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素养】最全冰川地貌知识,都是干货!高考地理中的湿地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1-10 点击数:
简介:(雪线的高度是寒冷气候地貌的一条重要界线,冰川形成在雪线以上,一个地方的高度如果低于该区的雪线高度,就 不能形成冰川。

冰砾阜是一些圆形的或不规则的小丘,由一些有层理的并经分选的细粉砂组成,通常在冰砾阜的下…

【千问解读】

推荐关注地理图文

专业高考地理备考

每日更新坚持11年

地理知识集合汇总

在高山和高纬地区,气候严寒,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常年积雪,当降雪的积累大于消融时,地表积雪逐年增厚,积雪逐渐变成粒雪,再由粒雪变成微蓝色的冰川冰。

冰川冰受自身重力作用或冰层压力作用沿斜坡缓慢运动,就形成 冰川。

地表经受过冰川强烈的塑造,形成一系列 冰川地貌

冰川和冰川作用

1

雪线

雪线:在高山和高纬地区,地表年降雪的积累量和年消融量相等的界线。

(常年积雪区的下界)

雪线示意图

绘图 | 李双福

山区的积雪面积和高度随季节变化,冬季积雪区扩大,积雪高度下降。

夏季积雪区缩小,积雪高度上升。

在雪线以上为多年积雪区,雪线以下为季节积雪区。

(雪线的高度是寒冷气候地貌的一条重要界线,冰川形成在雪线以上,一个地方的高度如果低于该区的雪线高度,就 不能形成冰川

决定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

温度

形成多年积雪,首先取决于近地面空气层的温度是否长期保持在0℃以下。

气温影响雪线高低示意图

绘图 | 李双福

气温随高度和 纬度而变化,低纬雪线位置较高,高纬雪线位置较低。

从低纬向高纬的雪线高度变化并不是一条直线,还受降水量多少的影响。

降水量

地球上 雪线位置 最高不在赤道,而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

绘图 | 李双福

赤道附近降水量多,副热带高压带降水量较少,但这两个地区的温度对雪线的影响不如降水量影响大,所以赤道附近的雪线高度要比副热带高压带低。

南美洲赤道与回归线附件雪线高低示意图

绘图 | 李双福

地形(坡形、坡向)

在同一朝向的山坡,缓坡较陡坡更易积雪而雪线降低。

不同坡度积雪示意图

绘图 | 李双福

坡向主要影响降水和日照而使雪线高度变化。

喜马拉雅山南北坡雪线高度示意图

绘图 | 李双福

另外,在北半球大陆性较强的地区,南北山坡降水量变化不大的山地,南坡雪线比北坡雪线要高,因为南坡向阳,融雪快,雪线位置高,北坡背阳,融雪慢,雪线位置低。

天山的南坡雪线高于北坡示意图

绘图 | 李双福

2

冰川形成过程

积雪变成冰川:是先由新雪变成粒雪,再由粒雪变成冰川冰,最后形成冰川。

冰川冰形成示意图

绘图 | 李双福

高纬、极地区:气候严寒, 新雪降落地表后,在升华再结晶作用下,雪花棱角很快消失、变圆,成为粒雪,并使 粒雪层发生沉陷作用。

随雪盖厚度的增加,下部粒雪层受压加大,重结晶作用,致使各晶体相互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块状 冰川冰。

(这种成冰过程速度缓慢,南极中央200余米深处的冰体,已经历了近千年的历史。

匠心地理)

中低纬度高山区: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的渗透再冻结作用,加速了粒雪化和成冰作用过程,甚至当年就有成冰作用的条件,形成的冰川冰。

一般比极地区冰川的密度大、透明度高。

冰川冰:是冰晶的聚合体。

它在低温条件下,冰晶体相互之间结合十分紧密。

当接近熔点时,冰川冰就显得不稳定,呈现冰、水、汽三相并存局面,这是冰川之所以能实现塑性变形的原因。

因此,只要一定厚度的冰川冰结合地表或冰面具有适当的坡度,在压力与重力的作用下,冰体就能向雪线以下地区缓慢流动,伸出冰舌,形成 冰川

3

冰川的类型

1、按冰川发育的气候条件和冰川温度状况分为:

海洋性气候冰川(暖冰川)我国西藏东南部和阿尔卑斯山的现代冰川都属于这种类型。

大陆性气候冰川(冷冰川)发育在降水较少、气温低的大陆性气候地区,我国西部大陆内部和中亚的一些现代冰川属这种类型。

2、按冰川的形态、规模和所处的地形条件分:

山岳冰川:是发育在高山上的冰川,主要分布在中纬和低纬高山地区。

大陆冰川:是在两极地区发育的冰川,它面积广,厚度大。

如冰川中心凸起形似盾形的,叫冰盾。

还有一种规模更大的、表面有起伏的大陆冰体,叫冰盖。

(格陵兰冰盖和南极冰盖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冰盖。

南极大冰盖

平顶冰川:是发育在起伏和缓高地上的冰面平坦的冰川。

冰川的周围伸出许多冰舌。

如冰川规模较大,覆盖在整个穹形山顶上,又称冰帽。

这类冰川发育于雪线以上。

平顶冰川

山麓冰川:是山谷冰川从山地流出,在山麓带扩展或汇合成一片广阔的冰原。

阿拉斯加·马拉斯平冰川

4

冰川的运动

冰川运动速度比河流水流流速要小得多,一年只前进数十米至数百米,即使有一些突然性的快速运动冰川,其运动速度也不及河流水流速度。

冰川运动由冰川的厚度、冰川下伏地形坡度和冰川表面坡度等因素控制。

冰川运动速度随 季节有变化。

在消融区冰川运动的趋势是 夏天快,冬天慢

(一般夏季运动速度要大于年平均流速,冬季则小于年平均速度。

因为夏季冰川表面消融,融水对润滑冰床和冰体起着很大作用,这样就加强了滑动过程)

冰川运动速度还与 冰川冰的补给量和消融量有关。

(补给量大于消融量,冰川厚度增加,流速加快,冰川尾端向前推进;补给量小于消融量,冰川厚度减薄,流速减慢,冰川尾端往后退缩。

补给量等于消融量,冰川就处于稳定状态,匠心地理公众号整理。

)

不管冰川属于上述哪种状态,冰川始终向前运动。

5

冰川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1、冰川的侵蚀作用

冰川有很强的侵蚀力。

冰川的侵蚀方式可分: 拔蚀作用磨蚀作用

拔蚀作用:是冰床底部或冰斗后背的基岩,沿节理反复冻融而松动,松动的基岩再与冰川冻结在一起时,冰川运动时就把岩块拔起带走。

冰川拔蚀作用可拔起很大的岩块。

磨蚀作用:是冰川运动时形成底部滑动,使冻结在冰川底部的碎石突出冰外,像锉刀一样,不断地对冰川底床进行削磨和刻蚀。

冰川磨蚀作用可在基岩上形成擦痕和磨光面。

2、冰川的搬运作用

冰川侵蚀产生的大量松散碎石和由山坡上崩落下来的石块,进入冰川体后,随冰川运动向下游搬运,这些被搬运的岩屑叫冰碛物。

根据冰碛物在冰川体内的不同位置,可分为不同的搬运类型。

出露在冰川表面的叫 表碛,夹在冰内的叫 内碛,位于冰川底部的叫 底碛,分布在冰川边缘的叫 侧碛,两条冰川汇合后,侧合并构成中,随着冰川向前推进,在冰川末端围中确绕冰舌前端的冰碛物,叫 终碛(尾碛)

山谷冰川的运动

绘图 | 李双福

冰川搬运能力极强,它不仅能将冰碛物搬运很远的距离,而且还能将巨大的岩块搬运到很高的部位。

3、冰川的堆积作用

冰川消融以后,不同形式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冰川堆积物。

冰川堆积物分选差,大小混杂,砾石磨圆度低。

冰川地貌

冰川地貌分为 冰蚀地貌、 冰碛地貌和 冰水堆积地貌三部分。

1

冰蚀地貌

1、冰斗、刃脊和角峰

冰斗:是山地冰川重要的冰蚀地貌之一,它位于冰川的源头。

典型的冰斗是一个围椅状洼地,三面是陡峭的岩壁,底部是磨光的岩石斗底,向下坡有一开口,开口处常有一高起的岩槛。

冰川消退后,冰斗内往往积水成湖,叫 冰斗湖。

相邻冰斗之间的刀刃状,称为 刃脊

几个冰斗后壁所交汇的山峰,峰高顶尖,称为 角峰

角峰、冰斗、刃脊、U型谷示意图

绘图 | 曾庆阳

2、冰川谷和峡湾

冰川谷的横剖面形似“U”形,故称“U”形谷,也称槽谷。

槽谷的两侧有明显的谷肩,谷肩以下的谷壁平直而陡立,冰川谷两侧山嘴被侵蚀削平形成冰蚀三角面。

槽谷的形成是冰川下蚀和展宽的结果。

冰川冰的厚度越大,下蚀力越强,有些槽谷可深达千米。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约斯迈特槽谷深900-1200m,冰川下蚀量有450m,槽谷底还有300m厚的松散堆积物。

在高纬地区,大陆冰川和岛状冰盖能伸入海洋,由于冰川很厚,当冰体入海尚未漂离之前, 在岸边侵蚀成一些很深的槽谷,冰退以后,槽谷被海水侵入,称为 峡湾

挪威海岸峡湾的长度达220km,深1308m。

(匠心地理公众号整理) 南美巴塔哥尼亚山脉沿岸的峡湾,深达1288m。

峡湾示意图

绘图 | 曾庆阳

3、羊背石、冰川磨光面和冰川擦痕

羊背石:是冰川基床上的一种侵蚀地形,它是由基岩组成的小丘,远望犹如伏地的羊群,称这些小丘为羊背石。

羊背石的平面为椭圆形,长轴方向与冰流方向一致,朝向冰川上游的坡由于受冰川的磨蚀作用,坡面较平,坡度较缓,并有许多擦痕。

冰川下游方的一坡受冰川的侵蚀作用,被挖掘得坎坷不平,坡度较陡。

大陆冰川常形成规模较大的成群羊背石,山地冰川槽岩中也可形成规模较小的孤立羊背石。

在羊背石上或冰川槽谷谷壁上以及在大漂砾上常因冰川作用形成 磨光面擦痕

当冰川搬运物是砂和粉砂时,在比较致密的岩石上,磨光面更为发育。

如果冰川搬运物多是碎石,则在谷壁基岩上常刻蚀成条痕或刻槽,称为 冰川擦痕

(冰川擦痕一般长数厘米至1m,深为数毫米,成钉形,擦痕的一端粗,另一端细,细的一端指向冰川下游)

2

冰碛地貌

由冰川侵蚀搬运的砂砾堆积形成的地貌,称冰碛地貌。

有以下几种类型:

冰碛地貌

绘图 | 曾庆阳

1、冰碛丘陵

冰川消融后,原来的表碛、内碛和中碛沉落到冰川谷底,和底一起形成波状起伏的丘陵,称冰碛丘陵。

大陆冰川区的冰碛丘陵规模较大,高度可达数十米至数百米。

(例如北美的冰丘陵高400m。

山岳冰川也能形成冰丘陵,但规模要小得多,如西藏东南部波密,在冰川槽谷内的冰碛丘陵,高度只有几米到数十米。

匠心地理公众号整理)

冰碛丘陵之间的洼地透水性很低,常能积水成池。

2、侧碛堤

侧碛堤是由侧碛在冰川退缩以后共同堆积而成。

它在冰川谷的两侧堆积成堤状,向下游方向常和冰舌前端的终碛堤相连,向上游方向可一直延伸到雪线附近。

3、中碛堤

两条冰川汇合后,其侧碛合并成中碛,冰川融化后,在冰川谷中部沿谷地延伸方向堆积成垅状砂砾堤,称为碛堤。

4、终破堤(尾碛堤)

当冰川的补给和消融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时,冰川的末端较长时期地停留在某一位置,这时由冰川上游搬运来的物质,在冰川尾端堆积成弧形的堤,称终碛堤。

5、鼓丘

鼓丘是由一个基岩核心和冰砾泥组成的一种小丘,也是冰川再接近末端,对冰床中凸起基岩进行侵蚀,底碛翻越凸起的基岩时,搬运能力减弱,发生堆积而形成的。

山谷冰川(依据:自然地理学)

绘图 | 李双福

冰水堆积地貌

冰水堆积地貌:冰川融水具有一定的侵蚀搬运能力,能将冰碛物再搬运堆积,形成冰水堆积物,在冰川边缘由冰水堆积物组成的各种地貌。

冰砾阜阶地、冰砾阜和蛇形丘

绘图 | 李双福

根据冰水堆积地貌的分布位置、形态特征和物质结构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冰水扇和外冲平原

冰川的冰融水,常形成冰川河道,它可携带大量砂砾从冰川末端排出,在终碛堤的外围堆积成扇形地,叫 冰水扇

几个冰水扇相连就形成冰水冲积平原,又名 外冲平原

(2)冰水湖

冰融水流到冰川外围注地中形成 冰水湖泊

(3)冰砾阜阶地

在冰川两侧,由于岩壁和侧碛吸热较多,附近冰体融化较快,又由于冰川两侧冰面较中部要低,所以冰融水就汇集在这里,形成冰川两侧的冰面河流,并带来大量冰水物质。

当冰川全部融化后,这些冰水物质就堆积在冰川谷的两侧,形成冰砾阜阶地。

它只发育在山地冰川谷中。

(4)冰砾阜

冰砾阜是一些圆形的或不规则的小丘,由一些有层理的并经分选的细粉砂组成,通常在冰砾阜的下部有一层冰碛层,冰砾阜是冰面上小湖或小河的沉积物,在冰川消融后沉落到底床堆积而成。

(5)锅穴

冰水平原上常有一种圆形洼地,深数米,直径十余米至数十米,称为 锅穴

锅穴是埋在砂砾中的死冰块融化引起的塌陷而成。

锅穴示意图

绘图 | 曾庆阳

(6)蛇形丘

蛇形丘是一种狭长而曲折的垄岗地形,由于它蜿蜒伸展如蛇,故称 蛇形丘

(它的长度约数千米至数十千米,高10-30m,有时可达70-80m,底宽几十米至几百米,丘顶较狭窄,仅数米,顶部平缓,两侧坡度约10-20°)

蛇形丘的延伸方向大致与冰川的流向一致。

湿地是什么?它是广阔无垠的海岸滩涂,是缓急奔流的江河,是星罗棋布的湖泊,是水草繁茂的沼泽……湿地还是近在身边的水稻田、库塘、亲水公园,更是万千水生动植物、两栖动物、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和生命家园。

湿地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和“物种基因库”。

一、湿地的概念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二、湿地的类型

1. 沼泽湿地: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生长着湿地植物,有泥炭积累或虽无泥炭积累但有潜育层存在的土地。

比如东北三江平原的沼泽湿地。

2. 湖泊湿地:包括永久性淡水湖、季节性淡水湖等。

像鄱阳湖、洞庭湖等大型湖泊属于湖泊湿地。

3. 河流湿地:如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河流等。

长江、黄河等河流及其河滩湿地都在此列。

4. 浅海、滩涂湿地:指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以及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

例如我国东部沿海的一些滩涂湿地。

5. 人工湿地:如稻田、水库、池塘等,是人类为了生产、生活等需求而建造的湿地类型。

三、湿地的生态功能

1. 调节气候:湿地水分通过蒸发成为水汽,又以降水的形式回到陆地,调节局部气候,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气温日较差等。

2. 涵养水源:湿地就像天然的“海绵”,在降水多的时候储存大量水分,在干旱时又能释放水分,起到调节河川径流的作用,减少洪涝和干旱灾害。

3. 净化水质:湿地中的水生植物、微生物等可以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过程,吸附、分解和转化水中的污染物,使水质得到净化。

4. 维护生物多样性:湿地为众多动植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场所,是许多珍稀物种的家园,有大量的鱼类、鸟类、两栖类等依赖湿地生存。

四、湿地面临的问题

1. 围垦:为了获取更多的耕地、建设用地等,人们大量围垦湿地,导致湿地面积减少。

比如一些沿海地区围海造田,使滩涂湿地遭到破坏。

2. 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流入湿地,使湿地水质恶化,影响湿地生物的生存环境。

地理图文综合整理

3. 生物入侵:外来物种入侵湿地,可能会与本地物种竞争资源,导致本地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破坏湿地的生态平衡。

五、湿地的保护措施

1. 建立自然保护区:对重要的湿地设立自然保护区,如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鸟类及湿地生态系统),通过法律等手段限制人类活动对湿地的破坏。

2.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让人们自觉参与到湿地保护中来。

3. 治理污染: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的排放,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改善湿地水质。

4. 科学规划:在进行区域开发等活动时,要充分考虑湿地保护,合理规划,避免盲目开发对湿地造成破坏。

六、高考真题

(2024·湖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湿地包括湖泊、沼泽、河流等类型。

甲区域曾是里海的一部分,现为淡水湿地,有狭窄水道与里海相连。

该湿地流域位于伊朗北部,年均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

据预测,21世纪60年代该湿地将全部变为沼泽。

如图示意该湿地位置及湿地流域的土地利用状况。

(1)简述甲区域演变为淡水湿地的过程。

(2)推测从现在到21世纪60年代,该湿地类型结构的变化及主要原因。

(3)为减缓该湿地变成沼泽的速度,请提出可行的措施。

答案:(1)河流挟带泥沙等物质注入里海后,不断沉积,后经流水的搬运作用逐渐发育成水下沙坝;随着水下沙坝逐渐抬高,出露水面,将甲区域与里海隔开,形成潟湖;随着河水不断注入,湖水盐度逐渐下降,泥沙不断淤积,最终形成淡水湿地。

(2)变化:湿地中的湖泊消失,全部变成沼泽,湖水变浅变咸。

主要原因: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流域内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增加,导致湿地中水量不断减少。

(3)发展滴灌等节水农业,调整农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修筑水利工程,调节径流;优化流域水资源分配,保障下游用水和生态用水;流域内植树种草,加强水土保持;人工或机械清淤,保持湖盆深度。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注:本文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 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

应公众号命名规则要求,原谭老师地理工作室更名为地理图文,谭老师讲地理更名为图文地理。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北宋开决黄河大堤,令宋朝最为繁荣的地区一去不返

在史上,有一件极其悲痛的事件,该事件与长沙大火、重庆防空洞惨案并称为抗战时期的中国三大惨案,这便是1938年的“花园口决堤”事件。

其时,日军沿津浦线南下,依靠其机械化部队的优势已攻陷了徐州,并欲趁机再沿陇海线西进,以侵占我国的中原腹心地带。

国民政府为迟缓日军的攻击,便於1938年6月9日,决定采取“以水代兵”的方法,下令扒开位於今河南省郑州北郊的黄河渡口--花园口。

花园口一被扒开,滚滚黄河改道南下,一泻千里,最终形成了豫皖苏约30万平方公里的黄泛区。

据不完全统计,因该事件直接淹死与饿死的民众多达近九十万,受灾人口千万以上,民房被冲毁140余万所,耕地被淹没2000余万亩。

黄河之水所到之处,房倒屋塌,灾民遍野,有390多万人因之离乡背井。

且直到1947年的花园口被堵复,每年逢黄河汛期时,黄河之水都会泛滥,淹没农田,而洪水过后有经常是蝗灾,且被黄河冲刷过的耕地,到处是沙丘,地表突兀,根本无法耕种,1942年的河南大饥荒就是受此间接影响。

“以水代兵”的事件,在我国的史籍上很早就有记载。

而最早得追溯到春秋末期,晋国的智伯瑶‘水灌晋阳城’,可惜智伯虽很聪慧,却刚愎自用且贪得无厌,欲灭不成,却反被赵氏策反了与,三家共灭智氏,也奠定了韩赵魏三家分晋的格局。

战国末期,秦国为攻破魏国国都,水灌大梁城,将这一在当时天下最为繁华的都邑变成了一片泽国等等。

而在历史上对后世影响最久的“以水代兵”事件,还属两宋之际的杜充“黄河决堤”事件。

在的时候,两淮地区(也即今豫东、皖北、苏北)无疑是当时最为富饶繁华的地区。

自唐中期以后,关中平原及河洛地区多经战乱残破,也就渐渐地衰落下去了,而汴州(今河南开封)利用其便利的水运,渐渐地繁盛起来。

诗人的在其《长相思·汴水流》中即写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唐朝末年,汴州成了朱温的根据地,后来朱温废唐自立,为梁太祖,建都於此。

虽后唐灭梁,迁都於洛阳,但洛阳多遭战乱残破,始终不敌汴州繁华,后晋、后汉、后周乃至北宋亦都建都於汴州。

其时,不止汴州一地繁华,其周围的两淮地区也是当时宋朝最为繁荣的区域。

而如今,我们都知道这一地区也基本上就是后来的黄泛区,是我国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

在前不久,某著名公司在招聘时,还特别强调不招取黄泛地区的员工。

那造成当初宋朝最为繁荣地区,其繁荣一去不复返的始作俑者,便是两宋之际的杜充。

北宋末年,金兵大举南下,时任东京留守的杜充不敢与金人交锋,为阻止金国的东路军,便下令开决黄河大堤,使黄河水自泗水入淮,企图以此阻挡身后金兵。

其结果却并没有阻止住金国东路军,还徒令所经区域的百姓被淹死二十万以上,因流离失所及灾后瘟疫所遭成的百姓死亡人数更是数不胜数。

使得北宋时期这一最为富饶繁华的地区也毁于一旦,近千万人无家可归,而成为难民。

宋金之际,中原长久战乱,以及金朝的吏治腐败,未能及时、有效地治理黄河。

而终使得黄河自杜充决堤后,便改道南下、夺淮河入海,而黄河的含沙量非常大,夹杂着大量泥沙滚滚而下,淤塞了下游的入海通道,抬高淮河下游水系的水位,致使洪水排泄不畅,四处泛滥,而使得淮河的下游水系变得紊乱,从而导致了两淮地区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百姓流离失所。

所以,元明清时期,都曾持续不断地大力地治理黄河。

源於皖北地区的《凤阳花鼓》中写道的: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十年倒有九年荒。

即是反应了该时期,两淮地区灾祸连连的状况。

当然,也是背锅侠,至明末清初,连明祖陵与古泗州城都淹没於洪泽湖底了。

而洪泽湖、骆马湖及苏鲁交界之处的微山湖、昭阳湖等湖泊都是形成与黄河夺淮入海期间。

直到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阳(今兰考县)北岸铜瓦厢决口北徙,才终止了黄河夺淮的局面。

而1938年的黄河花园口决堤,再次使两淮地区的百姓蒙受长久的苦难,直到1947年的花园口被堵复。

新中国成立后,亦用了十余年的时间治理淮河,才彻底改变了两淮地区灾祸连连的历史,这也是两淮地区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原因所在。

随机文章世界禁用子弹威力惊人,击中人体引爆肌肉内脏(生不如死)2018.1.30美国ufo事件,环状不明飞行物倾斜悬浮于半空双缝干涉实验为什么恐怖,实验证明世界虚假(造物主玩弄你的人生)被黑洞吸进去的东西去哪了,黑洞的出口通向哪里/从白洞吐出回光返照一般持续多久,短则几小时/长则一两天(身体抗拒死亡爆发)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北大两个学院与北大附中“中学生素养培养基地”签约授牌仪式举行

日前,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中学生素养培养基地”签约授牌仪式举行,接下来自主选拔在线团队为大家带来北大附中“中学生素养培养基地”签约授牌相关内容介绍!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党委书记何晋,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沈睿文、院长助理施文博出席仪式。

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北大附中校长马玉国,北大附中党委书记王亚章,副校长景志国,副校长陈亮,校长助理、党政办公室主任王冰,北大附中初高中历史学科教师代表等参加仪式。

仪式由北大附中历史学科长马慨主持。

  在介绍本次活动的出席人员后,景志国向莅临附中的各位领导老师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基地建设的合作基础及主要工作内容,展望了未来的合作前景。

  马慨代表北大附中历史学科对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的长期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回顾了附中与两个院系的交流与合作历史,从教师发展、讲座参观、课程开发和研学交流等方面对两个院系长期以来给予附中师生的支持和协助表示感谢,相信培养基地建成后,三方的交流合作能更上一个层次。

  何晋表示,附中许多历史教师与北大历史学系有着深厚渊源,长期积极支持历史学系开办的各类中学教师培训活动,双方形成了良好稳固的合作关系。

未来,历史学系将推动一系列大中贯通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落地附中,为构建新时代下历史学科大中衔接培养机制共同探索新道路。

  沈睿文高度肯定了从附中毕业并进入考古学领域的学生质量,他表示,在五育并举的育人模式下,附中培养出了众多新时代领军人才。

考古文博学院将以本次合作为重要节点,继续欢迎北大附中的优秀中学生参与学院组织的各类考古相关课程与体验活动,更准确地发现人才、更早地培养人才。

  王亚章从北京大学招生工作出发,对历史学、考古学在大学本科招生中的重要地位予以肯定。

他表示,北大附中已经与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合作落实了诸多人才共育项目,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基础。

本次正式签约授牌将进一步拓宽资源互通的领域、加深合作支持的层次,令老师与同学们从中获益。

  马玉国指出,历史学科对于中学生家国情怀和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北大附中长期以来重视历史学科建设,与北大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一脉相承,此次合作将进一步补全附中与北京大学相关院系的人才共育合作版图,更好地发挥北京大学“四级火箭”培养体系的育人优势。

  何晋、沈睿文分别代表北大历史学系和考古文博学院与附中签署合作协议。

  以“中学生历史学素养共育基地”和“中学生考古学素养共育基地”为依托,北大附中将充分发挥北京大学“四级火箭”培养体系优势,与北大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持续深化学科协同共建、人才贯通培养和教育资源深度共享,为附中学子提供更专业的学术资源和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助力培育兼具家国情怀、历史洞察力与创新素养的新时代拔尖人才,为历史学与考古文博领域输送更多有潜力、有担当的领军力量。

加入收藏
               

【地理素养】最全冰川地貌知识,都是干货!高考地理中的湿地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中岳景区 21 2024-09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