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身为东吴的托孤大臣,为什么没有存在感呢?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20 点击数:

【千问解读】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朱然是东吴后期的名将,他有什么来历呢?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东吴版《出师表》:诸葛恪学习诸葛亮北伐曹魏

的哥哥在东吴为官,是一位很重要的政治人物,而诸葛瑾的儿子,则是一位英才,自小就能言善辩,深得赏识,长大后也很有出息,在政治和军事上颇有建树,尤其是孙权临终前,向诸葛恪托孤,委托他辅佐少主,其地位与其叔父诸葛亮相比,也差不了多远。

诸葛恪接过大任的当年,就遇上魏国大举攻打东吴,这给了诸葛恪一个建功立业、在东吴树立威的大好机会。

当时魏国兵力集中攻打东兴。

诸葛恪亲率大军前往东兴迎敌,由于东吴前锋善于抓住时机,在大雪天出其不意袭击魏军,魏国溃退,东吴取得全面胜利。

此役的胜利,导致诸葛恪对形势做了误判,他以为北伐的机会到了,于是决定出兵讨伐魏国。

当时,清醒的人还是不少,他们都纷纷劝诸葛恪见好就收,不要轻举妄动,志得意满的诸葛恪此时哪里听得进去,为了说服众人,他也模仿他的叔叔诸葛亮,写了一篇文章,陈述北伐的理由,也算是一份《出师表》吧。

这篇文章其实还是满有见地的,至少表面上看起来如此。

诸葛恪首先从政权的排他性来阐述北伐的合法性,“,地无二王”,东吴和魏国是不可能并存的,而这必须二选其一,因此北伐是为争政权的合法性使然。

接着论述了北伐的紧迫性,诸葛恪认为,魏国比历史上的秦国要强大得多,秦国只是天下诸侯之一,而魏国占据了大半个地图,吴国和蜀国还不到当年六国的一半,“以吴与蜀比古六国,不能半之。

”如果东吴不先动手,早点除掉魏国这个威胁,恐怕日后会被魏国灭掉。

该文又从人力结构上论述北伐的可行性。

诸葛恪认为,早在时代的北方士兵,如今都已经变老,而新一代都还没有成长起来,战斗力很弱,“但以操时兵众,于今适尽,尔后生者未悉长大,正式贼衰少未盛之时”,也就是说,战斗力还没有成熟。

如果等几十年后,魏国的青壮年多起来,那时候就不好办了。

从这点可见魏国和东吴的人口,在年龄结构上有很大差异,当时的东吴正处于青壮年全盛时期,而魏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孩童又未成长的时期。

诸葛恪还提到了他叔父的《出师表》,表示读后很感动。

诸葛恪的《出师表》虽然说得条条是道,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诸葛恪大举北伐的时候,才意识到魏国是一个巨人,面对敌人广袤的地盘,林立的战略要点,东吴那点有限的兵力,根本不可能全面铺开攻势,小个子打巨人,完全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束手无策的诸葛恪听从部下的建议,选定魏国的新城作为战略突破口,集中兵力发起猛烈的攻势,偏偏新城的守将是个耐战的主,跟东吴大军耗上了,连续几个月的攻守,东吴方面毫无进展,在损失殆尽的同时,又碰上恶劣的天气,最后只好撤军。

巨大的魏国,只用其中一个据点就将壮志昂扬的东吴北伐军给废了。

北伐的失败,给诸葛恪带来了政治危机,东吴国内的反对派联合起来,杀害了诸葛恪。

诸葛恪的北伐成了一个教训,当初的热血被残酷的政治清洗冲刷无余。

相反,诸葛恪叔父诸葛亮的北伐,虽然也没有成功,但是至少能全师而退,进则有所杀伤斩获,自己损伤也没那么难看,退则没有政治危机,这其实也说明了诸葛亮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确实是老手,军事上不至于大不利,即算是不利,也不至于摇动民心。

当然,这也和蜀国险要的地理形势和特殊的政治结构有关系。

随机文章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溥仪吃个「开胃菜」!为何宫女也会害羞?这嗜好不寻常测试你适合学心理学吗,学心理学的必备条件详解/你适合吗盘点世界诺贝尔奖国家排名,美国356人的获得者夺得第一(意大利垫底)揭秘牛顿神学发现了什么,追根溯源宇宙还是由上帝手中诞生的(NO)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张昭身为东吴的托孤大臣,为什么没有存在感呢?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