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德始终说”是什么?中国历史特有的“颜色革命”

“ 五德”是指五行
【千问解读】
“ 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终始”是指“五德”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
这种学说的发明者是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他宣称每个朝代都有与五行相对应的德,也就是来自天意的合法性。
同时他指出,一德对一色,金德对白,木德对青,水德对黑,火德对红,土德对黄。
五行相生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终而复始,五德亦是。
所以,每一个称王作帝成功的人,都要给自己的王朝赋予一种克胜所灭朝代的所谓新德,而整个国家的颜色也会随之改变,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颜色革命”。
从五行说附会出的五德说显然是迷信,但人拥有的越多,越容易迷信,尤其是拥有最高权力的帝王们。
一统天下之后,“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
”周是火德,秦始皇就采取了周德所敌不过的水德,而水德相应的颜色就是黑色,所以整个就成了黑色帝国。
大秦帝国一片黑,不仅仅是秦始皇采用了水德所代表的黑色做标志,“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同时还进行了一系列与水德相对应的制度改变,这才是最根本的。
“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
”更为重要的是,就连国家的执政方式都是黑色,“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
于是急法,久者不赦。
”或许,正是这种黑色,预定了秦始皇的黑色悲剧。
“五德始终说”的起点其实是,他属于土德,其后的夏、商、周、秦分别为木、金、火、水,按照这样“天意的历史规律”,革了的命,土克水,汉朝应该是土德才对。
可却自认为黑帝,乃水德,所以制度服色依旧沿用秦旧。
汉朝官方正式承认土德,是在的时代才得以实现的。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正是宣布改制,中国又由黑色世界变成了黄色世界,“以正月为岁首;服色尚黄;数用五;官名的印章改为五字。
” 到了西汉末年,,搞了一个新朝出来。
由于他是和平革命,通过让人的方式得来的帝位,跟以往暴力革命的方式不一样,所以“五德始终说”对他而言就相对困难了些。
但这并没有难住他,他当黄门侍郎时的同事刘歆,为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个“五德相生”的理论,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他说自称舜后裔的王莽继承了舜的土德,汉室是尧的后裔,属火德;五行中火生土,汉朝禅让新朝是自然之理。
当然了,这所谓的禅让依旧还是以枪杆子为后盾,只是表面上的杀伐之气少了些许。
刘歆由于论证有功,由此当上了国师,封为嘉新公。
既然王莽封汉为火德,那的也不客气,就顺势利用了这一点,来做光复旧业的事业。
公元25年,刘秀成了火德,整个国家的颜色又变成了红色。
汉朝一会儿水德,一会儿土德,一会儿又火德,更加表明了这种迷信的历史解释,其实完全都是操控在人类的手上,而非什么天意。
东汉末年,大爆发,按理说这是暴力革命,按照五行相克的理论,应该是水德,可它偏偏整了个土德,要建立黄色世界。
当时的革命纲领《太平经》提出,“东汉是火德王,汉运衰,代汉而兴者当为土德。
”起义头目自称“黄天”,以示将承汉祚而王天下。
但很不幸的是,他的黄色世界并没有建立起来。
反倒是,实现了他这个黄色世界的梦想,他和平方式的禅让,倒是对应了“五德相生”的理论。
公元220年,他不但按照土德改制,还把年号定为了黄色,“黄初”。
但时期的中国,其实也是三种颜色的,号称自己是汉室正统,所以仍是火德的红色;刚开始也争黄色的土德,后来要为汉报仇,按照“五德相克”的理论,就采用了木克土的木德,所以东吴的世界是青色的。
接下来的晋朝同样也玩起了禅让的把戏,取代了魏国,最终一统了天下,那么晋朝又是什么颜色什么德呢?西晋建立之初,大臣们认为“今大晋继三皇之踪,踵舜、禹之迹,应天从民,受禅有魏,宜一用前代正朔服色,皆如有虞遵唐故事,于义为弘。
”似乎对此没啥感觉,也就同意了。
后来一个名叫孙盛的人却说,“仍旧,非也。
且晋为金行,服色尚赤,考之天道,其违甚矣。
” 他按照“五德相生”的算法,晋朝应该是金德,尚白色。
司马炎又听了他的话,结果中国又变成了白色的世界。
晋朝再下来就到了时期,这个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颜色最为复杂多变的时期。
灭了西晋,司偏安一隅继续着白色的金德。
原本是匈奴后人的始祖,也受“五德始终说”的影响,竟认的汉朝为祖先,地采用了东汉的红色火德。
等到其侄篡位后,又采纳了与晋朝金德相生的水德,尚黑,服色旗帜又改成了黑色。
当时北方的16个政权此起彼伏,百姓流离失所,社会的颜色也不断变化。
而南朝的颜色则相对来说要简单些,只有刘宋、南齐、、南陈四朝。
替了晋,金生水,尚黑色;水生木,齐尚青色;而本是南齐皇室宗亲的开创的梁,继承了齐的木德,尚青色;木生火,陈尚红色。
代替的是,北周是木德,尚青色,所以隋朝是火德,红色帝国。
而火生土,伟大的于是又顺了土德,成了黄色帝国。
唐朝之后,历史来到了时期。
灭了唐,火克金,尚红色;又号称继承了唐王朝,所以依旧是土德,尚黄色;为金德,尚白色;后汉为水德,尚黑色;为木德,尚青色。
受禅于后周,木生火,所以宋朝又为火德,尚红色;赵宋南迁之后,仍旧为火德,就连的年号“建炎”都是火德中兴的意思。
而辽国为水德,金国先辽后灭宋,继承了宋的火德,火生土,所以金国为土德,尚黄色。
其实,到了宋朝之后,“五德始终说”在官方已经基本了,所以对这一学说根本就不感兴趣,虽然民间认为它是水德。
不过,这样的话,灭了北宋的金国是相生的土,灭了的元朝却是相克的水,所以,元朝就没有了统一的国家颜色。
参加的红巾军,是追认宋朝的火德而致,所以红色就成了反元武装最为鲜明的标帜,也就崇尚火德,尚红色。
但不管是按照相生还是相克的说法,明朝都不应该是火德的。
但这一学说在明朝已不是关乎王朝正统的头等大事了,所以啥德都一样,都只是民间流行的非正式说法罢了。
之后的也是一样,水克火,清朝应该是水德,尚黑色,但水德并没有得到帝王们的认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北畠显家:日本南北朝时期的少年将军与“花将军”
他不仅是当时公家中的一位重要人物,更以其“花将军”的美誉,成为了后世传颂的英雄。
一、出身显赫,年少有为 北畠显家出身于村上源氏庶流北畠氏,其父北畠亲房是后醍醐天皇的近侍,与万里小路宣房、吉田定房并称“后三房”,在朝廷中地位显赫。
显家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不仅学识渊博,而且酷爱军事,尤其喜欢研读《兵法》。
17岁时,显家被后醍醐天皇任命为镇守府将军,镇守陆奥,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二、勤王抗敌,屡建奇功 北畠显家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勤王抗敌中的卓越表现。
建武元年(1334年),权臣足利尊氏在镰仓起兵造反,兵锋直指京都。
显家闻讯后,立即率领奥州兵南下勤王,与新田义贞、楠木正成等将领并肩作战,大败足利军,迫使足利尊氏逃往九州。
这一战,不仅彰显了显家的军事才能,也为他赢得了“花将军”的美誉。
此后,显家多次率军讨伐足利尊氏,屡建奇功,成为后醍醐天皇的得力助手。
三、风林火山,阵旗独树 在讨伐足利尊氏的战争中,北畠显家还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战术——以“风林火山”为阵旗。
这一战术灵感来源于《》中的“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显家将其巧妙地运用到了战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战果。
这一战术后来也被的武田信玄所借鉴,成为了日本军事史上的一段佳话。
四、悲壮结局,英年早逝 然而,北畠显家的命运却是悲壮的。
建武五年(1338年),显家再次率军南下讨伐足利尊氏,虽然一开始获得胜绩,但由于长途奔袭,兵疲马困,最终在和泉国堺浦的石津之战中败北。
显家力战而死,年仅21岁。
他的英年早逝,不仅让后醍醐天皇痛失爱将,也让后世无数人为之。
五、后世传颂,英名永存 尽管北畠显家英年早逝,但他的英名和事迹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年轻有为的形象,成为了后世传颂的英雄。
他的“花将军”美誉不仅是对他英俊外貌的赞美,更是对他英勇善战、忠诚爱国的肯定。
在北畠显家去世后,他的事迹被后人不断传颂和演绎,成为了日本历史和文化中的一段佳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盖公”之“盖”:读音探秘——是“gai&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