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剪辫子之风是何时开始的 剪辫子的人就不怕被杀吗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0 点击数:
简介:很多人都不了解剪辫子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在清军入关建立中原政权伊始,就对占领地人们推行了剃发留辫政策,即除了用于编辫子的头顶和后部毛发外,前顶及周

【千问解读】

很多人都不了解剪辫子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在清军入关建立中原政权伊始,就对占领地人们推行了剃发留辫政策,即除了用于编辫子的头顶和后部毛发外,前顶及周边部分的头发全部剃光。

这种政策之血腥,可谓,真真到了“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地步。

清政府就是以这种血腥的“留辫运动”树立了自己绝对的统治权威。

因之,留不留辫子,在有清一代,始终是个重大政治问题,执法甚酷。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党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剪辫子激发民众的反清意识。

随之,剪辫子运动席卷全国,革命军政府专门成立宣讲团与“剪辫队”,见了男人的辫子就剪,以期结束一个旧时代,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现在,我们回到本文的主题,那就是剪辫子之风始于何时? 事实是,剪辫子之风,并不是在建立以后才开始的。

晚清时期,剪辫子之风就已经刮起。

1840年,西方列强,尤其以英帝国为首的侵略者,用坚船利炮开道,发起了对清朝的鸦片战争,从此,渐次打开了清朝的国门,清廷也被迫开始了对外开放的。

到了晚清,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不断发展,对外贸易、科技、文化等的交流日益增多。

尽管清朝的主流意识是把外邦当夷敌看待,以上对下,以尊对卑,甚至把外交部称之为“理藩院”,以此鄙视洋人,但还是有许多进步人士甚至王公大臣提出剪辫子的要求。

有识之士或叫进步人士提出剪辫的要求不足为奇,革命派以剪辫子之行动用来反清更不足为奇。

让人感到惊奇的是,那些满清亲贵为何也有了剪掉辫子,“背叛祖宗”的想法和行为了呢?难道他们就不怕政治不正确,,触犯大清律例,惹来杀身之祸吗? 然而,让人心知肚明的是,那个时候,晚清国门已洞开,洋人已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国人也开始走了出去,那根辫子在中国人脑后拖了两百余年,此时,不仅太累赘,太扎眼,也太落伍了。

毕竟,晚清与清朝建立之初,国情已发生巨大变化,诚所谓也。

1872年,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带往美国留学的幼童,脑后就都拖着辫子。

这些头上编着辫子的小男儿到美国后,美国小孩常常跟在他们后面喊“中国女孩子”,甚至指着辫子侮其为“猪尾巴”。

逐渐地,“祖宗之法不可变”一说,已被洋人破坏得。

再说,能长期垂帘听政,不肯还政于皇上,不也是对祖宗之法的一大破坏吗? 如此看来,剃发留辫的祖宗之法是到了非变不可的时候了。

1898年,康有为给上了一道《请断发易服改元折》,呼吁率先剪辫断发,改换服装,给国民做个榜样。

他对男人留辫子诘道:“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

康有为还把去辫与工业生产联系起来,他痛陈道,“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

” 1900年,章太炎在上海当众剪掉辫子,引起轰动。

20世纪初,伴随着革命党人反清革命高涨的到来,很多青年厌恶地把辫子称为“烦恼丝”。

1902年以后,中国大规模地往日本派送留学生,他们中不少人到了日本就剪掉了辫子。

不仅留学生,国内新式学堂的学生也出现了剪辫子的风潮。

1905年,清末重臣爱新觉罗·载泽、司法部长戴鸿慈到西方考察宪政,40多个随员中剪辫子的占了一半。

年轻贵族,子弟中,不少人在革命前就剪掉了辫子。

更让人感叹的是,1908年慈禧出殡的时候,英国《泰晤士报》记者拍下当时的照片,骑在马上的新军士兵,也都剪了辫子,脑后光秃秃的。

也是在1905年,蔡元培在上海中国公学读书时,学生基本都剪去了辫子。

时代在变,形势比人强。

此时的清朝最高统治者,对剪辫子风潮,只得睁只眼闭只眼,不置可否,再也没有了入关时,那种“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杀戮蛮勇了。

1911年10月10日,凡是参加武昌起义的所有将士和民众都剪掉了辫子。

见大清大势已去,一些清朝的官僚政客也开始借剪辫跟上形势。

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的那天晚上,袁世凯也剪掉了辫子,由此,成为了“革命同志”。

当然,清朝灭亡后,随着剪辫风潮的退去,留不留辫子,留什么发型,基本上与政治无甚关系了,尽而渐渐还原为民众自由选择的风俗习惯了。

无疑,这是辛亥革命后,历史的一大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清朝有一支特殊部队,驻守在宁古塔

古代有一种刑罚叫流放,意思就是免去犯人的死罪,把犯人押到荒凉偏僻的地方。

而这样的刑罚看起来是体现了统治者仁慈的一面。

但实际上,被流放的犯人大部分都会死在路上或者染病去世。

因为古代交通不便,流放地在千里外,犯人必须步行,路上也有可能遭到衙役的虐待。

而在清朝,如果犯人被流放到这个地方,就很难存活下来。

这个地方就是。

宁古塔不是塔的意思,在满语中是六个,代表六个城池。

相传是的曾祖父六个儿子的居住地。

地址位于东北的牡丹江附近,地处偏远,天气恶劣。

所以很多犯人被流放到宁古塔,往往在路上已经被饿死,或者被狼豹吃掉。

而最可怕的是到了宁古塔之后。

很多犯人到了宁古塔之后,有点地位和文化的也许被当地人聘请为老师。

比如诗人吴兆骞,在当地得到了优待。

而清朝很多因为被流放到宁古塔的文人,待遇都不错。

但大部分的犯人都会变成了披甲人的奴隶。

清朝有一支特殊的部队驻扎在宁古塔,里面分为披甲人、旗丁。

披甲人平时干活,有战事就披上盔甲到前线。

而披甲人都是投降之人,并不是什么善类,他们的地位远低于旗丁。

所以充当披甲人奴隶,地位也就更低下。

披甲人对奴隶可以任意使唤,即使折磨而死,也不会受罚。

奴隶们整日干活,一年四季不停歇,所以很多人身体柔弱的也被累死。

而男奴隶还好,只要做苦力,但女奴隶更加悲惨。

披甲人可以霸占她们。

即使女奴隶已经有丈夫,但披甲人只要是看上某个女奴隶,都会强行夺过来,下场非常惨。

所以很多丈夫得知全家被流放到宁古塔,他情愿选择杀掉自己的妻女。

因为到了那边后,女人会遭到比死还可怕的折磨。

随机文章大理国跟宋朝的关系?汉朝的成就有哪些?揭秘印加儿童木乃伊真相,活生生儿童被当成祭品活埋(陋习)外道魔像vs人柱力,九尾人柱力集齐面前能与魔像一战战斧式巡航导弹的研发过程,最初精度30米险些夭折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清朝风流皇帝乾隆的宠臣和珅和福康安,他们谁更厉害?谁更有钱一些

“一朝天子一朝臣”,在位60年,真正宠信的大臣有两个,一是,二是。

他们一文一武,在朝廷里地位显耀,权倾一时,格外引人注目。

和珅和福康安,他们谁更厉害? 首先来看出身。

“龙生龙,凤生凤。

”清朝是一个很讲究出身的朝代。

如果你运气好,投胎到满洲人家,一定会比汉人子弟少奋斗很多年。

如果像和珅、福康安这样,大家都是满洲八旗呢?那就来比一比了。

和珅是满洲正红旗人。

正红旗人属于下五旗之一,并不特别尊贵。

和珅的父亲常保是福建副都统,也不算权贵人家。

而且和珅少年时代就先后失去了母亲和父亲,家道中落,差点被同族人扫地出门。

福康安是满洲镶黄旗人,镶黄旗是上三旗之首,由皇帝所亲统,可谓异常金贵。

福康安是经略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傅恒之子,又是嫡后孝贤皇后的侄子。

福康安出身名门世家,很小的时候就被乾隆皇帝安排在宫内抚养,聆听皇帝的谆谆教导。

很显然,福康安的出身比和珅强太多,简直有云泥之别。

其次来看官职。

和珅是文人出身,官至拜文华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

清朝没有设置宰相职位,殿阁大学士有宰相之名,军机大臣有宰相之实。

所以,和珅算是货真价实的宰相了。

福康安是武将出身,比和珅小了4岁。

福康安以三等侍卫身份进入乾清宫,受到乾隆皇帝的信任后,领兵打仗,在战场上大显身手。

后来,福康安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

虽然和珅和福康安都是殿阁大学士,但按照清朝官制,文华殿大学士的排序在武英殿大学士之前;同时,和珅是领班军机大臣,而福康安没有领班的经历,因此和珅要。

第三来看爵位。

和珅34岁就授轻车都尉世职,后因平息回乱,被封一等男爵。

1788年进封三等忠襄伯。

1798年擒获白莲教起义领袖王三槐,被封一等忠襄公。

清朝对于封爵极为慎重,一般只有通过战功才能获得爵位。

所以文臣少有封爵者。

和珅一个文臣能获得一等忠襄公的爵位,有清一代都相当罕见。

福康安是一名武将,在封爵上显得更加顺利,他在22岁时,就因为平息大小金川之乱,被封为三等嘉勇男爵。

1784年间,福康安赴甘肃平息民变有功,被晋封为嘉勇侯。

1791年,福康安因入藏征讨廓尔喀,获得胜利,被封为一等忠锐嘉勇公。

1795年,福康安率军进剿苗乱,俘获苗王吴八月,被乾隆皇帝破格封为贝子。

一般来说,异姓功臣是不会被封为贝子一类的爵位。

1796年,福康安因连年征战,积劳成疾,死于征战途中。

乾隆皇帝万分悲痛之余,追封福康安为嘉勇郡王。

显而易见,福康安不管是生前还是死后,爵位都高于和珅。

最后来看财产。

和珅贪得无厌,他长期在重要岗位任职,又擅长敛财,因此积蓄了一笔巨大的财产。

乾隆皇帝死后,皇帝扳倒和珅,对他抄家,将这些家产全部收入囊中,所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一说。

福康安出身大富大贵之家,生活奢侈是一定的。

《清代之竹头木屑》记载,清朝武将不能乘轿,只能骑马,但福康安喜欢乘坐大轿子,哪怕上阵督战,也要乘坐八抬大轿。

不过,福康安对钱财没有特殊爱好,家产一定赶不上和珅。

随机文章刘弗陵为何早死?汉武大帝刘彻的儿子刘弗陵为何早死?博士称北京出现两条真龙,从锁龙井冲出掀翻郊区厂房神奇的口红效应是什么意思,口红大卖就是经济大萧条时期路西法和撒旦什么关系,路西法是撒旦首领(争议众多)石头鱼有毒为什么能吃,让人致命的毒在哪里/怎么祛除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清朝剪辫子之风是何时开始的 剪辫子的人就不怕被杀吗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