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和常遇春的友谊深不深?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19 点击数:

【千问解读】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和的故事。

在朱元璋当上以后,朱元璋身边最信任的两个人,分别是常遇春和,先看看朱元璋和徐达之间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是一个草根皇帝,在朱元璋还没有当上皇帝时,徐达就已经跟随他了,两个人是一个地方的人,也是从小一直玩到大的好兄弟,后来朱元璋起义,徐达就跟随着朱元璋一起打江山。

徐达算的上是为数不多的了解朱元璋的人,即使朱元璋当上了皇帝,两个人之间的感情还像从前那般,有一次徐达和朱元璋喝酒喝醉了,朱元璋就将徐达抬到了自己所睡的床上。

徐达醒来后,发现自己睡上了龙床,也是十分害怕和惶恐,即使他俩是再要好的兄弟,朱元璋毕竟也是当今的皇上。

虽然是朱元璋本人让他抬到了床上,事后朱元璋也并没有表示在意,但是徐达依旧认为他俩之间要遵守君臣的礼仪。

于是为了不落人口舌,徐达不顾朱元璋的阻拦,对着朱元璋扣首,高呼有罪,徐达的这为也让朱元璋心中十分满意,认为徐达是一个明事理的人。

而相比于和朱元璋一起长大的徐达,常遇春是半道才投奔朱元璋的,在投奔朱元璋以后,他和朱元璋之间也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事。

常遇春在和徐达共事时,经常不等徐达询问朱元璋的意见,就自己私自动手,被朱元璋知道后,经常挨一顿责骂,但有些时候,因为常遇春等待朱元璋的意见,没有轻易杀人,又会得到一顿夸奖。

朱元璋与常遇春之间,少了朱元璋和徐达一起长大的这种关系,朱元璋无论是骂常遇春,还是夸常遇春都非常的肆无忌惮,也可以看出二人之间的关系,没有丝毫的隔阂,后来,朱元璋还特地将常遇春的女儿嫁给了大儿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代沐英简介 沐英为什么没有被明太祖朱元璋杀死

一生养子义子无数,但是沐英却是他最为喜爱的几个孩子中的一员,听到沐英离世的消息,朱元璋亲自去迎接沐英的棺木,一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之感笼罩着这个年迈的老人身上,也许这就是沐英为什么没有被朱元璋杀死的原因吧。

今日讲述沐英简介。

沐英简介 姓名:沐英 曾用名:朱英(其实在朱英之前还有一个名字,是他亲生父母给他起的名字,但并未记载。

) 字:文英 性别:男 出生年份:公元1344年 死亡年份:公元1392年 籍贯:安徽定远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 工作:沐英12周岁就开始参军,到了1362年,沐英18周岁的时候,就开始有职位了,先后成为帐前都尉、指挥使。

到了1370年,26周岁的沐英成为了镇国将军。

1371年,27周岁的沐英升职成为大都督府同知。

1376年,32周岁的他成为西平侯。

1378年,34周岁的沐英成为征西将军,与一起西征。

1381年,39周岁的沐英成为征南副将军,征讨云南。

1382年4月份的时候得胜。

1382年,云南平定后,沐英就留在了云南,负责云南的安全,抵御别国的侵袭,以及促进云南经济的发展。

荣誉称号:西平侯(生前就获得的称号)、黔宁王(沐英死后,朱元璋给他加封的称号) 生活背景:沐英从小家境贫寒,而且父亲早丧,都是母亲辛苦拉扯长大,在沐英7周岁的时候,赖以生存的家园遭到了破坏,沐英就在母亲的照顾下,逃避战乱,但是母亲却在路上死亡。

好在8周岁的时候,被朱元璋收留,成为了朱元璋的义子,从此改姓为朱,被叫做朱英。

夫妇俩将其视如己出,亲自教导他认字、识书,领兵作战。

性格特点:第一,。

据明载,1382年9月份的时候,义母病死了,44周岁的沐英听到消息后,因为太过悲伤而导致咳嗽出血的现象。

此时,沐英应该已经得了呼吸系统的毛病,诸如肺癌。

第二,以百姓的为己任。

沐英镇守云南,大力大战云南的经济,不仅仅是因为工作需要,更多的是想要造福后代子孙。

第三,忠心。

辅助朱元璋,更是勒令子孙后代也忠心王朝,从来没有二心。

第四,有头脑,沉稳,谨慎。

不然也不会打胜仗,也不会让自己善终。

沐英为什么没有被朱元璋杀死 第一, 沐英是镇守云南的最好选择,其作战能力是朱元璋认可的,更是曾经以300骑兵干掉了敌军30万士兵的军队。

利用武力成功镇压了云南的百姓,阻挡了外敌的入侵,除此之外,还在云南大力宣扬的文化,发展经济,让云南的百姓更加拥护沐家、拥护朱氏王朝。

第二, 沐英懂得如何让朱元璋安心,不管是出于真心也好,博得欢心也好,沐英最终让朱元璋对他放心,更是赐沐姓予他。

第三, 沐英从8岁就开始呆在朱元璋的身边,养育之恩不可望,沐英对朱元璋夫妇的感恩应该是真的,而朱元璋也舍不得将这个养子就这样杀了。

第四, 沐英选择了远离了皇权的中心,就是他明智的选择。

同时,他是完完全全的忠心,更是训诫自己的子孙也要忠于朱氏。

就连沐英的死也与朱氏离不开关系。

因为的死,才导致了沐英最终的悲痛万分,不治而亡。

沐英一直把朱标当作自己的弟弟看待,两人感情非常要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盘点中国历史上至今未解的10大千古谜团

在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中,沉淀了许多令人费解的历史谜团,有的已经水落石出,而有的还等待后人的探索才能真相大白。

神秘未解的事情总是驱使这我们去一探究竟,想去揭开那鲜为人知的真相。

下面是中国历史上至今未解的10大千古谜团,你会对它们感兴趣吗? 【第1 谜】夜之谜 夜明珠是一种萤石矿物,发光原因是与它含有稀土元素有关,是矿物内有关的电子移动所致。

夜明珠 萤石雕琢成珍珠者即叫夜明珠,能发光的夜明珠不是珠贝蚌所产的珍珠。

夜明珠还有许多奥秘,至今还没有被专家们了解。

至今仍是尚未彻底揭开的一个千古奇谜。

离咱们最近的夜明珠,最著名的,估计就数慈禧口含“美龄饰鞋”的那颗了。

据盗慈禧墓的人,也就是孙殿英讲:此珠分开是两块,合拢就是一个圆球,分开透明无光,合拢时透出一道绿色寒光,夜间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

有书记载:说它重四两二钱七分(合今133.4375克)。

慈禧含在嘴中是为保尸身不化。

夜明珠图片 【第2谜】女儿国消失之谜 女儿国消失之谜 《》中描写的“女儿国”曾经留给人无数的幻想。

“女儿国”在历史上的确存在,据《》记载:“东女国,西羌之别称,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

俗以女为王。

”但是到了以后,史书关于东女国的记载就中断了。

难道东女国的出现只是吗? 扎坝极有可能是东女国残余部落之一。

扎坝人现在依然实行走婚,到晚上,女方在窗边点一盏灯,等待男方出现。

扎坝人住的都是碉楼,有十多米高,小伙子必须用手指插在石头缝中,爬上碉楼。

这要求体力好,身体灵活,其实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选择。

第二天鸡叫时,小伙子会离开,从此两人互相没有任何关系。

【第3谜】不肯过江东之谜 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为人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因而在之争中落败,最终落得个自刎乌江的下场。

项羽为何不渡乌江呢?两千多年来,人们有种种说法。

有一种观点认为,不过江东,是因为已死。

有人认为项羽不渡乌江是出于一种高贵的品质,是从早日消除人民的战争苦难考虑的。

项羽为何乌江不渡?两千多年来,无论是文人骚客,还是历史学家都给予极大的关注,但至今难有定论。

项羽不肯过江东之谜 【第4谜】焚毁之谜 被誉为“天下第一宫”。

两千多年以来,《阿房宫赋》里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是阿房宫最后命运的凭据。

而在考察过程中,并无焚烧痕迹,相传的当年项羽烧阿房宫,恐怕只是人们的想象,阿房宫从来就没有被烧毁过的证据,或者说,阿房宫根本没有建完。

项羽火烧阿房宫的说法流传了约两千年,但最近工作者在阿房宫前殿遗址20万平方米的勘探面内只发现了几处红烧土遗迹。

专家认为,这表明历史上有关项羽放火焚烧阿房宫的记载是不准确的。

在历史之中,阿房宫没有建成,更没有被烧毁过,它只是一个未尽的梦想。

阿房宫 究竟专家的话可不可信,阿房宫到底存不存在,我们还要期待更多历史根据才能解开这个千年难解之谜。

【第5 谜】敦煌鸣沙山鸣沙之谜 鸣沙,就是会发出声响的沙子。

位于甘肃省敦煌县城南6千米的鸣沙山,东西大约40千米,南北大约20千米,高有数十米。

若从鸣沙山上滚下,沙子便会发出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

天晴时,鸣沙山上会有丝竹弦的声音,像演奏音乐一样。

虽然已有了各种假说,但却是没有彻底解开的谜。

鸣沙,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

美国的长岛、马萨诸塞湾、威尔斯两岸;英国的诺森伯兰海岸;丹麦的波恩贺尔姆岛;波兰的科尔堡;还有蒙古戈壁滩、智利阿塔卡玛沙漠、沙特阿拉伯的一些沙滩和沙漠,都会发出奇特的声响。

人们发现,只有直径是0.3~0.5毫米的洁净石英沙,才能发出声响。

【第6谜】《推圝背圝图》之谜 《推圝背圝图》是中华预言书中最为著名的奇书之一,相传是贞观年间,由预言大师风和对唐朝及以后朝代重要事件的预测。

全书共六十图像,以六十甲子和卦象分别命名。

因为它预言的准确,使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心惊,一直被列为禁书。

《推圝背圝图》真的能预测未来吗? 推圝背圝图 民间广为流传的《推圝背圝图》大体上有两种版本:一种是比较常见的学者金圣叹批注的《推圝背圝图》,这里简称为金版;另一种是由李世瑜先生在德国一本刊物上发现的,据称是最为接近原貌的版本,这里简称为原版,原本现仍保存于台北博物院中。

【第7谜】和绅受宠之谜 清以来,明君屈指可数,帝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但令人奇怪的是,在这样的一个贤君身边,竟时刻跟随着一个奸臣,这个奸臣就是和,民间有“和扳倒,吃饱”一说。

然而为什么这样的奸臣会受到乾隆的无比宠幸呢? 有人认为,是因为和善于揣摩乾隆的心思。

有名的“乾隆下江南”就是和鼓动而成的。

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和到底由于何种原因受到宠信?只能留给后人评说了。

和珅 【第8谜】七下西洋之谜 郑和七下西洋之谜 “”的壮举使郑和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他受的派遣,率领规模庞大的船队驰骋万里海域,先后七次下西洋。

郑和航海规模之大,航程之远,所到国家之多,为历史所罕见。

对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为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

也有人认为,郑和下西洋是具有政治和经济的“双重目的”。

李长傅的《中国殖民史》,称派遣郑和下西洋称为“炫耀自我”。

郑鹤声、郑一均在《郑和下西洋简论》中认为,郑和前三次下西洋,其目的是同亚非三十多个国家结盟,顺便打听朱允的下落,后四次则是为宣扬“国威”。

到底哪种说法才是当时明成祖派郑和西下的真正目的呢? 【第9谜】“金匮之盟”之谜 驾崩后,皇位由其弟继承,正史认为光义乃合法继位,是奉“金匮遗诏”之命行事。

但后来有人对“金匮之盟”一事提出质疑,使得这一事件变得扑朔迷离。

《》有好几处提到“金匮之盟”事,《杜太后传》里面记叙:“建隆三年(公元961年),太后病,太祖始终在旁服侍不离左右。

太后自知命已不长,召宰相入宫。

太后问太祖:你知道怎样得天下的吗?太祖曰:我所以得天下者,皆祖先及太后之积庆也。

金匮之盟 历史上人们虽然相信有所谓的“金匮之盟”,但却找不到盟约的原文。

一千多年来,没有人怀疑“金匮之盟”的真实性,这一盟约就成了宋太祖坦荡无私的例证。

【第10谜】死因之谜 在清朝的历史上,作为两宫皇太后之一的东太后慈安是与西太后慈禧一样举足轻重的人物,然而七年三月初十日(公元1881年4月8日),一向健康无病的东太后慈安在12小时内竟突然发病及暴卒,实在。

从此,慈安之死成为清宫的一件疑案。

慈安太后 传说帝留给慈安一封密诏,要她必要时处死慈禧,慈安在慈禧的哄骗下焚毁了密诏,把自己对抗慈禧的一件最大的武器也毁了,慈禧便毒死了她。

对慈安太后暴卒的具体原因至今还存在着争议,除中毒之说外,还有自杀、自然死亡等说。

“自杀”说来自《清稗类钞》,书中说:“或曰:孝钦实证以贿卖嘱托,干预朝政,语颇激。

孝贞不能容,又以木讷不能与之辩。

大恚,吞鼻烟壶自尽。

”《清朝野史大观》里又用“或曰慈禧命太医以不对症之药致死亡”来说明慈安为用“错药致死”。

慈安太后暴卒的真正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

随机文章现实中修仙渡劫的例子,陆家嘴有人亲眼目睹修仙渡劫(谣言)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天体引力和独特地形早就大潮古代酷刑俱五刑是哪五刑,砍头/刖刑/割手/割耳/挖眼(大卸八块)司马懿真的看不穿空城计吗?刘备统一三国后真的会把政权还给汉献帝吗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和常遇春的友谊深不深?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