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进京朝贡周天子的时候 他们都会带上什么好东西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20 点击数:

【千问解读】

对朝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左传》有载,楚国臣子谏楚灵王时曾说:“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

跋涉山川,以事天子,唯是桃孤棘矢,以共御王事”。

楚国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在向周天子朝贡。

而楚国地处蛮荒之地,又常常为中原人所不齿,楚国人能拿出什么东西来朝贡周天子呢?前面的那段话里就有答案,所谓“唯是桃孤棘矢,以共御王事”,贡品中必然有桃孤、棘矢。

作为楚国的一代君主,到王城中面见周天子这样重大的事情,对楚国而言是非常庄重的事情。

因此,在这样的场合里,不说华丽的服饰,至少楚国君主应该穿得比较正式一点,也才符合场合、符合身份。

可是,先王熊绎“蓝缕”之身,也就是穿得邋里邋遢的,就跑到周天子身边来了,这显然不符合楚国君主的身份。

当然,楚国人的这种说法,或许也是一种谦虚。

但,即便如此,楚国人还是为周天子带去了好东西,也就是我们说的桃孤、棘矢。

那么,为什么说桃孤、棘矢是好东西呢?所谓桃孤、棘矢,就是桃木做的弓、觫枝做的箭。

这种东西不是兵器吗?先王熊绎拿着这种东西到周王城中去,居然还得到了允准,也即有两种可能。

一种可能,周天子认为楚国人贫穷,能够有心拿出武器来上贡已经是不错了。

另外一种可能,那即是楚国的桃孤、棘矢本身就是好东西。

那么,那时候楚国的桃孤、棘矢到底有什么用呢?还是《左传》里曾经有过一段记载,说的是冬天里储藏寒冰,要用黑色的牡羊和黑色的黍子献祭司寒之神。

夏天的时候要用寒冰,还得用桃孤、棘矢来消除灾祸。

如此来看,桃孤、棘矢的作用不像是兵器,更像是某种法器,专门用以驱寒御邪。

之时,人们多认为桃树是神物,以桃木所制作的法器多有驱鬼辟邪的作用。

楚国地处于南方,本身也有产桃树,而且南方开发较晚,植被相对更为茂盛,因此更容易寻找到质量较好的桃木和棘枝,楚国的桃孤、棘矢属于上品,当是有所可能的。

棘矢以棘所制,而棘的另外一种名称则是“荆”,“荆棘”往往同时出现,这也是南方荆楚之国的别称。

如果楚国人向周天子献桃孤、棘矢,就从某种程度上说明,楚国人把自己的国家也交给了周天子,这是绝对的臣服周天子。

因此,桃孤、棘矢或不仅仅是上品那么简单,桃孤、棘矢本身就是楚国的国家象征。

除此之外,楚国人贡纳给周天子的东西,除了桃弧棘矢,还有苞茅。

这种茅草不是那种普通的茅草,虽说看起来就是生长在荒野之地,到处都能找到,可是遇见祭祀之事的时候,这种苞茅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史记》载:“天子皆亲拜见,衣上黄而尽用乐焉。

江淮间一茅三脊为神藉”,这个“一茅三脊”被视作为神藉之事,也就是说在祭祀活动中苞茅就是人间与神明沟通的介质。

《说文解字》释:“礼祭束茅加于裸圭,而灌鬯酒,是为酋,象神歆之也”,祭祀神明之时,把成束的苞茅放在裸圭上,让鬯酒渗过苞茅滴入裸圭中,就表明神饮了香酒,也就是接受了人间的馈赠。

《国语》曾记载,载岐山之阳会盟诸侯之时,熊绎在现场“置茅萑”。

这即是说,楚国人朝贡周天子的时候,不仅带去了贡品,还要在祭祀活动的现场手持苞茅而站立。

这种传统由来已久,《周礼》有载:“男巫掌望祀,望衍授号,旁招以茅”,可见这种传统在周武王、之时或已广为传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战国时期楚国可以说不可一世 楚国是何时称王的

还不了解:国王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战国时期的楚国国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称王的? 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道不可磨灭的痕迹,在多重思想的冲击下,使得经济、文化、军事、哲学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个时期中,出现了无数的英雄豪杰、英主圣贤,最终这一璀璨的时代随着的一统天下而结束,随后进入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一统的朝代。

在这个纷扰的时代,有一个我们完全无法忽略的国家,甚至可以说,正是这么一个国家,才导致这个时代的出现,是哪个国家呢? 图片:春秋纷扰的时代剧照 一、数量庞大的诸侯国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的形成也是古代分封制的弊端,仅仅是在西周刚建立的时候,就对所有的诸侯国进行了一个规模上的划分。

在《礼记》中曾记载着,整个九州之地有一千七百七十三个诸侯国。

周武规定,天下分九州,一州疆域千里,其中一百里方圆的诸侯国只能有三十个,七十里疆域的诸侯国只能有六十个,五十里的诸侯国只能有一百二十个。

如此算下来,一个州里有大大小小二百一十个诸侯国,九州最多只能存在一千八百九十个诸侯国。

也就是说,仅仅是西周刚刚建立,就已经将天下划分得差不多了。

虽说三十里的诸侯国并不算大,也不过就相当于现在一个乡镇而已,再加代生产材料匮乏,一个小小的诸侯也不会有多大的权力,所拥有的只不过是周天子封赏给他们的合法性而已。

在周天子的规定中,天下所有的诸侯国君主全都不能用王为称呼,王只专属于周天子,这和战国时期的所有诸侯国自立称王有很大区别。

随着周天子势弱,对诸侯国渐渐失去了掌控能力,使得一些诸侯敢于称王,滥用礼仪,这也是说“礼乐崩坏”的原因之一。

二、“出头鸟”楚国的来源 因为时的诸侯国太多,除了以外其余诸侯国很少有人知晓,再加上当时礼乐崩坏,也缺乏足够的资料记载,所以诸侯国中是哪个国家先称王就无从得知了。

各朝各代总有不安分的人,相信在周朝也不例外,我们此次所说的只是战国七雄中哪一个国家先进行称王,在这七个国家中,最早敢于直接挑衅周天子权威,成为天下所有诸侯国“榜样”的,便是当时被称为“蛮夷”的楚国。

楚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身上,的书籍中曾说,楚本蛮夷,亦即淮夷。

而在《金文丛考》中也曾将楚人定为熊盈族,他们的始祖是我们所说的“火神”。

图片来源于网络:楚国地理位置 祝融名为陆终,是黄帝的后代,如此看来楚人的出身还是十分高贵的。

这些太过久远的关系网我们不去过多的追究了,毕竟上到时代也并没有任何意义,而且楚国也只奉季连为楚国始祖。

季连是陆终最小的儿子,芈姓,很多人看《传》时不免对这个少见的姓氏感到好奇,那么现在应该了解了,芈姓便是楚国的贵族姓氏。

西周刚刚建立的时候,周天子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覆盖范围,于是就封赏季连的子嗣鬻熊子男的爵位,也是周朝所有爵位中最低的,并没有任何封地,这也就是楚国的来源了。

因为楚国的王族是芈姓中的,所以又称为熊盈诸族。

在《》中记载:“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

鬻熊子事文王”。

在楚国的起源中,季连是楚国的始祖,而鬻熊则是楚国真正的缔造者。

鬻熊人物简介 三、楚国的发展 楚国在刚开始的时候只是封了一个最小的爵位,想要发展实在太难了,甚至连祭祀的牲畜都没有,只能去旁边的鄀国偷一头没有长角的小牛,然而楚国人唯恐小牛的主人找上门来,于是只能连夜将其宰杀,就连祭祀祖先的仪式都是在夜里进行的,这也是央视纪录片“楚人偷牛”的来源。

鬻熊死后,他的后代和熊狂也一直安稳的投靠周文王和周武王,直至熊绎接替之后,觉得楚人十分忠诚,便恩赐熊绎在丹阳一块田地,也算拥有一块子男爵位大小的地盘了,自此之后,楚国人才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领地和族名。

楚人立国之后,便需要和其他诸侯国一样按时去向周天子述职、进贡,熊绎也是第一次携带地方特产跋山涉水前往天子身边。

而到了岐阳会盟之地,熊绎竟然被要求和鲜卑族的首领一起在夜里看守火堆,防止火堆熄灭,根本没有任何资格进去参加诸侯之间的盟会。

此时楚国地位还是非常低的,拥有的也只是可以凭借着祖先祝融在这里守火堆而已。

熊绎此时深刻感受到,如果自己的国家不能更好的发展的话,后人也依旧只能看守火堆,甚至于连火堆都没有资格看守。

图片:看守火堆剧照 于是在熊绎返回楚国之后,一方面对周王室卑躬屈膝,另一方面不辞辛劳的发展,从最简单最辛苦的事情开始做起,我们形容创业艰难的词语“荜露蓝蒌”也是从此而来的。

随着楚人一代代人的发展,楚国的国力不断攀升壮大的同时,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不仅楚国,周遭的其他诸侯国也对脚下的矿产资源产生了欲望。

矿产资源在这个时代极其重要,也不能容忍被他人抢夺,于是率军南征,不曾想在汉水出事了,因为带的青铜太多,导致桥梁不堪重负断裂,周昭王也坠入汉水身亡。

四、楚国的崛起 熊绎往下又传承了四代,此时楚国被所掌控,此时的楚国已经拥有极其强悍的战斗力,也将统治的疆域管理得井井有条,不断向周围地区进行扩散。

此时周天子权力势弱,各诸侯也都开始轻慢周天子,而熊渠也趁着这个机会,对周边的国家进行攻伐,并且将自己的三个儿立为王。

到了周厉王接过周朝权力时,着重发展大军力量,并对战略资源进行严格管控,将身边那些不服从自己的诸侯国全部都打了个遍。

此时熊渠为了保存楚国的实力,便主动去掉儿子的王位和分封。

熊渠的这一决策使得楚国得以保存足够的实力,到了周恒王时期,楚国的领导者熊通因为觉得自己的爵位太小,便效仿自己的先祖鬻熊,想和周天子讨要高一些的爵位,没想到却被周天子拒绝,一气之下便在公元前704年自立为王。

自此,楚国便开始了自己的征伐之路不断北上,直至后,七雄争霸格局缓缓拉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秦国和楚国最初不是盟友关系吗 两人最后是如何走上对抗的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楚国进京朝贡周天子的时候 他们都会带上什么好东西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