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异植物:绿藻有“吃掉”其他植物的本领
【千问解读】
德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显示,一种绿藻有“吃掉”其他植物的本领。这一发现或可为人类更好地利用生物能源开拓新途径。
实验中,研究人员将“莱氏衣藻”放入一个低碳环境中观察,结果发现,莱氏衣藻会从周边的植物纤维素中获取能源,在这一过程中,它可释放出“消化”纤维素的酶,将纤维素这种大分子多糖物质分解为更小的糖,后者最终被运送至细胞内,转化为能量源。
也就是说,“莱氏衣藻”在低碳环境中同样可以继续生长。
绿藻 人们通常认为,只有蠕虫、细菌和真菌能消化植物中的纤维素,并将其作为用于生长和生存的碳源,而植物则通过二氧化碳、水和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的研究人员11月20日在《自然·通信》杂志上发布研究成果说,他们观察一种名为“莱氏衣藻”的绿藻时发现,这种单细胞生物不仅可像普通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还可消化其他植物的纤维素,作为自己的能量来源。
参与研究的奥拉夫·克鲁泽教授说,在植物中发现这一现象尚属首次,并且藻类能消化纤维素这一现象本身就有悖于传统认知,“某种程度上讲,这是植物在吃植物”。
目前,研究人员正观察这一机制在其他藻类中是否同样适用。
研究人员认为,新发现或有助未来更好地利用生物能。
绿藻 现阶段,人们常使用同时加热植物与真菌纤维素酶的方法获取生物柴油等生物能源,而饲养这些真菌仍需一些有机物质。
研究人员设想,如果能用水、阳光和二氧化碳饲养藻类,再从中获得可分解纤维素的酶,未来生产生物燃料将变得更加容易。
绿藻有“吃掉”其他植物的本领实属罕见,在科学界也是实属罕见,这一发现,也许会是我们人类的有一大进步,在未来我们也许可以更好的利用这一点,产生新能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152秒!DeepSeek深度思考152秒后还是败给了这道国考行测逻辑真题
言归正传,最近喜欢琢磨DeepSeek,于是心血来潮把这道逻辑真题发它,让它给出答案及理由,没想到DeepSeek居然深度思考了长达152秒——平时用它最多也就20多秒——最后它还是没能凭自己的模型推理出答案,转为去参考类似题目的答案,且给出的理由也不够充分。
看来国考试题的难度还是挺大的,又或者说逻辑对于AI来说确实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提升认识的事物。
今天分享一下这个问答过程: 01 首先,我提问如下: 这是一条公务员试题:考古人员发现了近300枚16亿年前的丝状体生物化石,这些丝状体均由巨型细胞组成,直径20—194微米不等。
化石中,有些丝状体直径保持不变,细胞呈短柱状至长柱状;有些丝状体整体向一端均匀收缩,细胞呈柱状、桶状或杯状;而有的丝状体仅一端变细,形态呈现了一定的复杂性。
考古人员据此认为,这些丝状体很可能属于真核生物。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除哪项外均能支持上述观点? A.在目前已知的原核生物中,大多数的丝状体形态都比较简单,只有个别呈现出过渡期形态 B.这些化石中被发现有类似于现生繁殖细胞——孢子一样的圆形结构,这一结构只出现在真核生物中 C.原核生物细胞的直径一般小于2微米,而真核生物细胞的直径一般在10—100微米之间 D.经比对,该化石中丝状体与一些现生绿藻(一种真核生物)的藻丝体形态,细胞大小分布和繁殖方式等最为接近。
请您给出答案及理由。
02 然后,DeepSeek思考了152秒,并且给出了自己思考的逻辑如下: 嗯,这道题看起来是关于考古发现的丝状体生物化石是否属于真核生物的论证。
题目要求找出四个选项中不能支持考古人员观点的选项,也就是除哪项外均能支持。
首先,我需要理清题干给出的信息和结论。
首先,题干中的考古人员发现了近300枚16亿年前的丝状体生物化石,这些丝状体由巨型细胞组成,直径在20到194微米之间。
形态上,有的直径不变,细胞呈短柱到长柱状;有的整体向一端收缩,呈现柱状、桶状或杯状;还有的仅一端变细,形态复杂。
因此,考古人员认为这些丝状体很可能属于真核生物。
问题是要找出四个选项中,除了哪一项外,其他都能支持这个观点。
也就是要找出那个不能支持,甚至可能削弱或无关的选项。
现在来看选项: A选项说,目前已知的原核生物中,大多数丝状体形态较简单,只有个别有过渡形态。
这应该是在对比原核和真核生物的形态复杂度。
如果原核生物的丝状体大多简单,而发现的化石形态复杂,那么说明这些化石可能不是原核而是真核的。
因此A选项支持了观点,排除。
B选项提到化石中有类似于现生繁殖细胞孢子的圆形结构,且该结构只在真核生物中存在。
这直接指出化石有真核生物的特征,因此B支持观点,排除。
C选项指出原核生物细胞直径一般小于2微米,真核则在10-100微米之间。
而化石中的细胞直径是20-194微米,明显超过原核的范围,接近或超过真核的范围。
不过这里有个问题,题目中给出的丝状体直径是20-194微米,而C选项说真核细胞直径在10-100微米之间。
所以化石中的细胞直径有些超过100微米,比如194,这可能比真核的典型范围大。
但原核更小,所以C选项还是支持了真核的可能性,因为原核不可能有这么大的细胞。
所以C支持,排除。
D选项说化石中的丝状体与现生绿藻(真核生物)在形态、大小分布和繁殖方式上接近。
这直接类比现生的真核生物,支持了结论,所以D支持,排除。
现在问题是要找出哪一项不能支持。
如果所有选项都支持,那可能哪里出错了?仔细看C选项,原核直径一般小于2微米,真核10-100微米。
而化石中的细胞直径是20-194微米,大部分在真核范围内,但超过100的部分可能超出真核的上限。
不过题目中的真核生物可能有个别较大的情况,或者题目中的描述是“一般在10-100”,可能有例外。
而化石中的194微米可能属于例外,但无论如何,原核的2微米上限远低于化石的最小20,所以C选项依然支持化石属于真核,因为原核不可能达到20微米。
因此C是支持项。
那剩下的只能是选项A的问题。
A选项说原核生物的丝状体大多简单,只有个别有过渡形态。
而化石中的丝状体形态有复杂性,因此说明可能不是原核而是真核。
所以A支持观点。
那四个选项都支持的话,题目就有问题。
但题目说“除哪项外均能支持”,所以必须有一个不能支持。
这时候可能需要再仔细看选项。
有没有可能某个选项其实并不支持? 比如选项A中的“只有个别呈现过渡期形态”,而化石中的丝状体可能有多种形态,包括复杂的情况,所以原核生物可能无法产生这样的多样性,而真核生物可以。
所以A选项支持,因为它说明原核的形态简单,化石的复杂,所以更可能是真核。
那问题可能出在选项C。
因为化石中的细胞直径超过100微米,而真核生物的一般是10-100,但C选项中的“一般”是否允许有例外?比如是否存在真核生物的细胞直径超过100的情况?如果存在,那么C仍然支持,因为原核不可能到20,而真核可以达到甚至超过100。
但如果有超过的情况,那么C仍然支持;如果真核的上限确实是100,而化石中的细胞达到194,可能反而成为反对的理由。
但题目中的选项C说的是“一般在10-100之间”,而“一般”可能意味着多数情况下,但允许有例外。
比如某些真核生物的细胞可能更大。
因此,化石中的细胞直径在20-194,虽然有的超过100,但原核的极限是2,所以无论如何,这些细胞属于真核的可能性更大。
所以C选项支持结论。
那这时候可能所有选项都支持,但题目说有一个不支持的。
这时候可能哪里出错了? 或者,可能选项C中的“原核生物细胞的直径一般小于2微米,而真核生物细胞的直径一般在10—100微米之间”中的数字,而化石中的细胞直径是20-194微米,所以部分超过真核的一般范围。
因此,是否C选项其实对结论有削弱?因为如果真核的直径上限是100微米,而化石中的细胞直径达到194,这可能超过真核的范围,从而削弱结论?但原核的直径更小,所以即使超过真核的一般范围,可能还是属于真核的例外情况,而原核根本不可能达到20。
因此,C选项仍然支持,因为即使部分超过,但大部分在真核范围内,而原核完全达不到。
例如,假设真核生物通常10-100,但有些可能更大,比如某些藻类可能有更大的细胞,所以194可能属于真核中的特例,而原核无论如何无法达到20,因此C选项依然支持结论。
这样的话,所有选项都支持,但题目要选除哪项外均能支持,即有一个选项不能支持。
这时候可能我哪里理解错了。
或者,可能选项A中的“原核生物的丝状体形态比较单一,只有个别有过渡形态”,而化石中的丝状体有多种形态,因此支持真核。
但选项A是否真的支持? 假设原核生物的丝状体大多数形态简单,而发现的化石形态复杂,所以更可能是真核。
所以A选项支持。
那么问题到底在哪里? 可能题目中的选项D是否属于直接支持,而其他选项是间接支持? 或者是否存在某个选项实际上并不能支持? 再仔细看选项: 题目中的结论是“这些丝状体很可能属于真核生物”。
支持的观点需要给出理由,说明这些特征更可能属于真核而非原核。
选项C:原核直径一般小于2,真核10-100。
而化石中的直径是20-194,所以大部分在真核的范围内,但超过100的部分可能不在。
但原核的上限是2,所以即使真核的上限是100,但化石中的细胞直径远超过原核,因此属于真核的可能性更大,即使超过真核的一般范围,但可能真核有更大的细胞。
例如,某些真核生物的细胞可能更大,比如某些藻类或者真菌的菌丝可能有更大的细胞?因此,C选项仍然支持,因为原核不可能达到20,而真核可能达到甚至超过100。
所以,四个选项中,只有哪一个不支持? 可能我哪里漏看了。
或者题目中的选项是否有一个实际上无关? 例如,选项A中的“原核生物的丝状体形态比较简单”,而发现的化石形态复杂,因此支持真核。
但选项A是否真的有效? 比如,如果原核生物大多数形态简单,但有个别例外,那是否意味着发现的化石有可能是原核的例外?但题目中说“大多数”,所以原核的丝状体一般简单,而发现的化石形态复杂,因此更可能是真核。
所以A选项支持。
那这时候四个选项都支持,但题目不可能这样设计。
所以必须有一个错误。
这时候可能需要重新审视问题,可能有一个选项其实属于无关或者削弱。
例如,选项D说化石中的丝状体与现生绿藻的藻丝体在形态、大小、繁殖方式接近,而绿藻是真核生物。
这明显是类比论证,支持结论,所以D支持。
选项B说发现类似孢子的结构,且该结构只在真核中存在,这直接支持。
选项C根据细胞直径,支持真核。
选项A根据形态复杂性,支持真核。
那问题出在哪里? 或者可能选项C中的描述是“原核生物细胞的直径一般小于2微米”,而题目中的丝状体是由巨型细胞组成的,直径20-194微米。
所以C选项说明这些细胞属于真核,因为原核的细胞不可能这么大。
因此C选项支持结论。
那这四个选项似乎都支持,但题目要求选除哪项外均能支持,也就是有一个选项不能支持。
这时候可能需要考虑是否有一个选项是无关的,或者是否某个选项的支持力度有问题。
或者,可能选项A中的“大多数原核生物的丝状体形态简单,只有个别有过渡形态”,而发现的化石中的形态有复杂性,因此说明可能不是原核,但如果有原核中存在个别过渡形态,是否可能这些化石属于原核中的例外?但选项A说的是“大多数”,而考古人员发现的这些丝状体有较复杂的形态,因此属于少数情况,但原核中也可能存在少数复杂形态,所以选项A并不能排除原核的可能性,而只是说明原核的形态大多数简单,因此发现复杂形态更可能属于真核。
因此,选项A仍然支持结论。
这时候,可能这四个选项都支持,但题目不可能这样设计,因此可能我的分析有误。
或者,可能选项C中的真核细胞直径是10-100微米,而化石中的细胞直径是20-194,所以部分细胞超过了100微米,可能属于原核生物吗?但原核的直径上限是2,所以不可能。
因此,即使超过100,也属于真核的可能例外,因此C选项支持。
综上,可能题目中的四个选项都支持结论,但题目要求选除哪项外均能支持,所以可能题目存在错误,或者我哪里理解错了。
不过根据常规逻辑,这类题目通常有一个选项不相关或削弱。
仔细再读选项: 选项A说原核生物的丝状体形态大多数简单,只有个别有过渡形态。
而发现的化石中的丝状体形态复杂,因此更可能是真核。
所以A支持。
选项B提到有类似孢子的结构,且该结构只存在于真核中,直接支持。
选项C通过细胞大小支持,原核不可能,真核可能。
选项D通过对比现生真核生物绿藻,支持。
那这四个选项都支持,但题目不可能这样,所以可能我哪里错了。
或者,是否选项A中的“过渡期形态”指的是原核生物中的过渡形态,而化石中的丝状体形态复杂,可能并不是过渡形态,而是更复杂的结构,因此选项A并不直接支持? 或者,可能选项A中的“过渡期形态”是否与化石中的形态不同,因此无法支持? 例如,如果原核生物中的过渡形态是指某种简单的变化,而化石中的形态更为复杂,因此选项A可能无法支持,或者支持力度较弱? 不过题目中的化石形态有不同情况,包括整体收缩或仅一端变细,这可能属于较为复杂的形态变化。
而选项A指出原核生物的丝状体大多简单,只有个别有过渡形态,因此说明复杂形态更可能是真核的,所以A支持。
这时候可能我确实需要重新考虑,可能题目中的正确选项是A,因为A中的“过渡期形态”是否与题目中的复杂形态不同? 或者,可能选项A中的“原核生物中大多数丝状体形态简单,只有个别有过渡形态”,而题目中的丝状体形态更为复杂,因此即使原核中有个别过渡形态,但化石中的形态更加复杂,因此A选项并不能有效支持,或者反而是削弱? 但一般来说,这类题目中,选项A的说法是用来支持结论的,即原核生物的形态简单,而发现的复杂,因此属于真核。
综上,可能所有选项都支持,但题目设置有问题,或者我哪里错了。
这时候可能需要参考标准答案。
根据类似题目,通常选项A是正确答案,也就是除A外均能支持,但这里分析下来A也支持。
或者可能选项C的问题? 例如,选项C中的真核细胞直径在10-100微米,而化石中的直径是20-194,其中194超过了100微米,可能属于原核?但原核的直径上限是2微米,所以超过20的只能是真核,即使超过100,也可能属于真核,因为原核无法达到。
因此选项C支持。
所以,可能所有选项都支持,但题目有错,但根据常规考试情况,正确选项可能是A? 或者,是否选项A中的“只有个别呈现出过渡期形态”并不直接说明复杂形态属于真核,而是原核也可能有过渡形态,所以不能有效支持? 例如,如果原核生物中有个别复杂形态,而发现的化石可能属于原核中的这些个别情况,因此选项A并不能排除原核的可能性,因此不能支持结论? 这种情况下,选项A其实并不能支持,反而可能被用作削弱,但题目问的是除哪项外均能支持,所以如果选项A不能支持,那么答案就是A。
例如,选项A指出原核生物大多数形态简单,只有个别有过渡形态,而发现的化石中的形态较为复杂。
但如果有原核生物中有个别复杂形态,那么这些化石可能属于原核中的那些个别情况,因此选项A并不能有效支持结论,反而可能削弱,因为说明原核生物也有可能存在复杂形态。
因此,选项A不能支持结论,因此答案是A。
哦,这可能才是正确的分析。
我之前可能误解了选项A的作用。
比如,选项A的意思是原核生物大多数形态简单,但存在个别过渡形态,也就是说,原核生物也有可能存在复杂形态,因此发现的化石可能是原核中的例外情况,因此选项A实际上削弱了结论,说明原核生物也有可能,因此不能支持结论,反而削弱。
但题目问的是除哪项外均能支持,因此选项A是不能支持的,是答案。
这可能才是正确的分析。
我之前错误地认为选项A支持,但实际选项A指出原核生物有少数复杂形态,因此不能排除这些化石属于原核的可能性,因此不能支持结论,反而可能削弱。
因此,正确答案是A。
03 最后,给出了正式答案: 答案:A 理由: 题目要求找出不能支持“丝状体属于真核生物”这一观点的选项。
分析如下: 1.选项A: 指出“原核生物的丝状体大多形态简单,只有个别呈现过渡期形态”。
若原核生物中存在个别复杂形态的例外,则化石中发现的复杂形态可能属于原核生物的例外情况,而非必然属于真核生物。
因此,**选项A实际上削弱了结论**,无法支持观点。
2. 选项B: 发现类似真核生物特有的孢子结构,直接指向真核生物特征,支持结论。
3.选项C: 原核细胞直径一般小于2微米,而化石细胞直径(20—194微米)远超原核范围,符合真核生物的一般范围(10—100微米)。
即便部分超过100微米,仍更可能属于真核的例外而非原核,支持结论。
4.选项D: 化石与现生真核生物绿藻的形态、大小和繁殖方式高度相似,直接类比支持,支持结论。
综上,选项A通过暗示原核生物可能也存在复杂形态,削弱了结论的必然性,是唯一不能支持的选项。
DeepSeek真的像是一个独立智慧,它会先自己思考,然后想不通时再参考类似题目的答案来寻找答案,并且会承认自己思考错了。
也就是说,前面那些思考才是DeepSeek的思维,后面的参考才是动用了机械化的数据库。
我逐字认真阅读了DeepSeek的思考过程,发现真的很像人,多次反复地思考——虽然作为一个人工智能,这个过程显得有点啰嗦,但也正因为啰嗦,我才感觉它的思考更像一个人。
最著名的灭虫植物是除虫菊,当蚊虫接触之后,就会神经麻痹,中毒而死亡
除虫菊不仅可以除灭蚊虫,而且可杀灭农作物和林木、果树的害虫。
它和烟草、毒鱼藤合称为“三大植物性农药”。
在夏秋季节之间,把即将开放的除虫菊花朵采摘下来,阴干后磨粉,过120—150目的筛子。
每斤除虫菊粉加200-300倍的水,并酌加肥皂做成悬浮液,搅勻后喷洒,可以防治农业上的多种害虫。
即使把除虫菊草整个浸泡在20倍的水中,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如果把50%的除虫菊粉,48%的榆树皮粉,1%的萘酚,1%的色粉配在一起,再加入一定董的水调成糊状,就可制成蚊香。
除虫菊是菊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约有半米髙,从茎的基部抽出许多深裂的羽状的绿叶,在绿叶之中簇拥若野菊似的头状花序,花序的中央长着黄色的细管状的花朵,外周镶着一圈洁白的舌状花瓣。
除虫菊花看起来,淡雅而別致。
除虫菊对娱蚣、鱼、眭、蛇等动物也有毒麻作用,但对人畜无害。
因此使用安全,不污染环境,是理想的杀虫剂。
除虫菊还可药用,有治疗疥癣之功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