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原兵变带来了哪些影响?唐德宗因此作出了哪些调整?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24 点击数:

【千问解读】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泾原兵变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泾原兵变是时期一次影响深远的事件,以此事为分水岭,兵变之前的唐德宗锐意削藩,颇有中兴明主的风范,兵变之后他改变了激进的政策,对采取了姑息之策。

对于泾原兵变,以往多是分析其负面影响,但是其实这次兵变也有许多积极因素,唐德宗此后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做了积极的调整,为之后的“”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唐德宗继位后显示出中兴的朝气 平定“”后,对安史余部采取姑息政策,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辛酉,代宗崩。

癸亥,(唐德宗)即位于太极殿。

丙子,诏诸州府、新罗、渤海岁贡鹰鹞皆停。

丙戌,诏禁天下不得贡珍 禽异兽,银器勿以金饰。

丁亥,诏文单国所献舞象三十二,令放荆山之阳,五坊鹰犬皆放之,出宫女百余人。

唐德宗继位后的这些措施颇有中兴气息,他决定改变朝廷之前对藩镇姑息之策,并为此做了各方面的准备。

在财政上,唐德宗任命杨炎为宰相,对财政进行阔斧的改革,实行两税法,增加中央财赋。

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唐德宗注意改善与的关系,吐蕃在和宗时,趁唐朝调走西北驻军平定“安史之乱”,攻占了唐朝的河西、陇右、剑南西山诸地,成为唐朝严重的边患。

大历十四年,唐德宗继位不久后就派出太常少卿韦伦出使吐蕃,并且主动遣返被唐代宗扣压的吐蕃使者和俘虏。

建中四年(783年)正月,唐朝与吐蕃在清水会盟,唐朝达到与吐蕃和好的目的,唐朝的边境压力减小,唐德宗可以从西北调集部分兵力削藩。

二、都是削藩惹的祸 建中二年(781年)正月,成德节度使臣病逝,其子李惟岳请求继承父亲之位,被锐意削藩的唐德宗拒绝。

李惟岳于是勾结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山南节度使,以武力抗拒朝廷。

唐德宗调集兵力,坚决镇压这次叛乱。

“时内自关中,西暨蜀、汉,南尽江、淮、闽、越,北至太原,所在出兵”。

战争初期,朝廷的讨伐进展顺利,到建中三年(782年)二月,山南节度使梁崇义兵败自杀,成德的李惟岳被手下大将王俊武杀死,并向朝廷请降。

魏博的田悦被压制于魏州,淄青的李纳被围困于濮州,只有这两人还在做困兽斗,此时的削藩形势一片大好。

但是急躁的唐德宗走了一步臭棋,在削藩还未完全取得成功时,他就急于重新分配河北地盘,他将成德一分为三,任命张孝忠为易、定、沧三州节度使,王武俊为恒、翼二州都团练观察使,另一降将康日知为深、赵二州都团练观察使。

这个分配方案让王武俊和幽州节度使朱滔非常不满,王武俊认为自己杀死了罪魁祸首李惟岳,功劳比张孝忠大,得到的封赏却不如张孝忠。

此时的深州被朱滔拿下,唐德宗却要他将到手的肥肉吐出来,因此他也心怀愤恨。

王武俊和朱滔的不满被老奸巨猾的田悦洞察,他派人联络这两人和李纳,四人决定结盟共同抵抗朝廷。

王武俊和朱滔联兵南下救援魏州,建中三年十一月,朱滔称冀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李纳称齐王,十二月,淮宁节度使自称天下都元帅,加入叛乱。

三、泾原兵变 唐德宗急忙调兵遣将平定叛乱。

李希烈的叛乱阻断了漕运,使朝廷的财政更加捉襟见肘,唐德宗任命哥舒曜为东都、汝州节度使,带兵与各道军共同攻打李希烈,哥舒曜最初取得小胜,后来被李希烈派兵围困在襄城。

为了援救哥舒曜,唐德宗征召诸道兵马前往襄城,在长安西部防御吐蕃的泾原兵也被征调。

建中四年(783年)十月二日,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带领五千士兵抵达长安。

士兵们希望得到朝廷的赏赐,谁知朝廷一毛不拔,没有任何赏赐,将士们。

十月三日,泾原军前进到了浐水。

唐德宗下诏,命令京兆尹王翃犒赏军队,京兆尹王翔只准备了粗茶淡饭招待士兵们。

士兵们,将饭菜踢翻,扬言:“吾辈将死于敌,而食且不饱,安能以微命拒白刃邪!闻琼林、大盈二库,金帛盈溢,不如相与取之。

” 德宗得知消息后,急忙命令赏赐泾原士兵们布帛二十车,并让普王与学士姜公辅前往安抚,但是为时已晚,乱兵们攻入京城,掠夺府库的财物,唐德宗仓皇逃往奉天。

泾原叛兵拥立被唐德宗扣压在京城的太尉朱泚为首领,朱泚为幽州节度使朱滔的兄长,朱滔称王反叛朝廷后,曾经写密信给朱泚,却被截获上报给唐德宗。

唐德宗虽然没有杀朱泚,但是解除了他的职务,实际上把他软禁起来。

此时朱泚得到泾原士兵的拥立,于是决定向唐德宗展开报复,十月八日,朱泚在长安称帝,他亲自带兵围攻奉天,幸亏奉天城内的大将浑瑊守城有方,一直坚守到李怀光带领的朔方军赶来援助,朱泚看到已经没有攻克奉天的希望,被迫撤军回师长安,历时一个月的“”才结束。

泾原兵变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奉天避难时,唐德宗接受宰相陆贽的建议,写下了《罪己诏》。

《罪己诏》体现了唐德宗的削藩政策变得更为务实《罪己诏》写到“居安忘危,不知稼穑之艰难,不察征戍之劳苦……天谴于上,而朕不悟,人怨于下,而朕不知,罪实在予,永言愧悼”。

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等,有以忠劳,任膺将相,有以勋旧继守藩维。

……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及所管将士官吏等,一切并与洗涤,各复爵位,待之如初,仍即遣使,分道宣谕。

朱滔虽与贼泚连坐,路远未必同谋,朕方推以至诚,务欲宏贷,如能效顺,亦与维新。

其所加垫陌钱税间架竹木茶漆榷铁之类,悉宜停罢。

唐德宗的这篇《罪己诏》非常有名,作用也很大,它出自宰相陆贽之手,尽管如此,诏书也体现了唐德宗执政风格的转变。

首先是承认自己的过错,认为目前的危局是由自己造成的。

其次是改变了以往,到处树敌的错误策略,赦免了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和朱滔的罪过,将打击目标锁定为称帝的朱泚。

这个转变收效明显,田悦、王武俊、李纳皆去王号,上表谢罪,重新归顺朝廷。

李希烈和朱滔则顽抗到底,兴元元年(784)正月,李希烈称帝,国号“大楚”,不久被朝廷击败,贞元二年(786)四月初二日被手下大将陈仙奇毒死。

兴元元年朱滔被王武俊和李抱真打败,被迫向朝廷请罪,唐德宗赦免了他。

兴元元年五月,名将李晟收复长安,朱泚仓皇出逃,逃跑途中被手下杀死。

至此“四王两帝”之乱被平定。

最后是罢除为了筹集军费而增加的增商税、税间架、除陌钱等的政策。

唐德宗由于削藩的开支大,于是决定向长安的百姓征收苛捐杂税,丧失了民心。

泾原乱兵洗劫长安时,他们打出这样的口号:“汝曹勿恐,不夺汝商货僦质矣!不税汝间架陌钱矣!”由此得到部分百姓的拥戴。

唐德宗痛定思痛,终于决定废除这些不得民心的苛捐杂税。

因此《罪己诏》使“四方心大悦,士卒皆感泣”。

对河北藩镇起到一定打击,分化河北叛军的阵营在讨伐成德李惟岳的战争中,幽州节度使朱滔趁机扩大了地盘,成为河北实力最强的藩镇。

泾原兵变后由于唐德宗的分化,魏博的田悦和成德的新继承者王承宗倒向朝廷,在朝廷和这两大藩镇的打击下,朱滔的元气大伤,被迫投降。

由于朱滔被魏博和成德牵制,使他南下和朱泚会师的愿望破产,避免了局势进一步恶化。

唐德宗的削藩,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成果,李惟岳、梁崇义被杀,魏博的田悦、淄青的李纳、幽州的朱滔受到沉重打击,称帝的朱泚和李希烈被杀死,对各藩镇起到一定的震慑力,中央的权威得到一定的重振。

采用怀柔手段削弱藩镇泾原兵变后,唐德宗对藩镇减少动用武力,他通过更怀柔的策略,削弱他们的权力。

第一是采取众分节度使的方法,减少藩镇的地盘。

浙江东西道是重要的财赋之地。

贞元四年,浙江东西观察使韩滉病逝,唐德宗将浙江东西道一分为三,浙西治润州,浙东治越州,宣歙池治宣州。

幽州节度使朱滔和刘怦相继病逝后,唐德宗趁机将幽州的棣州和淄青的德州划分出来,由横海节度使管辖。

第二是由朝廷任命节度使,收回藩镇的权力。

贞元十六年,义成节度使卢群病死,唐德宗派尚书左丞李元素接任。

贞元十七年,河东节度使郑儋死后,唐德宗派员外郎严绶接任节度使。

大力发展泾原兵变使唐德宗深刻领会到“枪杆子出政权”的思想,因此他加强对中央军——神策军的建设。

为了扩编神策军,唐德宗采用了三种方式。

第一是收编其他藩镇的军队。

比如镇国军节度使骆元光死后,他的军队被编入神策军。

第二是朝廷派神策将镇京畿和西北诸镇,将这些藩镇神策军行营。

比如唐德宗曾经以右神策军都将李晟镇凤翔,之后凤翔成为神策行营的一部分,并入神策军。

第三是不定期招募新兵。

经过不断发展,到贞元十四年(798年)时,神策军的兵力达到了十五万。

神策军的壮大,不但可以抗击吐蕃的入侵,也负责拱卫京师的安全,更给后来的唐宪宗留下一支数量庞大的精锐之师,神策军在唐宪宗时为平定各藩镇立下。

调整民族政策“奉天之难”前,唐朝和吐蕃基本保持了比较和睦的关系。

“奉天之难”后,唐德宗请求吐蕃出兵帮助讨伐朱泚,并承诺收复京师后割让安西、北庭两镇给吐蕃。

吐蕃发兵帮助平定朱泚叛乱后,他们向唐德宗讨要安西、北庭两镇。

由于大臣们强烈反对,唐德宗拒绝了吐蕃的要求。

两国因此交恶,之后吐蕃重新成为大唐的边患。

贞元三年(787年),吐蕃大相尚结赞假意要和唐朝结盟,双方在平凉会盟。

狡猾的尚结赞在平凉埋伏了三万人马,唐朝参加会盟的将士“士死者五百,生获者千余人”。

后,吐蕃频频入侵唐朝边境,成为唐朝最严重的外患。

为了解决边患,唐德宗起用了李泌为宰相,李泌提出“西联大食、北和回纥、东结,以困吐蕃”的伟大战略。

北和回纥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唐德宗放下与回纥的恩怨,主动示好,贞元四年,唐德宗将嫁给回纥的合骨咄禄可汗。

贞元五年,吐蕃攻陷唐朝的北庭,北庭是回纥进入西域的重要门户,战略地位对回纥非常重要。

因此回纥集结重兵,于贞元六年与吐蕃在北庭展开血战,经过一年多的激烈争夺,回纥从吐蕃手中夺回北庭,并且重创吐蕃。

东结南诏南诏被称为“吐蕃之右臂”,在时背叛唐朝与吐蕃结盟。

为了斩断吐蕃右臂,唐德宗派韦皋出任西川节度使。

韦皋到任后,加强对吐蕃和南诏的防御,同时对南诏展开招抚。

韦皋在西川多次击败吐蕃,收复了被吐蕃占据的领土,也对南诏产生了强大的震慑力。

吐蕃在西川被唐军击败后,将原先和南诏的兄弟关系改为臣属关系,对南诏横征暴敛,使南诏国主异牟产生了背蕃归唐的想法。

贞元十年(794年)正月初五,唐朝的使臣与南诏在点苍山会盟,确立了南诏臣属于大唐。

李泌提出的断吐蕃右臂的愿望终于实现。

唐德宗通过与回纥和亲、招抚南诏的民族政策,扼制住吐蕃的态势,到贞元末年,基本解决了吐蕃为患的问题,为元和中兴创造了稳定的边疆局势。

结语 泾原兵变对于唐朝政府来说,既是灾难,也是机遇。

它使唐德宗的削藩大计夭折,大唐差点因此灭亡。

但是,这次兵变使唐德宗改变了急躁的削藩政策,在经济上,他取消了因为削藩而临时增加的苛捐杂税,在政治上,他改变了急躁的削藩政策,改为更怀柔的方式;军事上,他大力发展神策军,使朝廷拥有一支数量庞大的中央军;外交上,他采纳李泌压制吐蕃的策略,基本解除吐蕃对唐朝的威胁。

唐德宗做的这些调整,为日宪宗的“元和中兴”创造了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穆姬带来的嫁妆改变了秦国命运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无价之宝?

对于秦国的起源,我在《三朝女眷》中简略说过了,这里就不多说了, 秦宪公、秦武公虽然打败了戎狄,称霸西戎,可是并没有得到中原大国的承认,带领秦国真正走上大国之路其实是五霸之一的。

就我看来在春秋五霸之中,秦穆公是成色最高的霸主。

因为在他的面前的敌人,都是些无比强大的对手,秦穆公凭借自己的能力、智慧、果敢一一打败了他们。

秦穆公在日益的强大中,深切地感受到,想要做春秋霸主,只靠对于戎狄的战绩是不行的,一定还要得到像晋国、齐国这样的大国支持。

所以,秦穆公选择了最简单,也最和平的方式来获得大国的承认,那就是联姻。

齐国离秦国比较远,而且隔着晋国,所以,秦穆公把择偶的对象选在了晋国。

我非常认真的统计了一下晋国的联姻状况,晋国的国君、王子从各国娶的女人非常多,各国的都有,但是晋国的宗室女子出嫁的却少的可怜。

晋国出嫁的女孩大部分都嫁给了秦国,这个举动完全可以证明秦国当时的实力已经达到了让晋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也不敢小觑的地步。

公元前656年,晋献公把太子申生的亲姐姐,也就是齐姜的女儿穆姬嫁给了秦穆公。

我看很多书上说穆姬是晋献公的女儿,我不同意这种观点。

因为所有的第一手的史料都记载穆姬是“晋太子申生姊也。

”为什么史料上不直接说穆姬是“晋献公之女也”呢?这不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情吗? 有的人说,这不一样吗?弟弟的姐姐,和父亲的女儿有什么不一样吗? 不一样就在于,姐姐、弟弟肯定是一母所生,父亲却不一定是亲生的。

上一期我讲过晋献公的原配贾女无子,所以晋献公娶了自己父亲晋武公的妻子齐姜做了夫人,生下了太子申生。

那么,穆姬就很有可能是晋武公的女儿而不是晋献公的女儿。

所以各种史料才会对穆姬的父亲是谁只字未提。

穆姬出嫁,但是她的出嫁并不是这么一帆风顺。

晋献公有个习惯做事情前要占卜,这个我在前边讲过了,虽然卦象显示的事情他是从来不去遵循的,但这种事情已经形成了习惯,这次也不例外。

这一卦,还是那位著名的预言大师史苏算的,卦象从归妹,变成了睽。

这两个卦都是周易里的下卦,本人对周易没什么研究,不敢妄自推测。

所以,直接把结果告诉大家,一共四点: 第一,秦晋两国会发生战争, 第二,战争的结果是秦国胜而晋国败, 第三,晋国的国君会被俘,他在秦国受到姑母的照顾,在六年之后在这位晋女的帮助下抛弃妻子才能逃回来, 第四,晋国的国君在逃回不久后就会死去,地点是高梁的废墟。

从后来的事态发展来看,虽然略有误差,但这四个结果都发生了。

可是晋献公依然“不封建迷信”,占卜吗只是一个程序,只要我认为好就行了。

穆姬按照原计划出嫁,而且还要选择一个陪嫁的女儿,陪嫁的女儿也照样是一个重量级的女性。

陪同穆姬出嫁的媵妾是公子夷吾的亲姐姐,她在穆姬死后,接替了夫人的职务,《.秦本纪》:“夷吾姊亦为缪公夫人”。

这个女人也在秦晋的历史上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她就是史苏预言中的“姑母”。

我在很早以前看央视拍的《东周列国志》电视剧的时候,电视剧里的穆姬在出嫁前就对秦穆公非常的爱慕。

我一向是对这些演义型的电视剧不感冒的,但是这个情节我信了。

为什么? 因为穆姬的陪嫁的奴隶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人,这个人可以说是晋国的国宝,但是他却一直被镶在了丑石之中,晋国只有一个人知道他的价值。

这个人把这个宝贝带到了秦国。

这个人就是穆姬,这个宝贝叫。

晋献公灭亡虞国(今山西平陆东)时,俘虏了虞的大夫百里奚,百里奚在晋国做了奴隶。

当时的百里奚已经七十多岁了,不久,穆姬出嫁,但是令人非常意外的是,这位老奴隶竟然也是陪嫁之一。

晋献公和秦穆公都非常重视这次联姻,是什么原因让穆姬的陪嫁的人中多了这个讨人嫌的老头子呢? 我的理解是百里奚是穆姬亲自挑选的奴隶,穆姬非常了解百里奚的能力,并且安排这个老头子到陪嫁的人群中去,等把他带到秦国之后,再让他发挥作用。

有人会问,难道穆姬不应该把这个人留在自己的祖国吗?穆姬为什么这么做? 因为穆姬很讨厌晋献公,这个自己不知道是该叫哥哥还是叫后爹的男人,当时的晋国正处于之乱中,晋献公对于骊姬的宠爱和对自己亲弟弟的那种迫害,穆姬都看在了眼里。

而且,她还看到了秦国的日益强大和秦国老大秦穆公的出色表现。

秦穆公的远大的志向,对百姓的体恤,对大臣的善待,都让穆姬相信自己要嫁的这个人是一个会在中国的历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是一位伟人。

所以穆姬虽然还未和秦穆公见过面,但爱慕之情已经油然而生。

穆姬认为百里奚这样的人才只有在自己未来丈夫那里才会发挥最好的作用。

所以穆姬决定一定要带走百里奚,当然她想要一个陪嫁奴隶那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如果您是一个较真的人,一定会问,这一切都是你的主观猜测,你还有什么证据吗? 答案是,有。

因为百里奚后来跑了,从秦国跑到了楚国的地盘宛城(今河南南阳),被楚国一个地位很低下的人抓住,百里奚从晋国的奴隶,变成了秦国的奴隶,这回又来到了楚国,还是当奴隶。

很明显晋国人并不知道百里奚的价值,秦国人也不知道百里奚的价值,楚国人更不知道百里奚的价值。

这时候,让人意外的是秦穆公突然知道了百里奚的价值,想用重金把他赎回来。

(《史记.秦世家》:“缪公闻百里傒贤,欲重赎之。

”) 这个事情是很奇怪的,秦穆公为什么突然就知道了百里奚的价值?百里奚为什么是到了秦国才逃跑的呢?既然秦穆公知道百里奚的价值,为什么会让百里奚跑了呢? 很明显,秦穆公做出重金买回百里奚的决定前,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就是当百里奚逃跑的时候,有个人告诉秦穆公放走谁也不能放走百里奚。

这个人一定是穆姬,因为就当时的情况看,没有人比她更清楚百里奚的情况了。

当时的情况很可能是这样,穆姬得知百里奚的贤能,所以告知百里奚跟自己走,到秦国保证让他得到重用。

但是百里奚到了秦国后,迟迟没有得到重用,他认为被穆姬欺骗了,所以选择了逃跑。

其实问题很容易想明白,穆姬和秦穆公刚刚结为夫妻,那时侯的夫妻没有搞对象的过程,彼此之间并不熟悉,你让穆姬上来就和秦穆公提百里奚的事情,那是不可能的。

总给有个过渡的过程吧,但是百里奚别看一大把年纪了,脾气急的很,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找了个机会一拍屁股逃走了。

穆姬对此事大为震惊,所以她赶紧向秦穆公报告了这个情况,秦穆公和穆姬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先前的那种陌生感肯定已经消除,从而马上转入了甜蜜的蜜月期。

所以,秦穆公非常相信穆姬的判断。

秦穆公追回百里奚的过程非常复杂,比追的过程复杂一百倍。

秦穆公起初打算用重金把百里奚赎回来,可是他迅速地冷静了下来,如果这样做,意图很容易被楚人识破,别回来让不出钱也没出力的“楚蛮子”占了个大便宜,那可就是大大的不值了。

事实再一次证明了秦穆公作为春秋霸主绝非偶然,他想出了绝妙的主意。

他派人和楚国交涉,说:“我老婆的陪嫁小臣百里奚到了你们那里,我用五张黑羊皮把他赎回来好吗?”(《史记.秦世家》:“吾媵臣百里傒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

”) 一般人认为,物品的价值是用与其相等的价值的东西去衡量的,况且楚国也并没有听说过百里奚这个人,所以他们并没有多想,交易成功。

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百里奚换了回来,“国宝”失而复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羊皮换相”的故事。

百里奚很快得到了秦穆公的重用,百里奚后来又推荐了名不见经传的蹇叔,秦穆公拜蹇叔为上大夫。

百里奚、蹇叔和他们子辈们的出色表现,令秦穆公最终登上了霸主的地位。

我一直在想,从后来的很多次重要的国策和作战方略看,百里奚的作用是不能替代的。

而且他使秦国真正走向了正统的王道之路,秦国之所以能够在最后一统天下与百里奚在国策上开了个好头不无关系。

晋国和楚国都与百里奚无限的接近却没有发现这个人才,如果不是秦国,这样一个人才差点就被淹没在了历史的烟云之中。

而改变这一切的是一个女人,而制造这一切的源于一个女人对于一个男人的爱恋。

当然,穆姬在历史舞台上的作用并没有停止,而是越来越大。

晋国在晋献公晚年,骊姬之乱爆发,太子申生被迫自杀,公子夷吾跑到了梁国。

上期讲过,里克杀死了即位的奚齐和卓子,而公子不肯回国即位,所以公子夷吾便向秦国借兵,当然条件是割地给秦国。

秦国答应借兵,在夷吾临走前,穆姬把自己的弟妹,也就是已故太子申生的妻子贾君托付给了夷吾,并告诉夷吾,回国后一定要把失散在各国的公子都接回来,穆姬这么说的理由是这些晋国的王室成员,是你的左膀右臂,只有取得他们的支持,你的王位才能坐稳。

(《列女传》:“公族者,君之根本”) 我在上一讲说过,三公子都是有贤德的人,夷吾也不例外。

但是权利这个东西,一旦得到就会使人变质,失去自我,夷吾也不例外。

当夷吾真正登上王位的时候,权力的欲望开始使这个曾经有过贤德美誉的人变质,夷吾丑陋的人性开始显现出来,原来那个夷吾已经,我读完这个故事才知道天使和恶魔原来是如此的接近,只需要川剧中演员变脸的眨眼功夫而已。

夷吾先把自己的嫂子贾君占位己有(《左传.僖公十五年》:“晋侯烝于贾君。

”),然后做出决定,禁止接纳其他公子回国,当然我们都知道能对晋惠公造成威胁的只有公子重耳。

实际上夷吾是不想让重耳回国。

这两个举动,使穆姬非常震怒。

接下来的事情更让人感到一种人性的蜕变是如此之快。

晋惠公先杀掉了为自己即位立下的里克(赐死),也不再提把晋国河西土地割让给秦国的事儿。

此时,上期的太子党党首丕郑向秦穆公进言支持重耳回来即位,赶走夷吾。

他贿赂吕省、郄称、冀芮三位大夫要求他们支持这件事情。

但是这件事情并没有得到三位晋国大夫的支持,丕郑还因为这件事情被处死。

这充分的说明了一件事情,此时的晋惠公不仅得罪了秦穆公,连晋国的内部也多有人对他不满,用一句歇后语来形容就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 而此时的丕郑的儿子丕豹逃到了秦国,要求秦穆公讨伐这个背信弃义的夷吾,令丕豹没有想到的是,秦穆公驳回了他的要求。

不过丕豹此去秦国也不是毫无收获,秦穆公留用了他。

秦穆公之所以不同意攻打晋国,除了他认为百姓是无辜的(百姓苟不便)外,还有一个理由他说不出口,就是他对于讨伐晋国真的无十足的把握,从后来韩原之战的结果上看,秦国也只能算是险胜,秦穆公的这种担心是不无道理的。

但是很多事情叫做“是可忍孰不可忍”。

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了大旱灾,晋惠公没有办法向秦国借粮。

秦国此时意见分成了两派,百里奚认为救助邻国是大国的风范(《史记.晋世家》救菑恤邻,国之道也。

)前边说过的被秦穆公留用的邳豹则主张应该趁此机会讨伐晋国。

秦穆公此时做出了决断,也说出了决定他一生命运走向的一句话:“其君是恶,其民何罪!” 这是我听到了春秋霸主所说的话中最令我感动的一句,不管这句话,是真心还是假意,是发自肺腑,还是政治考虑,我都觉得,能说出这句话的人堪配拥有天下。

粮食运来了,晋国的粮荒解决了。

这件事情说来也巧,公元前646年,也就是秦国借粮的第二年,秦国自己也发生了灾荒。

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改善秦晋关系的机会,可是晋惠公竟然也要召开会议讨论一下,大夫庆郑认为人家秦国没有和我们追究那些应该割让的土地的事情,还在我们遭受饥荒的时候帮助过我们,现在人家遇到困难了,我们去帮助他们,这有什么疑问吗? 竟然就是有人提出了疑问,一个混蛋逻辑的疑问。

晋惠公的舅舅虢射说道:“去年老天把晋国赐给了秦国,可是秦国偏偏不要,现在老天又把秦国赐给了晋国,这样老天给的机会怎么能够放弃呢?现在就是攻伐秦国最好的时机。

”(《史记.晋世家》:“往年天以晋赐秦,秦弗知取而贷我。

今天以秦赐晋,晋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

”) 历史证明,混蛋也是一种传染病,会从一个蠢人传染到另一个蠢人身上,而这种传染的媒介叫做利益。

晋惠公当时的眼前看到的只是吞并秦国的利益会有多大,却没有想到,秦国对于自己的帮助和此次出征的风险。

一次以怨报德的行动开始了,而打败秦国这个战略目标,晋惠公也几乎做到了,几乎做到了的意思就是他失败了,而且败得很惨。

战争的胜利需要什么?我感觉需要的是一种实质的正义,这种正义会使作战的战士勇气倍增,会使参战的所有人都认为自己一定能够获胜。

可是,晋惠公不知这种正义现在在秦国一方。

晋国派兵伐秦,秦穆公此时终于露出了一代霸主的狰狞面容。

来吧!谁怕谁?秦军也出发了,向晋国开来。

公元前645年,历史上著名的韩原(山西河津县、万泉县之间)大战爆发。

这场战争是相当惨烈的,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容易。

刘向在自己的著作《说苑》里记述了这场战争,《史记》也采用了这个说法。

秦国的军队先是进攻晋军,但是久攻不下,反而被晋军包围了,此时秦穆公的处境十分危险,差一点就被俘虏了,没想到在危急的时候从斜刺里冲出三百个野人(流民),这三百个野人的加入,立时改变了战局,已经厮杀的筋疲力尽的晋军被冲散,晋军大败,而秦穆公在这场战役中俘虏了晋惠公。

从来就没有的好处,这三百多个野人的加入,源于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叫做“缪公失马”。

秦穆公走丢了一匹好马,出来寻找发现岐山下有三百多个野人正在吃这匹宝马良驹的肉。

此时的秦穆公不但没有生气,也没有处罚这些大胆妄为的流民们,还取来了酒分给这些人喝,因为秦穆公知道,吃完马肉不喝酒是非常伤身体的。

这个故事,很多人认为是刘向编造的,我倒是愿意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因为这个故事符合秦穆公的一向作风。

秦穆公终于又见到了忘恩负义的晋惠公,他真的急了,愤怒了,他想要杀了晋惠公祭祀上天(《史记.秦世家》吾将以晋君祠上帝。

) 此时,连周天子都被秦穆公的愤怒吓坏了,忙派人来说情。

当然周天子的话在当时各大诸侯中,那就算是一个连臭味都没有的“屁”,放了也就放了,谁都不会理会的。

晋国的大臣印饴甥也来为晋献公求情,我真不知道这哥们怎么想得,天子的话尚不能改变什么,更何况是你一个小小的晋国大臣呢。

所有人都认为这次晋惠公肯定完了,难逃一死。

可是事实上,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人能够改变秦穆公的主意,此时这个人站了出来。

这个人大家也能猜出来,对,这就是穆姬。

穆姬此时知道已经很难平息秦穆公愤怒的心情了。

此时的穆姬只能用一件东西赌上一把,这件东西如果不管用,那就是大罗神仙下凡恐怕也难以改变秦穆公的心意了。

穆姬的赌注是她与秦穆公十多年的夫妻情分。

“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比海深。

” 这句话用在秦穆公和穆姬身上准确到了极致。

穆姬带着太子茔(ying,一声),公子宏,和女儿简璧,踏着柴草,穿着丧服,来迎接凯旋而回的秦穆公。

穆姬对秦穆公说道:“上天降下灾祸,没有让我们两国化干戈为玉帛,反倒让我们两国刀兵相见,夷吾在秦国的时候,我没有教育好他,是我的责任。

如果夷吾真的来到秦国,他早上来,我晚上就自焚而死。

” 穆姬以生命来要挟,使秦穆公非常的害怕,因为他非常爱自己的夫人,很怕失去她。

虽然他很痛恨晋惠公,但是面对与自己朝夕相处,一心一意为自己好的夫人,秦穆公冰冷的心融化了,秦穆公那双充满血色的双眼,终于恢复了正常。

秦穆公最终选择了他与穆姬的情意,放弃了杀晋惠公的念头,这根本不是出自政治考虑,因为杀掉晋惠公,晋国马上就会陷入大乱之中,这对秦国是非常有好处的。

可是秦穆公放弃了,因为他爱他的夫人,仅此而已。

《史记.秦本纪》:“缪公曰:“我得晋君以为功,今天子为请,夫人是忧。

” 秦穆公干脆再卖周天子一个顺水人情,但是谁都知道在这件事情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穆姬,穆姬在秦穆公心中的地位是没有人能够取代的。

以上就是穆姬和秦穆公的故事,我感觉这是一个老式的爱情故事,讲的是一个爱会的故事。

随机文章武则天孙姪女声势不输姑婆元配阻止她上位遭废为庶人派太监偷偷烧大臣朝服隔年发现洞还在!朱元璋下令:杀了小行星撞击云南事件真相,或为陨石坠落威力相当于为原子弹7%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不能双重标准,否则会让自己陷入混乱美国超级黑科技tv-8核动力坦克,克莱斯勒打造水陆两栖核战坦克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昭通市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3教育体制,能否带来更高薪资岗位?

昭通市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3教育体制的简介3+3教育体制的具体内容与优势“3+3”教育体制是指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接受3年的基础教育与专业课程培训,随后进入高等教育阶段进行3年的深造。

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育单一性,将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有效结合,强化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比传统的职业教育,这种模式更加注重实际操作能力与理论知识的双向提升,培养了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学生不仅能在三年中获得初步的职业资格和实践经验,还能通过后续的高等教育阶段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这样的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竞争力,也让他们更具备在未来职场中脱颖而出的能力。

就业市场的需求与挑战随着社会对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在特殊教育领域,技能型人才的薪资水平普遍较高。

对于完成3+3教育体制的学生而言,毕业后不仅可以进入普通的职场,还能选择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尤其是涉及到残障人群照护、辅助技术以及特殊教育相关的岗位。

然而,这也意味着,尽管3+3体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升学机会和就业选择,但要想获得高薪岗位,学生必须在教育期间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获取实践经验,并与行业需求相匹配。

否则,即便获得了更高层次的学历,也很难突破低薪领域。

因此,教育体制的优势最终还是取决于个人的努力以及社会对相关岗位的需求程度。

特殊教育领域的薪资前景特殊教育领域近年来随着社会重视程度的提高,逐渐成为薪资水平较高的行业之一,尤其是对具有高技能和高学历的专业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

对于从昭通市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学校通过3+3体制培养出来的学生来说,进入特殊教育领域并从事相关工作有着一定的薪资优势。

特别是在一些特殊的教学场所或辅助性岗位,具备一定学历和技术水平的工作人员薪资会高于一般的职位。

随着社会对残障人群、老年人群体等特殊人群的关注度提升,相关领域的就业机会逐渐增多,需求也愈加旺盛。

完成3+3教育体制的学生,通过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能够顺利进入这些领域,并取得较为可观的收入。

然而,想要获得高薪资的岗位,除了依赖学历外,还需要依靠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积累经验和与行业发展保持同步。

高薪资岗位的竞争力和发展空间尽管3+3教育体制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升学与就业机会,但要获得更高薪资的岗位,学生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竞争力。

首先,在就业市场中,不同职位的薪资水平存在差异,学生毕业后若想进入较为高薪的领域,除了学历外,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那些能在工作中展现出较高工作效率、较强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员工,往往能够得到更好的晋升机会和薪资待遇。

此外,特殊教育领域并非单一且静止不变,随着社会发展和政策的变化,新的职业岗位和更高薪资的机会会不断涌现。

对于完成3+3教育体制的学生而言,如果能够保持学习的热情,适应行业的发展趋势,积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完全可以通过个人努力获得更多的职业发展空间。

总的来说,昭通市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3+3教育体制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通过这种体制,学生能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平衡,逐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然而,是否能够获得更高薪资岗位,最终还是要依赖于学生自身的努力、行业需求的变化以及个人适应市场的能力。

因此,3+3教育体制无疑为学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但要想真正进入高薪领域,学生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勇于迎接职场的挑战。

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教育体制所提供的机会,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和薪资回报。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泾原兵变带来了哪些影响?唐德宗因此作出了哪些调整?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