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皇位失之交臂的三个人,他们分别是哪位?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20 点击数:

【千问解读】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一定会听说过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的主要定义就是,如果在热带雨林中有一只蝴蝶,在无意中扇动了一次翅膀,极有可能在美国诱发一起龙卷风。

蝴蝶效应被定义出来,它主要的意义是在于,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是相互影响的,有可能因为一次很小的改变,把使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后来,蝴蝶效应开始应用到我们各行各业中去,并且在历史行业应用的最多。

其实我们仔细研究我们中国古代历史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如果运用蝴蝶效应,那么我们中国古代的历史,将会出现天翻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我国历史上有三个十分贤明的人,最终没有当上,如果他们当上皇帝,那么将会彻底改变我们中国历史的进程。

如果说到第一个皇帝,那我们不得不提到的儿子,那就是。

他在整个秦始皇家族中,和家族的其他成员有很大的区别,扶苏在平时的生活中,是一个十分仁慈爱民之人,并且他对于底层老百姓是十分关注的。

而我们都知道,在秦始皇刚刚建立国的时候,对于老百姓所采取的政策,一直都是非常的严酷,当时秦始皇强加在老百姓头上的税收,已经让老百姓感到痛苦欲绝。

秦始皇当时还经常召集老百姓们,修建很多大型工程,致使很多老百姓在修建这些工程的时候都出现了伤亡。

扶苏在看到这些情况之后,每次都要和秦始皇进行一番争论。

扶苏认为,现在六国已经统一了,秦始皇应该把六国的子民们,当做自己的子民来看待,要对于他们施行仁政。

在秦国建国之后,当时在咸阳地区有很多的儒家弟子,开始批评秦始皇在全国实行的酷吏。

当时的秦始皇在得知这件事之后,非常的生气,认为这些人是在抹黑他,立刻下令手下的士兵们,要将这些人全部抓起来,并将他们处死。

而这时候的扶苏,在得知这件事之后,他知道秦始皇一旦把这些人全部杀了,将会彻底的失去天下读书人的民心,他开始反复地劝告秦始皇,这一次一定要三思而行。

最终经过扶苏的劝说,秦始皇才放过这些儒生。

但是扶苏这一次也是彻底的激怒了秦始皇,秦始皇当时把扶苏派遣到北方去,让他修建长城。

在秦始皇死后,那时候的扶苏依旧停留在我们中国的北方修建长城。

经过一系列的谋反,他成功的获得了皇权。

并且当时胡亥为了防止扶苏争夺他的皇位,还秘密的命令手下将扶苏给杀害了,因此扶苏失去了皇位,同时也失去了生命。

如果扶苏可以成为的皇帝的话,我相信,大秦帝国不会那么快的灭亡,那么,将会彻底改变我们中国的历史。

如果,在历史上的可以成为我们古代西汉的皇帝的话,同样也会改变我们中国历史的进程。

其实刘据在历史上,按照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来看的话,他是完全可以成为皇帝的。

因为他当时是嫡长子,按照传统,必须要把皇位传给刘据。

并且刘据此人也是一个十分宅心仁厚之人,对于老百姓也是体贴有志。

他在平时的生活之中极其具有正义感,经常为百姓们出头伸冤。

然而在公元前92年,这一年的刘据已经得罪了很多人的利益,很多人认为,一旦刘据可以成为的皇帝之后,必定会拿他们这些人开刀。

从而爆发了我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起冤案,。

刘据受不了这样的诬告,他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自杀身亡。

如果刘据可以成为汉朝的皇帝的话,以他的聪明才智,加上他极其具有正义感,那么他当时一定可以开一代盛世。

可惜刘据还是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刘据的死亡,也导致了西汉政府从此走向末路。

此人,在也是一个具有大智慧的人,如果他成功能当上皇上,那的历史将会被彻底的改写。

如果熟读的同学们,大家都会知道,朱标在明朝的历史上,是一个十分有名望的一个人,并且他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之中,所展现来的智慧和仁慈,都让当时的很多明朝老百姓们感到佩服。

总结: 可是令所有人感到遗憾的是,朱标最终是因为身患重病,当时的医疗条件也十分有限,最终朱标驾鹤西去。

朱标的死,直接导致了明朝政府出现了之乱。

如果朱标不死,那么作为的也不会顺利的继位,那么中国的历史将会被成功改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弟弟而不传给儿子?

961年杜病重,召与赵普至病榻前,问及太祖,江山如何得来,太祖泣答,因祖宗庇佑,杜太后摇头,你的天下是因为(即)让幼子(即)当而带来的,如果周王朝有一个成年人当皇帝,天下哪里会归你所有,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将来把帝位传与他,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纲啊!所以你百年以后应该把帝位传给你兄弟光义,光义百年后再传给三第光美,光美再传给你的长子德昭。

赵匡胤表示同意,也做出了承诺,于是杜太后让丞相赵普把他们母子之间的对话记录下来,当面写成誓词,封存于金匮里,这就是所谓的金匮之盟。

但是,这种说法似乎有点不能完全让人信服,杜太后去世时,赵匡胤只有34岁,正值壮年,他的长子赵德昭已经14岁了,次子赵的芳也已经8岁,公元976年赵匡胤驾崩,他做了17年皇帝当时年龄50岁,也就是说在那时他的长子已经28多岁,完全不存在幼帝执政的情况,不会出现后周柴世宗遗下7岁孤儿群龙无首的局面,况且,金匮之盟是登基5年后才列举证人、公布出来的,为什么不在赵匡胤死时,堂堂正正公布出来呢?于是另一个历史事件烛影斧声被演绎的绘声绘色,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朔风凛冽,大雪飞扬,突然命人召晋王赵光义入宫,赵光义赶到后,宋太祖表示要商议国家大事,屏退了左右侍从,独自与赵光义酌酒对饮。

守在殿外的宦官和宫女远远看见殿内烛火摇晃不定,喝完酒已经是深夜了,赵匡胤用玉斧在雪地上刺,同时说:好做好做,其余的人只能在远处看到宫室里烛光下人影晃动,且听到斧钺击物的碰撞声,等赵光义离开后,宦官宫女们进去一看,太祖早已驾崩了,享年五十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烛影斧声。

《烬余录》说,赵光义对赵匡胤的妃子垂涎之久,趁赵匡胤病中昏睡不醒时半夜调戏花蕊夫人,惊醒了赵匡胤,并用玉斧砍他,但力不从心,砍了地,于是赵光义一不做二不休,杀了赵匡胤,逃回府中。

从太祖后期来看和赵广义的关系并不和睦,赵匡胤想把都城开封迁往洛阳,就因为赵广义是开封府尹掌管太多的军事要务,宋太祖显然已经感到自己的兄弟对自己有莫大的威胁,而赵匡胤最后死得也很糊涂,看宋载他的死文字也非常的少,从赵广义后来毒死李后主来看,太祖很可能是被赵光义毒死。

赵广义登上皇位后,发动对辽战争,希望收回幽云十六州,但在高粱河决战中大败,赵光义只身逃离,差点被俘,赵光义大败后曾经失踪一段时间,朝廷内怀疑其已死,有人提议让赵德昭继位,赵光义回皇宫后得知此事,不久赵德昭自杀(死时29岁)。

三年后八贤王赵德芳暴毙(死时25岁),赵光义开始整自己三弟赵廷美(赵匡美),诬陷其谋反,发往边疆流放,并且修改皇族名录,说赵廷美是养子,根本不配是皇族,赵廷美在流放途中病死。

赵光义迫害皇族的做法,遭到他的大儿子(太子)的反对,太子最后竟然以装疯焚烧宫殿来抗议,赵光义被迫转立二儿子为太子,没想到他的二儿子在一次家庭纠纷中被自己的小妾误杀,最后继位的是赵光义的最后的小儿子。

耐人寻味的是,宋太宗的后裔在北宋灭亡时全被女真人掳掠到北方去了,到了宋高宗没有儿子,帝位只好由宋太祖的后裔(德芳的第六代孙)继承,而南宋的第五代皇帝则是赵德昭的第九代孙,这样,从南宋的第二代皇帝开始,帝位一直由宋太祖的子孙继承,宋太宗系统从此中断。

随机文章外道魔像vs人柱力,九尾人柱力集齐面前能与魔像一战空天母舰真的会有吗,十万吨的空天航母想要上天(痴人说梦)揭秘广西桂平挖蛇事件是真的吗,17米的大蛇吓晕司机/咬死两工人雷暴不过河指的是,一句中国谚语解释热雷暴/过河很危险(切记)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伏尔泰揭露事物的两面性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解析末代帝王溥仪:为什么能够三次登上皇位?

中国自从公元前221年称,到公元1912年即宣统三年大清王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退位的两千三百一十二年中,有四百九十二人做了皇帝。

纵观这两千多年来实行帝制的历史,这些皇帝大都一生仅坐了一次皇帝大位,而唯独末代皇帝溥仪不厌其烦地接连做了三次皇帝,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三起三落的皇帝。

提到溥仪,许多人都知道他是满清十二帝最后的一位皇帝,是为宣统皇帝。

他在这十二个皇帝当中,有六个独到之处,一是十二个皇帝当中最后的一位皇帝,二是登基时年龄最小的一位皇帝,三是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四是没有庙号谥号的皇帝,五是没有皇陵的皇帝,六是接连做了三次皇帝的皇帝。

说起来溥仪登上大清王朝的皇帝大位其实纯属历史的偶然,因为他不是的儿子,所以在光绪皇帝驾崩之前,溥仪也并非是皇太子。

其实早在戊戌政变之后,就打算废掉光绪皇帝,但光绪皇帝又没有子嗣继承大位,怎么办?然而,慈禧自有办法。

公元1900年,即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颁下懿旨,由军机大臣载漪的儿子溥儁做“大阿哥”,将来继承皇帝为嗣,兼祧光绪皇帝为嗣,就是既继承同治皇帝又继承光绪皇帝,并且传话,第二年大阿哥和光绪皇帝之间要举行一个仪式,就是光绪皇帝要举行禅位大典,同时举行大阿哥登极大典。

谁知道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义和团事件,载漪就是“大阿哥”的父亲,支持义和团。

慈禧因此革去载漪军机大臣职务,遣戍新疆。

第二年慈禧回銮,就在回銮的路上,慈禧又宣布废除大阿哥溥儁的“大阿哥”这个名号。

回到北京之后,溥儁就归宗回到了载漪的名下。

“大阿哥”废掉之后,慈禧的年龄也越来越大了,光绪皇帝又没有儿子,而此时还被慈禧囚在中南海的瀛台上。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光绪皇帝病重,慈禧就又传下懿旨,让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入继同治皇帝,兼祧光绪皇帝。

就这样光绪皇帝驾崩后,溥仪登基作了大清王朝的宣统皇帝。

溥仪第一次登基做皇帝到他退位只有三年的时间,也就是他从三岁到六岁期间做了宣统皇帝。

公元1911年10月10日,即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武汉新军发动起义,因这一年是辛亥年,所以史称“辛亥革命”。

接着湖南等各省纷纷响应,不久在南京召开临时会议,推选孙中山先生为临时大总统,纪年改用公元纪年,废除宣统年号,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临时大总统,接着就和清朝政府谈判,孙中山最后决定让袁世凯接任他的大总统,南北达成了一个协议,宣布宣统皇帝退位。

溥仪第一次皇帝的使命就这样的结束了。

溥仪第二次做皇帝是因为公元1917年6月的“张勋复辟”。

那一年,张勋率领“辫子兵”气势汹汹地进入北京城,到处叫嚣着“奉还大政”。

7月1日,溥仪便在张勋和康有为等保皇党人的扶持下重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当时,北京满大街都是“大清复辟”的叫嚣,穿着清朝袍褂的前清遗老遗少地走在街上,脑袋后面拖着已经消失了好几年的辫子,一度冷冷清清的紫禁城内,突然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在当时只有十二岁溥仪的心里无疑盼望着复辟的成功。

传说当张勋的“辫子兵”与段祺瑞的军队打仗时,有个小告诉溥仪说,宫里供着的关帝显灵了,昨天晚上帮助张勋的军队打仗,关帝的坐骑赤兔马都跑出汗来了。

溥仪急忙去看,说是不是真的。

然而,溥仪跟着太妃、王公、师傅、太监们高兴了没几天,形势就变了。

段祺瑞重新执政,“辫子将军”张勋和他那支“辫子军”终于被赶了出去。

从张勋带领“辫子军”入京,和康有为等保皇党一起在7月1日宣布溥仪复辟做皇帝,到当月12日,在全国一片声讨中,溥仪再次宣告退位,溥仪的第二次的皇帝梦仅仅做了十二天便结束了。

真可谓上也匆匆,下也匆匆! 1924年11月5日,派鹿钟麟带兵入紫禁城,逼溥仪离宫,历史上称这为“逼宫事件”。

溥仪搬进北府,也就是载沣的居处,继而又逃进日本公使馆。

溥仪被逼宫后,日本各大报章都刊登出同情溥仪的文章,为以后建立伪满洲国造势。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派兵最多、打得最狠的就是日本。

不久,日本派人将溥仪护送到了天津。

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仪为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的执政,建年号为“大同”。

1934年改国号为“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年号为“康德”。

于是,溥仪第三次做了皇帝,但这已经和真正意义上的皇帝了,只不过是没有半点权势和自由的日本人卵翼下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

没有日本人的庇护,溥仪连“儿皇帝”也做不成了,在8月17日,溥仪准备从沈阳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后带到苏联。

1950年8月初,他被押解回国。

于是,溥仪一生的“皇帝梦”便从此永远地结束了。

随机文章萨尔贡二世简介韩国萨德部署完成了吗,萨德部署完成(中国一半国土在美军监视内)盘点世界诺贝尔奖国家排名,美国356人的获得者夺得第一(意大利垫底)无毒有益的王蛇之牛奶蛇,无毒温顺好饲养(最受欢迎的宠物蛇)探寻美国恶魔之坑,直径1280米是超级陨石砸出来的(深180米)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跟皇位失之交臂的三个人,他们分别是哪位?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