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汉勾结辽国兵临城下:周世宗郭荣为什么宁死不降
【千问解读】
由于在乾佑之变中,的子女都被汉隐帝杀光了,所以就过继给他的姑父郭威,更名为郭荣,立为皇太子。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周太祖驾崩,晋王、镇宁节度使郭荣继位,即为。
这下郭威死了,剩下郭荣这个毛头小子,刘崇欣喜若狂,认为这是的大好机会,立即集结兵马,并且向辽国强烈要求派出大军助阵,讨伐后周。
刘崇亲率三万大军,以义成节度使白从晖为行军都部署,武宁节度使张元徽为前锋都指挥使,直指潞州(今山西长治)。
辽帝国则派出援军约七万人,由政事令、武定节度使耶律敌禄率领。
然而郭荣没当回事,镇守潞州的昭义节度使李筠派出部将穆令均仅率两千骑迎战,当然是羊入虎口,穆令均阵亡,。
在这个时候,周世宗认为应该御驾亲征,理由是汉辽联军势大,非亲征难以获胜,遣将出征容易造成兵变丢了皇位。
而不倒翁冯道则认为小应该坐镇开封,理由是五代中有很多皇帝都喜欢御驾亲征,前脚刚出门后脚家里面就造反了。
孟昶、李煜" onerror=javascript:errorimg.call(this); src="http://i.qulishi.com/UploadFile/201509/201597114943543.jpg" img_height="313" img_width="468" 然而,周世宗激动地喊道:"唐太宗就喜欢御驾亲征,每战必胜,我也要学他!"冯道则不留情面地反驳道:"你是你,唐太宗是唐太宗!你龙椅都没坐热,还是先把小命保住再来说这些大话吧!"冯道老说得是实话,其油滑于官场的能力史所罕见,就算后周又灭亡了估计还能在新朝廷当官,他都这么激动的驳皇帝面子,可见当时的情形确实非常激烈。
周世宗并不不知道危险,但他急于树立起他在军队中的威。
冯道所说的风险他当然全部都要承担,但是生就乱世,热血男儿岂能不担风险!他不是孟昶、李煜。
即便他遭遇了的困境,那我也宁愿选择战死在马背上,而不是窝囊地死在宫中。
随机文章为何唐朝以前没以江南为经济命脉?中国飞豹战斗机的性能解析,比狂风战斗机稍弱(疑设计过时)猛禽f22战斗机速度2410公里/小时,多次坠毁被叫停(疑设计缺陷)中国鹰击18反舰导弹,射程和突防能力位列世界前三美国拖挂式房车文化,美国人的享乐主义使得拖挂式房车文化兴起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胤禵为什么会跟八爷党勾结?
北汉有多强?它凭什么能成为五代十国中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
,是对我国唐宋之间历史的一个约定俗成的称谓。
在五代之中,最后一个王朝是和的,灭于公元960年;在十国之中,最后灭亡的政权是北汉,灭于公元979年。
也就是说,北汉是五代十国之中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为了灭掉北汉,郭威、柴荣、、四代英主都曾率大军伐之,但北汉依然坚持了近三十年,北汉为何如此强大? 01 北汉何方? 我们知道,“五代”指的是梁唐晋汉周,但后汉与之间的改朝换代与此前不同。
后周郭威虽然造反成功取得了帝位,但后的弟弟、河东节度使刘崇却割据河东十二州称帝,依然使用国号“汉”,为了与后汉相区别,史称其为北汉。
但事实上,北汉与后汉本为一体。
后汉的建立者是人刘知远,刘知远早年便在的养子(即明宗)手下当兵,而的建立者石敬则为李嗣源的部将。
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之中,刘知远曾两次冒死救石敬危难之中,深得的信任。
后来,刘知远追随石敬瑭取代后唐建立后晋,并任河东节度使。
所以,从李克用开始,经、李嗣源,至石敬瑭、刘知远,本是一体,均属于末年发展起来的沙陀军事集团,其在唐亡之后先后建立了后唐、后晋、后汉、北汉四个政权。
李克用,起家的地方便在河东,也就是现在的山西,其最重要的官职便是河东节度使。
也就是说,北汉的所在地——河东,正是沙陀军事集团的大本营,灭北汉就是要攻灭整个沙陀军事集团。
02 河东、河南、河北之间的逐鹿,才是五代十国的关键 唐朝灭亡之后,天下最有力的争夺者便是河南的和河东的李克用,此外还有辽东的。
以民族而言,李克用是沙陀人,耶律阿保机是契丹人,朱温是汉人,而这三股力量正是决定我国在唐亡之后的历史发展的关键。
公元905年,云州城外,李克用与耶律阿保机在此会盟。
这次双雄会的计划是先对付割据河北的燕王刘仁恭,然后朱温。
李克用是这么说的: 唐室为贼所篡,吾欲今冬大举,弟可以精骑二万,同收汴、洛。
不过,之后耶律阿保机对于中原的争霸战一直处于观望态度,直到石敬瑭割让后,契丹人才真正参与到了这场争斗之中。
于是,五代十国后期,后周占据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刘崇占据河东,辽国占据河北的燕云地区,这三大势力的争夺才是结束乱世的关键。
对于这一点,为后柴荣上《平边策》的王朴曾这样说道: 既得江北,则用彼之民,扬我之兵,江之南亦不难平之也。
如此则用力少而收功多。
得吴则桂、广皆为内臣,岷、蜀可飞书而召之。
若其不至,则四面并进,席卷而蜀平矣。
吴、蜀平,幽州亦望风而至。
惟并州为必死之寇,不可以恩信诱,必须以强兵攻之。
在后周的视角中,并州,也就是河东,是必死之寇,无法以恩信引诱,只能用强兵攻打。
03 北汉的背后是辽国 五代十国时期,北汉所在的沙陀军事集团战斗力确实强大,但北汉能够一直苟延残喘,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其背后有契丹人的支持。
公元951年,北汉建立的第一年,刘崇便遣使契丹,自称“侄致书于叔天授皇帝”,请求册立。
之后,辽国便正式册立刘崇为大汉皇帝。
至此,北汉与辽国的同盟地位得以建立。
于是,无论是后周也好,还是北宋也罢,只要他们攻打北汉,辽国必然出兵。
这倒并非只是因为契丹人守信用,而是因为辽国懂得的道理,后周~北宋攻下北汉之后必然是收复燕云,而这不是辽国所想看到的。
04 后周世宗柴荣被推崇的真正原因 许多人将周世宗柴荣与周武帝相提并论,以此来表达一种美好的愿景——若非柴荣早死,定可收复燕云重新大唐盛世! 柴荣,是五代十国第一英主,这毫无疑问。
但柴荣被后世推崇,却并非只因为他武功赫赫,可以远超兄弟,而是为五代乱世的结束铺平了道路。
三战败三强敌公元954年,,是柴荣即位之初的立国之战。
此战,柴荣率亲冒箭矢,而大将赵匡胤振臂高呼: 主危如此,吾属何得不致死!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这一战,击败了北汉,巩固了柴荣的地位,赵匡胤也脱颖而出。
此战后,北汉“力已竭,气已丧,不足以为边患”。
公元955年,柴荣派大军西征,攻取秦、凤、成、阶四州。
公元955-958年,柴荣三次亲征,夺取淮南十四州六十县,与南唐划界,逼南唐去帝号,称“国主”。
三战败三强敌,事实上已经把中原当时最强大的北汉、后蜀、南唐打残,国已安,可以安心北伐了。
励精图治柴荣并非李存勖那样的穷兵黩武之人,他有“三十年之志”——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柴荣明白,要结束乱世,便要结束沙陀人主导的“可为天子”的局面,这一点并非只靠打仗便能解决的。
在柴荣在位的五年时间内,他澄清吏治,整顿禁军,初步革除了唐末以来的军阀割据;他疏通运河,留心农事,恢复生产,使后周呈现出一幅的开国气象;他限制,大量还俗的僧侣为恢复生产提供了条件;他重视教育,大兴,这一政策也被后来的所延续。
总之,柴荣时期的后周已经与此前的四朝有了明显的不同,不是仅以打仗为能事,换句话说,就是王朝开始走上了正轨。
柴荣遗恨柴荣的遗恨恐怕并非只是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而是他的三十年之志才实行了五年。
公元959年,柴荣最后一次亲征辽国,仅用了四十二天,便一举收回三州三关十七县,无奈天不假年,壮志难酬,柴荣病死在了北伐的路上。
05 总结 北汉的强大,因为他代表的是从李克用开始的沙陀军事集团,因为他的背后还有一个强大的辽国。
在五代十国的角逐之中,后周和北宋要想统一天下,需要同时击败沙陀人和契丹人。
柴荣打残了北汉,赵光义最终灭亡了北汉,但赵光义却始终对契丹人无可奈何。
柴荣,其实更像,杨坚出身鲜卑人的,但最终却从鲜卑人中重建了汉家王朝。
柴荣同样如此,他和郭威均李克用的沙陀军事集团,但最终却通过灭后汉、败北汉,打残了这一五代十国时期最强大的军事集团,为北宋统一整个中原地区奠定了基础。
后周、北宋沙陀,而非沙陀。
只不过,赵氏兄弟,或者说赵光义能力有限,无法成为第二个唐太宗,而柴荣的偶像便是李世民,这一点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