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高薪历代罕有:为什么仍未能达到“养廉”?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19 点击数:
简介:北宋官员俸禄之优厚,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是的。

据《宋史·职官志》的记载,宰相、枢密使一级的高官,每月俸钱三百千(即三百贯),春、冬服各绫二十匹、绢三十匹、绵百两

【千问解读】

北宋官员俸禄之优厚,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是的。

据《宋史·职官志》的记载,宰相、枢密使一级的高官,每月俸钱三百千(即三百贯),春、冬服各绫二十匹、绢三十匹、绵百两,禄粟月一百石;地方州县官员,大县(万户以上)县令每月二十千,小县县令每月十二千,禄粟月五至三石。

正俸之外,还有各种补贴,如茶、酒、厨料、薪、蒿、炭、盐诸物以至喂马的草料及随身差役的衣粮、伙食费等,数量皆相当可观。

时外任官员不得携带家属,而家属的赡养费则由官府财政供应,月供米、面、羊等生活用品。

此外,还有“公用钱”(即招待费),如节度使兼使相公用钱可高达二万贯,而且上不封顶,“用尽续给,不限年月”。

公用钱之外,又有“职田”。

诸路职官,各有职田,两京、大藩府四十顷,次藩镇三十五顷,直至边远的小县,尚有七顷。

且“外官占田,多逾往制”,由佃户租种,官员坐享其成。

北宋实行官员高俸制,目的在于养廉。

这在北宋及其有作为大臣们的心目中是十分明确的。

正如所说:“廪禄之制,宜从优异,庶几丰泰,责之廉隅。

”(《宋史·职官志十一》)因此,北宋从至徽宗,都曾为百官养廉而不断增俸。

北宋少数官员也曾提出高俸养廉问题。

如在“庆历新政”施政纲领中就提出:“养贤之方,必先厚禄,禄厚然后可以责廉隅”,“使其衣食得足,……然后可以责其廉节,督其善政,有不法者,可废可诛。

”(《集·答手诏条陈十事》)在熙宁变法期间,不仅增了官俸,而且发了“吏禄”。

官与吏习惯上通称官吏,但在,官与吏职能尊卑有严格区别。

官由朝廷除授,籍在仕版,考核升迁管理之权在朝廷,且按朝廷规定的禄格领取俸禄;吏则或出于召募,或应于差役,是各级官府及其下属部门的各类办事、管理人员,无俸禄,靠克扣、受贿和侵渔百姓为生。

《宋史》对恶吏、赃吏,尤其是狱吏、仓吏、府吏等贪赃掊克乃至致死人命等恶行多有揭露。

如熙宁三年八月,神宗发现仓吏侵克欺盗军粮严重,因而下令创立“仓法”,或称“重禄法”,本着“增禄不厚,不可责其廉谨”的指导思想,首先给仓吏以厚禄,岁额一万八千九百贯。

但同时又立法对赃贿者施以重罚:给禄之后,如再侵克受贿,“计赃钱不满一百徒一年,每一百钱加一等;一千流二千里,每一千加一等,罪止流三千里。

……徒罪皆配五百里外牢城,流罪皆配千里外,满十千即受赃为首者配沙门岛。

”(详见《续长编》卷214,熙宁三年八月癸未) 此后,“仓法”逐步推及内外吏,至熙宁六年正月,吏禄总额已达十七万一千五百余贯。

王安石曾向神宗表白:“吏胥禄廪薄,势不得不求于民,非重法莫禁,以薄廪申重法,则法有时而屈。

今取于民鲜,而吏知自重,此臣等推行之本意也。

”(《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本意”如此善良,而实施的效果自然是使官吏们的腰包不断鼓起来,但就“廉隅”而言,却不似决策者主观想象的那样乐观。

“仓法”刚刚实施时,吏畏重法,且有厚禄,贪赃恶迹稍有收敛。

《续资治通鉴长编》在记载上述“仓法”的那段文字之后,有一条小注说:“由是岁减运粮卒坐法者五百余人,奸盗以故不得纵。

后推及内外吏,吏始重仍法。

”可惜这种情况太少了,而且转瞬即逝。

正如《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所说,“然良吏实寡,赇取如故。

”更严重的是吏对“厚禄”并不满足,连王安石也承认:“今吏之禄可谓厚矣,然未及昔日取民所得之半也。

”又据《宋史·孙永传》载:“(神宗)时仓法峻密,庾吏受百钱,则黥为卒,府史亦如之。

神宗又问(永):‘此法既下,吏尚为奸乎?’对曰:‘强盗罪死,犯者犹众,况配隶邪?使人畏法而不革心,虽在府史,臣亦不敢必其无犯也。

’”另一方面,吏给厚禄之后,导致吏人数猛增。

《宋史·传》载:元丰后,吏额比旧时增加数倍,哲宗命苏辙“量事裁减”。

吏人白中孚解释了吏额猛增的原因:“昔无重法、重禄,吏通赇赂,则不欲人多以分所得。

今行重法,给重禄,赇赂比旧为少,则不忌人多而幸于事少。

” 这就是“事不加旧而用吏至数倍”的奥秘所在。

岂止是吏,高俸政策也同样促使官员人数及财政开支激增。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宋冗官冗费》云:“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

”仅以“三班员”(供奉官、左右班殿直)而言,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宋初仅三百人,真宗天禧间已达四千二百余人,而神宗时则多至一万一千余人。

由于官吏队伍不断膨胀,国家财政负担也就日益加重。

元祐三年(1088年),户部尚书韩忠彦等向哲宗奏报:“今者文武百官、宗室之蕃,一倍皇祐,四倍景德……而两税、征商、榷酒、山泽之利,比旧无以大过也”,结果就是“大抵一岁天下所收钱谷、金银、币帛等物,未足以支一岁之出”。

至徽宗大观三年,经济形势更加严峻,国库耗竭,以至官俸有之虞。

正如御史中丞张克公抗言:“今官较之元丰已多十倍,国用安得不乏!” 在国家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官吏俸禄,提高其物质生活,是必要的,是好事,但如果把它作为防贪养廉的手段,认为“禄厚则人知自重”,“高俸以养廉”,这便陷入了认识上的误区。

事实证明,北宋的高俸制并没有“养”出官吏们的廉。

其实,官吏的廉与贪,主要是由其不同的精神品质、人格追求决定的,而不是由俸禄的多寡“养”成的。

在同等俸禄的情况下,往往是廉者自廉,贪者自贪。

廉者是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贪者则是利用职权,见利忘义,弃廉耻而苟得,,志在必贪。

最显著的事例是在“公用钱”和“职田”上。

此制目的本在养廉,对此,廉者尽归公有,贪者则“私以自奉,去则尽入其余”(《宋史·向经传》)。

其泾渭竟是如此分明!质言之,以高俸养廉只能是一种善良的、主观的愿望,而把现实中人性的复杂性看得太简单了,乃至误认为廉与贪是俸禄的多寡“养”成的。

禄厚,终有止境,而贪官赃吏的欲壑则是无底黑洞,决不是任何厚禄所能填满的;且贪官赃吏既无人格,何来“自重”!对于本来就没有的品质,岂是厚禄所能“养”出来的? 以《宋史》而论,如果以熙宁为界,把北宋划分为前后期的话,便会清楚地看到,后期贪官赃吏大大多于前期,在俸禄成倍往上翻的同时,贪官赃累巨万者亦随之增多,至北宋晚期竟出现了以等“六贼”为代表的贪官集团,使北宋贪贿肆虐之风达到巅峰,北宋的政治腐败也同时达到了极点,终于导致北宋的灭亡。

北宋的高俸之所以未能养廉,还有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在高俸的同时缺少有力的与之相应的防贪惩贪措施。

北宋惩贪先严后宽。

赵翼《廿二史札记·宋初严惩赃吏》云:“宋以忠厚开国,凡罪罚悉从轻减,独于治赃吏最严。

盖宋祖亲见五代时贪吏恣横,民不聊生,故御极之后,用重法治之,所以塞浊乱之源也。

”从建隆二年(961年)起,至开宝六年(973年),宋太祖处决贪官赃吏,仅明载《宋史·太祖本纪》者就有十五人之多。

至宋太宗,法犹未弛,继续斩杀贪官赃吏。

但后来在处理赃官王淮时,其坐赃至千万,本当杀头,但因他是参知政事王沔之弟,只作了杖一百、降职的处分。

由此开了“玩法曲纵”的坏头。

“至真宗时,弃市(杀头)之法不复见,惟杖流海岛”,“盖比国初已纵弛矣”。

到了仁宗,“则并杖流之例亦不复见”。

神宗一朝更加“姑息成风”,“自是宋代命官犯赃抵死者,例不加刑”,倒是诸多反对变法的官员成了严加惩罚的主要对象。

由于放弃了对贪官赃吏的惩罚,“仓法”亦弛而不行,,于是官吏对农民及小商人等弱势群体,横取豪夺,以致怨痛结于民心,民怨沸腾,“盗贼”竞起,杀戮官吏,备极惨毒,以泄其愤。

而此时的俸禄及各项补贴,“视元丰禄制,更倍增矣”。

对此,史学家赵翼在考察了这段历史之后,慨而言之:“给赐过优,究于国计易耗;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此宋制之不可为法者也。

” 随机文章欧洲和现代科技技术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克娄巴特拉塞勒涅二世简介汉武帝马邑之谋之后普通人为什么反感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贫富距离拉大)揭秘灵魂最好的归宿是什么,宗教的轮回转世/科学的量子意识复活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历朝历代都有哪些名字听起来很炫酷的官职?天下兵马大元帅仅排第三

宇宙大将军是的封号,这名字是不是非常响当当, 宇宙大将军侯景独揽军权,发动了侯景之乱,随后夺位成功,称汉帝。

但是这个也没做多久,就被、王僧辩打败,最后被手下杀死。

而且候景死的也是特别惨,被分尸而死,他的尸体还被分食。

这也是因为侯景暴虐所致。

天策上将 天策上将是天策府官制的一种,可以自己开立学馆,招揽人才,还可以任免官职,职位是武将之首,职位在亲王、三公之上,仅排在文官之首三师之后。

而在差不多300年历史中,也只有李世民一人得到过此封号。

天下兵马大元帅 大元帅也就是一军的最高统帅,指挥全军打战。

元帅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而的先轸使我们历史上第一个被封为“元帅” 大将。

但那时候元帅还不是官职,只是对中最有权力的将领的称呼。

从开始元帅就开始为官职的称号,在唐朝又设置天下兵马元帅这样的官职。

北宋时,康王就改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名字是非常霸气的,掌握天下兵马,位高权重。

随机文章三国最狂武将!曾追杀曹操、刘备、孙权 威震江东1994年特大彗星撞击木星,最大威力等于2.5亿颗原子弹曝光中国异能人士公开,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异能人士(电人/万磁王)汶川地震是龙脉在移动,四川龙脉诞生出真龙致大地裂开(中华腾飞)揭秘虹化现象的科学解释,高僧死后肉体化成彩虹留下舍利子(神迹)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宋代绘画大师:范宽的生平

(950-1032),绘画大师,又名中正,字中立,,陕西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性疏野,嗜酒好道。

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之一。

初学李成,后感悟"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造化",遂隐居终南、太华,对景造意,写山真骨,自成一家。

其画峰峦浑厚端庄,气势壮阔伟岸,令人有雄奇险峻之感。

用笔强健有力,皴多雨点、豆瓣、钉头,山顶好作密林,常于水边置大石巨岩,屋宇笼染黑色。

作雪景亦妙。

存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等。

范宽,又名中正,字中立,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

宋代著名的"北派"山水画大师。

生卒年历史上没有确切的记载。

主要活动于北宋前期,据画载,他约生于五代后汉乾佑年间,在天圣年间(1023-1031)年还健在。

工山水。

范宽好酒,不拘世故,能深入生活,穷究自然造化。

范宽早年师从、李成,后感悟"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而能自出机杼,遂移居终南太华山中,长期观摩写生,山川气势尽收胸臆,终成一代大师。

为山水画形成期北方画派之主流画家。

与两位师长并称北宋初年的三大家。

李成、范宽两位大师在宋初山水画上建立了迥然不同的风貌,分别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画家。

善画山水,师荆浩、李成,能自出新意,别成一家。

他重视写生,常居山林之间,危从终日,早晚观察云烟惨淡、风月阴霁的景色,虽风寒月认错,也不停止。

宋人论他的作品,大多气魄雄伟,境界浩莽。

构图继承荆浩"善写云中山顶,四面峻厚"传统。

用笔雄劲而浑厚,笔力鼎健。

而墨善用黑沉沉的浓厚的墨韵,厚实而滋润。

但晚年用墨过多,土石不分,势虽雄杰,然深暗如暮液晦暝。

其皴法,一般称之为"雨点皴",下笔均直,形如稻谷,也有称为"芝麻皴"的。

画屋字先用界画铁线,然后以墨色笼染,后人叫他铁层。

传世作品,据《宣和画谱》著录的有五十八件,米芾《画史》提到所见真迹三十件,如:《溪山行旅图》、《关山雪渡图》、《万里江山图》、《图》、《雪山图》、《雪景寒林图》、《临流独坐图》等。

随机文章清朝最初国号是金 为何后来竟改成了清?真相令人跌破眼镜新疆楼兰美女干尸价值,超亿元(能购30多辆法拉利)科学解释人死后的世界,鬼魂竟然去了四维空间(伪科学)克苏鲁神话没有善神么,古神只是利用人类并非善意台风的等级怎么划分,按中心风力划分/最强台风风力可达16级以上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宋代高薪历代罕有:为什么仍未能达到“养廉”?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