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汉代皇宫地道竟然比北京紫禁城还大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17 点击数:

【千问解读】

“这些地下通道多发现于后宫,有的还设有门房,以控制进出人员,”刘庆柱研究员说,“在汉以前的古代宫殿遗址内,还没有发现过类似的建筑。

”在10月30日结束的“汉长安城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研究员披露了这一惊人发现。

宫城地下发现的多条通道到底意味着什么?神秘的地道起着怎样的作用?记者为此专访了刘庆柱研究员。

地道是在20年的挖掘中逐步呈现的 从1985年至今,始终在汉长安城考古一线工作的刘庆柱研究员告诉记者,在20年的时间里,这些秘密的、纵横交错的地下通道是随着挖掘的不断深入,逐步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的。

由于要在农田的地表下挖掘,加之中国的古建筑一般都采用土夯的形式,使得整个考古发掘的进程很缓慢,因为地基和浮土很难区分。

刘庆柱说:“挖掘现场没有供多人一起开挖的平台,为了避免破坏古建筑的地基,我们都是用小刷子、小铲子一点点地细抠,进展快不起来。

挖掘速度慢如蜗牛这不光在汉宫挖掘中有,火山灰掩埋的庞贝古城至今也挖了200多年了。

” 刘庆柱介绍,由于挖掘的速度很慢,最先挖到皇后居住的椒房殿地下的通道时,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只觉得那可能是通往地下储藏室的甬道。

随着未央宫椒房殿挖掘的纵深和广度,通过飞机航拍,考古学家惊奇地发现,数条地下通道将未央宫内的各个屋宇连接了起来,使得未央宫的地下形成了一个互通的蛛网。

这让考古学家们,这些通道究竟是干什么用的呢? 紧接着,自1997年11月至2001年5月,考古学家在汉宫的嫔妃居住的桂宫下也发现了数条通道,在近几年,考古学家又在居住的长乐宫的地下也找到了纵横交错的地下通道,所有这些发现的通道,长度基本都在20米到30米之间,从地下距离地面约2米多高。

刘庆柱研究员作了一个假设,形象地描述这些地下通道,假设从长乐宫太后议事的屋子里的密道口,从地面往下走4或5格楼梯,然后走上20米左右平直的甬道,再抬脚登上四五格楼梯,就能到太后的书房。

嫔妃们偷情所用,还是通过秘密地道出宫微服私访? 一条条通道里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如果说皇帝挖地道是出于防备政变或被行刺的安全考虑,那么,后宫嫔妃中的地道又承担着什么重任呢?难道,秘密地道是嫔妃们偷情所用?但怎么又会有如此多的嫔妃同时做这样的事?一个个疑问困扰着考古专家们。

众多戏说的电视剧中,都有这样的镜头,皇帝通过秘密地道出宫微服私访,而野史上更有皇帝钻出地道寻花问柳的记载。

但用这来解释汉宫的地道却进入了“死胡同”。

刘庆柱研究员画出了一张草图,汉宫的神秘地道是将两间屋通过通道连接起来,而且仅限于各自的宫殿,并没有和别的宫殿或外界连通。

刘庆柱介绍,自己从1973年就开始对秦、汉的宫殿、皇陵进行考古挖掘以来,还真没有发现其他时代的宫殿有这样的情况。

刘庆柱回到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后,查阅了相当多的典籍,他作出了这样一个大胆的假设:这些神秘的地下通道可能和当时的政治形式有关。

西汉时实行二元政治,专家推测与宫廷斗争有关 刘庆柱表示,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它虽无言,但却能告诉后人一些信息。

根据这些密道的分布和特点,考古专家们推断,这是出于政治信息安全的需要。

在西汉之前,唯我独尊的皇帝都是依靠诸侯的力量杀伐,也就是借助亲兄弟的力量来巩固政权,而到了汉代,皇帝开始借外戚之“势”来巩固政权,也就是依靠皇后、妃子的家族人。

历史上,大将军正是因为姐姐被选入宫中,他自己才有幸被召到当差,得到汉武帝的赏识,数次出征匈奴,平定了匈奴对的军事威胁,从而名垂青史。

而之后的之所以能篡权,也和他的姑姑是的皇后有直接的关系。

西汉时代的皇帝大多是短命的,二三十岁就驾崩,刚登基的皇帝年龄都很小,这时,皇帝只能由他母亲(即太后)操纵国家大权,太后所能依靠的只有她背后的娘家人,皇帝在成人的过程中,其不甘皇权旁落的家族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与外戚的政治角力,这就形成了所谓的二元政治,另外,不同时期,皇帝依靠外戚,导致外戚政治势力崛起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

随机文章关于詹姆斯·布坎南总统单身生活的175年历史不是诸葛亮!刘备费尽心思想得到他找了半个中国才如愿自然界神奇形成的风动石,小身躯支撑200吨的巨石(屹立不倒)土耳其摩索拉斯陵墓埋的是谁?真相就是摩索拉斯王后的纪念墓未来主要交通工具的单人飞行器,我国四旋翼载人飞行器成果喜人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武侯祠发现十二字石碑,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解密:风流皇帝乾隆陵墓地宫里发现完整女尸是怎么回事?面目如生

核心提示:东陵盗案发生后的1928年8月,溥仪派载泽、耆龄等人进行善后处理。

他们在清理裕陵地宫时,发现了一具完整的女尸。

参与清理重殓的清室遗臣在东陵期间所写的日记中,都曾提到此事。

据这些宗室遗臣判断,此具女尸就是的生母孝仪皇后,卒年49岁。

裕陵地宫中的6位墓主人,有比她先死先入葬的,也有比她晚死晚入葬的;有比她年龄小的,也有比她岁数大的。

为什么其他5人都成了一堆乱骨,唯独她却尸体完整,没有腐烂,面目如生?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长达二百九十六年。

在这将近三个世纪的历史时空内。

共修建了十二座皇帝陵、七座皇后陵、十座妃园寝。

位于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西部的“清东陵”是清朝三大皇家陵园中规模最大的,现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从清王朝灭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三十八年间,清东陵曾先后遭到三次大规模的盗劫,变得伤痕累累,满目疮痍,损失相当惨重。

有关清皇陵有着许许多多的传说。

以下是有关埋葬皇帝的裕陵在发掘过程中一些至今难解的谜。

三次疯狂盗劫 第一次盗劫 1928年,也就是清朝覆亡后的第十七个年头,挂着国民革命军旗号的十二军军长孙殿英制造了第一次东陵大盗案。

案情大致是这样的:时任奉军二十八军某连连长的马福田是河北遵化人,早已对东陵的地下宝藏。

当时他正好带兵驻扎马兰峪,便与当地惯匪王绍义秘密勾结。

准备伺机而动。

没想到他们的野心被驻扎在马兰峪四十里之遥的孙殿英所侦知。

其实孙殿英对东陵也早有觊觎之心,肥肉岂能落人他人之口?孙殿英立即命师长谭温江率兵攻击马福田,两军在马兰峪展开一场激战,马福田终因而狼狈逃走。

于是,谭温江率 “得胜之师”进驻马兰峪。

他们以军事演习为名,实行戒严,封锁消息。

断绝交通,在七天七夜的时间里,盗掘了随葬品最丰富的乾隆帝的裕陵和的菩陀峪定东陵,将地上、地下掠夺一空。

盗案发生四十天后,正在天津的清逊帝溥仪派宗室遗臣匆匆赶到东陵,对被盗的陵寝进行了善后处理,将被抛出的尸体进行了二次安葬。

这次盗案震惊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

尽管溥仪强烈要求缉拿并严惩盗犯,但由于孙殿英重贿政府要员,此案最后不了了之。

第二次盗劫 1945年8月,日本投降。

在当年的后半年和次年年初,东陵地区的民主政权尚未正式建立。

政治上出现了临时真空,一些不法分子和土匪便乘机制造了又一起震惊中外的东陵大盗案。

这次被盗的陵寝有帝的景陵、帝的定陵、帝的惠陵和陵,陵寝被盗之多,损失之惨重,超过了第一次。

这次盗案发生前后,其他陵寝也相继被盗,陵区外围的大量陪葬墓也几乎无一幸免。

第三次盗劫 第二次盗案发生后.尽管政府进行了严厉镇压,但仍然有一些人贼心不死,欲壑难填。

1949年,东陵地区的某些不法村民丧心病狂,又对那些被盗陵寝进行了一次全面“扫仓”。

所谓 “扫仓”,就是对地宫进行二次搜查,不使珍宝遗漏。

经过这次扫仓,那些幸存的文物,特别是地宫金井中的珍宝,全部被盗掠一空。

这三次被盗,是中华文上的浩劫。

它给子孙后代造成的物质损失和精神遗恨,将无法弥补! 开裕陵地宫 1956年,国家对定陵进行发掘,实际是为发掘明永乐皇帝的长陵而先期进行的一次试点性发掘。

然而,此事在当时却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随后,国内便兴起了一股挖掘帝墓的狂潮。

为此,在明定陵地宫发掘后不久,在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副所长夏鼐 (二人当年均对发掘定陵持反对态度)的联合提议下,国务院下发了 “停止对一切帝王陵墓发掘”的文件。

可是,十几年后又有开启乾隆帝的裕陵之举。

1975年6月的一个星期天,文化部文物局局长王冶秋偕夫人到清东陵进行参观旅游。

名为旅游,实际上是一次工作暗访,所以事先既未通知河北省、唐山市,也没有告诉遵化县和东陵保管所。

清东陵陵寝虽然有15座之多.但当时开放的却只有慈禧陵一座,游人也很少。

当时东陵保管所的办公室和接待室就设在慈禧陵的神厨库内。

王冶秋夫妇刚刚进入参观区,就被经常进京出入国家文物局大门的谢久增认出。

他急忙将王局长夫妇请进接待室,休息了一会儿,由乔青山所长和谢久增陪同,参观了慈禧陵。

参观结束后,乔青山向王局长汇报了工作,并重点介绍了开启裕陵地宫的想法。

王局长听得很认真,但未作任何明确表态。

王冶秋先生是当时掌管全国文物工作的最高长官,也是国内外知名的文物专家,他问开启裕陵地宫需要多少钱?有关人员回答说两万元就够了。

王局长点了点头,当天就回北京了。

谁也没有想到,就在王冶秋走后的第七天,国家文物局就拨来了两万元钱。

不久,河北省文物处派人来监督指导裕陵地宫的开启工作。

诸多谜因未解 裕陵地宫自1975年开启,至今已经三十多年。

其中仍有许多谜团未解,疑云笼罩。

现择其主要,略作介绍。

女尸之谜 东陵盗案发生后的1928年8月,溥仪派载泽、耆龄等人进行善后处理。

他们在清理裕陵地宫时,发现了一具完整的女尸。

参与清理重殓的清室遗臣在东陵期间所写的日记中,都曾提到此事。

据这些宗室遗臣判断,此具女尸就是的生母孝仪皇后,卒年49岁。

裕陵地宫中的6位墓主人,有比她先死先入葬的,也有比她晚死晚入葬的;有比她年龄小的,也有比她岁数大的。

为什么其他5人都成了一堆乱骨,唯独她却尸体完整,没有腐烂,面目如生?至今无法解释。

出水之谜 裕陵建成于乾隆十七年 (1752年),建成当年地宫里就出现了渗水。

曾命大臣三和等加紧维修整治,费了很大劲儿才解决问题。

当年,葬入了孝贤皇后、慧贤皇贵妃、哲悯皂贵妃;乾隆二十二年和四十年,又分别葬入淑嘉皇贵妃和令懿皇贵妃 (后追赠为孝仪皇后)。

嘉庆四年 (1799年)9月,乾隆皇帝正式入葬。

在这前后47年的时间里,地宫里始终没有再出现渗水情况。

说明乾隆17年那次对地官的整治是十分成功的。

可是,在1928年重殓裕陵遗骨时,地宫里竟有两米多深的积水。

自1978年裕陵地宫开放至今,每到盛夏阴雨连绵的季节,更是必须天天抽水,否则渗水就会涌冒上升。

裕陵地宫为什么会出现积水,渗水情况是从什么时候再度出现的?这些都未找到答案。

棺椁漂起之谜 裕陵地宫里的每具棺椁的四角,各有一块重达数百斤的龙山石,将棺椁牢牢地固定在棺床上。

龙山石下部伸出的四棱形榫,根部细,头部粗。

榫插入石制棺床上的长方形眼中,向旁边相通的方眼一推,由于这个方眼口小下大,龙山石便被牢牢地固定在棺床上。

龙山石上面凿有纵向和横向的通槽。

椁的竖向边棱被卡在龙山石的纵向槽内,椁底部伸出的横向边棱被龙山石横向的槽卡压,这样棺椁既不能升起,又不能前后、左右移动。

然而,孙殿英匪兵在进入裕陵地宫时,竟发现乾隆帝的棺椁不在棺床上,而是顶住了第四道石门。

既然棺椁的四角都被龙山石牢固卡压,怎么会飘浮起来呢?至今令人。

石柱之谜 现在裕陵地宫的前三道石门,每道都用四根巨大的四棱形石柱支顶,共有石柱12根。

人们一看便知,这些石柱并非原来就存在,而是后来增加的。

如果原来就有石柱,巨大的棺椁是根本无法进入地宫的。

为什么要支顶这些石柱,它们又是什么时候支顶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前三道石门的上门槛及以上的枋子,带门簪皆出现了程度不同的裂璺,其中第一道石门尤为严重。

如果不采取必要措施,后果会不堪设想。

这12根石柱中,第一道石门里侧的两根和第二、第三道石门的8根,都是1989年由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古建队支顶的。

而第一道石门外侧的两根石柱。

支顶日期至今不明。

1928年孙殿英匪军盗陵时,是不会支顶石柱的。

是否是溥仪派出的东陵善后大臣所为?这种可能性很小。

因为他们在东陵善后期间,每一位都做了详细的日记,就连一些琐碎小事都有记录,但对支顶石柱之事却只字未提。

1975年开启裕陵地宫时,这两根石柱就已存在,更不是清东陵文物保管所支顶。

这样看来,两根石柱只能是清朝遗物,而且只能是在乾隆入葬地宫后、隧道填堵前那几天支顶的。

因为乾隆入葬前的嘉庆四年 (1799年)7月,在修筑裕陵地宫隧道券内的斜坡地面时,曾计划筑打夯土,但负责工程的大臣绵课发现 “头层石门之上横安石槛已见有裂缝斜纹两道”。

为了避免震动,遂奏请皇帝,将筑打夯土改为用砖铺砌,这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隧道券砖铺地面。

石门上槛出现裂缝,嘉庆皇帝是不会置之不管的。

可是,在乾隆帝入葬后,绵亿、弘谦、特清额、成林在向嘉庆皇帝奏报 “敬修填砌裕陵元宫门隧道并成砌琉璃影壁等工”的奏折中,并未提及支顶石柱之事。

是根本没有支顶,还是因为事小,没有必要写进奏折?我们不得而知。

这两根石柱到底是什么时候支顶的,至今还是一个谜。

棺椁顶门之谜 1928年,孙殿英匪军在盗掘裕陵地宫时,曾顺利地打开了前三道石门。

但第四道石门却无论如何也不能打开,便地用炸药炸开了石门。

进了金券后,发现原来有一具巨大的棺木顶住了石门。

后来从这具棺木中找到了乾隆帝的头颅骨,才知道这具顶门的棺木就是乾隆帝的。

溥仪派善后大臣重殓裕陵遗骨时,将乾隆帝的内棺重新摆放在正面棺床上的正中之位,并将一帝一后三妃的遗骨殓入棺内。

可是到了1975年,清东陵文物保管所开启地宫时,又是乾隆帝的内棺顶住了石门。

为什么两次都是乾隆帝的棺木顶住石门?地宫内的积水主要是从地面的石缝中渗出。

平缓上升的水面,不会产生波浪水流,更不会有冲击的力量。

所以地宫内积水不会将乾隆帝的棺椁冲下棺床。

乾隆棺椁顶门之谜。

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随机文章杨家将历史真相是什么?艾略特·内斯和J·埃德加·胡佛之间的激烈竞争牧师的蓝洞天坑,世界上最深的盐水天坑(深达202米)翼装飞行死亡率31%,全球近500人敢玩(装备值120万)玄武岩超音速巡航导弹,苏联最强反舰导弹(号称美国航母杀手)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考古发现汉代皇宫地道竟然比北京紫禁城还大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