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妃子是一人一个宫殿吗?还是一个宫殿住很多人?
【千问解读】
在观看影视剧的时候,经常露脸的主角们,似乎很多人都是一个人一个宫殿,比如今天去了某某妃子的某某宫,第二天又去了另一个宫殿。
但是,皇帝的后妃毕竟很多,地位高的、地位低的,难道大家都是一人一个宫殿吗?这样的话皇宫恐怕也会不够分配吧。
那么,具体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那些地位不高的妃子们,她们是怎么住的?
要搞清楚这道算术题,我们需要弄清楚几个前提条件:
一是有多少资源可供分配,也就是故宫里有多少可以住妃子的宫殿;
二是有多少人等待分配,也就是皇帝老儿需要给多少妃子安排住房。
第一个问题,比较好答一些,因为宫殿是死的。
我们常说:皇帝有三宫六院,都是指内廷。
所谓“三宫”是皇帝居住办公的乾清宫(雍正之后皇帝不在此居住)、举行册封皇后典礼和给皇后举办生日party的交泰殿、以及皇帝大婚的洞房(坤宁宫)。
可见,这三个宫,顶多皇后还能掺和掺和,一般的妃子想都别想。
所谓六院,就是这后三宫旁边的东六宫和西六宫,这里倒是住后妃的地方,不过,东西六宫加到一起也就12个宫,而皇帝这个老色鬼有多少后妃呢?民间传说是72妃。
很显然,一个人给一个宫殿是不现实的。
所以,肯定有人住了“经济适用宫”。
先说说,皇帝后妃多少人。
按照有关“龟腚”,皇上也要执行一夫一妻制,也就是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皇后。
当然,皇帝的爱美之心特别强烈,繁衍生息的责任感也特别强烈,在“一妻”之外,还有其他的名目:皇贵妃1人,贵妃2人,妃4人,嫔6人。
此外,还有贵人、常在、答应若干。
所谓若干,主要取决于皇帝的爱美之心到底有多强烈了。
这些后妃都是有品级的,就像现在你是处级,我是厅级一样。
品级就对应着待遇,比如皇后品级最高,待遇也最好,年薪1000两白银,有12个宫女伺候,皇后一般在东西六宫选一个可心的宫殿住着,也就是民间说的“正宫娘娘”。
品级最低的答应就比较惨,年薪只有50两白银,只有3名宫女服侍。
显然,答应是不可能自己占据一个宫殿的。
实际上,只有贵妃以上级别的才有专门的宫殿,其他人就不能做“宫主”,只能住偏房,甚至是宿舍。
去过故宫的人就会发现,一个宫殿是一个很庞大的建筑群,有正殿,有后殿,有东西配殿。
所以,某妃住哪个宫,一般不会是她自己独占此宫,而是她住正房,别人在偏房。
比如,大名鼎鼎的慈禧老佛爷。
她的升迁路线是贵人-嫔-妃-贵妃-太后。
她刚进宫时,住在西六宫之一的储秀宫的后殿,等她做了太后,居住条件就大为改观。
特别是到了后来,她越来越看不上紫禁城,常常搬到小别墅颐和园居住了。
所以,一个宫殿住几个妃子,主要取决于妃子的地位。
是个人物,就一个人住;只是某某某,那就住经济适用宫吧。
隋军已经兵临城下,陈叔宝还在和妃子嬉笑打闹?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
这是大诗人的一句诗,讲的其实就是当年最后一位,陈叔宝那点事儿。
陈叔宝是中南陈最后一位皇帝,史称。
这里科普一下,这个“陈朝”的国号不是因为他们皇帝,而是因为其开国皇帝,在称帝前的爵位是陈公和。
陈叔宝绝对称得上是史上最作死的皇帝。
当时南陈的形势并不好,南北朝末期,篡权夺位,建立了,并统一了北方。
整合了北朝势力的隋朝,在国力上远比南陈要强大。
杨坚统一北方后,隋朝在他的治理下,休养生息,经济恢复,人口约三千万,是陈叔宝统治的南陈的15倍。
如此巨大的国力差距,换做是有为之君,必然是日夜难眠,担惊受怕。
但陈叔宝是个异于常人的昏君,他登基之后就像个没事人一样,无视国力差距,夜夜笙歌。
陈叔宝是一个典型的富二代纨绔,爱好极其广泛,除了治国,其他都十分精通。
首先,陈叔宝爱好诗文,所以他继位后,他就豢养了一大批以尚书令江总为首的文学宠臣,他们君臣之间天天以诗会友、互相吹捧,并且还自诩为引领天下潮流,毫无廉耻可言。
陈叔宝也算得上是个才子,样样精通,前面杜牧诗句中的《后庭花》,其实就是他的大作。
甚至有人评价,在才情上,陈后主不输李后主。
其次,陈叔宝生性奢侈。
他登基后,嫌弃皇宫内廷陈设简朴(南陈的前三任皇帝都是简朴皇帝),不能作为他藏娇之金屋。
于是他就大建豪宅,滥用民力,极尽之所能的在民间搜刮财宝,搞得百姓怨声载道。
史书记载他建了三座阁楼,每座数十丈高,可以说就是当时最顶级与奢华的房子了,门窗用都是选的上等沉香木,上面还镶嵌各种金银财宝,阁楼里面建有假山,种植各种名贵的花草。
就算国家实力再雄厚也禁不起这位仁兄这样折腾啊,这样的行为最后导致国库空虚。
阁高数十丈,袤延数十间,穷土木之奇,极人工之巧。
当然,作为一名文人骚客,陈叔宝最喜欢的还是女人。
隋唐时期的美妇人,在十岁时就被陈叔宝霸占了。
“时龚贵嫔为良娣,贵妃年十岁,为之给使。
后主见而悦之,因得幸,遂有娠,生太子深。
”——《南史》 而张丽华在陈叔宝的默许下,干预南陈政事、专宠后宫,勾引陈叔宝“君王从此不早朝”,当起了甩手掌柜。
当然了,这可能是因为张丽华太美了,毕竟这个女子可是当时的第一美人。
“尝于阁上靓妆,临于轩槛,宫中遥望,飘若神仙。
”——《南史·卷二十》 而且原本作为一个帝王,如果用好色来评判其功过的话,未免不客观。
但对于陈叔宝来讲,陈朝的灭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太好色了。
开皇八年,即公元588年,隋文帝杨坚以晋王为元帅,率80总管、51万士兵南征陈朝。
虽然隋军,陈叔宝却有恃无恐,他认为自己有长江天堑,隋朝军队过不来的。
毕竟当初、北周都是被长江给挡回去的。
陈朝建立前后,南陈确实依靠长江天险多次打败过北齐和北周的南侵。
比如公元555年,北齐趁内乱,挥师渡过长江,踏上江南土地。
南陈太祖陈霸先率水军截断北齐军后勤,导致江南的北齐军队孤立无援,损失惨重,最后全部被俘虏。
再比如公元556年,北齐再次南下,结果前一年的失败再次重演。
齐军渡江后,南陈水军控制江面,攻击截断齐军运粮船只,导致齐军断粮,十几万大军几乎又。
正是因为有这些成功经验,所以陈叔宝继位之后,他一点也不担心隋朝会来揍他。
所以他才会说: “齐兵三来,周师再至,无不摧败而去,彼何为者耶?” 不过,陈叔宝忘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先前陈军屡挫北齐、北周的南侵,那是他叔爷爷陈霸先,大伯陈文帝,亲爹陈宣帝指挥有方才取得的胜果。
南陈军队如果让他这样的人来指挥,长江天险就没什么用处了。
果然,由于陈叔宝的天真,导致江防形同虚设,隋朝军队轻松渡过长江,大军直指陈朝都城建康。
当时陈叔宝听到这个消息,直接被吓哭了。
不过,这时候陈朝也不是没有机会,毕竟能在这乱世之中生存,多少还是有点儿家底。
而且,当时朝中还有南朝第一猛将坐镇,胜负尚未可知啊。
萧摩诃被南朝末期第一猛将,却是厉害,史称其十三岁就单骑出战,“军中莫有当者”。
他最强悍的代表作出现在陈朝大将吴明彻北伐北齐那会儿。
当时,北齐遣大将尉破胡、长孙洪略率率众十万来战。
这十万之众的前部,有“苍头”、“犀角”、“大力”等等称号,部中将士,皆身长八尺,膂力绝伦,其锋甚锐。
部中更有西域胡将,妙于弓矢,弦无虚发。
吴明彻非常担心,,觉得只有萧摩诃能克制这个胡将,于是敬酒给萧摩诃壮行。
萧摩诃不负所托,单骑驰入齐军战阵,斩下该胡将脑袋,全身而返。
所谓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不过如此。
此外,这个萧摩诃不仅曾多次击败北朝军队。
而且他是陈叔宝上位的大功臣,当年陈宣帝驾崩,始兴王陈叔陵造反,朝中人心惶惶,陈叔宝更是毫无主见,全靠萧摩诃出手解决了陈叔陵,陈叔宝才可以安坐帝位。
所以,陈叔宝对萧摩诃非常信任。
特别是当其主动请缨,出京抗敌的时候,陈叔宝感动不已,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为了鼓舞将军,陈后主连忙给他加官进赏,包括其家里人也一块儿赏。
这本来是件好事儿,但不巧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陈叔宝见到了萧摩诃的老婆,一见钟情。
就这样,萧摩诃在前方浴血奋战,作为主公的陈叔宝却在后方给他戴绿帽子,这还打啥?要知道萧摩诃十三岁投军作战,百战沙场,强横半世,晚年丧妻后新娶了一个小娘子,让她侍奉左右。
所以萧摩诃对于自己这个小娘子也是心疼得紧,谁知道他所尽忠的陈叔宝会如此待他? 当时萧摩诃刚刚摆好阵势,准备和隋军开战,结果收到家中消息说夫人被留宿宫中。
一顶大帽子戴在头上,萧摩诃无心再战,于是此役陈朝军队大败。
“陈主通于萧摩诃之妻,故摩诃初无战意”。
然后隋军挟胜利之威,直捣都城建康,陈后主与美人一口枯井里,最终被隋军生擒,从此过上了亡国之君的生活。
不过,相比于李后主,陈叔宝这个亡国之君当得不要太舒服。
通常来说,当了亡国之君,能活命就算极好的结局了。
还想保证荣华富贵,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陈叔宝不一样,他碰上了隋文帝。
隋文帝杨坚这个人不是善茬子,他对威胁他皇位的北周皇族,手黑的很。
不过他对皇位没威胁的人,比如陈叔宝,还过得去。
自陈叔宝投降后,隋文帝在长安就专门给他预备了宅子让他住。
并且隋文帝在宴请陈叔宝的时候,还专门对宫廷乐师吩咐,不许奏江地音乐,以免陈叔宝触景生情而伤心。
陈叔宝呢,他心理素质也是极好,隋文帝让他吃吃喝喝别客气,他也是真不客气。
吃完喝完他还喜滋滋的对文帝说:没官位,没法参加朝集,您给我个官号吧。
隋文帝看了看陈叔宝,惊呆了。
见过没脸没皮的人,像陈叔宝这样“全无心肝”之人,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几声叹气之后,隋文帝就给了陈叔宝三品待遇。
此后,陈叔宝就这样没脸没皮,没事就跟隋文帝一起吃宴席,从亡国被俘一直吃到隋文帝驾崩。
公元604年8月,隋文帝驾崩。
亲耳听到隋文帝死掉的消息,陈叔宝满意了。
隋文帝灭了他的国,他熬死了隋文帝。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才是人生赢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时候冷宫在故宫的什么地方 被关在冷宫的妃子哪里都不能去吗
在古代,皇宫中所有人都不愿意去的一个地方就是冷宫,不论是的还是伺候嫔妃的宫女,只要被打入冷宫那几乎就是到了死亡的边缘,我们经常会看一些宫廷的电视剧中那些做了错事或者失宠的妃子,在冷宫中死的死疯的疯,那么为何嫔妃被打入冷宫后几乎都没有什么好结果呢?下面小编就带大家看一看。
所谓“冷宫”具体是指皇宫的哪个地方,其实很难说。
以明清两朝为例,皇室居住的紫禁城内,并未标明哪一处宫苑是幽禁失宠嫔妃的冷宫,而更早以前的,倒是有过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女子监狱——永巷。
死后,就将刘邦的宠妃关押在狭窄阴暗的永巷内,令其身穿破衣烂衫,日日舂米,在凶恶宫人的欺凌下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若被贬嫔妃的生活环境理应悲惨至此的话,永巷当可称得上中国历史上一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冷宫了。
与有史可考的汉代永巷相比,明清两朝的“冷宫”则要神秘得多,严格意义上来讲,紫禁城内的冷宫并无固定之所,即凡是用来圈禁失宠嫔妃的宫苑都可被视作“冷宫”。
说到这里,我们就能想到了,让共同伺候着一个男人的女人来管理着后宫,所以一般来说就要看皇后的心情了,所以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古代嫔妃对皇后毕恭毕敬,除了非常得宠的极个别的妃子会有不把皇后看在眼里意外其他的妃是见到皇后赶紧下跪,要么就赶紧的躲开,不仅仅是畏惧皇后的尊严,更重要的是怕被一些虚无子有的理由打入冷宫。
或许有一些不太被皇帝宠幸的妃子,有一天皇帝想去看看她的时候她或许已经睡在冷宫好几年了! 冷宫没有特定的地址,皇帝皇后说哪里是冷宫哪里就是,而被打入冷宫的人俸禄少了很多意外,犯错的妃子还会被禁足,除了冷宫不允许去任何地方,《清宫怨》有记载:年获罪之后就被囚禁在景祺阁后边的小院,宁寿宫最北侧。
清朝皇室为了顾及皇帝的颜面,嫔妃获罪赐死的概率不是很大,一般也就是褫夺封号降低位份,使她变成地位低等的嫔妃。
当然,也有被废为庶人的,那就需要有一处冷僻的宫苑安置她们,例如珍妃坠井之前,就被下令囚禁于景祺阁北边的北三所,这当然也算得上是一座现实意义上的冷宫。
据看管的老太监讲述,关在里面受罪的珍妃面污发乱,浑身长满虱子,全然不似往日的俏丽模样,其状惨不忍睹。
可见冷宫岁月的煎熬,那绝对是对女子身心的双重折磨! 身心都受到重创的人,在冷宫之中也很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所以被打入冷宫的妃子都是活不了多久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