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棣没有迁都北京,会那么容易被清军灭亡吗?
【千问解读】
拿下南京城以后,天天感到很无聊,没事儿只能去鸡鸣寺跟老和尚唠唠嗑。原来以为可以找到小时候的感觉,可是越呆下去,心里越不得劲儿。
于是朱棣就把都城迁徙到了北京。
北京是朱棣的大本营,他在这里心里舒服多了,也不怕南京城里有人想要谋害他。
多年以后他儿子登基,差点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把都城迁回南京。
朱高炽觉得朱棣做什么都太极端,不仅平反了朱棣时期的大多数冤案,就连朱棣迁都的事情,朱高炽都觉得不对。
朱高炽的偶像是他爷爷,因为是朱元璋亲自册封朱高炽为世子的,这份恩情朱高炽忘不了。
可惜朱高炽只做了9个月就去世了,没能完成迁都的事情。
这会子他儿子上台做了皇帝,他也崇拜自己的爷爷,既然是爷爷朱棣选择迁都,那么他也就没有理由反驳这件事了。
所以就将北京定为都城。
两百多年以后,皇帝在煤山自尽,北京城被攻破,其后又被占领,宣告灭亡。
那么迁都这件事有没有做错呢?如果不迁都,继续把都城留在南京,会不会改变历史?可是他又会担心一件事,那就是他派去的人会不会像他一样,将来夺走自己儿孙的江山。
如果派遣外人去,外人会学习他造反,如果派儿子去,那儿子会不会再次造成内乱?与其这么纠结,朱棣倒是想了个好办法,那就是把都城迁徙到北方去,他自己来坐镇大北方,这样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这一决定是需要相当高的战略眼光的,因为迁都不是小事,南京是朱元璋定下的都城,迁都就是要改变朱元璋的选择。
而且南京有非常宏伟的明皇宫,如果迁徙到北京以后,就要花费巨资再修建一套与之类似的宫殿群,这也不是一个小工程。
但是朱棣下定了决心,因为他觉得如果不这么做的话,明朝北方的敌人一定是蠢蠢欲动,早晚会把北方的地盘给占了,到时候明朝就只剩下了半壁江山了。
崇祯皇帝上吊自杀以后,大一统的明朝宣告灭亡。
但是姓朱的皇室子孙一抓一大把,这是可以肯定的。
这帮人就想着在南方建立一个新的大明王朝,于是南明朝廷就出现了。
丁酉,故明德王朱由縢降。
时故明福王即位江南,改元弘光,以为,驻扬州督师,总兵刘泽清、刘良佐、黄得功、高杰分守江北。
---《》 第一个建立南明朝廷的,其实就是在南京建都的朱由崧。
朱由崧是皇帝的,也是福王的儿子,算起来是崇祯皇帝的堂弟。
他在南京建都以后,由四镇军阀在周围保护,每一镇军阀手里都有3万人马左右,所以加起来朱由崧可以调动12万人马。
可就算是这样,当满清大军的铁蹄南下以后,朱由崧依旧还是挡不住对方的进攻。
四镇军阀投降了一半,朱由崧也兵败被抓,后来送到北京被宰掉了。
由此可见,只要北方的江山守不住,南方的小朝廷根本就挡不住人家的进攻。
如果朱棣当时没有迁都北京的话,或许隔了一两代明朝就会遇到这样的麻烦。
南京虽然也是,据说也是有王气,可是整个南方片区的防守能力,毕竟是比较弱的。
即使守住了南京城,周围一大片地盘都被人家攻占了,那一个南京也无法掀起巨浪了。
当年就是占据了南京,可是他的周围到处都是的湘军,他也是孤掌难鸣,最后只能是失败而告终。
如果迁都南京,那么南北分治的时间可能会更长。
历史上存在过很多王朝在南京建都的,比如说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等都是在南京建都。
他们当年依靠长江天堑,就是可以挡住对手的进攻。
可见建都南京也不是一无是处。
他们的灭亡主要是因为偏安一隅,没想着一统天下而已,自保的能力还是绰绰有余的。
由此可见,如果朱棣依旧定都南京,那么一两代以后,或许长江天堑就发挥作用了,因为北方的广大面积,都被占领了。
可是当他们饮马长江的时候,就必须要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过江作战的事情。
因为明朝长期在南京建都,那么他们对长江天堑的使用就会更加熟悉。
这么一来,或许明朝在防守长江上,或许会像东吴、东晋那样,更加有经验。
说不定可以跟满清划江而治很长一段时间。
这就好比是一样,南宋在南方也统治了一百多年,可见利用好长江天堑,还是有可能出现一段时期的划江而治。
但是我觉得最终结果还是走向灭亡。
自古以来,封建时代想要由南向北一统中国的,实在是屈指可数,目测就朱元璋一个。
南朝的差点完成了这件事,可惜最后还是失败了。
由此可见,从南向北北伐实在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可是从北向南就显得非常容易了,几乎每一个,都是先把北方搞定了,随后南下顺理成章就一统天下了。
一方面因为南方的人都比较温和,不善于骑马打仗。
另一方面南方的地势平坦居多,易攻难守,更容易夺取。
所以说朱棣迁都这件事做得对,如果不把都城迁徙到北京,那么就是把明朝放在危险的火炉上炙烤,那是相当煎熬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代沐英简介 沐英为什么没有被明太祖朱元璋杀死
今日讲述沐英简介。
沐英简介 姓名:沐英 曾用名:朱英(其实在朱英之前还有一个名字,是他亲生父母给他起的名字,但并未记载。
) 字:文英 性别:男 出生年份:公元1344年 死亡年份:公元1392年 籍贯:安徽定远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 工作:沐英12周岁就开始参军,到了1362年,沐英18周岁的时候,就开始有职位了,先后成为帐前都尉、指挥使。
到了1370年,26周岁的沐英成为了镇国将军。
1371年,27周岁的沐英升职成为大都督府同知。
1376年,32周岁的他成为西平侯。
1378年,34周岁的沐英成为征西将军,与一起西征。
1381年,39周岁的沐英成为征南副将军,征讨云南。
1382年4月份的时候得胜。
1382年,云南平定后,沐英就留在了云南,负责云南的安全,抵御别国的侵袭,以及促进云南经济的发展。
荣誉称号:西平侯(生前就获得的称号)、黔宁王(沐英死后,朱元璋给他加封的称号) 生活背景:沐英从小家境贫寒,而且父亲早丧,都是母亲辛苦拉扯长大,在沐英7周岁的时候,赖以生存的家园遭到了破坏,沐英就在母亲的照顾下,逃避战乱,但是母亲却在路上死亡。
好在8周岁的时候,被朱元璋收留,成为了朱元璋的义子,从此改姓为朱,被叫做朱英。
夫妇俩将其视如己出,亲自教导他认字、识书,领兵作战。
性格特点:第一,。
据明载,1382年9月份的时候,义母病死了,44周岁的沐英听到消息后,因为太过悲伤而导致咳嗽出血的现象。
此时,沐英应该已经得了呼吸系统的毛病,诸如肺癌。
第二,以百姓的为己任。
沐英镇守云南,大力大战云南的经济,不仅仅是因为工作需要,更多的是想要造福后代子孙。
第三,忠心。
辅助朱元璋,更是勒令子孙后代也忠心王朝,从来没有二心。
第四,有头脑,沉稳,谨慎。
不然也不会打胜仗,也不会让自己善终。
沐英为什么没有被朱元璋杀死 第一, 沐英是镇守云南的最好选择,其作战能力是朱元璋认可的,更是曾经以300骑兵干掉了敌军30万士兵的军队。
利用武力成功镇压了云南的百姓,阻挡了外敌的入侵,除此之外,还在云南大力宣扬的文化,发展经济,让云南的百姓更加拥护沐家、拥护朱氏王朝。
第二, 沐英懂得如何让朱元璋安心,不管是出于真心也好,博得欢心也好,沐英最终让朱元璋对他放心,更是赐沐姓予他。
第三, 沐英从8岁就开始呆在朱元璋的身边,养育之恩不可望,沐英对朱元璋夫妇的感恩应该是真的,而朱元璋也舍不得将这个养子就这样杀了。
第四, 沐英选择了远离了皇权的中心,就是他明智的选择。
同时,他是完完全全的忠心,更是训诫自己的子孙也要忠于朱氏。
就连沐英的死也与朱氏离不开关系。
因为的死,才导致了沐英最终的悲痛万分,不治而亡。
沐英一直把朱标当作自己的弟弟看待,两人感情非常要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甄嬛传中华妃记恨富察贵人 为什么却没有选择对她下手呢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