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项羽之败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4-08-28 点击数:

西楚霸王项羽之败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千问解读】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 ——杜牧 (唐)·题乌江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 (宋)·夏日绝句。

在我看来,即使项羽忍辱负重过了江东,搜罗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也必败无疑。

人物的性格才能差异是直接原因。

最初刘邦联合诸侯各国伐楚,被项羽惨败,听张良意见,收拢人心而重振,汉王能识大才,能听人言,百折不挠,自己一人之力不可能收十残局,统一天下,所以能看对人、用对人,相当于延伸了自己的身体能力,而善听人言,并能做到判断准确,相当于汇集了众多的正确看法,而项羽缺少这些品质。

深层原因是自身的阶级局限性。

历史关键人物的胜败,背后都是某个群体的胜败。

项羽是贵族出身,是秦末贵族势力的典型代表,他身上的气质、才能、性格都是那个阶级的代表。

项羽沿用封建时期卑不逾尊、疏不逾戚的旧制,自私小气而不起用外族之人。

而刘邦是平民出身,身上有氓庶的天生气质,对自己有好处的人都拿过来用,而且底层的农民阶级多数都认同刘邦这个从自己阶级里出去的人,希望这个人能成功,帮他们走出战争的厄运。

根本原因是人民渴望和平统一的历史潮流。

按理说,秦灭亡后各方的诸侯王一点也不比春秋战国时少,为什么刘邦能轻松过关?其实刘邦统一天下,背后的靠山是人民大众,在于人民大众确实厌倦了战争。

同时,各地区在战争中不断的沟通交往、加剧融合,地域观念差别逐渐减弱,秦的统一让中华文明区的人民,看到了统一的可能性。

既然刘邦一家独大,又代表农民阶级利益,干脆让他做皇帝拥护他。

决定战争成败的,不是双方兵力多寡,武器装备先进与否,而在于背后所代表阶层力量的大小。

抗日战争胜利后,与国民党相比,我党在人数、装备、地域、外援等等几乎所有方面都不占优势,最后短短3年就将国民党击垮,为何?因为我们党背后是广大的工人和农民阶级,而国民党背后是财阀和商人等贵族阶级。

我党背后的无产阶级革命性、斗争性强,迫切需要改变水深火热的现状,而国民党背后的大资产阶级自私软弱、奢侈腐败,极力维持自己阶级的地位和利益。

至于后来代表农民阶级利益的刘邦及其后辈,又转变成了贵族地主阶级,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一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长期并存,二是阶层之间本来就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没有绝对的界限。

就像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是通过考试、应聘或者资本原始积累摆脱了原来的阶层,进入了新的阶层。

社会阶层的存在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是物质世界和社会群体共生的,它的变化过去主要取决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资源,而现在更多的取决于群体智慧所形成的科技和认知力量。

形成新社会阶层的力量,一定是群体智慧力量的结晶。

(文|韩乃栋 图|网络)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举报/反馈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