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貌丑陋且品性恶劣的贾南风,为什么能成为皇后?
【千问解读】
在西晋历史上有一位集丑陋、嫉妒、恶毒、阴险、凶残、淫荡于一生的女人,她权倾朝野、操弄权柄、为所欲为,搅乱了整个东晋政权,她就是的皇后。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那么,这样一位丑陋而且品行恶劣的女人是怎么当上皇后的呢,这得归功于她有个好爹。
她的父亲是西晋的开国元勋,曾辅佐太子登上帝位,深受重用。
晋武帝司马炎登基后,立白痴儿子司马衷为太子,他就是后来的晋惠帝。
贾充出于一己之私,硬是把自已的那个丑八怪女儿许配给了司马衷作太子妃,反正白痴太子也不懂美丑,别人说啥他就听啥。
贾南方到底有多丑呢?历史上她可是有“天下第一丑后”的称呼,上有“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短形青黑色,眉后有疵”,按今天的说法就是身材短粗肥胖,面色青黑,而且眉毛后面有黑痣,真不知道晋惠帝如何忍受一个这么丑的老婆,居然还跟他生了四个女儿? 贾南风不光人丑,而且嫉妒凶残,她不愿见到太子司马衷宠幸其她妃子,如果得知太子临幸了哪位妃子,她一定会在后宫掀起一场风暴。
后来居然有个宫女怀上了龙种,贾南风闻之大发雷霆,用木棍当众击打怀孕数月的孕妇,使宫女流产,造成一尸两命,其景象惨不忍睹。
这事后来被晋武帝得知,差点要废了贾南风的太子妃之位,后来贾充怂恿朝中同僚向求情,总算保住了贾南风的地位。
晋武帝驾崩之后,傻子儿子司马衷登基,这个实在太傻,智商一直停留在三岁小儿水平,居然闹出“何不食肉糜”的笑话。
毫无意外,大权紧紧抓在了皇后贾南风手上。
晋惠帝的儿子被立为太子,这个司马遹的出生也很搞笑,晋武帝知道他的儿子傻,担心他不懂房事,为了子孙后代的繁衍,就派了一位宫女谢玖前去辅导太子的学习生理知识,没成想,歪打正着,居然怀上了,于是就有了司马遹。
由于这个司马遹不是贾南风亲生的,担心于己不利,便谋划着废掉太子。
贾后从外面找了一批流氓恶棍和太子做,好事一件不教,专教他干坏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司马遹开始变坏了,他在宫中胡作非为,和他的那帮孤朋狗友们在宫中建菜市场,卖肉、卖菜,后来又养起了鸡、鸭、鹅,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但名声却越来越臭。
这正是贾南风想要的效果,她开始着手下一步更恶毒的计划。
太子有一次喝醉了酒,贾南风拿出一份文件让太子照着抄,太子醉得不醒人事,就胡乱地照着抄了一些。
贾后如获至宝,拿着这份潦草的文字找人修饰了一番,勉强让人看懂意思。
这是一封大逆不道的文书,司马衷虽然傻,但基本的智商还是有的。
太子谋逆之罪坐实,被打入大牢,不久,贾南风还是派人把太子秘密杀死在狱中。
除掉太子后,贾南风着手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她的肚子一直不争气,连着生了四个女儿,就是生不了一个儿子。
但这拦不住她,方法很简单,她拿一个枕头藏在肚子里,对外宣称自已怀了龙种,熬过了九个月后她把妹妹的刚生的儿子抱过来,对外宣称自己有了儿子。
贾后不光狠毒,而且生性淫荡。
在掌控了朝政之后,开始派人秘密从外面物色年轻英俊的男人供他享乐。
可怜那些长相俊俏的男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人蒙上了头掳掠到宫中,成了贾后的玩物,玩腻了就不明不白地死掉。
当然也有,有一个小帅哥长得实在太帅,或者是活特别好吧,反正贾后没舍得杀他。
小帅哥平时衣着寒酸,忽然阔气起来,穿着华丽的衣服,佩戴着昂贵的饰品,很快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有司就对他进行审问,小鲜肉哪经得起拷打,一下子就全招了。
贾后的名声早就乱大街了,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也就放了他,大家只是把他当作一个笑话。
司马炎驾崩后,贾后弄权,先后杀死辅政大臣,废杨为庶人,将其囚禁饿死。
又命楚王司马玮诛杀将军卫瓘和汝南王,又以司马玮“矫诏”擅杀大臣的罪名,收杀司马玮。
她操弄权柄滥杀无辜,引发朝臣的不满,众大臣联合赵王矫诏废杀贾后,灭其三族。
其后诸王互相争权厮杀,而那个傻子皇帝被诸王挟持,成了一个人质,活得毫无尊严,最后还是被东海王司马越了毒死了,堪称史上最窝囊的皇帝。
由于西晋王朝发生了“”,匈奴汉国趁虚入侵中原,,其后便开了的黑暗历史。
虽然说西晋王朝的灭亡有其必然的历史因素,但贾南风的,操弄权柄,滥杀无辜,胡作非为无疑是加速了西晋政权的更快灭亡。
中国自古以来有红颜祸水的说法,贾后应该算一个。
红颜祸水之说有失偏颇,历史上也有很多集美貌、智慧与贤良并存的皇后,辅佐君王开启太平盛世,为后世。
“红颜”之誉或许她不配,但“祸水”之名她却是坐实了,可以说,她玩垮了西晋政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纪晓岚为什么能受到嘉庆帝的优待,并且一直升官?
纪晓岚跟时期的很相似,都是的宠臣,一生嬉笑怒骂,行为乖张。
他们面对的君主,都以冷酷好杀著称,俩人侍奉在猛虎身边,都能做到,也算是个不大不小奇迹。
不过,要论人生的高度,纪晓岚远不及东方朔,虽然他的成就要远高于东方朔。
提到纪晓岚,人们就想到《四库全书》,这部中华文化史上最璀璨的明珠之一,其总纂就是纪晓岚。
能承担类似工作的,都是的学术巨子,纪晓岚不逞多让。
在《铁嘴铜牙纪晓岚》中,被称作“老纪”的纪晓岚,在他还是小纪的时候,就是恃才傲物,鼻孔朝天的大牛。
他六岁参加童子试,被誉为“神童”,院试科考又是第一名,乡试再夺魁首,因此小纪年轻时很“拽”。
因为“拽”过了头,24岁那年的会试栽了个跟头,直到30岁“回炉补考”,才以第二十二名中了,又以殿试第四名,错过了三甲的荣耀。
是金子总能发光,纪晓岚虽然没捧回“奖状”,但是他的才华最终还是得到了皇帝的青睐,一生作为御用文人,不离乾隆左右,恩宠无限。
在影视剧中,纪晓岚扮演着“国之重臣”的角色,把和珅耍得团团转,好像离开了纪晓岚,大清王朝就要塌了似的。
其实很扯淡,纪晓岚在乾隆一朝最高的职务才是个兵部侍郎,年间,临近退休才被提拔为尚书。
在的官场上,侍郎、尚书其实算不上高官,更没多少实权。
所以,本质上说,纪晓岚只是的装点门面的花瓶! 古代的取士,形成一个独特的现象,官员们大多都是学术高手,因此即便仕途上不能春风得意,也可以具备成为学术大师的条件。
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总该在学术界有所成就吧? 很可惜,除了总纂《四库全书》外,他的个人著作非常寒酸,一部《阅微草堂笔记》和《纪文达公遗集》,就是他全部的作品。
无论是文学还是思想成就,都与“家”相去甚远。
他的这点著作,绝大多数儒家仕可以做得到。
有人猜测,纪晓岚之所以不潜心于,原因就一个——被吓破了胆! 满清是中国文字狱最盛行的时期,尤其是乾隆在位期间。
有人统计,乾隆年间,共计发生文字狱一百三十多起,基本都是捕风捉影。
胡中藻,因为一句“一把心肠论浊清”被灭族;徐述夔的“清风不识字,何须乱翻书”,导致他被开馆戮尸,他的主动自首也被处斩,他的族兄徐首发和徐成濯,被乾隆认为,他们的名字是讽刺本朝剃发制度,以大逆不道罪处死。
让纪晓岚心惊肉跳的是,与他一同编撰《四库全书》的总纂和总校们,居然全部都卷入莫名其妙的文字狱。
这些人轻则被罚光家财,重则罢官丟职,更有甚者被活活吓死。
如何躲避文字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封笔。
纪晓岚为了掩饰自己的内心,还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我们要写的古人都写遍了,怎么写都不会超过古人,所以干脆不写。
这就是纪晓岚的圆滑之处,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和面临的环境,懂得如何自我保全:生命最可贵,余者皆可抛。
皇帝不就是喜欢拿自己当门面嘛,那就当好门面就行了,何必自找麻烦!这就是纪晓岚远不如东方朔的地方。
东方朔的处境其实不必纪晓岚好,他被汉武帝视为弄臣,逗乐子的时候拿东方朔耍活宝,政事没他的份。
所以东方朔一生无所建树,无非靠智慧斗心眼,跟汉武帝骗点钱财,过富家翁的生活而已。
那么,东方朔的高度何在? 首先东方朔其实很有追求,很有骨鲠之气,他曾经多次给汉武帝上疏建言,甚至搅黄汉武帝与佞幸的聚会,其参政欲望非常强。
只可惜汉武帝丝毫不给他机会,那不是东方朔的错。
当东方朔意识到自己的尴尬境地后,他退而求其次。
一方面他把自己的谏言,糅合在诙谐不羁的语言中,试图侧面影响汉武帝。
另一方面,他甘做隐于朝的“大隐”,这种格局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我们读东方朔,他的诙谐滑稽里,渗透着智慧和孤傲的气质。
纪晓岚同样也诙谐,也行为乖张,比如他喜欢捉弄同僚,好抽大烟带,一辈子光吃肉不吃米饭,每天行房事五次以上。
可是这些除了夺人眼球,什么也不是。
纪晓岚这种“自甘沉沦”的方式,虽然让他的成就黯然失色,却能“平安着陆”。
乾隆驾崩后,比纪晓岚小二十六岁的和珅,被一道白绫送上西天,而纪晓岚则受到嘉庆优待,不光继续升官,一直活到81岁,还享受了皇帝亲自赐祭文,和赠“文达”的殊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为什么孝庄死后37年才下葬 并且被葬在规模最大的清东陵外
网络配图 昭西陵的主人是孝庄,她是的皇后,是顺治的亲生母亲,康熙的奶奶,1687年孝庄去世,按照的葬制,皇后要和合葬,那么孝庄理应被葬入沈阳皇太极的昭陵,孝庄不但没有被葬入昭陵,也没被葬入清东陵,而是被葬在清东陵的分隔线,风水墙的外面。
有看过讲孝庄相关的电视剧和了解一些野史的人认为是和有私情,而觉得死后没有颜面面对皇太极所以没有和皇太极合葬,而被葬在了清东陵之外。
真相是这样的,在孝庄留给康熙的遗嘱上说,“心恋汝父子,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安厝,则我心无憾已”,意思是说,我心里惦记你们父子俩,如果能在孝陵附近安葬我,那我就死而无憾了。
网络配图 按照这么说,那康熙遵照奶奶的遗愿至少应该把孝庄葬在清东陵的里面,葬在外面算怎么回事啊。
原来孝庄的遗嘱实际上给康熙留了一道难题,古人以“居中为尊”,当时孝陵已经建成就在东陵的中轴线上,可是孝庄是她的母亲,如果把她葬进去,居中为尊的格局就会被打破,放左放右都不合适,无法安葬。
可想而知康熙当时有多为难,一边是老祖宗的规矩不能坏,一边是奶奶的遗嘱不照做也不行。
实在没辙,康熙想出一个办法,先建一个“暂安奉殿”,临时放置孝庄棺椁,等日后找到合适的地方再修建陵寝。
可没想到时间这么一晃,三十七年就这么过去了,康熙驾崩即位。
雍正一想,这孝庄的棺椁一直放在暂安奉殿也不是个事呀,还是得赶紧修建陵寝,可这陵寝究竟应该修建在哪呢?于是雍正,想到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是天意,就是说父皇在位61年,多子多吉多福又长寿,国泰民安康熙盛世,一定是孝庄在天之灵极为安妥,保佑父皇,从而有这样一个大好的形式,所以这个地方一定是块宝地,因此雍正决定把暂安奉殿改建为陵寝。
网络配图 而雍正又非常聪明的把孝庄陵墓起名为昭西陵,是因为她是皇太极的皇后,皇太极的陵墓叫昭陵,从空间方位上来说,这座陵寝在昭陵的西侧就叫昭西陵,尽管离沈阳有点远,但是孝庄昭西陵是和昭陵一个体系的,而又离孝陵附近,这既解决了祖宗的规矩,也解决了孝庄的遗嘱,也解决了和皇太极合葬问题,尽管有些牵强,但不得不说这种方法是最好的了,于是困扰康熙大帝三十多年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孝庄灵柩停放三十多年以后也终于得以安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