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宇如果想要阻止高平陵事变,他应该如何做?
【千问解读】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庞统如果不死,会替代诸葛亮担任丞相吗?
进入蜀地以后,刘备的军事行动多用庞统计策,只可惜在围攻雒城时,庞统率众攻城,被流箭射中不幸去世,去世时只有三十六岁。
有人说,如果庞统不是死得早,诸葛亮恐怕不一定能够当上丞相,而刘备很有可能会重用庞统,让他担任丞相。
庞统有可能会替代诸葛亮任丞相吗?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庞统随刘备进入四川,刘备和反目,决定夺取成都,就是按照庞统的建议进行的。
从葭萌关起兵到进兵包围成都附近的雒城,刘备不但攻克了许多城池,还招降扩大了部队。
可以说,刘备从征战以来,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战果,这一切,都是与有了庞统这个谋士分不开的。
如果庞统不死,刘备有可能不用调诸葛亮入川。
在进攻雒城的战斗中,庞统被流箭射中身亡,刘备不仅当时痛心惋惜,过后一提起庞统就要流泪。
不仅如此,刘备还任命庞统的父亲为议郎,后来还提升为谏议大夫。
刘备对庞统的重视如此可见一斑,但凭这些能够说明他可能取代诸葛亮吗? 看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方面,还要看诸葛亮方面以及他和刘备的关系究竟如何。
有四条理由说明刘备对诸葛亮的重视超过庞统。
一、诸葛亮是刘备请来的,而庞统是死后转投来的。
庞统和诸葛亮虽然齐名,有雏凤之称,但诸葛亮一直不出仕,等到推荐,刘备去请才为刘备所用。
而庞统原本是周瑜的功曹,后来周瑜死,荆州被刘备借有,这才归了刘备。
也就是说,刘备是诸葛亮的第一个“主公”,而庞统有着东吴的“背景色”。
不能小看了这份“履历”,这在差不多的两人来说,就是决定性的,就是说,诸葛亮永远是“自己人”,而庞统则曾经是别人的人。
这就像汉初的格局一样,有在,聪明的不会接受丞相的任命,智谋、行政才能都很出色的,也只有到了的老兄弟没有了,天下没有人挑战汉家皇权时才可以当丞相。
对于刘备来说,诸葛亮是萧何,而庞统只能是陈平,这就是刘备对待庞统“亲待亚于诸葛亮”的原因所在。
也就是说,诸葛亮不在了,庞统可以当丞相,而只要诸葛亮在,庞统不可能当丞相。
二、留下诸葛亮守荆州是重用,这份重用是他人不能代替的。
恐怕很多人就是纠结于刘备入川,为什么不让诸葛亮随行?本博有文章专门论及此事,简单再说一下,让诸葛亮留守荆州是重用而不是其他。
刘备征战大半生,好不容易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尽管是借来的,他不可能会轻易把它丢掉,而入川取蜀还是一个未知数。
这当中有一个参照,武将当中,关羽、都留在荆州,而跟随他的是和。
难道说黄忠和魏延受信任受重视的程度会超过关羽和张飞?有人或者会拿出魏延为汉中太守的例子来,但张飞这个巴西太守,难道真的会不如汉中太守重要?先看看巴西郡的位置有多重要就可以知道,它正好处在北向汉中和东向荆州两条路线的必经之路上。
得到汉中,想夺取巴州,就是从张飞的巴西郡进军。
刘备东征,也是调张飞出征。
攻守两方面,难道还看不出刘备对张飞是多么重视吗?所以说,把诸葛亮留下守卫荆州这个“家”,是刘备最大的信任。
三、从人才类型上来说,诸葛亮是丞相的合适人选,而庞统并没有表现出很强的行政能力。
刘备夺取西川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削掉一个诸侯,然后以此为根据地恢复大汉天下,而是要自己当。
对于皇帝来说,丞相最重要的是行政能力,而这方面,诸葛亮显然要强于庞统。
刘备夺取江南四郡后,让诸葛亮督其中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可以说是锻炼他的行政能力,也可以说是考察他的行政能力,还可以说是直接让他当全军的总后勤部长,总之,都可以划归到丞相的职权范围内,不是纯粹武将所应该干的事情。
反观庞统,这方面的能力则要差一些。
刘备曾经让他担任耒阳,因为治理得不好,被免官。
在这样的对比之下,刘备敢把丞相这样的职务交给庞统吗? 或许说战争环境下军事是第一位的,而庞统军事才能显然优于诸葛亮。
这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从大局观来说,诸葛亮显然要强于庞统;二是庞统在具体战役指挥上即便是优于诸葛亮,刘备理想的人员配置也是诸葛亮管行政,庞统管军事,就如同日后诸葛亮、的组合。
四、庞统的性格有可能会为自己的仕途造成障碍。
诸葛亮和庞统都有恃才傲物的文人气质,因而有一种说出来的话就是真理的意味,但区别在于,要分清你面前的对象是谁。
诸葛亮的,就是一副“指点江山”的口气,但这时候和刘备还没有形成君臣关系,一旦这种关系确立,诸葛亮的口气就完全变了。
曹操进攻荆州,诸葛亮对刘备说:“大事已经非常危急了,请您下令让我去向孙将军求救。
”刘备东征伐吴,诸葛亮知道自己不便于劝谏,因此就不说。
诸葛亮也有非常坚决地劝阻刘备的时候,那是刘备要到东吴都城去借荆州。
但刘备知道,诸葛亮比他人劝谏的都坚决,是担心刘备的人身安危,这和行动的目的无关。
再看庞统对刘备说话,要么所提建议不被刘备采纳,要么就是指责刘备让刘备难堪。
前者如一进四川就要把刘璋捉起来;后者如涪城宴会上,刘备对庞统说:“今天的聚会,可以说是享受快乐啊。
”庞统说:“征伐他人的国家却认为是快乐,这可算得上是了。
”这句话不仅是当场不给刘备面子,还有点儿讽刺刘备的此前不杀刘璋,说是要先行仁义的意思。
刘备当场就将庞统赶了出去。
虽然后来刘备醒悟,又将他叫了回来,但刘备再问谁对谁错,庞统的回答是:“君臣全都有错。
”对皇帝提出意见和建议,要首先给皇帝留有余地,否则,一个大臣越是有能力,就越是会遭到皇帝的猜忌。
不是说要赞赏那种处事圆滑的为人哲学,而是说说服君主必须注意时机和方法,目的是分析刘备会不会让庞统取代诸葛亮。
庞统这样的一种性格特征,很难让刘备放心将最高行政权力交给他。
另外从外部的比较来看,庞统也不可能代替诸葛亮任职丞相。
曹操、和刘备一样,这些有心的帝王重用的都是行政能力强的人才,因为这样的人他们需要而不用过度防备,而对于军事能力强的人反而不能够轻易放心。
有人或许会拿出曹操对待来,认为如果郭嘉不死,可能其任职会超过其他人。
但有一点不应忽视,曹操在对其他人说这话时,重点强调的是年龄,说的是托付后事,这和当下的事情不能一概而论。
还有东吴的,他虽然任职一段丞相,但一直带兵在外,是有其名而无其实的丞相。
刘备对诸葛亮的使用设计不是这样,他是自己带兵在外,让诸葛亮负责后方;将来是由诸葛亮辅助儿子守在后方,负责军事的人在前打仗。
所以说,诸葛亮这个位置是无人能够代替的。
虽然由于诸多原因,诸葛亮后期离开都城上了前线,但他最终没有抛弃,也没有迹象表明诸葛亮要胁迫刘禅,这说明刘备看人准确,这份信任,不是其他人能都得到的。
刘备和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和谐的君臣关系之一,这不是一种假设可以换取来的,而是一种心灵的高度默契。
如果说两人的关系有那么一点儿瑕疵的话,那就是刘备的托孤遗嘱,表现得是对儿子的不自信,而不是对诸葛亮的不信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如果没有这场宴会,满清就可能不会入关
他本人极其优秀,相貌出色,年少有为,十几岁就考中举人,此后入朝为官,在军营中磨练自己,立下功劳,由此皇帝很是看重他。
当他镇守宁远的时候,身为大将军,他接收到了皇亲田弘遇的邀请,让他返回京城去参加宴会,这样的举动实在是让人不解,当时的军队已经一路打到了山东,接下来就是河北了,情势紧急,所以吴三桂被召回京城是为了商量决策,加强防守,联合山海关总兵和山东总兵,一同对抗满清军队。
满人的军队来势凶猛,大明的许多军队被吓得落荒而逃,根本没有士气去对抗敌人,是一盘散沙,但吴三桂并不怕,他身为大将军,自然不会临阵退缩,他和山海关总兵马科合作抗敌,取得了不小的胜利。
这让很是满意,以为胜利在望,还为他们举办了庆功宴,在宴席上,吴三桂被皇帝多次赞赏,认为他是保家的重要人物,是国家的坚固屏障,皇帝还将尚方宝剑赐给他,如此重用,吴三桂,他当即表示会誓死保卫家国。
此时满人的军队退出冷口,他也要回去镇守自己的地盘了,但田弘遇又邀请他去参加宴会,盛情邀请之下,吴三桂只得去参加宴席。
说起这田弘遇,身为皇亲,为何会呢?因为他的养女入宫后被皇帝宠幸,当上了贵妃,如此田弘遇从扬州的九品芝麻小官被提拔为都督,在皇帝身边做事,很是神气。
但田弘遇仗着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多次以权谋私,许多人都看不惯他的行事作风,但奈何他如今是皇帝跟前的大红人,所以他们只能是私下里讨论,明面上不敢怎么样。
如今天下大乱,起义,满人的侵略,田弘遇意识到他以后的地位和家产可能会受到威胁,如果成功,他还有可能性命不保,所以他想拉拢拥有军队的吴三桂,让吴三桂将来能够保护他。
吴三桂也是个聪明人,他知道田弘遇此时是大红人,若是能够结交的话,对他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所以他欣然接受了邀请,去享受权贵人家的奢侈生活。
田弘遇还亲自去大门口迎接吴三桂的到来,两人在宴席上饮酒作乐,享受着美食美酒,还有美人歌姬献上的舞蹈音乐。
在这其中,吴三桂见到了一位美丽的女子,身姿曼妙,才艺卓绝,这位女子便是。
说起这位女子,他之前就与之有过一面之缘,吴三桂曾经在苏州的太湖上泛舟的时候,就对岸边起舞的女子一见钟情,知道她的名字是陈圆圆,此后虽然离开了,但还是对她念念不忘。
如今骤然相见,他更加心动,多次让她为自己斟酒。
田弘遇很快就看清了两人之间的猫腻,他愿意用一美人换自己的性命无忧,于是他许诺让美人嫁给吴三桂,吴三桂自然是高兴得很。
那女子会是什么样的态度呢?陈圆圆对他也很是爱慕,两人互生情意,沉浸在了爱情中,但吴三桂的家并不在京城,他们无法直接成亲,吴三桂其实已经有妻子了,陈圆圆嫁给他只能做妾,但她本就是风尘女子,能够有这样的归宿,已经是很幸运了,他也不想让陈圆圆去军营,所以两人约定让陈圆圆在田弘遇家中继续住着。
而此时关外传来紧急情报,他要在皇帝的命令之下马上去关外稳定局面,上战场杀敌,这也是他最后一次见崇祯皇帝,等再次回到京城的时候,已经是一切都变了,这成了他见的最后一面。
所以说这次的宴会非常关键,若是没有此次宴会的话,吴三桂立马返回他的镇守之地,等满清反应过来想入关,就没有这个可能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