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发生的靖康之耻到底是什么样的 这个耻到底有多耻
【千问解读】
对北宋之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有多“耻”? 前言 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繁荣的朝代之一,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更是有语:“之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
但是,在繁荣的经济、文化之下,北宋的灭亡却是屈辱的。
靖康之耻中,不仅、二帝身陷囹圄,就连后宫妃嫔、宋徽宗的21个公主也都被金人掳掠而去。
而等待她们的自然是悲惨的命运。
北灭 北宋是一个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王朝,怎么就会被金国灭国呢? 首先,彼时北宋的政治状况,丑闻多发。
年间,就有两位宰相争夺老婆的事件发生。
并且,这其中还有违法以及欺君的行为。
如此混乱的王朝内部,怎么不令人堪忧。
其次,北宋经济高度发达,尤其是商业税收更加高,到了在位期间,国家的财政收入早就过亿,然而国库仍是空空如也,那么这些钱哪去了呢? 国库中的钱财去向主要有三点。
第一, 每年赔偿周边各国的岁币。
由于北宋重文轻武的社会环境,导致一旦与周边各国开战基本都是战败,很少有胜利的时候,再加上北宋从宋真宗开始就不喜欢打仗,一般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就不动手,所以每年给周边各国的岁币是国库的重要支出。
第二, 北宋的“冗官”导致国库支出过大。
北宋有独特的官员体系,想要在北宋为官,除了参加考试这一项外,还可以通过祖辈的萌荫为官,凡是在朝廷为官且到达一定品级之后,家中的儿子就可以通过父祖的功绩为官。
除此之外,北宋的官员体系十分复杂,一个岗位明明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偏偏要安排三到五人,并且还有许多荣誉性的官职,压根就不需要做事就可以领到国家的工资,于是国库的财政支出也逐渐增多。
第三, 皇帝的巨大花销。
北宋前期皇帝生活都相对比较简朴,但是到了北宋末期,宋徽宗继位之后开始大肆修建亭台楼阁,甚至不惜万里运送花石纲,恨不得倾尽天下财力只为修建良艮。
国家财政如此,那么前线的士兵也就更加不受重视,吃不饱穿不暖也是常有的事,那还能专心抗击敌军。
北宋后期国家军事力量太弱,皇帝又偏听奸臣之言,能够上阵打仗的将军少之又少,更何况是抵抗初起的金国元帅。
在金军攻打辽国时,北宋联合女真双面夹击辽国,辽国灭亡后,金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北宋。
1125年,金国便在完颜宗望等人的率领下攻宋,军队连破数城,直逼东京。
宋徽宗作为皇帝,不思抵抗妄图弃国逃跑,后又不得已传位太子。
而金人的第一次围攻东京开封之战中,好在完颜宗翰部被拌住,又有西军的到达,也让金人不得不选择撤军。
可是,就在不久之后金人再度南下。
与第一次围困东京开封相比,这一次金人准备更加充分,不仅实现了对开封的合围,更是实现了破城。
宋代朝堂内的战和不定,君王昏聩以及长久积淀下来的积弊也终于葬送了北宋王朝。
而在金人破城后,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宋代的宗亲贵胄自然也不例外。
悲惨命运 被金军俘虏的公主就有21位,其中有两位最受宋徽宗的宠爱,分别是赵金奴和赵璎珞,亡国被俘之时,她们两人一个25岁,另一个才只有16岁。
赵金奴被俘虏后,成为金国完颜昌的妾室,后来完颜昌被金熙宗杀害后,她又被招进宫中侍奉金熙宗。
赵璎珞更惨,她因为貌美被完颜宗翰霸占后,趁着守卫不严,直接偷偷跑出来,跑到五国城后被抓了起来直接处死。
赵多福被掳走的时候只有十七岁,还未出嫁,长得美艳动人,金兵打算把她献给金太宗,但在进献途中一些金兵看上了年轻貌美的柔福公主,于是就将她玷污。
虽然公主最后依旧被进献给金太宗,但是由于公主在途中的遭遇,导致公主身体虚弱,郁郁寡欢,再加上不能主动迎合金太宗,所以金太宗并不喜欢这位公主,一气之下就将她送进了金人官兵用来寻欢作乐的,在里面她受尽了屈辱。
几年后,赵多福被盖天大王完颜忠贤所救,完颜忠贤将她赐给一个汉人做妻子。
此时赵多福虽然彻底结束了屈辱生活,但她也因为多年来受到了凌辱身体变得极其虚弱,年仅三十岁就去世了。
但是最悲惨的当属茂德帝姬,她的名字叫做赵福金,她被百姓认为是宋徽宗最美的女儿,也是宋代的一国之花。
当时金军的统帅完颜宗弻早就对茂德帝姬充满幻想,攻入皇宫后,第一件事就是逼迫皇帝将茂德帝姬找出来。
懦弱的皇帝不敢违抗,只好指使手下找到自己美貌的妹妹,后来茂德帝姬拼死反抗,不愿去完颜宗弻的身边,没办法,作为哥哥的宋钦宗只好用酒将她灌醉,就这样,一国公主被自己的哥哥当成歌姬抬到了敌人的床上。
当时的男人总是喜新厌旧,完颜宗弻也很快就腻了这位帝姬,于是就将她送给了完颜宗望,这对于茂德帝姬来说这不过是换一个人凌辱她罢了,周周转转,茂德帝姬被送到了完颜希尹身边,完颜希尹是一个虐待狂,他与宋军作战多年,心硬如铁。
他生性残暴,对于娇滴滴的公主毫不留情,于是他就将在战场上的失败全部发泄在这个敌国公主身上,可怜的茂德帝姬被弄得生不如死。
第二年,茂德帝姬就死在完颜希尹的军营之中,史书记载是“谷道破裂而死”,那时的她年仅22岁,一国公主到底经受了怎样的凌辱,从她的死因就能看得出来。
至于其他公主如赵佛保、赵圆珠等人亦是或者沦为妾室,或者沦为奴隶,而如赵仙郎、赵香云、赵金儿等公主更是未及入金便被折磨至死。
总结起来就是,北宋被金军俘虏的21个公主们没有一个有好下场,不是被活活折磨死,就是一生为奴为婢,十分悲惨。
总结 北宋之亡,有其历史溯源,亦有其必然之因果。
然而,纵观历史如北宋之亡之惨状者,却无出其右。
靖康之耻,也成为了宋廷的一大拐点。
而在这股历史洪流中,曾经贵为大家闺秀的公主们也只能落得一个悲凉的结局,又怎不令人唏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一代奸雄曹操墓发现兵马俑 竟是盗自秦始皇嬴政陵墓地宫?
楚霸王项羽为什么要一把火烧毁阿房宫?绝非是头脑发热
古诗赋有这样描述:“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你看,连绵三百余里,一宫之间,气候不齐,我们常说的东边日出西边雨,竟在一座宫殿里呈现,这气派! 这名篇叫做《阿房宫赋》,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可遗憾的是,甚至它的原作者,人都无缘一见阿房宫真身,靠的全是想象和流承下得民间传说。
为什么呢?原来,这座耗费秦国巨大人力物力兴建的宫殿(“隐宫徒刑者七十馀万人,乃分作阿房宫”),却不幸成为史上寿命最短的形象工程。
秦皇挂了不过几年,远道而来的,一把火就给烧了。
网络配图 那么,问题就出来了。
项羽同志为何要将这恢弘的建筑群呢? 当然,我们可以这样解读:阿房宫是农民苦难的象征,是奢华的象征,只有烧了阿房宫才能体现出项羽反对秦朝残暴统治的决心,才能换取广大人民的支持。
当然,这或许是符合传统教科书模式的答案的标准配置:字正腔圆,满满的情怀,有象征意义、有反抗暴政决心、还有紧密地联系劳动人民。
只是,这样的解读,无非是我们的一厢情愿,也拔高了项羽的政治觉悟。
至少,在《》里是这样记载的:“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
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看的出来,项羽所做作为,根本是的。
不得人心,为何还要做?原因很简单:给人民一个下马威!潜台词大概就是:秦国的人民啊,你们瞧,秦皇是个多牛气的人物啊,可在我项羽眼里,不过冢中孤魂,惹得我不高兴了,不也是一锅端了?你们这些平头百姓,还不给我老实点,要是搞得我生气了,放把火把你们家也烧了。
于是,就有了先前的记载:“恐,不敢不服”。
当然,项羽也不全是立威。
至少,还有泄私愤的情绪在里头。
原来,项羽有个叔父叫,是个很有本事的人,也是他的蒙老师。
后来在反秦的战役中,战死了。
打战得死人,这本是常事。
可死了是自己的叔父,项羽情感上受不了,在这样巨大的悲痛情怀驱使下,就有了后来名震天下的,“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当然,项羽胜利了。
到了秦都咸阳,看着阿房宫富丽堂皇模样,想想自己行军打仗那个,叔父还无端惨死,心里一个反差对比,情绪自然出来,索性放火烧了。
据记载,这火烧了三月都停不下来,可见项羽心中的怨念多深。
网络配图 威也立了,愤也泄了,房也烧了,我们的文章也该结束了吧?如果就此结束,也许就太低估项羽了。
其实,项羽这哥们烧房,或许还有一层较深的考量。
《史记》有记载:“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项羽答)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什么意思? 就是有人给项羽出主意了,要他干脆就在秦皇的老家这安家生根算了,风水好。
可项羽回答却挺搞笑的,风水好有什么用,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外面混得有个屁用,得衣锦还乡,不然儿时玩伴狗娃啦、铁蛋啦,还有隔壁家老王、对门豆腐婆娘怎知道我混得如此风光?当然,项羽倒也说到做到,定都在自己的老家附近,彭城。
可是,回家就回家,烧房子干嘛? 回答这个问题,还得搬出《史记》:“萧丞相营作,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宫阙壮甚”。
有人或者不解,文字记载的是,和项羽何干?网络配图 对,萧何和项羽没有太多关联,此时的项羽也早已乌江自刎了。
但我们可以看看,萧何做了什么?兴建未央宫,“宫阙壮甚”,那可是相当地气派。
对于萧何的所为,当时天下初定的也颇为不解,问道:“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的回答是这样的:“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你看,一句“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就核心思想出来了:宫殿象征权力威望,一定得气派,得彰显气度,使诸侯敬畏,使人民臣服,甚至连后世的人都是没有办法改进超越的。
这下,知道项羽为何烧阿房宫了吧?宫殿是个人权威的象征,什么人住什么样的房子! 而我们项羽同志,刚才已经讲了,早做了衣锦还乡的打算,可这彭城宫殿,哪有阿房宫气派呢?分封天下的时候,这阿房宫究竟给谁住?这是个问题。
恐怕谁住都不太合适。
项羽这哥们,自诩为天下第一人,自命不凡,怎容许别人住着比他家大的房子,挑战他无上的权威呢?即便是空着,可把阿房宫这座前无古人甚至后无来者的宫殿华丽丽地放在前秦的老巢,难免不遭人觊觎,给自己留下隐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