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称帝后,罗艺举兵造反的真相是?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24 点击数:

【千问解读】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为什么说刘备是道貌岸然之辈 看看称王称帝这两件事就知道了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唐太宗吞蝗》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唐太宗吞蝗》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上学的时候,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唐太宗吞蝗》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作品简介  《唐太宗吞蝗》选自《贞观政要》,由吴兢作,唐朝著名史学家,武周时入史馆,修国史。

耿直敢于犯颜直谏,政治上颇有献替,他的直言敢谏,不愧为一代诤臣。

  作品原文  唐太宗吞蝗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

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duō)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

”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

”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自是蝗不复成灾。

  作品注释  1、贞观二年:即公元628年,贞观为唐太宗年号。

  2、京师:京城,国都、长安。

  3、苑:古代帝王游玩、打猎和躬耕的园林。

  4、掇:抓取。

  5、予:唐太宗自称。

  6、遽:马上。

  7、谏:委婉地规劝。

  8、朕:皇帝自称。

  9、躬:身体。

  10、冀:希望。

  11、是:这(是)。

  12、蚀:吞下。

  13、遂:立刻  14、予一人:古代帝王自称。

  15、咒:批评  16、作:起,兴起  17、其:如果  18、食:吃  19、谏:谏人  20、过:罪过  作品译文  贞观二年,京城长安大旱,蝗虫四起。

唐太宗进入园子看粮食(损失情况),看到有蝗虫(在禾苗上面),捉了几只念念有词道:“百姓把粮食当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这对百姓有害。

百姓有罪,那些罪过全部在我(身上),你如果真的有灵的话,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害百姓了。

”将要吞下去。

周围的人忙劝道:"恐怕吃了要生病的!不能吃啊!”太宗说道:“我真希望它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说完)马上就把它吞了。

从此蝗虫不再成灾。

  阅读提示  本文叙述了唐太宗在蝗灾爆发后,吞食蝗虫的故事。

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唐太宗见到蝗虫后咒骂蝗虫与百姓夺食,“是害于百姓”,可见他首先想到的是人民,忧虑的是民生。

人后又说:“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

”言语之中流露出一个心怀子民的帝王甘愿为人民承担责任的勇气。

当左右劝止他吃蝗虫时,他说:“所冀移灾朕躬,何疾避之?”进一步表现了唐太宗愿为人民承载灾难的勇气和坚决消灭蝗虫的决心。

  精神用意  精神:为百姓着想、忧国忧民、勇于承担责任和坚决消灭蝗虫的决心。

  用意:说明皇帝关心百姓。

  作者简介  吴兢(670—749),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

武周时入史馆,修国史,迁右拾遗内供奉。

唐中宗时,改右补阙,累迁起居郎,水部郎中。

唐玄宗时,为谏议大夫,修文馆学士,卫尉少卿兼修国史,太子左庶子,也曾任台、洪、饶、蕲等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迁相州,封长垣县子,后改邺郡太守,回京又任恒王傅。

与同时代其他官员相比,吴兢的仕途还是较为顺畅的,没有大起大落。

居史馆任职30余年,以叙事简练、奋笔直书见称。

曾认为梁、陈、齐、周、隋五代史繁杂;乃别撰《梁史》、《齐史》、《陈史》各10卷、《隋史》20卷。

卒后。

由其子呈上其未定稿《唐史》80余卷,世称“良史”。

曾从事官府藏书的整理、国家书目的编制工作。

开元中,诏马怀素领校图书,马怀素奏用元行冲、齐翰、吴兢、韦述等26人同在秘阁详录四部书,开元九年(721)共同编成国家图书总目《群书四部录》200卷,由元行冲奏上。

家收藏图书甚富,编撰有《吴氏西斋书目》1卷,著录图书13 468卷,该书目影响颇大。

所藏之书在他去世前后,赠送给外孙蒋乂。

编著有《乐府古体要解》、《唐春秋》、《唐书备阙记》、《太宗勋史》、《睿宗实录》、《中宗实录》、《贞观政要》、《则天实录》、《唐高宗实录》(与刘知己合撰)等,仅《贞观政要》传于今。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唐太宗李世民称帝后,罗艺举兵造反的真相是?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