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历史是怎么样的?最后的胜者是哪位?

十六国没那么乱,就是简单的三幕剧。
以时间为线索,兼胡种、国别,做一个梳理,就是:匈奴称雄、胡人混战、拓跋收
【千问解读】
十六国没那么乱,就是简单的三幕剧。
以时间为线索,兼胡种、国别,做一个梳理,就是:匈奴称雄、胡人混战、拓跋收尾。
开局是匈奴称雄,高潮是胡人混战,而结尾则是北魏统一。
但北魏这个统一,也没持续多久。
因为胡汉矛盾的时代问题始终没能彻底解决。
但,历史已经进入到了新篇章,即。
而南北朝,也不是简单的南北两朝对立,而是另外一个演义。
北朝始终是分裂状态,统一只是暂时。
因为北魏也没有解决时代问题。
但是,一旦北朝解决了时代问题,那么南北朝就会立即成为历史。
最先造反的三支胡人,发展出了、以及成汉 天下未乱,蜀先乱。
于是,趁着中原,氐人在公元304年攻下成都,自封成都王。
公元306年,李雄在成都称帝,定国号为成。
但,公元338年以后,内部政变,新上台的改国号为汉。
于是,史称成汉。
然后,你就可以不用理会四川这个成汉政权了。
又是秦岭、又是长江,这伙氐人就别想出去闹事,只能呆在四川等死。
公元347年,入蜀,成汉国灭。
天下大乱,晋称雄。
真正开的,是位于山西的匈奴人。
公元304年,匈奴人在左国城自封汉王;公元308年,刘渊正式称帝,国号为汉。
刘渊死后,内部不断。
篡到称帝之时,改国号为赵。
同时,羯人(算是匈奴别种),这个刘汉政权的大军阀,也在河北自称赵王。
最后,石勒的羯人赵消灭了刘曜的匈奴赵,后赵统一北方。
匈奴称雄,可谓无人争锋。
但这伙人,自己作死。
特别是匈奴别种,石勒这伙羯人,基本就是自己人把自己人给搞死了。
屠胡,天下响应,什么匈奴人、羯人,除了跑回草原的,基本都做了刀下鬼。
这是五胡十六国的第一幕。
当然,在第一幕中,还有一个汉人的政权。
因为了,于是西凉军阀只能在西北割据自保。
但,前凉及继任的、西凉、南凉和北凉,包括在内,都可以不用管。
因为跟四川一个套路,就是在西北这个边缘舞台,自己人跟自己人玩。
等自己玩累了、中原统一了,然后就只能躺死。
那么,在这一幕中,为什么是匈奴人和氐人最先称雄呢?因为这两个家伙,汉化的程度最高,有输出暴力的能力,也有输出秩序的能力。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匈奴人刘渊建立的刘汉政权,以大汉皇室外甥的身份,继承大汉统序。
打死也不可能相信,数百年后,竟然是匈奴人要接续大汉的香火。
五胡乱华的第二幕,就是胡人混战 依次登台的分别是慕容鲜卑的前燕、氐人的以及慕容鲜卑的、羌人的 后赵在内讧中被玩死了,于是东北的慕容鲜卑杀进了中原,在关中以东的地区建立了前燕政权。
而后赵政权中的羌人和氐人在关中称雄了,氐人苻氏家族称雄关中,建立了前秦政权。
胡人里面当然也有英雄。
慕容家就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家族,你得佩服这个家族的基因真心好。
但是,慕容家却很悲催。
起家最牛的时候,碰上了彪悍的氐人前秦;后期崛起的时候,碰上了拓跋鲜卑的北魏。
所以,这个家族一直未能统一北方。
关中的前秦统一了北方,但不是因为地利,而是因为人和。
其中汉人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关中把氐人和汉人融合在了一起。
于是,氐人兵出天下。
领袖胸怀博大,把整个北方的胡人都融合在了一起。
这时候,四川的成汉政权已经被东晋给灭了。
但前秦崛起,四川就归到了前秦版图。
西北的前凉政权,当然也不能幸免,前秦一顿老拳,就给灭了。
至于英雄辈出的慕容家族,基本就算举族投降了。
前秦一统北方,接下来就要一统天下。
但是,,东晋突然爆发除了顽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八万北府军干趴下苻坚的百万大军。
于是,北方再遇分裂。
那么,东晋为什么没有趁机、统一天下呢?东晋没有这个能力。
北方已经胡汉杂居了,胡人跟汉人彻底混在了一起。
所以,要在这块地方输出秩序,就两个办法:一个是融合胡汉;一个是杀光胡人。
而这两件事,东晋都做不到。
那么,在这一幕中,为什么是氐人和鲜卑人称雄呢? 要称雄就要具备两种力量,一个是胡人的暴力;一个是汉人的秩序。
汉化程度最高的匈奴人,彻底被干死了。
于是,接下来就是氐人、羌人和鲜卑人的天下。
氐人和羌人不用说,这两伙人在西北和关中地区,已经不知打了多少年。
先是跟大汉打,再是跟汉末军阀打,最后就是跟西晋打。
打来打去,早就打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所以,但凡称雄,就能仿照汉人王朝建立政权、输出秩序。
东北的慕容鲜卑,也有一个不断内迁的过程。
所以,入主中原后,也能快速汉化,胡人暴力开疆、汉人秩序建国。
这个大势,就要求汉人和胡人必须得融合。
不能融合,北方天下只能一直乱。
至于东晋,基本上就是一个汉人压倒一切,或者说是士族压到一切的政权。
所以,东晋根本不可能重回中原。
最后,就到了第三幕,拓跋鲜卑扫荡全部胡人,最后一统天下 十六国的胡人王朝都是短命王朝,因为北魏不在十六国里面。
而最后统一天下的,是拓跋鲜卑的北魏王朝。
前秦灭国、北方分裂。
同时,北府军为东晋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东晋立即打了鸡血,开启彪悍模式。
关中的羌人后秦政权、山东的慕容政权,都被北府军领袖给消灭了。
至于中原的后燕政权,先是被北魏搞成了南燕和北燕两个政权,后来算是北燕取而代之,天下再无后燕。
东晋的巅峰时刻,应该就是刘裕灭国前秦之时。
但,刘裕不仅守不住关中,也守不住北方中原。
因为东晋王朝,根本就没有统治胡人的经验和能力。
所以,最后只能让出黄河、退守淮河。
这时候,河套地区的一支铁佛匈奴人,在的带领下,突然彪悍了起来,建立了胡夏政权。
所以,北方的形势就是北魏与胡夏争锋。
而这时候,西北地区,则是后凉、西凉、北凉以及西秦自己玩。
北方算不算三国演义?北魏、大夏以及西北诸凉。
算不上,因为西北跟四川一个套路。
四川是因为秦岭,所以四川王朝根本就出不来。
而关中总会诞生一个强悍政权,如前秦、后秦以及大夏。
而关中政权就相当于秦岭了,彻底把西北诸凉政权给封死。
所以,西北王朝和四川王朝一样,到死只能是个割据政权。
而赫连勃勃的胡夏呢?也不行。
主要原因是关中这个地方连年浩劫,早就残破了。
即便加上宁夏也无力对抗兼具山西、河北的北魏政权。
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北魏一统天下。
北魏靠的是什么? 当慕容鲜卑已经发展到帝国时代的时候,拓跋鲜卑还在蒙古草原上吃沙子。
所以,拓跋鲜卑是最晚进入中原的。
但,正是因为最晚进入,所以拓跋鲜卑保持着胡人的强悍武力。
同时,拓跋鲜卑在争霸天下的过程中,一直没有输出秩序的拖累,带着兵就往里面杀。
而里面的胡人政权,又是内政、又是外交,负担太重,根本就扛不住拓跋鲜卑的反复冲击。
那么,击败后燕、入主中原的北魏,会不会也被套上治理天下的枷锁呢?这伙人根本就没有输出秩序的能力,所以一直就没搞这个工作。
对于河北和中原地区的统治,要多松散有多松散。
(言)东州之人,常谓国家居广漠之地,民畜无算,号称牛毛之众。
今留守旧部,分家南徙,恐不满诸州之地。
东州之人,就是太行上以东的中原主体部分的州郡百姓。
这伙人为什么臣服北魏?主要是慑服于拓跋鲜卑的武力。
拓跋鲜卑太牛了,大家就听他们的吧,而且也不知道这家伙有多少土地、人口和牛羊。
这就是一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距离产生“美”。
但是,一旦拓跋鲜卑入主中原呢?具体就是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地区),那就没有距离、也没有美了。
而且拓跋鲜卑的胡人与中原汉人之间的矛盾,就会瞬间爆发。
接下来的结果,就是其他十六国怎么死,拓跋鲜卑的北魏也怎么死。
所以,北魏在能够输出秩序之前,就始终没有进入中原,避免了胡汉之间的矛盾爆发。
待到把胡夏、北燕以及西北诸凉都给消灭了,北魏才试探着从山西往中原前进。
但这时候,已经从十六国时期进入到了南北朝时期。
历史在仓促之间进入到了南北朝的新篇章,但南北朝却是一个三国演义 以上就是十六国的历史。
这是一段胡人称雄的历史。
但也不尽然,因为几乎每一个胡人雄主背后都有一个或几个汉人。
要在这个特殊的乱世称雄,就必须兼具胡人的武力输出能力和汉人的秩序输出能力,二者。
而这两个能力,势必要求顶层担当者是一种胡汉融合的模式。
而胡汉融合,也是那个时代必须要解决的时代大问题。
西汉后期,匈奴内附;以来,氐羌入侵;魏晋以来,五胡内迁。
大量的胡人涌入中原地区,这伙人该怎么管?这伙人与汉人的关系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一直没被解决,甚至一直没被重视。
八王之乱、中原战火,把这个问题彻底暴露了出来,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
而没骨气的司马王朝,居然玩起了衣冠南渡,彻底把问题留在了北方。
经历十六国混战,这个问题解决了吗? 没有。
十六国,包括北魏前期,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虽然南北朝对立,但北朝人仍旧混乱无序。
只不过已经没有哪支胡人力量,能与拓跋鲜卑抗衡了。
直到冯改革,北魏才着手输出秩序的工作。
但,孝文帝进一步改革,却把步子迈得太大了。
汉人是满意了,而鲜卑胡人却不满意了。
于是,直接引发了关中起义与河北民变,北方再次进入乱世。
整个南北朝,并不是南北两朝对立的模式,而是一个三国演义的模式。
这个时代,也可以认为是一个后三国时代。
关中的和一系,关东的和一系,然后再加一个自乱不暇的南朝。
但是,全部的优势都在北朝,只要北朝解决了时代问题,实现北方真正统一,那么南北统一就只是转眼之间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2025年获批新增珠宝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位于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大学,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首批建设高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此前,学校已经开设了产品设计、艺术与科技2个美术类本科专业。
中国第一个外国人太监竟然跟皇后有着不可告人的谜团
一些贫苦出身的百姓为了生存,不惜割掉生殖器,进入皇宫中服侍皇上以及皇亲。
身为太监,不仅要饱尝生理及心理的双重摧残。
而且还要承担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他们是封建社会最底层的可怜人群。
但在历史上,也出现过多位位高权重的太监,像、、、李莲英等人,都受到了皇上的宠爱而权贵无比。
但是你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曾有过洋人宦官、外国籍的太监吗? 据史料记载,在中国时期,中国就曾有过一位外国籍的太监,而且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外国籍的太监。
名叫朴不花,他是高丽人,生于文宗时期。
朴不花在中国的皇宫内与奇洛皇后关系十分亲密,所以官职一升再升。
连朝中大臣们都要巴结他,看他的眼色行事,真可谓是权倾朝野了,也光耀了“太监”的门庭。
在朴不花7岁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净了身,于是便被送到元朝的皇城内做了一名专门斟茶倒水、扫地擦桌子的小杂务。
与他同时进宫的还有一位名叫奇洛的小姑娘,她是朴不花儿时的玩伴,奇洛在皇宫里只是做一些针线活之类的工作。
闲着没事的时候,两个孩子常在一块聊聊天,诉说一下思乡之苦。
在宫中苦熬的日子里,两人彼此相互关怀、相互照应,生活得还算愉快。
一转眼二人都已长大,奇洛出落得越发娇嫩可爱。
的儿子妥欢帖木尔在游玩时发现了美丽的奇洛,并把她收进了自己的府邸。
奇洛不仅人长得美,而且非常乖巧温柔,深得妥欢帖木尔的宠爱。
不久,妥欢帖木尔登基,是为元顺帝,元顺帝封奇洛为二皇后。
虽然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荣华富贵自然是享用不尽,但她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同乡好友朴不花。
她把朴不花调到自己的兴圣宫,并迁升他为荣禄大夫,加资正院使。
资政院是元朝专门管理全国财政的部门,是个可以捞银子的肥差事。
既然奇洛二皇后为朴不花提供了如此好的机会,朴不花当然不会错过,自然捞得了很多好处。
朴不花逐渐地积攒起了万贯家财,并且分给了奇洛二皇后很多。
朴不花的贪污行为一向都十分小心、巧妙,所以朝廷并未有所察觉。
再加上朴不花非常懂得为人处世之道,经常把一些贪占的财物送给朝中的权贵及皇亲国戚们,使得宫内宫外的人都说朴不花人好心好,赞扬声不绝于耳,比比皆是。
但是渐渐地,财富已经不能满足朴不花的欲望了,他开始觊觎朝中的权势了,要开始向政界发起进攻。
巧的是元顺帝也十分宠信朴不花,经常会派他去外面做一些私访或是赈灾之类的工作,这也为他进军政界打开了便捷之门。
奇洛二皇后生的儿子被立为皇太子后,朴不花又把全部的心思都扑在了太子身上,太子的全由朴不花一人亲自打理。
正当元顺帝厌倦了政务、只喜好声色时,皇上不但把国之大权交给了太子,而且还任用了朴不花推荐的搠思监为宰相。
这时候的朴不花早已经是权倾朝野的人物了,不管是官吏的升免,还是国策的制定,全都由朴不花一人来决策了。
朴不花把朝中那些与自己不和的官员一一贬职查办,不断地。
由于元顺帝放任朴不花、搠思监等人在朝中的胡作非为,朝野内外开始动荡不安,国内的军阀势力也开始趁机起兵造反。
军阀们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也纷纷参与了宫廷内的权力争斗,一时之间,天下大乱。
此时的太子也早有登基称帝之愿,见国家局势动荡不安,便想趁机逼迫自己的父皇退位。
此时的朴不花、搠思监、奇洛二皇后也完全赞同太子的做法,几人便开始了策划颠覆造反的活动。
就在他们依计划在排除朝中反对派的官员时,元顺帝发现了他们的阴谋,而且对几人在朝中无法无天行径的弹劾之声也是不绝于耳。
所以元顺帝下旨把朴不花、搠思监打入了大牢。
平日与他们有仇的孛罗帖木儿趁太子出京之际,斩杀了这两个乱国的臣子。
此时军阀混战的局面还没有彻底解决,南方的早已经开始向元大都进攻,直接威胁着大元帝国的生存。
元顺帝见国家即将倾覆,不由得,万分懊悔地对太子道:“你们母子误了我的天下,我大元的江山毁在了你们母子的手中!”。
元顺帝虽然嘴上是这么说的,但他心里也明白,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对朴不花等人的放任造成的。
朴不花死后不久,元朝就灭亡了。
随机文章汉景帝和亲政策对汉武帝的影响?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沉船,初次任务遭到英国海空部队围歼世界上最便宜也最好的无人机,最适合新手的无人机/售价420元令人欲罢不能的禁果效应,好奇心和逆反心理推动社会发展上帝和外星人什么关系,人类和外星人都是上帝创造/上帝是世间主宰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