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洪先花了十年完成《广舆图》,中国最早的分省地图集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21 点击数:
简介:状元郎官场失意,回归乡间地头,花十年修成中国最早的分省地图集。

大明嘉靖年间,江南,柳丝正长,桃花正妍。

通往江西的官道上,一名青衫束袍的青年男子斜背一卷地图,无

【千问解读】

状元郎官场失意,回归乡间地头,花十年修成中国最早的分省地图集。

大明嘉靖年间,江南,柳丝正长,桃花正妍。

通往江西的官道上,一名青衫束袍的青年男子斜背一卷地图,无心欣赏美景,勉强掩住眉宇间的喜悦,形色匆匆地赶路。

背上这卷长约七尺的地图,正是前朝道士地理学家朱思本精心绘制的《舆地图》。

青年找了三年,终于在回乡省亲途中从某书商处求得。

那种兴奋劲,超过当年金銮殿上被皇上钦点为新科状元的感觉。

对大多数人而言,金榜题名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但对青年而言,这喜事比不上残存的《舆地图》。

青年名叫罗洪先,时年26岁。

世家公子 醉心舆地 罗洪先生于江西吉水县,祖上世代为官,父亲罗循官至兵部武选郎中。

他自幼受好良好教育,加之刻苦好学,博闻强识,青少年时对天文、地舆、典章、算术、阴阳等都有深入研究,闻名四方。

1528年,24岁的罗洪先奉父命上京赶考。

路上,他遇见了大儒的两位弟子黄洛村与何善山。

一番交流下来,罗洪先对王阳明崇拜得,功名利禄之心骤减。

可是,当他写信给老家的父亲,表达想要拜王阳明为师的想法后,罗循连回两封信,要儿子用心考,其它事放一边,否则不要回家门! 罗洪先像(网络图) 罗洪先带着父亲的心愿参加会试。

金銮殿上,他发挥出色,深受明世宗嘉靖帝喜欢,被钦点为当科状元,官授翰林院修撰,编写史书。

罗洪先初入官场,自然全心扑在修史上。

不想这一修居然引出中国地图史的一段佳话。

原来,在“考图观史”的过程中,罗洪先发现先朝的许多地图(当时称“舆图”)或自说自言,或以讹传讹,让人莫衷一是。

“如此舆图,如何能作军事参考,如何能流传后世?”想到这里,他决定收集比较准确的作品,重新编纂全国性的舆图。

当时的舆图资料大都散落民间,要找到合适的,真心不易。

好在功夫不付有心人,在回乡途中偶得朱氏《舆地图》。

仔细研究,罗洪先发现与其它舆图相比,朱氏《舆地图》有两个明显优点:一是它坚持用“计里画方”的制图法,精确度很高;二是系统使用了图例符号,更直观更形象。

同时,他也发现了此图有两个明显缺点:一是它“长之广尺,不便卷舒”,很难印刷,流传不广;二是图中州县部分比较粗疏,不便于地方上使用。

传统绘图所用的计里画方法。

(网络图) “我何不以朱氏《舆地图》为蓝本,沿用计里画方的形式,制成书本式的分幅图册,印刷后大量发行呢?”罗洪先这样想。

他眼前仿佛出现一部厚厚的舆图册,封面写着“《舆地图》修订本,罗洪先修撰”字样…… 想到这里,他加快了回家的步伐。

被贬返乡 用心绘图 想法虽美好,实现却不易。

身在官场,。

即位十多年的嘉靖帝对朝政渐生厌烦,常常以生病为由不上早朝,并时不时让朝臣们去后宫奏事,瞎折腾。

如此环境,罗洪先想安心研究舆图不大可能,外出调研也不尽如人意。

转眼到了1538年,罗洪先升为春坊左赞善(相当于谏官)。

在其位谋其政,次年冬他和同僚唐顺之、赵时春联名上疏,言皇上多病,请太子元旦节上殿接受朝贺。

嘉靖帝以为罗洪先三人阴结太子,有,遂将他们革职除名,遣回乡里。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无官一身轻的罗洪先坦然回到家中,隐居石莲洞,一边寻求王阳明的学问,一边研究舆图资料,稍有空闲就外出考察。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勘测祖国的山山水水,遍访海内名胜,每闻人谈名胜,辄生羡心……”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集中编撰,罗洪先终于于1541年完成了一部以朱氏《舆地图》为蓝本的地图集——《广舆图》。

从最初寻找舆图到完成图集,前后整整花了十年。

《广舆图》的温州部分。

(网络图) 多项创新 广为流传 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分省地图集,《广舆图》所载除全国行政疆域总图外,共43幅:两京、十三个布政使司(相当于省)共15幅,北方边疆10幅,黄河图3幅,海运图2幅,安南、朝鲜、西域图3幅等。

这种以省区为单位分划制图的创新方式为后世所借鉴。

分省绘图的背面附有相应的沿革、风俗、所辖范围和计征田赋数字等。

据载,罗洪先在编印过程中还使用了先进的技术,省区方位精确度高,山脉、海岸、居民点等要素的相对位置都接近现代地图。

此外,罗洪先首创了24种新式的图例,开创了系统使用图例的制图方法,从而使《广舆图》看起来一目了然,易懂好查。

图集醒目地标出长城、陵墓、桥梁等古迹,可谓早期的旅游地图集。

国家图书馆藏初刻本《广舆图》。

(网络图) 事实证明,罗洪先改编朱氏《舆地图》的思路完全正确。

一方面,由于他在发扬朱氏《舆地图》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所以直到今天还能看到朱氏《舆地图》的某些原貌。

另一方面,作为明代影响最大的地图作品之一,《广舆图》在明清两朝六次被公开刊印,广为流传。

第一次刊印在1555年,此版图集影印本现存于拿大阿瑟港图书馆。

1799 年,举人章学濂组织第六次刊印《广舆图》。

目前,第六版《广舆图》主要珍藏于前苏联列宁格勒图书馆、美国图书馆、日本东京图书馆等地。

《广舆图》问世后,受到明清地理学家重视,《皇明职方地图》(陈祖绶绘)、《读史方舆纪要》(清代顾祖禹绘)等作品的绘制都以其为蓝本完成的。

初期虽然引入了西方新式地图,但影响主要是宫廷,民间绘图还是多以《广舆图》体系为主。

后记 话说罗洪先完成《广舆图》后,一直隐居家乡的石莲洞,过着异常艰难而简陋的生活,睡的是石床,喝的是稀粥。

他收到官复原职的同僚唐顺之、赵时春等来信后,一一拒绝复出任职。

罗洪先,研究王阳明心学的同时不忘修订《广舆图》,直到1564年逝世。

罗洪先隐居的石莲洞。

(网络图) 与罗洪先晚年默默无闻境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舆图》在中国乃至世界地理学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此图不但指引了明清两代制图学的发展,为后人探讨中国地理学提供宝贵的历史文献,还为世界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从这方面讲,官场失意的状元郎罗洪先辛苦十年绘成一部中国最早的分省地图集,是非常值得的。

随机文章工作一个月还没洗过一次澡!十九世纪的英国女仆如何入浴与如厕?单株选择法的发明权属于谁?“食指大动”的成语是怎么来的?大臣为吃美食竟暗杀国君!揭秘政府隐瞒鬼神的存在,被封杀的各类灵异事件(禁止恐慌)揭秘摸金校尉的所有口诀,真实存在的摸金校尉十六口诀(分金定穴)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几十年前,那些家喻户晓得神童最后如何样了?

1976年恢复高考前,美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授给中科院写信,要求快速恢复发展科技和教育,他的这一提议获得了当时兼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的赞同。

1978年3月9日,全国各地21名少年经过千挑万选,组成了首个“少年班”,被送入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中国科技大学学习。

“少年班”的出现,见证着后,人们对知识与人才的重视,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焦虑。

这21位被选中的少年中,最大的16岁,最小的只有11岁,他们被称作新中国历史上,“知识荒原上的少年突击队”。

在这些孩子里,有三人进入学校不久,已然成为家喻户晓的三大“天才神童”,他们分别是宁铂、谢彦波和干政。

然而,被裹挟在时代洪流中的个体,在群体的声浪前,毫无招架之力。

几十年后,宁铂出家为僧,谢彦波和普林斯顿导师闹翻,干政患上精神疾病,一个时代自此落下帷幕。

40年的风云变幻中,少年班不乏人才辈出的学生,超过70%的校友活跃在全球经济、IT、金融和制造领域。

直到现在,整个社会对少年班的讨论仍未中断,但每每提起这三位“神童”的命运轨迹,都格外引人深思… 1 宁铂:25年的漫长逃离 1978年年初,13岁的江西“神童”宁铂与方毅副总理下了两盘围棋并获全胜的传奇故事,被全中国电视、报纸和杂志铺天盖地地报道,一度成为当年最吸引读者的新闻之一。

宁铂 整个国家对科学的热忱,使得全社会对宁铂的各种赞美也达到了最高峰,所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无不熟记着宁铂这个名字和他的事迹。

在媒体热烈的报道中,宁铂在中科大校园葡萄架下读书的照片被广泛刊载,甚至连学校的葡萄架都成为新生和外来客必去瞻仰的地方。

翻阅当时的纪录片资料,还能看到宁铂率少年班同学仰望夜空、为同伴们指点星象的镜头,这一画面也一度留在了很多人的记忆中。

然而对宁铂来说,伴随着天赋而来的,还有来自国人的希望和时代的使命。

他身上的这份“天赋”不仅属于宁铂自己,还属于家庭、家族、学校与社会。

面对来自教育界、媒体、社会的簇拥,宁铂被推到了一个他的年龄无法承受的高度。

这一切,让宁铂喘不过气来,其后从1978年入校到2004年元旦后离开科大,他在这25年间不断想要离开,却始终没有成功。

宁铂与副总理下棋 多年后,宁铂在接受一次媒体采访时曾说,自己是时代需要的产物。

如果青春可以重来,他决不会再读少年班。

虽然在舆论中无比风光,但入学后的宁铂过得并不愉快。

当时,他被安排攻读中国科学界最热门的领域——理论物理,但这并不是宁铂的兴趣所在。

他对班主任汪惠迪说:“科大的系没有我喜欢的。

” 汪惠迪打了一份报告,请求按照宁铂自己的兴趣,转到南京大学学习天文。

“但是科大不愿意放走这个名人。

” 在校期间宁铂一直想逃离但又,不得不服从人们安排好的所有事情。

在对天文学的求学之路阻断之后,他很少做物理学科的研究,而是转向了对“星象学”的研究,把大量时间用于围棋、哲学和宗教。

多年后,宁铂私下里回忆说,自己当时的痛苦还来自于舆论的过分渲染。

“在很多场合,人们要求我。

那时我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长期接受的教育又是顺从、克己复礼,因此痛苦充溢着我的内心。

那些年我就是在压抑自己的个性中度过的。

‘神童’剥夺了我许多应该享有的生活和的权利。

” 本科毕业后,19岁的宁铂拒绝了研究生考试并留校任教,成为全国最年轻的讲师。

不过,这已经是他能创造的最后一个记录了。

沉浸于练气功、吃素的宁铂,已经与他人常见的生活轨道渐行渐远。

1998年,宁铂受邀参加央视的《实话实说》栏目,“节目录制期间,宁铂频繁抢过话筒发言,语速很快,情绪激烈,猛烈抨击神童教育”。

坐在台下的很多年轻人早已不认识他,他们对眼前这位嘉宾的举止感到怪异,并发出阵阵哄笑。

神童的无人聆听,属于他的时代也正烟消云散。

4年后,38岁的宁铂于五台山出家为僧。

宁铂 2 谢彦波与干政:考入美国普林斯顿,却铩羽而归 1982年,还只有15岁的谢彦波提前一年大学毕业,在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跟随于渌院士读硕士,18岁又跟随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院士读博士,并被人们看好,有希望在20岁前获得博士学位。

谢彦波 只是,这段最为春风得意的时光,却成为他人生转折的开始。

班主任汪惠迪说:“他没能处理好和导师的关系,博士拿不下来,于是转而去美国读博士。

” 然而在美国,同样的事情仍在发生。

在普林斯顿的中国同学圈子里,谢彦波与导师不睦,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家获得者菲利普·安德森教授的他,却在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上选择了与导师对立的学派,这让安德森十分为难。

不久,谢彦波被告知,由于学派问题,学校拒绝同意他以这篇论文在安德森门下拿到学位。

然而,执拗的谢彦波坚决不相信导师会抛弃他,表示要坚定追逐、死不回头,即使安德森给出建议,让他转到另一位导师名下答辩,他也没有改变想法。

这一杠就是9年,直到轰动一时的北大留学生卢刚杀死美国教授事件发生,人们意识到应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时,谢彦波开始被怀疑为潜在的危险。

中国科技大学一位副校长决定让谢彦波回国,留学生涯也就此结束。

干政的轨迹与谢彦波有着惊人的巧合,两人都在完成国内学业后前往普林斯顿攻读理论物理,也都因与导师关系紧张,铩羽而归。

当多年的努力最后化为了泡影,回国后的干政拒绝了校方继续读博的请求。

在此之后,干政的精神疾病不断复发,并长期找不到工作,甚至还有消息传出——“干政被自己禁锢在与母亲共同居住的家里”。

3 情商,神童无法摆脱的宿命 和宁铂、谢彦波、干政一样,许多天赋异禀的“神童”赢在了起跑线上,却无法“笑到最后”。

10岁考上大学的辽宁神童张炘炀,在硕士论文答辩前赌气,如果父母不给他在北京买房,就不参加答辩不考博士; 13岁考上大学的魏永康,在硕博连读期间,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适应等原因被学校退学; 14岁考入大学时的王思涵,毕业考试时仅有一门英语及格,也遭遇了被退学的处罚。

事实证明,在学习能力之外,这些过度被“追捧”的少年大学生在人格和身心健康方面存在着一定问题。

素质问题的欠缺,在后续的成长中持续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业和事业发展。

也正是这样的原因,让一些曾经设置少年班的大学,在后来取消了这项措施。

对于这些天才少年来说,褪去“神童”的标签,“缺失的情商”成为了他们无法摆脱的宿命。

当年的班主任汪惠迪说: “人际关系这一课,心理健康这一课,整个班级的孩落下了,他们在上学时没能养成好的心态,没有平常心。

这种缺陷不是一时的,而是终生的。

” 美国儿童心理和行为矫治专家们的一系列研究证实:神童的超常智力,有时甚至成为他们社交生活中的一大障碍。

尽管这些孩子的智商很高,但“情商”却未必一定高(在许多情况下甚至还可能低于一般同龄孩子),心理上也远未发展到成熟阶段。

由于这些孩子展现出的强烈求知欲、广泛的兴趣以及的处事方式让他们更容易遭到身边人的曲解,反而让他们会成为同龄人中不受欢迎的“另类”。

在现实社会中,他们终将面对一个由个人魅力和性格决定成败的世界。

当分数和年龄变得不再重要,“情商”则与成功密切相关,这些变化都让他们措手不及。

4 “天才养成计划”, 却让天才成为了受害者 40年来,“少年班”的轨迹如一面镜子,见证着中国教育的摸索发展。

人们由此以这样“戏剧”的方式注意到,中国社会正从重视少数精英的成长,转而投入到关注每位学生高品质成长的过程。

与此同时,中国对“神童”们的操作方式,美国也曾实践过。

20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特曼L.M.Terman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研究实验,他通过智力测试将智商大于等于140分的孩子划分为天才,并以此为标准筛选出了一千二百名“天才儿童”。

L.M.Terman 随后,美国政府负责为这群孩子提供最前瞻的教育资源、最优质的师资,并对他们精心培养,人们期待着从这1200位孩子中,产生牛顿、、霍金一般的伟大科学家。

五六十年后,追踪到的其中800多名“神童”的现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并没有成为科学家,而那些被世俗定义为“成功”的人,反而都是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人格特征的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国原本的“天才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迭,某种程度上来说,当人们过于强调神童的特殊性,这种天赋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幸。

假若忽略了孩子综合素质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必然会使神童教育走向弯路。

随机文章公布的秘密文件中透露的女王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讲话请问有人知道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的生平和事迹跟故事吗?海底龙宫塞班岛蓝洞,美丽景色散发死亡的气息神奇的口红效应是什么意思,口红大卖就是经济大萧条时期宇宙是不是一个大黑洞,宇宙中不存在超大黑洞/多个黑洞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国际经贸规则专业:未来十年的"黄金赛道"?

各位家长朋友们好,我是圆梦老师。

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既接地气又高大上的专业——国际经贸规则专业。

这个专业就像国际贸易领域的"交通警察",专门研究国际商业的"游戏规则"。

一、专业优势:站在国家战略的风口上2023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9.89万亿元,同比增长4.8%,这背后需要大量懂规则的专业人才。

RCEP协定生效后,区域内90%的货物贸易将实现零关税,仅2022年就带动我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增长7.5%。

这个专业毕业生既能进商务部、海关等政府部门,也能去跨国公司担任合规官,平均起薪在8000-12000元,远超普通文科专业。

二、专业认知: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手册"如果把国际贸易比作一场全球大游戏,这个专业就是研究游戏规则的说明书。

比如跨境电商卖货到海外,要懂关税规则;企业海外投资,要明白当地法律;处理贸易纠纷,要熟悉WTO仲裁机制。

就像打麻将要懂各地规则一样,做生意更要懂国际规则。

三、行业前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参与全球经贸规则制定,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451.9亿美元,连续10年位列全球前三。

跨境电商进出口2.11万亿元,增长9.8%,这些领域都急需规则人才。

未来10年,预计相关岗位需求将保持15%以上的年增长率。

四、适合什么样的孩子?1.学科优势:英语好(至少要能看懂合同条款),数学逻辑强(处理关税计算)2.性格特质:喜欢研究条文、注重细节、沟通能力强3.职业期待:想进外企、金融机构、政府部门,或从事涉外法律工作五、报考建议:阶梯式选择顶尖院校: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专业评级A+)重点院校:西南政法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特色鲜明)课程重点:国际贸易法、WTO规则、国际商法、跨境电商实务相近专业对比:比国际经济贸易更侧重规则研究,比法学更聚焦商业领域风险提示:1.需要持续学习:国际规则年年更新,要跟踪最新动态2.英语要求高:大三就可能要读全英文案例3.深造比例高:40%以上选择读研或出国总结建议:如果孩子英语不错,喜欢研究规则,家庭有一定经济基础(可能涉及留学),这个专业值得重点考虑。

就像20年前的法学、10年前的计算机,国际经贸规则专业正在迎来属于它的黄金时代。

附各大学国际经贸规则专业录取分数线圆梦小编整理了吉林高考公布的2024年数据,国际经贸规则专业历史类最低分的大学是吉林外国语大学、物理类最低分的大学是吉林外国语大学。

学校名称科目批次2024分数2024平均吉林外国语大学历史本科批406421吉林外国语大学物理本科批395402

加入收藏
               

罗洪先花了十年完成《广舆图》,中国最早的分省地图集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