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地理】高考地理中的荒漠化、高考地理中的林线高度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1-10 点击数:

【绿化地理】高考地理中的荒漠化、高考地理中的林线高度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千问解读】

推荐关注地理图文

专业高考地理备考

每日更新坚持11年

地理知识集合汇总

荒漠化防治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它关系到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什么是荒漠化呢?荒漠化是指土地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逐渐失去生产力,最终变成类似沙漠状态的过程。

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干旱地区,湿润地区也可能因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而出现荒漠化。

一、荒漠化概念

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二、主要类型及成因

1.类型

①沙漠化: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另外在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面积分布。

②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当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丧失了生产力,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③土壤盐碱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是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而引起的耕作土壤盐渍化的过程。

多发生在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

在我国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④石质荒漠化:在原来岩石地带的植物被破坏,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最终成为岩石裸露的地表,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

石质荒漠化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贵州、云南、广西)表现尤为明显。

⑤寒漠化:两极、高山或高原等寒冷气候下的荒漠。

寒漠地区的寒冻风化作用强烈,形成大量岩屑。

⑥水土流失:以流水侵蚀为主,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华北东北的丘陵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云贵高原等。

例如,由于人类剧烈的活动,黄土高原如今千沟万壑,成为地球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2、成因

(1 )土地沙漠化

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且不稳定,多大风天气;地表多疏松沙质沉积物等。

②人为原因:过度樵采(如在干旱区大量砍柴作燃料)、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过度开垦(把草原等开垦为耕地,破坏植被)、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如河流上中游大量引水,下游水量减少,植被因缺水死亡)等。

(2)石质荒漠化(石漠化):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区。

①自然原因:该地山高坡陡,土层浅薄,岩石裸露率高,降水丰富且集中,多暴雨,对地表冲刷侵蚀作用强。

②人为原因:过度樵采(砍伐森林作燃料等)、陡坡开垦(在陡坡上开荒种粮等),导致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基岩大面积裸露而形成石漠化。

(3) 次生盐渍化: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的灌溉农业区。

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②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如大水漫灌,使地下水位上升,盐分随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聚在地表),导致土壤盐分含量过高而出现盐渍化。

三、防治措施

1. 合理利用水资源:改进灌溉技术,如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用水,避免水资源浪费和过度开发。

2.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①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种草,营造防护林带等,增加植被覆盖率,起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作用。

如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

工程措施: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沙障),拦截沙源,削弱风力,固定沙丘;修建梯田等防止水土流失。

3.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将不适宜耕种的土地还林还牧。

4.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如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对薪柴的依赖,从而避免过度樵采。

5. 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增长过快会加大对土地等资源的需求和压力,控制人口数量有利于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好地实施荒漠化防治措施。

林线是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

一、影响林线高度的因素

1. 热量

(1)气温:林线与气温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低纬度地区热量充足,林线较高;高纬度地区热量不足,林线较低。

例如,在赤道附近的高山,林线可能达到海拔4000米以上,而在高纬度地区的山地,林线可能只有几百米。

地理图文综合整理

(2)温度递减率: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正常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

这种温度递减规律影响着林线的高度,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树木无法生长,从而形成林线。

2. 水分

(1)降水:充足的降水有利于树木生长,从而影响林线高度。

在湿润地区,林线相对较高;在干旱地区,林线较低。

例如,在喜马拉雅山脉南坡,降水丰富,林线高于北坡。

(2)湿度:空气湿度大,有利于树木生长。

云雾缭绕的山地环境,湿度较高,能为树木生长提供较好的水分条件,有助于提高林线高度。

3. 地形

(1)坡向: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多,热量条件较好,林线较高;阴坡接受的太阳辐射少,热量条件差,林线较低。

例如,在北半球,南坡为阳坡,林线往往比北坡高。

(2)坡度:陡坡上土壤易流失,水分和养分不易保存,不利于树木生长,林线较低;缓坡上土壤和水分条件相对较好,林线较高。

4. 土壤

(1)土壤肥力:肥沃的土壤能够为树木提供充足的养分,有利于树木生长,使林线升高。

土壤肥力差,树木生长受限,林线降低。

(2)土壤厚度:深厚的土壤可以更好地储存水分和养分,对树木生长有利,林线可能较高;浅薄的土壤不利于树木扎根和吸收养分,林线较低。

5. 风

强风会影响树木的生长和存活。

在风力强劲的高山地区,树木易被吹倒或折断,限制了森林向上生长的高度,从而降低林线。

例如,一些高山顶部经常受强风侵袭,树木难以生长,林线较低。

二、林线在地理研究中的意义

1. 反映生态环境

林线是山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界线,它的高度反映了山地不同海拔高度的生态环境状况。

林线以上是高山灌丛、草甸或冰雪带等,林线以下是森林生态系统。

通过研究林线,可以了解山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指示气候变化

林线高度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

气候变暖时,林线可能会上升;气候变冷时,林线可能会下降。

因此,林线可以作为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指示器,通过监测林线高度的变化,可以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山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3. 体现生物多样性分布

林线附近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不同的植被类型在这里交汇。

这里既有适应森林环境的生物,也有适应高山灌丛或草甸环境的生物。

研究林线附近的生物多样性,有助于保护山地生物资源。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注:本文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 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

应公众号命名规则要求,原谭老师地理工作室更名为地理图文,谭老师讲地理更名为图文地理。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