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打仗的?看完你就不相信电视剧了!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0 点击数:
简介:关于古人怎么打仗的问题,恐怕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来自于电影电视剧或者演义小说(以《》、《传》为首)。

两军对垒,然后双方的首席指挥官出来单挑,不管带了多少士兵,他

【千问解读】

关于古人怎么打仗的问题,恐怕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来自于电影电视剧或者演义小说(以《》、《传》为首)。

两军对垒,然后双方的首席指挥官出来单挑,不管带了多少士兵,他们都不参加战斗,主要任务就是打输了抢尸体,打赢了趁势追杀。

稍微有脑袋的人一想就知道这玩意儿不对。

如果都这样打,那士兵的作战能力和数量完全就是一个摆设了,胜负的关键只在于首席指挥官单兵作战能力的高低,那举全国之力培养一个武术冠军,带一群小孩子就能天下无敌了。

那么古人是怎么打仗的呢?打仗有什么讲究呢?我们得从周代开始讲。

为什么是周代开始而不是夏商开始呢?一是因为夏商的时候军队建制极不发达,所谓的打仗差不多就是临时聚集一帮子人打群架(大部分是奴隶,做农活是一把好手,打仗倒不见得),不管是还是牧野之战,只不过是参与打群架的人更多一些而已,主要武器就是三样:板砖钢管西瓜刀(在重庆就是板凳钢管西瓜刀)。

二是因为夏商的历载太玄幻,动不动就是神仙出来跟玩儿,活生生把好好一场战役写成了《指环王》,听上去就不太可。

到了东周春秋时代,各个诸侯的实力发展得差不多了,已经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人力参与到战争中了,并且有些脑瓜子灵活的家伙开始发现打架也要讲策略了,中国正儿八经的战争才算开始从打群架走向打仗。

跟谁打呢?肯定不能跟周天子打。

你要是打周天子,你就是造反,要遭到其他诸侯国的围殴,结局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悲惨世界》,只能挑单个诸侯国来打。

打之前,你要派秘书先写一封公告,主要内容如下:某年某月某日,你丫在参拜天子的时候放了一个屁,放完了不但不道歉还偷笑,这是对天子的极不尊重,连我这样的老好人都看不下去了,所以我要讨伐你!这封公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有三个:1、你不对;2、我帮周天子出气是正义之师;3、其他诸侯国你们听好了,谁帮他谁就是反对周天子(这个帽子扣得很大)。

然后双方约定时间,选一个开阔地准备打仗了!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万一约定时间到了一方不出现咋整。

这个问题不太容易发生,因为那时候的人对“信义”看得比什么都重,可以打不过,但是绝不可能丢面子,否则今后在江湖上就混不下去了,要遭到全人类的唾弃。

而且那时候没有这么复杂的移民政策,一旦国君丢脸了,有正义感的国民就会搬到其他国家去,国力就会大大削弱。

第二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选择开阔地。

那时候没有骑兵(我在以前的文章说过,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中原大地才开始有骑兵的),打仗主要靠战车(步车结合,跟现在的坦克战法差不太多)。

如果没有开阔地,这个仗就不用打了,因为战车根本去不了。

战车的配置一般是三个人,一个人拿着弓箭负责远距离狙杀,一个人拿着长戈负责近距离搏杀和清除障碍,一个人负责当驾驶员。

驾驶员身上只有一把短剑,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他亲自动手杀敌,轮到他动手的时候,战车基本上已经被干翻了,他的短剑除了自杀之外没有别的大用处。

车兵一般都是训练有素的士兵,但是步兵的素质就堪忧了,一般由农民或者奴隶组成,他们克敌制胜的方式还是最古老的传统——打群架。

打仗之前双方列好阵势,但是不是某些人说的一字平面展开,因为这样的阵型没有厚度很难发挥协同作战的优势。

所以当时排的是方阵,而且不能太密集,车与车之间要留下足够的间隙。

这个间隙的作用就是双方冲锋的时候,让对方的战车通过的。

为什么要给对方的战车留间隙呢?双方的战车以高速冲向对手,然后车上的士兵用戈戳人或者砍人或者砸车,一个冲锋之后,双方掉转车头摆好方阵继续冲锋,直到某一方认怂为止。

如果不留间隙,这就不是打仗了,是对撞,谁都舍不得——战车很值钱的好伐!打仗的时候,首席指挥官是不用上战场的,他的作用就是站在一杆特别的大旗子下面,麾或者纛,除了判断战场形势之外,目的只有一个:“兄弟们,哥哥我在这里,哥哥没跑,哥哥始终跟你们在一起!当然,谁特么怕死,哥哥也看在眼里哦!”那时候没有无线电没有信号弹,所以指挥方向的是旗子,指哪儿打哪儿;发布命令的是乐器,击鼓进兵,鸣锣收兵。

然后就是车兵打车兵,步兵打步兵。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约定俗成呢?首先是步兵不愿意打车兵,就好比现在的步兵不愿意跟坦克装甲车对干一样,明显干不过;其次是车兵也不愿意打步兵,因为我打你的步兵你打我的步兵,到最后步兵死完了还是车兵打车兵,白白消耗兵力而已。

当然,一旦战车被干翻了,那就另当别论,步兵冲上来捡软柿子也不是不可以。

一旦某一方打输了,那肯定就是跑,跑到战车去不了的地方就丢下战车跑。

一般这种情况,赢家都不会继续追下去(战车去不了,没办法追,现在坦克兵也不愿意下车跟对方的步兵肉搏),战车冲过去堵住逃跑的路,步兵负责抓俘虏和抢战利品。

一场战斗就这么圆满地结束了,然后大家回到谈判桌上,该赔钱赔钱,该割地割地。

那么有没有首席指挥官亲自上阵冲锋的呢?那是肯定有的,但是绝对不是小说里面写的那样出来单挑,最多不过是带头冲击对手而已。

这种情况,一般都是为了鼓舞士气用,你要真指望他勇冠三军七进七出杀掉对方几十员大将,那基本上不可能——我先不说你有没有这么好的武艺和运气,你有没有这么好的体能就是一个问题。

泰森霍利菲尔德这么牛逼,比赛的时候打三分钟还得休息一会儿呢。

这样的打法直到春秋末年因为的出现才得以改变,他写了一本书叫《》,正儿八经地把打仗变成了一门艺术。

从训练到战备到兵种到调配到阵地到战法到谋略,孙武基本上都设计好了,跟现代作战的基本思路已经差不了太多,也更不会出现主将单挑的情况了。

所以说,到了战国时期,我们的老祖宗终于才算学会打仗了! 随机文章罕见的巨型奇虾化石,长达1.8米的寒武纪最大生物上海不明飞行物使飞机改航向,悬停半空8分钟后狂追飞机英科学家推测人的极限寿命是3000岁,重启端粒酶就能延缓衰老平行时空的真实案例,三件事证实平行世界真实存在/不同时空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伏尔泰揭露事物的两面性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施特劳斯家族有多少人?全部都是拉小提琴的吗

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施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是绝对的主角。

可是,谁是老约翰·施特劳斯、小约翰·施特劳斯、约瑟夫·施特劳斯、理查·施特劳斯...这些你都分的清楚么?今天就来和大家聊一聊。

我不认识约翰他们 首先要分清楚的一个人是理查·施特劳斯,他是德国人,他和施特劳斯家族没有关系,他比施特劳斯家族最小的成员差不多晚了四十年,他和马勒和布鲁克纳是同时代的作曲家指挥家,风格也比较相似,喜欢大编制的乐队,喜欢写漫长的旋律线条。

理查·施特劳斯的代表作有《唐璜》、《英雄生涯》等等。

他的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开头部分,被许多电影引用。

但理查·施特劳斯是一位具有争议的人,他既写具有哲学高度的作品,同时也会写一些自然到庸俗的曲子,比如《锅碗瓢盆交响曲》和《蒂尔的》。

《蒂尔的恶作剧》是一首比较具体的曲子,音乐里面充满了各种活泼的节奏,起伏的音阶,描绘蒂尔在集市上一会牵走了谁的马,一会打翻了谁的小摊子,所以就比较好理解,成为了流传最广的古典曲目之一。

约翰·施特劳斯家族 我们都爱圆舞曲 说完了理查·施特劳斯,再来说说约翰·施特劳斯家族。

先来看看他们的一张家谱。

这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圆舞曲之父”老约翰和“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

他们是重名的两父子,后人为了区分,加了老和小的称谓。

左一是老爸 在维也纳,每逢新年人们都要以音乐会来庆祝,据说最早的新年音乐会是在1847年,开创者正是老约翰·施特劳斯。

老约翰在一个露天舞台上,一边拉着小提琴,一边指挥着乐队,先是演奏了海顿的作品,接着开始演奏舞曲。

那时候的舞曲有波尔卡,圆舞曲,加洛普等等,人们在这样的音乐里跳个通宵。

《拉德茨基进行曲》是老约翰的作品,一般是每年新年音乐会的压轴曲目。

我是小约翰·施特劳斯,家里的长子 维也纳金色大厅在1873年落成,那正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为了庆祝这个仪式,小约翰·施特劳斯写了一首《维也纳的气质》圆舞曲在金色大厅演奏,大获成功。

在过去,人们跳的是端庄的小步舞曲,而华尔兹让整个维也纳旋转了起来。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小约翰的作品,目前也是新年音乐会的必演曲目。

传说中,老约翰自己的童年绝对称不上幸福,是小提琴让他过上了体面的生活。

后来,老约翰生了小约翰,但是沉迷演出不能自拔,而且对小约翰可不怎么好,甚至有一段时间相当畏惧小约翰的才华。

至于他俩谁比较厉害,也许维也纳的小金人雕像能说明一点问题,那正是小约翰·施特劳斯。

无论如何,约翰·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成为新年音乐会必演曲目,是他们整个家族努力的结果。

除了上面说过的两位,还有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兄弟约瑟夫·施特劳斯和爱德华·施特劳斯,据说前者把贝多芬的音乐写作手法融入了圆舞曲里,后者带着施特劳斯乐团周游世界,将圆舞曲带给了全世界的爱好者。

随机文章阿尔塔薛西斯一世简介明朝皇帝朱允是谁?从月亮上看地球好恐怖,能够弄瞎你的双眼(地球亮闪闪)盘点美国NASA近年重大发现,另一个地球/外星人/UFO粉墨登场aidma销售法则简析,消费者心理过程总结出的最佳销售策略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汉斯·里希特被给小费的故事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会被给小费

汉斯·里希特(Hans Richter,1843–1916年),指挥家。

1876年在拜罗伊特指挥了瓦格纳《指环》组剧的首演。

里希特生于匈牙利,就读于维也纳音乐学院,毕业后在慕尼黑、佩斯(今布达佩斯)和维也纳等地担任指挥,指挥了瓦格纳的很多作品。

1897—1911年担任英国曼彻斯特哈雷管弦乐团指挥,首演了当时许多杰出作品,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

退职后于1912年回到拜罗伊特。

两位艺术家之间的那段佳话就发生在“罗曼蒂克”的一次排练之后。

里希特后来回忆说,“交响曲结束后,布鲁克纳向我走来,他热情焕发,兴高采烈,我感觉到他把一枚硬币放在我手里。

‘拿去,为我的健康喝上一杯啤酒吧’。

” 据记载,布鲁克纳给里希特的是一枚玛丽亚·特雷西亚塔勒银币,这种钱币虽然已于1858年10月失去法定货币地位,但银币终究是银币,其贵金属的价值并没有消失,仍等于两个福林。

作为小费,似乎不少,尤其是以布鲁克纳的家境来说,出手算是相当大方了。

但给小费要看场合,要看对象。

虽然在今天的乐迷心中,作曲家布鲁克纳的影响力远胜于没有任何音像资料传世的指挥家里希特,但回溯一百多年,两人的声望和地位正好互换。

在那古典音乐一统圈的年代,里希特就是音乐之都的大腕儿。

布鲁克纳给他小费一事,如果放在今天,无异于一个的音乐人因为华唱了他写的歌而“打赏”一百块钱。

随机文章自然界神奇形成的风动石,小身躯支撑200吨的巨石(屹立不倒)神奇心理学中的留白效应,某些场合思考比说话更有意义近期太平洋火山地震连发,两天发生两次地震一次火山爆发(活跃期)中国三大龙脉已断两条真相,秦始皇狠心破坏两条龙脉遭天谴暴毙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天体引力和独特地形早就大潮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古人是如何打仗的?看完你就不相信电视剧了!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