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尸骨之谜:曾化验并未发现中毒迹象

日前,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公布,国家有关部门历时5年,通过对光绪头发、遗骨、衣物进行检测化验,得出结论:“系砒霜中毒死亡”。
11月18日,本报刊发
【千问解读】
日前,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公布,国家有关部门历时5年,通过对光绪头发、遗骨、衣物进行检测化验,得出结论:“系砒霜中毒死亡”。
11月18日,本报刊发的《揭秘光绪死亡档案》,从清宫档案角度披露了光绪帝生前死后的隐秘。
文章见报后,很多读者来电询问,如今确认光绪是中毒而死,所检测的遗骨是重新打开光绪棺椁提取的吗?光绪的陵墓在1938年曾经被盗过,其尸骨在当时是否遭到了破坏?1980年文物部门曾对光绪陵的地宫进行过清理,那次可曾对其尸骨进行检测?化验结果是怎样的?因此,本报再次采访了宫廷史专家李国荣研究员—— 崇陵曾经被盗 光绪的尸骨遭到过破坏吗 问:100年前,即1908年11月14日,清帝光绪死去。
光绪死后的第二天,实际执掌大政的紧接着病亡。
据说,光绪临死时还没有自己的陵墓。
那么,光绪是如何安葬的?网络配图 李国荣:在中国历史上,新一即位,就马上着手为自己建造陵寝,这是千百年来奉行不变的定制。
可是,光绪皇帝从登基直至病亡的34年中,专权的从来就没有张罗给光绪皇帝建陵。
陵址倒是选了,那是光绪十三年(1887)清明时节,但慑于慈禧的淫威,没有一个大臣敢奏请为皇帝动土建陵。
人们普遍认为,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的关系一直十分紧张,在光绪建陵问题上作梗,可算是慈禧对光绪的一个报复和打击。
今天坐落在河北易县的光绪陵墓——崇陵,是光绪死后的第二年,即宣统元年(1909),由光绪的弟弟、溥仪的父亲、摄政王载沣开始操办兴建的。
对已经停尸待葬的光绪来说,这已是迟来的万年吉地。
光绪的陵墓,在宣统元年二月初八日破土动工。
同年三月,光绪的梓宫奉移西陵行宫,暂时安放,光绪的尸身在西陵地面等待入土。
1911年,正当崇陵工程吃紧赶工的时候,大清王朝灭亡了。
崇陵工程因此停顿了一段时间。
根据《优待清室条件》第五款:“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
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
所有实用经费,均由中华支出。
”后来,逊清皇室与民国政府经过协商,崇陵工程继续进行,袁世凯派国务总理赵秉钧督办崇陵工程。
据载。
工程紧张时,每天陵上施工人员都有六千人左右,整个陵寝工程花费预估551万两白银。
光绪陵墓的建造,从1909年算起,历经5年,到1914年才竣工。
光绪是1913年入葬的,那时,工程还没有全完。
光绪的隆裕皇后是1913年2月死去的,她随光绪一起葬入崇陵地宫。
至于光绪宠爱的,还有她的姐姐,则被安葬在光绪陵寝的旁边,在陪侍光绪了。
问:1938年光绪的崇陵曾经被盗,光绪的尸骨遭到破坏了吗? 李国荣:光绪入葬后25年,即1938年,他的崇陵就被人盗掘了。
当时,盗墓者挖洞进入地宫,用斧头将光绪棺椁的正面凿开一个直径约3尺的圆洞,将光绪的遗体从棺内拖出,放在一边,盗走了棺内的随葬品。
同时,还将隆裕皇后的棺椁毁坏,打开棺盖,盗走了棺内宝物。
盗墓者从光绪的崇陵地宫中到底盗走了多少,一直没有确切说法。
现在,根据清宫档案中记载的光绪皇帝的《万年吉祥账》,我们看到光绪入殓穿戴和随葬物品的清单,盗墓者仅从光绪的棺椁内,就盗走宝物近200件。
1938年光绪陵被盗后,盗口当即被填埋封闭。
应该说,这次崇陵被盗,盗墓者关注的只是地宫珍宝,光绪的尸骨并没有遭到严重破坏。
网络配图 1980年对光绪头发和尸骨的化验为什么没发现其中毒迹象 问:1980年清理光绪地宫时,对光绪的头发和尸骨做过化验吗?结果又是怎样? 李国荣:1980年4月,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对的泰陵进行发掘,后因故停止。
同年6月,对光绪的崇陵地宫进行保护性清理。
在清理时发现,光绪的左手上还有一对翠环。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的盗墓者对皇家的丧葬制度并不太了解,他们不知道金井里还放有大量镇墓之宝。
所谓金井,就是皇陵的“点穴”之地,在皇帝棺椁正中央的下方,墓主人在生前或入葬前,往往将一些珍宝放入井内,以求驱邪镇墓。
因此崇陵虽然被盗,但金井里20多件珍宝竟丝毫未损地全部保存下来。
其中的子母铁球,摇动时还能听到清脆悦耳的声音;另有一个银怀表,那上面的文字数码依然清晰可见。
这次清理崇陵地宫,发现光绪皇帝的尸身虽然已经没有肌肉,但骨骼各关节还都连接完好,一米六四的身躯,没有刀剁斧砍的痕迹。
据说,那次清理崇陵地宫时,确曾对光绪的头发和尸骨进行了化验,但当时条件很有限,检测化验是在县城医院及防疫站进行的,没有查出什么结果,也没有留下什么化验单据。
因此,1980年清理崇陵地宫,没有发现光绪中毒的迹象。
崇陵地宫清理完毕后,将光绪的尸骨装进一个塑料袋,经过一番包装,放入一个特制的楠木箱内,重新安葬在原来的棺椁里,并将棺椁封闭。
光绪的头发、衣物晾晒后,分别包装,存放在西陵文物管理处的文物库房内保管。
还有几块光绪的遗骨,也留存在外,保存在文物库房内。
光绪的衣物早已腐烂残破,检测化验的残衣是光绪入殓时原本所穿的吗 问:这次检测的光绪尸骨遗物都有哪些?是打开光绪的棺椁直接提取的吗? 李国荣:由于光绪的棺椁在1980年清理地宫时已经重新封闭,不可能再开棺检验。
此次所检测的光绪尸骨遗物,是清西陵文物库房内专门保管的。
其中有光绪的头发2缕,肩胛骨、环椎骨、脊椎骨、肋骨等7块遗骨,以及5件已经残破的衣物。
光绪的衣物已经腐烂残破,如何保证这些残存衣物确是光绪入殓时原本穿的,在有关部门进行检测化验时,光绪皇帝的《万年吉祥账》起到了独特的凭证作用。
在这个账簿档案上,详细记载着“大行皇帝升遐戴去”的具体物件,也就是光绪皇帝入殓时穿戴的衣物,有如下几件:“天鹅绒冠一顶,穿黄缂丝棉金龙袍、石青缂丝棉金龙褂、月白春绸面白纺丝里小棉袄、月白春绸棉裤、月白春绸中衣带、月白春绸套裤白纺丝棉袜。
”档案中对光绪身上穿戴的这些衣物的具体记载,是最好的凭据。
在对光绪残存衣物进行整理化验的过程中,有关部门根据档案所载,与实物一一核对,确保了所检测化验的衣物确是光绪所穿戴的。
网络配图 问:根据检测报告,光绪尸骨上的砒霜中毒情况到底怎样? 李国荣:这次对光绪尸骨遗物的检测鉴定,除了清史专家,还有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的专家等,专项课题组历时5年,严格按照法医工作规范,使用精密的科学仪器,充分利用中子活化实验、X射线荧光分析、原子荧光光度分析、液相色谱/原子吸收联用分析法等现代科技检测方法,对光绪的头发、遗骨、衣物以及墓内外环境样品等进行了反复检验和缜密研究,发现光绪的头发、遗骨以及衣物上均有浓烈的砷毒素(砒霜),其砷含量要比常人高2000多倍。
通过模拟试验和多维论证,专家推断,光绪胃腹部衣物上的砷,是光绪含毒尸体腐败后直接侵蚀遗留所致,而其衣领部位以及头发上的大量砷,则由其含毒尸体腐败后溢流侵蚀所致。
百年疑案,尘埃落定,最终得出结论:“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燕德妃是否有女儿之谜
关于她是否有女儿这一问题,引发了诸多历史爱好者的好奇与探究。
史料记载中的子女情况 燕德妃(609年—671年),涿郡昌平人,唐太宗的妃嫔,洛川郡公燕荣孙女,也是的姨表姐。
据史书记载,她育有二子,分别为越王李贞和江王李嚣。
李贞生于627年,是唐太宗第八子,官至太子太傅,先后被封为汉王、原王、越王,在武则天当政时起兵失败后饮毒自尽,开元五年(716年),将其重新改葬,追为敬。
李嚣则生于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生母为燕德妃,631年进封江王,翌年便去世,谥号殇,且无后嗣,死后封国被废除。
然而,在现有的史料中,并没有明确记载燕德妃有女儿的相关信息。
从历史背景推测可能性 唐朝时期,宫廷生活复杂,妃嫔众多,生育情况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宫廷中的生育记录可能存在不完整的情况。
在古代,医疗条件有限,婴儿的存活率相对较低,即使妃嫔有生育,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婴儿夭折,且未被详细记录下来。
另一方面,宫廷的权力斗争和政治环境也可能对妃嫔的生育情况产生影响。
燕德妃在宫廷中的地位并非最为显赫,她与唐太宗之间的感情关系也并非如一些宠妃那般深厚,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的生育机会和生育记录的完整性。
此外,从家族传承的角度来看,在古代,男性子嗣往往被视为家族延续和传承的重要标志。
燕德妃的两个儿子在历史上有一定的记载和作为,这可能使得家族和史官更关注她的儿子们,而相对忽略了她是否有女儿这一情况。
而且,在当时的宫廷文化中,对于妃嫔生育女儿的记录可能并不像生育儿子那样受到重视,这也可能导致相关记载的缺失。
与其他妃嫔的对比分析 将燕德妃与其他唐太宗的妃嫔进行对比,也能为判断她是否有女儿提供一些线索。
例如,有纪王李慎和李孟姜等子女,有齐王李祐,有吴王和李愔等。
这些妃嫔的生育情况在史料中有较为明确的记载,而燕德妃除了两个儿子外,并无女儿的相关记载。
当然,这种对比并不能完全确定燕德妃没有女儿,因为每个妃嫔的情况都有其独特性,不能一概而论。
但从整体来看,其他妃嫔有女儿的记载较为常见,而燕德妃缺乏这方面的记录,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她没有女儿的可能性。
综合结论 综合现有的史料记载、历史背景推测以及与其他妃嫔的对比分析,目前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燕德妃有女儿。
虽然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但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燕德妃生育女儿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在历史研究中,对于一些缺乏明确记载的问题,我们需要以客观、审慎的态度去对待,不断探索和挖掘更多的历史资料,以期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历史人物的真实情况。
燕德妃是否有女儿这一问题,也将继续吸引着历史研究者们去深入探究,为唐朝历史的研究增添更多的细节和色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燕德妃是否有女儿之谜
关于她是否有女儿这一问题,引发了诸多历史爱好者的好奇与探究。
史料记载中的子女情况 燕德妃(609年—671年),涿郡昌平人,唐太宗的妃嫔,洛川郡公燕荣孙女,也是的姨表姐。
据史书记载,她育有二子,分别为越王李贞和江王李嚣。
李贞生于627年,是唐太宗第八子,官至太子太傅,先后被封为汉王、原王、越王,在武则天当政时起兵失败后饮毒自尽,开元五年(716年),将其重新改葬,追为敬。
李嚣则生于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生母为燕德妃,631年进封江王,翌年便去世,谥号殇,且无后嗣,死后封国被废除。
然而,在现有的史料中,并没有明确记载燕德妃有女儿的相关信息。
从历史背景推测可能性 唐朝时期,宫廷生活复杂,妃嫔众多,生育情况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宫廷中的生育记录可能存在不完整的情况。
在古代,医疗条件有限,婴儿的存活率相对较低,即使妃嫔有生育,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婴儿夭折,且未被详细记录下来。
另一方面,宫廷的权力斗争和政治环境也可能对妃嫔的生育情况产生影响。
燕德妃在宫廷中的地位并非最为显赫,她与唐太宗之间的感情关系也并非如一些宠妃那般深厚,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的生育机会和生育记录的完整性。
此外,从家族传承的角度来看,在古代,男性子嗣往往被视为家族延续和传承的重要标志。
燕德妃的两个儿子在历史上有一定的记载和作为,这可能使得家族和史官更关注她的儿子们,而相对忽略了她是否有女儿这一情况。
而且,在当时的宫廷文化中,对于妃嫔生育女儿的记录可能并不像生育儿子那样受到重视,这也可能导致相关记载的缺失。
与其他妃嫔的对比分析 将燕德妃与其他唐太宗的妃嫔进行对比,也能为判断她是否有女儿提供一些线索。
例如,有纪王李慎和李孟姜等子女,有齐王李祐,有吴王和李愔等。
这些妃嫔的生育情况在史料中有较为明确的记载,而燕德妃除了两个儿子外,并无女儿的相关记载。
当然,这种对比并不能完全确定燕德妃没有女儿,因为每个妃嫔的情况都有其独特性,不能一概而论。
但从整体来看,其他妃嫔有女儿的记载较为常见,而燕德妃缺乏这方面的记录,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她没有女儿的可能性。
综合结论 综合现有的史料记载、历史背景推测以及与其他妃嫔的对比分析,目前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燕德妃有女儿。
虽然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但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燕德妃生育女儿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在历史研究中,对于一些缺乏明确记载的问题,我们需要以客观、审慎的态度去对待,不断探索和挖掘更多的历史资料,以期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历史人物的真实情况。
燕德妃是否有女儿这一问题,也将继续吸引着历史研究者们去深入探究,为唐朝历史的研究增添更多的细节和色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