制度终结在他手上日本干细胞再生人体器官,万能干细胞(生命的源头)揭秘卫星拍到的真龙凤凰,太空看冰川与真龙一样揭秘外星人存在终于被证实,金星/玛雅文明成为外星人存在的证据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秦国为什么会成为历史上一度被看成反面教材?

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又是华夏族(前身)自己建立的朝代。

按理说,秦朝的正统性毋庸争议。

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秦朝一度作为历史上的反面教材,其正统性也遭受过后世的否定。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有一段《论正闰》。

“闰”,即是“伪”。

其中就言道:天生烝民,其势不能自治,必相与戴君以治之....秦,汉兴,学者始推五德生、胜,以秦为闰位,在木火之间,霸而不王,于是正闰之论兴矣。

及汉室颠覆,鼎跱。

失驭,五胡云扰。

宋、魏以降,南北分治,各有国史,互相排黜,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

代唐,四方幅裂,朱邪(本邪)入汴,比之穷()、新(),运历年纪,皆弃而不数,此皆私己之偏辞,非大公之通论也。

也就是说,我国历史上的正统之辨,就是始自于汉朝对秦朝正统性的否定。

战国时期,邹衍的五德终始学说开始兴起,而这也成为我国历代王朝阐释其政权合法性的理论架构。

秦以水德自居,其色尚黑。

而“汉”我们一般都认为是火德,其色尚赤(红)。

但实际上,关于汉朝的德运,一度存在争议。

据·荀悦《前汉纪》:..汉兴继尧之胄。

承周之运。

接秦之弊。

汉祖初定天下。

则从火德。

斩蛇着符。

旗帜尚赤。

自然之应。

得天统矣。

其后谓汉为水德。

而以为土德。

及至父子。

乃推五行之运。

以子承母。

始自。

以迄于汉。

宜为火德。

其序之也。

即是说:刘邦定天下之时,以汉为火德,其色尚赤。

而至张苍为相,认为汉朝应为水德。

而贾谊、公孙弘却认为汉朝应为土德。

至刘向、刘歆父子(西汉末年),推五行之运,才再定汉朝为火德。

据《·张丞相列传》:..张苍为计相时,绪正律历。

以高祖十月始至霸上,因故秦时本以十月为岁首,弗革。

推五德之运,以为汉当水德之时,尚黑如故...(张)苍为丞相十馀年,鲁人公孙臣上书言汉土德时,其符有黄龙当见。

诏下其议张苍,张苍以为非是,罢之。

其後黄龙见成纪,於是文帝召公孙臣以为博士,草土德之历制度,更元年。

张丞相由此自绌,谢病称老。

由此可见,五德之运不仅关乎王朝的正统论定,还影响王朝的律历、官员任免等方面。

实际上,无论汉为水德还是火德,都是以否定秦朝的正统性为前提而推定的。

再据东汉·荀悦《前汉纪》:..秦昭灭周。

而诸侯未尽从。

至昭王之曾孙政。

遂并天下。

是为。

有天下十四年。

犹氏焉。

非其序也。

自周之灭。

及秦之亡。

凡四十九年。

而汉祖灭秦。

号曰汉。

故为火德矣。

被推定为木德,而木生火,故汉刚好以火德承继了周朝的木德。

而秦朝则被归入共工氏、有穷氏(后羿)、新朝(王莽)之流,并没有获得汉朝的承认,那为何汉朝要否定掉秦朝的正统性呢? 其一,秦朝的国祚不长,易于被抹去。

自秦昭王灭周算起,秦朝有49年国运。

而自一并天下算起,秦朝的国祚只有14年。

而秦之前的王朝,却都有几百年的国祚。

秦朝的统治,还不到一代人的记忆。

故而,秦朝的合法性也易于被否定掉。

其二,秦朝统一天下的进程中过於残暴,而汉朝又是以革命取得天下,出于政治的目的,而否定掉秦朝的正统性。

秦是之中,最为残暴的国家,也是唯一实行斩首授爵制的国家、屠戮过重,而被山东六国称之为虎狼之国。

且又无信义德政于民,却肆意侵凌奴役六国人民。

故而,在汉朝建立之后,出于政治的目的(山东六国怨秦甚深),也不愿意承认秦朝的合法性。

其三,也与秦始皇焚书坑儒有关。

秦朝的统治过于暴虐,儒生原本对秦朝就没有好感,而秦始皇又作出焚书坑儒等举措,更令儒生们生恨。

而儒生掌握着知识,拥有对政治的解释权威。

肯定秦朝的合法,一定程度上就肯定了秦朝的暴虐统治,也相当于肯定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事件,这显然违背儒生们的意愿。

出于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投桃报李”,汉朝儒生便否定了秦朝的合法统治。

随机文章大理国跟宋朝的关系?三国最狂武将!曾追杀曹操、刘备、孙权 威震江东法国斯卡普eg巡航导弹,射程400公里可打击机库和重要人物银河系中心是什么东西,恐为超巨型黑洞/距离地球2.6万光年太阳系里包括什么,八大行星和不计其数小行星/尘埃(无数小天体)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历史上一代奸雄曹操讨伐三姓家奴吕布的过程是如何样的?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